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改善大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的认识水平,更好地培养出同时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与高标准的思想道德素质的人才,是我们当前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挑战。本文在分析大学生思想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当代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路径研究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对国家的发展形势和生活充满着向往,认同并积极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时,思想活跃、思维开阔、善于接受新事物,对于社会现状以及经济形势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然而,由于社会阅历较浅,缺乏实践经验,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因此,大学生思想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认同感强, 实践能力弱。
由于出生成长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年代, 亲身感受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有较强的认同感。但他们的实践能力比较薄弱, 他们可以对各种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却难以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 缺乏从事实践活动的经验与技巧。存在自我评价能力差, 自我控制能力不稳定,思想偏激, 过度追求纯粹自由和绝对平、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等问题。
(二)参与意识强, 辨别能力弱。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群体。他们向往民主和自由, 有十分强烈的参与意识, 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信任和理解, 对民主管理、民主作风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关注。由于涉世不深, 缺乏政治经验和实际锻炼, 他们对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缺乏辨别能力,容易被那些貌似激进的错误思想所迷惑。
(三)自我为中心, 集体意识淡薄。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中,都是出生于九十年代中后期,特别是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前,生活在父母和家人无微不至的呵护中,过着“小王子”和“小公主”的生活,对于如何处理社会关系和与同龄人相处缺乏正确的认识,部分表现为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 不少学生信奉“ 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学生间相互合作意识和能力都有待加强。
(四)心理不成熟,承受能力弱。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面对陌生的新环境往往会无所适从,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异产生失望,加之人际关系的不适应,一遇困难就产生畏难情绪,不思进取,这种思想状况除了少数大学生缺乏自我修养的主观因素外,社会环境和经济状况也是造成这种思想偏差的原因。
二、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因素
造成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原因, 有社会环境负面影响、学校教育的影响, 也有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家庭的责任。
(一)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思想启蒙者,父母对于孩子思想的形成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从家庭构成来看,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大学生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淡薄的现象。来自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往往出现两种极端,部分表现为个性独立,自理能力较强。与此同时,社会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多元并存的局面,使部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面存在不足
从学校环境来看,学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塑造人的教育,是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高校部分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致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論课缺乏兴趣,教学实效受到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出来。
(三)信息科技更新的影响
信息科技更新对大学生思想状况也有较大影响。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给大学生带来正面信息的同时也带来大量负面影响。网络信息直观生动,容易吸引人,可以调动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参与性,给大学生学习、交流提供了更多方便。但是,网络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带来了消极影响。西方价值观念在网络上传播渗透,大量垃圾信息泛滥,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三、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对策
(一)以德育教育为核心,增强理想信念教育
现阶段,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侧重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抓手,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两课”教育教学改革作为主要渠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体系。
(二)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娱活动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思想道德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 因此, 学校要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氛围。 一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学校要通过学生会、团委和系学生会等组织, 开展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和喜闻乐见的各种讲座和竞赛活动, 丰富校园文化, 增强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二是加强宣传力度, 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校报、橱窗、黑板报、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进行宣传,让学生参与这些活动, 通过其正面的引导及反面的警示作用,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内化学生道德行为,促进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完善。三是引导和组织健康的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生中进行健康心理宣传,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如校广播、电视、校园网络、校报等等,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认识自己,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性。使学生学会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四)提高教师素质,建设德育队伍
教师是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人物。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的行为和思想为学生做人做事提供了重要参考。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教师队伍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高校要通过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不断提升教师的人格修养和思想境界,同时,还要通过培训等帮助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这是因为,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使学生也具备高素质的思想道德水平。这就需要教师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使思想道德教育这门课程具体内化到学生的实际学习和实践中。
参考文献:
[1]何敏.对大学生道德素质问题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0(15)
[2]王成康. 政治思想教育[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2.
[3]罗月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J].思想政治教育,2004,(6)
[4]马怡.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J].北方经贸,2003,(3)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路径研究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对国家的发展形势和生活充满着向往,认同并积极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时,思想活跃、思维开阔、善于接受新事物,对于社会现状以及经济形势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然而,由于社会阅历较浅,缺乏实践经验,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因此,大学生思想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认同感强, 实践能力弱。
由于出生成长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年代, 亲身感受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有较强的认同感。但他们的实践能力比较薄弱, 他们可以对各种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却难以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 缺乏从事实践活动的经验与技巧。存在自我评价能力差, 自我控制能力不稳定,思想偏激, 过度追求纯粹自由和绝对平、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等问题。
(二)参与意识强, 辨别能力弱。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群体。他们向往民主和自由, 有十分强烈的参与意识, 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信任和理解, 对民主管理、民主作风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关注。由于涉世不深, 缺乏政治经验和实际锻炼, 他们对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缺乏辨别能力,容易被那些貌似激进的错误思想所迷惑。
(三)自我为中心, 集体意识淡薄。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中,都是出生于九十年代中后期,特别是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前,生活在父母和家人无微不至的呵护中,过着“小王子”和“小公主”的生活,对于如何处理社会关系和与同龄人相处缺乏正确的认识,部分表现为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 不少学生信奉“ 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学生间相互合作意识和能力都有待加强。
(四)心理不成熟,承受能力弱。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面对陌生的新环境往往会无所适从,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异产生失望,加之人际关系的不适应,一遇困难就产生畏难情绪,不思进取,这种思想状况除了少数大学生缺乏自我修养的主观因素外,社会环境和经济状况也是造成这种思想偏差的原因。
二、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因素
造成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原因, 有社会环境负面影响、学校教育的影响, 也有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家庭的责任。
(一)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思想启蒙者,父母对于孩子思想的形成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从家庭构成来看,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大学生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淡薄的现象。来自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往往出现两种极端,部分表现为个性独立,自理能力较强。与此同时,社会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多元并存的局面,使部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面存在不足
从学校环境来看,学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塑造人的教育,是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高校部分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致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論课缺乏兴趣,教学实效受到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出来。
(三)信息科技更新的影响
信息科技更新对大学生思想状况也有较大影响。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给大学生带来正面信息的同时也带来大量负面影响。网络信息直观生动,容易吸引人,可以调动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参与性,给大学生学习、交流提供了更多方便。但是,网络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带来了消极影响。西方价值观念在网络上传播渗透,大量垃圾信息泛滥,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三、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对策
(一)以德育教育为核心,增强理想信念教育
现阶段,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侧重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抓手,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两课”教育教学改革作为主要渠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体系。
(二)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娱活动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思想道德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 因此, 学校要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氛围。 一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学校要通过学生会、团委和系学生会等组织, 开展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和喜闻乐见的各种讲座和竞赛活动, 丰富校园文化, 增强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二是加强宣传力度, 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校报、橱窗、黑板报、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进行宣传,让学生参与这些活动, 通过其正面的引导及反面的警示作用,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内化学生道德行为,促进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完善。三是引导和组织健康的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生中进行健康心理宣传,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如校广播、电视、校园网络、校报等等,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认识自己,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性。使学生学会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四)提高教师素质,建设德育队伍
教师是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人物。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的行为和思想为学生做人做事提供了重要参考。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教师队伍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高校要通过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不断提升教师的人格修养和思想境界,同时,还要通过培训等帮助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这是因为,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使学生也具备高素质的思想道德水平。这就需要教师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使思想道德教育这门课程具体内化到学生的实际学习和实践中。
参考文献:
[1]何敏.对大学生道德素质问题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0(15)
[2]王成康. 政治思想教育[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2.
[3]罗月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J].思想政治教育,2004,(6)
[4]马怡.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J].北方经贸,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