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偶然见识到两份孩子与父母签订的合约文本,因之感叹过去、现在与将来,童年仍会有幸运与不幸之分!因为,童年之幸或不幸,其实与外在客观条件没有因果关系,却与家庭内在养育观念直接关联。
先看到的,是一份感觉挺吓人的小学生承诺书。承诺书是三年级小学生依照父母要求用表格书写的,说要请大家监督并帮助他改掉坏习惯,为此书面承诺“十不准”——不准对老师发脾气说脏话,未做到(回家)罚跪4小时,做饭一个月;课堂走动,罚跪2小时;课堂说话,罚跪2小时;(课堂)坐姿不端正,(回家)面壁2小时;(对老师对同学)生气翻白眼,面壁1小时……
原来,这个小学生上课时常乱说乱动,扰乱课堂纪律,影响同学学习。前些日子这个小学生上语文课又喧哗扰乱课堂,学校通知家长前来接孩子回家,要求家长带孩子另找学校去转学。苦于没有学校愿意接受中途转学,家长只得暂时让小学生停课在家“劳动改造”几天,要孩子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为全家做早餐并承担所有家务,一天三餐,切菜、洗衣、拖地、搞卫生、整理房间,还被禁止吃肉,每天要背诵《弟子规》。
听说这个小学生的父母亦在反思和后悔,即使家庭教育如此严格,由于工作繁忙而把孩子从小送去学校寄宿,平日陪伴时间不够,因此孩子很多坏毛病没有及时得到发现,比如孩子学会了很多他自己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的脏话,为此还带着孩子去找过心理医生。
无独有偶,前几天又有老同学在微信群分享一份父女刚刚签订的保证书,有四个条款:1.爸爸严禁吸烟。2.女儿严禁玩手机游戏。3.女儿偷玩手机游戏,发现一次打屁股十下。4.爸爸偷抽烟,发现一次,女儿可玩手机游戏一小时。
找老同学闲聊,他说,在读小学四年级的女儿近段时间玩手机有点上瘾,一有空闲就想拿爸爸的手机玩游戏,说了很多也控制不了。前天晚上喝了点酒,随口就跟女儿说,你戒游戏,爸爸就戒烟?昨天一早起来,孩子就问他是不是真的,只能顺口答应了。接着父女俩就工工整整地签订了这份平等条约。
老同学说,这个名其实签得有压力,也算是互相折磨一下,但他一定要听小孩的,不破坏协定。
上述两份合约都是孩子亲笔书写订立的,表面看来仿佛一切都符合契约精神,但显而易见的是,前一份孩子是被动的、无奈的,后一份孩子是主动的、自愿的;前一份父母是置身事外的,后一份父母是置身其中的;前一份仅期望小孩改变,后一份是父女一起改变;前一份或会是成长的阴影,后一份则会是幸福的回忆。两份简单的合约,字里行间折射出来的,无疑是完全两样的童年生活与印记。
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就认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面;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处于无意识的,而这绝大部分却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和行为。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常人恰如海底冰山的无意识习惯行为,很大程度上也与原生家庭的童年影响难舍难分。
性格的趋向是世人行为的原动力,童年的烙印无疑会影响一生,当下成年人的牢笼往往就是童年的影响。对于童年心理创伤的影响,瑞士心理学大师卡尔·荣格的观点是:“一个人终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就已经形成的性格。”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论断则直截了当:“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修读心理学,还知晓做父母有四个层次:肯为孩子花钱,肯为孩子花时间,肯为孩子学习,肯为孩子改变。四者当中,肯为孩子改变,无疑是难上加难,也必定是难中之最?因为,行为心理学老师剖析过,改变别人是困难的,改变自己是痛苦的。
当下做父母的,可有多少愿意又有多少能够为孩子去改变自己?上文讲述的两份合约,或是当下家庭教育的一面镜子,从中或许可以看见今天做父母的痛点,也可以窥见孩子童年之幸或不幸?
先看到的,是一份感觉挺吓人的小学生承诺书。承诺书是三年级小学生依照父母要求用表格书写的,说要请大家监督并帮助他改掉坏习惯,为此书面承诺“十不准”——不准对老师发脾气说脏话,未做到(回家)罚跪4小时,做饭一个月;课堂走动,罚跪2小时;课堂说话,罚跪2小时;(课堂)坐姿不端正,(回家)面壁2小时;(对老师对同学)生气翻白眼,面壁1小时……
原来,这个小学生上课时常乱说乱动,扰乱课堂纪律,影响同学学习。前些日子这个小学生上语文课又喧哗扰乱课堂,学校通知家长前来接孩子回家,要求家长带孩子另找学校去转学。苦于没有学校愿意接受中途转学,家长只得暂时让小学生停课在家“劳动改造”几天,要孩子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为全家做早餐并承担所有家务,一天三餐,切菜、洗衣、拖地、搞卫生、整理房间,还被禁止吃肉,每天要背诵《弟子规》。
听说这个小学生的父母亦在反思和后悔,即使家庭教育如此严格,由于工作繁忙而把孩子从小送去学校寄宿,平日陪伴时间不够,因此孩子很多坏毛病没有及时得到发现,比如孩子学会了很多他自己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的脏话,为此还带着孩子去找过心理医生。
无独有偶,前几天又有老同学在微信群分享一份父女刚刚签订的保证书,有四个条款:1.爸爸严禁吸烟。2.女儿严禁玩手机游戏。3.女儿偷玩手机游戏,发现一次打屁股十下。4.爸爸偷抽烟,发现一次,女儿可玩手机游戏一小时。
找老同学闲聊,他说,在读小学四年级的女儿近段时间玩手机有点上瘾,一有空闲就想拿爸爸的手机玩游戏,说了很多也控制不了。前天晚上喝了点酒,随口就跟女儿说,你戒游戏,爸爸就戒烟?昨天一早起来,孩子就问他是不是真的,只能顺口答应了。接着父女俩就工工整整地签订了这份平等条约。
老同学说,这个名其实签得有压力,也算是互相折磨一下,但他一定要听小孩的,不破坏协定。
上述两份合约都是孩子亲笔书写订立的,表面看来仿佛一切都符合契约精神,但显而易见的是,前一份孩子是被动的、无奈的,后一份孩子是主动的、自愿的;前一份父母是置身事外的,后一份父母是置身其中的;前一份仅期望小孩改变,后一份是父女一起改变;前一份或会是成长的阴影,后一份则会是幸福的回忆。两份简单的合约,字里行间折射出来的,无疑是完全两样的童年生活与印记。
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就认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面;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处于无意识的,而这绝大部分却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和行为。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常人恰如海底冰山的无意识习惯行为,很大程度上也与原生家庭的童年影响难舍难分。
性格的趋向是世人行为的原动力,童年的烙印无疑会影响一生,当下成年人的牢笼往往就是童年的影响。对于童年心理创伤的影响,瑞士心理学大师卡尔·荣格的观点是:“一个人终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就已经形成的性格。”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论断则直截了当:“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修读心理学,还知晓做父母有四个层次:肯为孩子花钱,肯为孩子花时间,肯为孩子学习,肯为孩子改变。四者当中,肯为孩子改变,无疑是难上加难,也必定是难中之最?因为,行为心理学老师剖析过,改变别人是困难的,改变自己是痛苦的。
当下做父母的,可有多少愿意又有多少能够为孩子去改变自己?上文讲述的两份合约,或是当下家庭教育的一面镜子,从中或许可以看见今天做父母的痛点,也可以窥见孩子童年之幸或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