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意识——学生作文时不可缺失的一环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lzh_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这是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部分对中学生作文的要求,意在强调鼓励个性化的表达,激发创新精神。然而部分学生对个性写作的理解有偏差,以为写作是自己的事,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有感而发”就行,“我手写我心”,完全不考虑受众(读者)能否读懂这篇文章,导致诸多弊病的产生。
  语言失范现象日趋严重:错别字泛滥,不顾词性随意搭配词语,乱造新词,滥用外来语、方言、网络语言,这些也许他们自己能懂,能明白,但别人(读者)不一定能懂、能明白。
  结构混乱,文体不明,主题不清,对题意视而不见或不愿多思,面对作文题,往往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能写什么,而不愿多考虑根据题意应该写什么。行文中一旦跟自己能写的挂上钩,不管它是不是符合题意,便头也不回地一走到底,结果是“洋洋洒洒落笔千言,辛辛苦苦不着边际”,“东一榔头西一棒,关键问题一边放”。
  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戏说、大话、恶搞等作文形式抬头。有的编造离奇情节,表达荒诞观点;有的思想颓废,美丑不分,格调低下,趣味低俗;有的云山雾罩、故弄玄虚,让人似懂非懂、不知所云。
  究其原因,与教师日常作文教学指导和学生习作时“读者意识”的缺失不无关系。
  长期以来,学生作文,往往不是为了公开发表,其读者主要是他的语文老师,而语文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更多是一个评判者的角色,学生很少或者基本上没有把老师看成读者。而老师也很少在评改作文时把自己当成学生作文的读者,而更多扮演判分者的角色。这就导致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很少向学生提及读者意识。
  学生“读者意识”的缺失,导致对自己要求不严,难于形成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和持续的写作动力。事实上,学生在课堂上写作文,也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文章也有读者,大多是出于“跟其他作业没什么两样”、“写给老师看的”、“应付一下差事”的想法,往往抱着一种敷衍的心理,一心想着怎样尽快把文章写出来“交差”,很少考虑读者的感受。考虑最多的是自己,“我手写我心”嘛!至于所写的东西读者会怎么想,他们却很少花时间甚至根本就不予考虑。这样的文章,不要说感染读者,甚而连唯一的“读者”——老师看了也直皱眉头。因此,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的问题亟待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转变三个观念
  
  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明白:写作文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不能光是自我欣赏、自娱自乐,不能仅以自我为中心,而应该尊重读者,充分考虑读者在阅读时的心理感受。作文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作者、作品、读者缺一不可,甚至可以说,作品是作者和读者合作的产物;仅仅从作者一人的角度考虑写作是不够的,缺少了读者认同的文章注定是失败的。
  同时还要打破学生“教师是作文唯一读者”的观念。“以教师为唯一的读者,甚至忘记了文章写出来是要给社会上任何一个人阅读的这么一个明显的事实,以致于在写作的时候不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和条件,有些文章使得学校以外的人读来如坠云里雾中。”因而,在写作中要有“写给谁看”的读者意识,并且必须打破这个“谁”就是老师的观念,否则作文中还会出现为迎合老师而创作的“伪崇高”、“伪个性化”、“八股化”的应试文章,以致于新课标鼓励学生“自由”、“有个性”、“有创意”表达,“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的要求也难以实现。
  作文不仅要考虑表达,更应注重传达。注重传达的作文,在写作者的头脑中就必须有读者的存在。由于学生写作的特殊性,传统学生作文的读者只有老师一人,而老师往往又是以最高裁决者的身份出现,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写作中畏首畏尾,并且由于阅读对象的单一而慢慢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因此,让作文拥有更多的传达对象,让家长、同学参与到作文评价中来,对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责任感都会有很大的益处。
  
