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无论是在国际竞争上还是在国内发展上,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我国进入新时代,更是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容丰富,是意识形态发展的风向标也是各民族团结统一的重要纽带,在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必要且重要的。
【关键词】:新时代 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文化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键性与重要性自不待言,故而探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文化的内涵十分有必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曾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也就是说,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由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大主要内容构成。
(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到了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转型和发展的必要性。我国有五千余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源远流长的浓厚文化。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建设改革与发展的相关工作。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为国家的治理提供思想指导,而且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并不断丰富我国道德建设的内涵。
“和而不同”、“与邻为善”等思想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的仁德,“吾日三省吾身”的自省,等等精神都是我国思想道德建设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扎根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心,习近平总书记积极汲取传统文化之精华,汇聚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如遵循了民为邦本、尚和、讲诚信、重法度等。
(二)革命文化
五四运动以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发奋图强、救亡图存、民族振兴的革命文化逐步形成。从五四运动到土地改革再到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我国的革命文化内涵逐步被丰富,是对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的书写。我国革命精神不能被丢弃,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写照,社会主义的发展仍旧需要这些革命精神来支持,推进革命文化与时俱进的发展才能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汇聚新鲜血液,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文化永葆青春与活力。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自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丰富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下,我国生产力水平和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先进文化的代表与精髓,有相关学者指出:“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涵盖的先进理念,正在被先进文化建设在以各种方式践行着。”【2】这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属性之一,也是其建设之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念的创新,是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根本途径。”【3】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引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势必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
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一)意识形态发展的风向标
从国际上来看当今世界各种文化间的冲突与竞争本质是意识形态的竞争,在国内也有小部分群体被灌输了种族主义、分裂主义等不良意识形态,这些不良意识形态亟需接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来打击和消灭,才能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和进一步发展。
意识形态是将一个民族联系起来的纽带,是国家与民族的魂魄和归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意识形态发展的风向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和倡导什么势必会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之中。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我国在党的领导下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二)各族人民团结统一的粘合剂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事关国家的统一稳定与发展,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我国民族众多,各族人民只有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团结起来,才能够成就伟大事业,文化自信是凝聚民族精神与意识形态之魂魄,全社会思想的高度团结统一,才能够成就大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将各民族团结起来的横向纽带,是将各民族联结在一起的强力粘合剂,能在最深层次上推动各民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是一句口号,只有将每个民族,每个群众团结起来,筑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才真正谈得上是中国梦。
(三)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地预见了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一直是我国制定与实施各项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依据。我国的发展自始至终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支撑,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是我国治国理政的重要指导方针,不仅是因为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更是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与先进性不可分离,能与时俱进是其保持活力的源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两者相得益彰,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7 .
【2】郑海祥.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1,(23).
【3】王永贵.意识形态领域新变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刘春颖(1993-),女,满族,河北省承德市人,获黑龙江大学法学学位,2017级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外政治制度。
【关键词】:新时代 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文化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键性与重要性自不待言,故而探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文化的内涵十分有必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曾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也就是说,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由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大主要内容构成。
(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到了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转型和发展的必要性。我国有五千余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源远流长的浓厚文化。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建设改革与发展的相关工作。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为国家的治理提供思想指导,而且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并不断丰富我国道德建设的内涵。
“和而不同”、“与邻为善”等思想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的仁德,“吾日三省吾身”的自省,等等精神都是我国思想道德建设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扎根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心,习近平总书记积极汲取传统文化之精华,汇聚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如遵循了民为邦本、尚和、讲诚信、重法度等。
(二)革命文化
五四运动以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发奋图强、救亡图存、民族振兴的革命文化逐步形成。从五四运动到土地改革再到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我国的革命文化内涵逐步被丰富,是对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的书写。我国革命精神不能被丢弃,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写照,社会主义的发展仍旧需要这些革命精神来支持,推进革命文化与时俱进的发展才能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汇聚新鲜血液,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文化永葆青春与活力。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自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丰富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下,我国生产力水平和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先进文化的代表与精髓,有相关学者指出:“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涵盖的先进理念,正在被先进文化建设在以各种方式践行着。”【2】这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属性之一,也是其建设之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念的创新,是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根本途径。”【3】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引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势必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
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一)意识形态发展的风向标
从国际上来看当今世界各种文化间的冲突与竞争本质是意识形态的竞争,在国内也有小部分群体被灌输了种族主义、分裂主义等不良意识形态,这些不良意识形态亟需接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来打击和消灭,才能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和进一步发展。
意识形态是将一个民族联系起来的纽带,是国家与民族的魂魄和归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意识形态发展的风向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和倡导什么势必会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之中。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我国在党的领导下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二)各族人民团结统一的粘合剂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事关国家的统一稳定与发展,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我国民族众多,各族人民只有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团结起来,才能够成就伟大事业,文化自信是凝聚民族精神与意识形态之魂魄,全社会思想的高度团结统一,才能够成就大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将各民族团结起来的横向纽带,是将各民族联结在一起的强力粘合剂,能在最深层次上推动各民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是一句口号,只有将每个民族,每个群众团结起来,筑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才真正谈得上是中国梦。
(三)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地预见了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一直是我国制定与实施各项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依据。我国的发展自始至终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支撑,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是我国治国理政的重要指导方针,不仅是因为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更是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与先进性不可分离,能与时俱进是其保持活力的源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两者相得益彰,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7 .
【2】郑海祥.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1,(23).
【3】王永贵.意识形态领域新变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刘春颖(1993-),女,满族,河北省承德市人,获黑龙江大学法学学位,2017级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外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