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教学中要从“教会学生物理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以前,物理老师在组织教学时候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例如,在教“欧姆定律”的时候,老师总是自己做电学实验,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小灯泡的电流,然后告诉学生小灯泡的电阻。最后,老师将这三个数据告诉学生,并说出三者的规律,即电压是电流和电阻的乘积。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只有听的份,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又如,重力是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在教“重力”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本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探究“重力”的内容。但是,一些老师却没有这样做,而是直接告诉学生重力的计算公式“G=mg”,然后便讲解一些同重力有关的例题。很明显,这也不利于学生掌握重力这部分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新课标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新课标精神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
一、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
为了认真贯彻新课标的精神,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深入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教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教师不仅要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即“一切物体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而且要深刻理解“运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表述的只是一种理想情况,因为实际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因而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等定律的内涵。只有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理解,才能更好地教学生。另一方面,了解同教材相关的内容,以便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例如,在教力学内容时候,牛顿是一个关键人物。像牛顿力学第一和第三定律,以及重力的一些规律,都是牛顿发现的。教师可以事先多了解牛顿发现这些定律的故事,并把这些故事讲给学生听。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个是学生对重力及牛顿力学定律会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二是学生也能学习牛顿科学探究的精神,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如在教杠杆的知识的时候,教师把杠杆的中点支在铁架台上,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把钩码挂在杠杆两边的铁丝环上,改变钩码的个数或挂在杠杆上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上平衡,测出需要的物理量之后,不要直接给出杠杆定律,而是把测出的物理量给学生看,并问学生这些物理量有什么规律。学生通过思考,能自己得出杠杆定律。这样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第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强,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浮力的知识的时候,首先播放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在学生观看之后问一些的问题,如“为什么有时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一艘船从海里驶向河里,浮力有什么变化?”等等。接着,在学生产生疑问的情况下再教学“浮力”的内容。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第三,让学生参与自身的学习评价。在以往的评价体系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评价没有发言权。这种情况应该得到改变。例如,在学完“速度”的内容后,传统的评价是让学生回答一些關于“速度”的问题,然后老师给学生打分。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在学生学习完这一章之后,可以让学生对其自身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三、重视学生物理探究能力培养
新课标要求物理老师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了落实这一教育精神,教师可以通过重视学生物理实验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凸透镜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提供蜡烛、凸透镜等实验器材。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自己通过操作总结蜡烛在大于2倍凸透镜的焦距、在2倍焦距处、2倍焦距与焦点之间等条件下的成像规律。通过实验操作,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除此之外,物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组成物理兴趣小组,去探究物理现象,提高物理探究能力。比方说,在教“摩擦力”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究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并把探究结果写成研究报告。最后,教师对探究报告进行评选,奖励优胜的一组。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四、在生活中学习物理知识
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物理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要了解和学习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因此,物理老师让将教学内容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例如,电功率的知识在生活中比较普遍。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风扇、空调、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的电功率,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又如,在教速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及骑自行车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以此计算出自己骑自行车的速度。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速度的概念。
五、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新课标要求教师加强“必学”知识的教学。“必学”知识是物理教学内容的核心,是关键的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这些知识。例如,在教“电学”的过车中,教师要让学生深刻理解欧姆定律,电功率计算公式,以及串联并联电压电阻的规律。这些知识是电学基础内容,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才能更好地学习“电学”内容。又如,在教“力学”的时候,老师重视浮力计算公式、重力概念等知识的讲授,并帮助学生巩固这些知识,有助于他们打好学习基础,提高成绩。
一、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
为了认真贯彻新课标的精神,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深入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教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教师不仅要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即“一切物体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而且要深刻理解“运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表述的只是一种理想情况,因为实际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因而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等定律的内涵。只有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理解,才能更好地教学生。另一方面,了解同教材相关的内容,以便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例如,在教力学内容时候,牛顿是一个关键人物。像牛顿力学第一和第三定律,以及重力的一些规律,都是牛顿发现的。教师可以事先多了解牛顿发现这些定律的故事,并把这些故事讲给学生听。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个是学生对重力及牛顿力学定律会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二是学生也能学习牛顿科学探究的精神,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如在教杠杆的知识的时候,教师把杠杆的中点支在铁架台上,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把钩码挂在杠杆两边的铁丝环上,改变钩码的个数或挂在杠杆上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上平衡,测出需要的物理量之后,不要直接给出杠杆定律,而是把测出的物理量给学生看,并问学生这些物理量有什么规律。学生通过思考,能自己得出杠杆定律。这样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第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强,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浮力的知识的时候,首先播放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在学生观看之后问一些的问题,如“为什么有时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一艘船从海里驶向河里,浮力有什么变化?”等等。接着,在学生产生疑问的情况下再教学“浮力”的内容。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第三,让学生参与自身的学习评价。在以往的评价体系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评价没有发言权。这种情况应该得到改变。例如,在学完“速度”的内容后,传统的评价是让学生回答一些關于“速度”的问题,然后老师给学生打分。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在学生学习完这一章之后,可以让学生对其自身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三、重视学生物理探究能力培养
新课标要求物理老师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了落实这一教育精神,教师可以通过重视学生物理实验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凸透镜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提供蜡烛、凸透镜等实验器材。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自己通过操作总结蜡烛在大于2倍凸透镜的焦距、在2倍焦距处、2倍焦距与焦点之间等条件下的成像规律。通过实验操作,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除此之外,物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组成物理兴趣小组,去探究物理现象,提高物理探究能力。比方说,在教“摩擦力”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究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并把探究结果写成研究报告。最后,教师对探究报告进行评选,奖励优胜的一组。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四、在生活中学习物理知识
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物理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要了解和学习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因此,物理老师让将教学内容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例如,电功率的知识在生活中比较普遍。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风扇、空调、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的电功率,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又如,在教速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及骑自行车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以此计算出自己骑自行车的速度。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速度的概念。
五、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新课标要求教师加强“必学”知识的教学。“必学”知识是物理教学内容的核心,是关键的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这些知识。例如,在教“电学”的过车中,教师要让学生深刻理解欧姆定律,电功率计算公式,以及串联并联电压电阻的规律。这些知识是电学基础内容,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才能更好地学习“电学”内容。又如,在教“力学”的时候,老师重视浮力计算公式、重力概念等知识的讲授,并帮助学生巩固这些知识,有助于他们打好学习基础,提高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