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未来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不断更新,不断出现新问题,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特别是需要运用数学的头脑去思考,解决许多实际问题。而数学教学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数学课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思维、学会学习、提高素质。所以数学教育中进行思维训练尤为重要。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想谈几点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思维训练的看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诱发思维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启发激励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是诱发学生思维、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前提。在数学教学中,只有“激其趣,导其兴”,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诱发其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而形成独立获取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其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的关键在于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新旧知识间的矛盾构成学生认识活动的内部矛盾,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活跃的能动状态,进而唤醒学习者强烈的问题意识、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
如:在教学“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我设置了新旧知识的矛盾,让学生试算“6、8和20的最小公倍数”,结果大部分同学受旧知识的影响,只用约数2去除三个数,即2|6 8 20所求出的最小公倍数是2×3×4×10=240。然后,
3 4 10
我要求同学用列举法从大到小顺次写出三个数倍数来验证,学生惊奇地看到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应是120而不是240,进而产生了积极的思考,从而诱发了学生的思维,把学过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很多,如果教师能努力创设情境,去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使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
二、优化教学手段,活跃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手段的最佳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持久,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教学长方形的概念时,先让学生观察桌面、黑板面、书本面等,抽象出几何图形,再让学生数一数图形的边和角,量一量四条边,比一比四个角。通过分析比较做出判断,进而综合概括出长方形的特征,并抽象出长方形的本质属性:“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样从操作中探索知识,于实践中发现规律,可以使学生参与获取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十分重视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上除了做一些基本的练习题之外,还应该设计一些能够促使学生思考的习题。
例如教完10以内的加减法之后,在综合练习中,可设计这样一组动画片进行练习:远处有青山,近处有湖水,湖中有一只小船,船上有几名少先队员,其中男生4名、女生3名,划船的2名、坐船的5名;湖水的远处有6只白鹅,近处有4只鸭子;岸上有垂柳8棵、白杨2棵。投影片映出后,要求学生观察、思考、想象图中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并编成10以内的加减法应用题,列式解答。学生在兴趣昂然、思维活跃的情况下编出了求“船里有多少人(总人数)”、“白鹅、鸭子的总只数”、“白鹅、鸭子的差”、“垂柳、白杨的总棵数”和“垂柳、白杨的差数”等各式加、减应用题10余道。
由于学生在编应用题的过程中自由选择条件、独立思考问题,不仅较为顺利地将具体形象的事物转化为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的内容训练学生的思维,以直观、浅显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接受“怎样正确思维”的信息,受到恰当的思维训练。
一、激发学习兴趣,诱发思维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启发激励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是诱发学生思维、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前提。在数学教学中,只有“激其趣,导其兴”,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诱发其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而形成独立获取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其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的关键在于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新旧知识间的矛盾构成学生认识活动的内部矛盾,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活跃的能动状态,进而唤醒学习者强烈的问题意识、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
如:在教学“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我设置了新旧知识的矛盾,让学生试算“6、8和20的最小公倍数”,结果大部分同学受旧知识的影响,只用约数2去除三个数,即2|6 8 20所求出的最小公倍数是2×3×4×10=240。然后,
3 4 10
我要求同学用列举法从大到小顺次写出三个数倍数来验证,学生惊奇地看到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应是120而不是240,进而产生了积极的思考,从而诱发了学生的思维,把学过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很多,如果教师能努力创设情境,去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使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
二、优化教学手段,活跃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手段的最佳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持久,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教学长方形的概念时,先让学生观察桌面、黑板面、书本面等,抽象出几何图形,再让学生数一数图形的边和角,量一量四条边,比一比四个角。通过分析比较做出判断,进而综合概括出长方形的特征,并抽象出长方形的本质属性:“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样从操作中探索知识,于实践中发现规律,可以使学生参与获取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十分重视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上除了做一些基本的练习题之外,还应该设计一些能够促使学生思考的习题。
例如教完10以内的加减法之后,在综合练习中,可设计这样一组动画片进行练习:远处有青山,近处有湖水,湖中有一只小船,船上有几名少先队员,其中男生4名、女生3名,划船的2名、坐船的5名;湖水的远处有6只白鹅,近处有4只鸭子;岸上有垂柳8棵、白杨2棵。投影片映出后,要求学生观察、思考、想象图中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并编成10以内的加减法应用题,列式解答。学生在兴趣昂然、思维活跃的情况下编出了求“船里有多少人(总人数)”、“白鹅、鸭子的总只数”、“白鹅、鸭子的差”、“垂柳、白杨的总棵数”和“垂柳、白杨的差数”等各式加、减应用题10余道。
由于学生在编应用题的过程中自由选择条件、独立思考问题,不仅较为顺利地将具体形象的事物转化为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的内容训练学生的思维,以直观、浅显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接受“怎样正确思维”的信息,受到恰当的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