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中等职业学校《VB程序设计》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缺乏创新,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参与度低,教学效果不明显等方面。对此,本文结合中职学生的特征与实际情况,认真进行了分析与思考,提出把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引导探究法引入《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为提高《VB课程设计》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中职 VB程序设计 任务驱动法 引导探究法 教学效果
一、背景材料
笔者计划使用三个功能逐渐递增的任务,采用项目式教学的核心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引导探究法,实现本次教学项目《一个简单的四则运算系统》。
二、案例描述
笔者巡视课堂,发现学生编写的程序经过调试后仍未达到预期效果。以下是一个教学片段:
笔者问:“你们在调试程序时遇到了哪些问题?”
学生说:“程序运行后,我不能通过键盘输入两个数。”
笔者说:“那其他同学也遇到了类似问题吗?”
学生齐声回答:“是的。”
笔者说:“那你们想不想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回答:“想!就是不知道怎么解决。”
笔者说:“那我给你们一些提示。”
学生说:“好!”
笔者说:“自己先看下,你们界面上的控件属性、按钮对应的程序编写是否有问题,想想如何改正?”
……
笔者说:“经过研究,你们能不能推测一下,为什么会出现刚才的情况?”
一位学生说:“我觉得我用错了控件,本来应该用文本框,但我做界面时用的是标签,所以导致运行时不能输入数字。”
笔者表扬说:“很好,王辉同学一下就找到了原因。那么,你打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回答:“只要删除窗体上的标签,添加两个文本框就可以了。”
笔者继续引导:“仅仅改变窗体界面就行了吗?请你演示一下,好吗?”
学生操作演示,结果失败了。
笔者说:“看来只做窗体界面改变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你们以后在编程的时候一定要细心、全面地考虑问题。那么我们还需要修改什么呢?”
学生说:“还要修改程序里的对象。我已经试过了,可以输入数字了。”
笔者说:“是的,你们一定要记住,窗体上的控件改变了,一定要改变相应的程序。你们可以用王辉同学的方法试一下,看能不能解决问题。”
学生继续探索、解决其他编程中的问题。
至此,学生对于一个VB应用程序的开发形成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且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探究性学习。
三、案例反思
与以往不同的是,学生在这节课中的思维异常活跃,而且注意力高度集中,参与率很高,教学效果明显提高;笔者参与探索和指导,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发现新思路,推广新思路,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得出结论,逐步消除对编程的畏惧,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上面的教学片断可以看出,在布置任务,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这顿时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键。教师只有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张扬自身个性的机会,学生才能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在这堂课上,学生的好学劲头感动了笔者,即使是平常调皮的学生也希望得到笔者的关注、肯定和鼓励。有了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学生的心也“动”起来了,更进一步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苏慧.高职《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轻工科技,2007,(8).
[2]连正芳.试论中职学校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成才之路,2012,(16).
[3]金曾汉,王伏,冯萍萍.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课堂实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2,(21).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中等专业学校)
关键词:中职 VB程序设计 任务驱动法 引导探究法 教学效果
一、背景材料
笔者计划使用三个功能逐渐递增的任务,采用项目式教学的核心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引导探究法,实现本次教学项目《一个简单的四则运算系统》。
二、案例描述
笔者巡视课堂,发现学生编写的程序经过调试后仍未达到预期效果。以下是一个教学片段:
笔者问:“你们在调试程序时遇到了哪些问题?”
学生说:“程序运行后,我不能通过键盘输入两个数。”
笔者说:“那其他同学也遇到了类似问题吗?”
学生齐声回答:“是的。”
笔者说:“那你们想不想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回答:“想!就是不知道怎么解决。”
笔者说:“那我给你们一些提示。”
学生说:“好!”
笔者说:“自己先看下,你们界面上的控件属性、按钮对应的程序编写是否有问题,想想如何改正?”
……
笔者说:“经过研究,你们能不能推测一下,为什么会出现刚才的情况?”
一位学生说:“我觉得我用错了控件,本来应该用文本框,但我做界面时用的是标签,所以导致运行时不能输入数字。”
笔者表扬说:“很好,王辉同学一下就找到了原因。那么,你打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回答:“只要删除窗体上的标签,添加两个文本框就可以了。”
笔者继续引导:“仅仅改变窗体界面就行了吗?请你演示一下,好吗?”
学生操作演示,结果失败了。
笔者说:“看来只做窗体界面改变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你们以后在编程的时候一定要细心、全面地考虑问题。那么我们还需要修改什么呢?”
学生说:“还要修改程序里的对象。我已经试过了,可以输入数字了。”
笔者说:“是的,你们一定要记住,窗体上的控件改变了,一定要改变相应的程序。你们可以用王辉同学的方法试一下,看能不能解决问题。”
学生继续探索、解决其他编程中的问题。
至此,学生对于一个VB应用程序的开发形成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且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探究性学习。
三、案例反思
与以往不同的是,学生在这节课中的思维异常活跃,而且注意力高度集中,参与率很高,教学效果明显提高;笔者参与探索和指导,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发现新思路,推广新思路,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得出结论,逐步消除对编程的畏惧,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上面的教学片断可以看出,在布置任务,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这顿时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键。教师只有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张扬自身个性的机会,学生才能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在这堂课上,学生的好学劲头感动了笔者,即使是平常调皮的学生也希望得到笔者的关注、肯定和鼓励。有了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学生的心也“动”起来了,更进一步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苏慧.高职《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轻工科技,2007,(8).
[2]连正芳.试论中职学校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成才之路,2012,(16).
[3]金曾汉,王伏,冯萍萍.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课堂实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2,(21).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