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传统教育教学在培养学生探究性思想方面存在的不足
1.传统教学管理要求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有报道称:1979年6月,中国曾派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在结论部分,是这么写的: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用20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了一份报告。在报告的结论部分,他们是这么写的: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但实际上,这种传统的教学管理,坚持讲授式教学,把重点放在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上,为活动而活动,为探究而探究,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培养难以落实,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2.美国教育名校居多,培养的尖端人才不少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诺贝尔奖缘何频频花落美国?仅仅在1979年到1999年的20年间,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育了4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97位知识型亿万富翁。培养出的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的达280人之多(其中有华裔8位),占全球获得该奖人数的70%以上,但美国人口总数只占世界人口总数的比例不到5%。各国大学获诺贝尔三大科技类奖,获奖人数前10强的大学,美国有7所入围,获奖人数排名11—16的还有15所大学,其中美国6所。
3.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刻不容缓
在探究思想实施过程中,探究性活动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法宝,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虽然新中国教育发展60年,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已达世界第一,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1万高校毕业生到今天的610万,高等教育入学率已达23.3%,完成了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飞跃。我们传统的教育教学也不只是为了获奖,但是,在杰出人才的培养上,我国的教育必须承认存在严重的不足——不仅与美国相比如此,与当年西南联大的办学,以及我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的办学相比,也存在明显的差距。学生在增多,学校规模也在扩大,但是要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就要实事求是地反思我国传统的教育制度,正视传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学习借鉴台湾、香港以及国外的探究性思想培养的经验。
二、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想
1.改革学生被动接受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国家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国家标准促进探究式学习实施的问题,得到了普遍的重视。科学探究不仅被作为重要的理念强调、作为教学建议提出,而且被列入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之中,作为必须实施的内容要求。然而,探究式学习在我国毕竟尚处于探索阶段,它所需要的教育环境条件,特别对教师观念转变、理解水平的要求等等,不是课程标准本身就能解决得了的。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困惑、疑虑、担忧也都是很正常的。但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应该时时不忘探究,把教材规定的探究活动做好,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创新意识是师生双方皆应具备的
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因而从教学思想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原则。首先要克服创新认识上的偏差,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不同于别人的思路、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都是创新。一个人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是否别人解决过,而关键是在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于个人来说是否新颖。所以每个学生都可以创新,也都具备创新的潜能,如何挖掘和提高这种潜能,主要取决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
3.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和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创新性,必须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以平等、宽容、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更多地采取讨论、探究等方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始终,真正成为探索研究的主体。
当然在体育课教学实践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更需要学生主体的发挥,只有找到了师生最好的结合点,找到最好的教学方法,并能在教学中形成一定的模式,才能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最佳效果。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总结。
三、结语
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实践证明,从教育的时代性、社会特征来看,探究性学习应当而且可以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探究和实施研究性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只有切实处理好探究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提高探究教学从内容到活动、从目标到问题选择等相关要素的迫切性,在体育教学中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整合,才可以说是真正走进了新课程。
(责任编辑黄晓)
1.传统教学管理要求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有报道称:1979年6月,中国曾派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在结论部分,是这么写的: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用20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了一份报告。在报告的结论部分,他们是这么写的: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但实际上,这种传统的教学管理,坚持讲授式教学,把重点放在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上,为活动而活动,为探究而探究,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培养难以落实,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2.美国教育名校居多,培养的尖端人才不少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诺贝尔奖缘何频频花落美国?仅仅在1979年到1999年的20年间,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育了4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97位知识型亿万富翁。培养出的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的达280人之多(其中有华裔8位),占全球获得该奖人数的70%以上,但美国人口总数只占世界人口总数的比例不到5%。各国大学获诺贝尔三大科技类奖,获奖人数前10强的大学,美国有7所入围,获奖人数排名11—16的还有15所大学,其中美国6所。
3.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刻不容缓
在探究思想实施过程中,探究性活动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法宝,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虽然新中国教育发展60年,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已达世界第一,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1万高校毕业生到今天的610万,高等教育入学率已达23.3%,完成了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飞跃。我们传统的教育教学也不只是为了获奖,但是,在杰出人才的培养上,我国的教育必须承认存在严重的不足——不仅与美国相比如此,与当年西南联大的办学,以及我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的办学相比,也存在明显的差距。学生在增多,学校规模也在扩大,但是要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就要实事求是地反思我国传统的教育制度,正视传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学习借鉴台湾、香港以及国外的探究性思想培养的经验。
二、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想
1.改革学生被动接受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国家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国家标准促进探究式学习实施的问题,得到了普遍的重视。科学探究不仅被作为重要的理念强调、作为教学建议提出,而且被列入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之中,作为必须实施的内容要求。然而,探究式学习在我国毕竟尚处于探索阶段,它所需要的教育环境条件,特别对教师观念转变、理解水平的要求等等,不是课程标准本身就能解决得了的。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困惑、疑虑、担忧也都是很正常的。但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应该时时不忘探究,把教材规定的探究活动做好,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创新意识是师生双方皆应具备的
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因而从教学思想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原则。首先要克服创新认识上的偏差,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不同于别人的思路、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都是创新。一个人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是否别人解决过,而关键是在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于个人来说是否新颖。所以每个学生都可以创新,也都具备创新的潜能,如何挖掘和提高这种潜能,主要取决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
3.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和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创新性,必须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以平等、宽容、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更多地采取讨论、探究等方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始终,真正成为探索研究的主体。
当然在体育课教学实践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更需要学生主体的发挥,只有找到了师生最好的结合点,找到最好的教学方法,并能在教学中形成一定的模式,才能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最佳效果。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总结。
三、结语
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实践证明,从教育的时代性、社会特征来看,探究性学习应当而且可以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探究和实施研究性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只有切实处理好探究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提高探究教学从内容到活动、从目标到问题选择等相关要素的迫切性,在体育教学中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整合,才可以说是真正走进了新课程。
(责任编辑黄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