  二、几种具体措施
  
  1、指导学生行文前先行拟定假想读者。早在30~40年代著名教育家朱光潜就说:“作者心目中应不应有读者呢?他对于读者应该保持怎样的态度呢?初看起来这问题好像不值得问,但实在是文学理论中一个极重要的问题。”朱自清更是明确提出:“写作练习可以没有老师,不能没有假想的读者。”这个读者可以是具体的、特定的,也可以是虚拟的、不确定的。有了具体的读者对象,才能为自己设置一个话语“情境”,才能明确写作重点, 思路就再也不会堵塞不畅,从而活跃思维、激发情感、有的放矢,这样内容才能丰富而充实。应该说这是指导学生建立“读者意识”的重要方面。
  2、指导学生学会自改。我国语文教学界的泰斗叶圣陶、张志公等前辈都指出,学生“养成了自己修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因而十分强调“应当养成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作文时,一部分学生们常常有这样的感觉:“我写得不错啊,怎么就得不到好评呢?”其实,这往往是作品辞不达意的结果,即学生自己认为写得不错,但那只是自己的主观认识,事实上并未把自己的内心清晰完整地用文字呈现出来;读者感受的唯一来源是作品,而不是作者。所以,教师应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在初步完成创作时,应该再有意识地以客观的读者身份来审视作品,那时将对自己的作品有着新的认识,进而完善或改进作品。
  3、建立学生互相评改的机制。“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课程标准)。”通过互改,让学生的作文也有读者,有读者群,大家互相交流,在比较、评比中培养读者意识。作文拥有了更多的读者,学生的写作多了一份质量控制意识,再也不好意思糊弄糊弄就应付了事。因为他们知道,写出来的作文是要给别人看的,责任感和自尊心告诉他(她),必须认认真真地写好。当学生自觉地把“要我写”变为“我要写”时,作文就不再令人望而生畏、望而生厌了。
  4、为学生的作文搭建对话交流的平台。如墙报、班级作文小报、班级作文博客、作文交流课等。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作文不仅仅是作业,还是与读者沟通交流的媒介,自己不是在为老师写作,而是在为许多读者写作时,就会焕发出巨大的写作热情,读者意识大为增强。总之,只有老师建立起学生写作的读者意识,他们才会自觉有效地写作,才会有意识地使自己的作文题材新颖、主题深刻、人物典型、条理清晰、贴近读者。这样,在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学习、掌握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越来越重要。现行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程教材,在编写上充分体现了注重人的发展、合作、探究的理念,给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和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搭建了平台。那么,在新课标下,如何进行数学教学?我在这里结合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激发学生
期刊
健康及富有活力的课堂数学学习活动,具有现实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地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以改变学生认知方式的单一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建构主义的学习
期刊
一、让学生多想    学习必须学会思考,不思考就没有趣味。特别是数学课,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不要问题刚一提出,即刻要求回答。由于学生尚未深入思考,被动应付回答,结果当然不如人意。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特别是有价值、有份量的问题)之后,要给学生理解思考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活跃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先弄清已知条件及由此而得出哪些结果,要解答出问题,还缺少什么条件;再让学生把前后知识“
期刊
课堂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活动内容,它是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传统的课堂教学管理主要是教师采取管、卡、压等办法控制学生的问题行为,从而老师独自满堂硬灌,而结果往往是问题行为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而且与教改相悖。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管理“活”了、“动”了,传统的课堂秩序和管理也因此有了新的内涵和形态。但是,在这新旧课堂教学管理的转型过程中,出现了部分教师放弃课堂秩序管理的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的提出,把语文课程目标指向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学生在语文实践
期刊
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求新、求异、求变。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以教材和课堂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有两个载体:教材是知识的载体,这是以知识性为本的;学生课上发言是能力的载体,这是以创造性为本的。在现行初中数学教材中,除了正文以外,还有大量的小栏目,如“思
期刊
“分类”是一年级教材中的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进行“分类”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操作实践的基础上掌握分类标准,并使这一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得到升华,变为实际能力而运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初步感受“分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要非常重视起始课堂环节的设计与处理,使学生学习的心能被聚焦而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为此,我在课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的理论也越来越被广大教师理解和接受。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但在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组不科学,随意性强    有的教师误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几个学生凑在一起讨论几分钟就行了,因此在课堂上常常出现随意让同桌或者前后四人讨论的现象
期刊
随着农业经济、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农业技术正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中心进行重组和改造,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农业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提出来了更高的要求。在多年的理论课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深入课堂听不同的专业理论课教师上不同课型的常规课、研究课和优质课。尽管每一次听课都令人振奋,但每一次听课也都给我带来很多的思考,尤其是专业理论课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失误,我觉得都不同程度地冲淡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要做到开放和创新,语文教师要解放思想,树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全面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如此才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高远的天空飞翔。  新的课程观决定了当代语文教师必须由经验型向学习型、研究型转变。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和研究语文教学的动态和特点,不断总结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做学习型公民,建设学习型社会,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师肩负着“以学生发展为本,对学生终身教育负责”的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