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白三烯拮抗剂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2010年我院收治慢性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患者42例(均为确诊病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分别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肺功能指标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8周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而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白三烯拮抗剂及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能显著明显改善慢性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症状、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白三烯拮抗剂;糖皮质激素
哮喘已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世界第二大致死及致残疾病,每年世界范围内因哮喘死亡的人数已超过10万例。依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而制定慢性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治疗原则,其中运用白三烯拮抗剂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已成为目前积极有效的方案之一。2007-2010年我院共治疗慢性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42例,对其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进行评价,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2010年我院门诊及住院慢性中度持续哮喘患者42例,诊断均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慢性中度持续哮喘标准,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必可酮)吸入250μg,3次/d;孟鲁司特(顺尔宁)10mg,口服,1次/d;对照组:丙酸倍氯米松(必可酮)吸入250μg,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以上进行比较。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情况进行评价。①、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或为间断发作情况,不需要应用药物即可缓解,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80%以上,呼气峰流速(PEF)变异率〈20%;②、显效: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好转,FEV1及PEF占预计值的60%-80%,PEF变异率20%-30%; ③、好转:哮喘症状较治疗前好转或有所减轻,FEV1及PEF占预计值的60%-80%,PEF变异率〉30%;④、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1.4 肺功能指标 治疗前后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的改变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统计学处理后,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2%,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9%。
2.2 肺功能指标 治疗前后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的变情况来看,观察组明显要好于对照组。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6例心悸、上腹不适等情况,处理后缓解;观察组仅出现2例心悸、上腹不适等情况,而未处理自行消失,虽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说明观察组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随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狭窄和气道重塑。白三烯是其中最重要的炎症介质之一,它可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刺激黏液分泌、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黏液水肿形成,使得炎症细胞向肺内浸润,造成哮喘气道炎症的加剧、并使气道反应性增高。临床上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慢性中度持续期为慢性持续期第三级。
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中最为有效的药物之一,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增加平滑肌β2受体的反应性。研究表明,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明显抑制IL-4和IL-5面IL-4与呼吸道重塑结构有关,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急性的支气管哮喘发作和呼吸道炎症的复发,就慢性持续性支气管哮喘者而言,即使长期给予糖皮质激素也难以降低其持续的呼吸道高反应性,故可以考虑联合应用白三烯拮抗剂进行临床治疗。
白三烯拮抗剂通过竞争性结合半胱酸受体,而抑制白三烯的活性,从而抑制气道炎症过程,预防和减轻黏膜炎性细胞浸润,舒张支气管平滑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少气道阻塞。同时可补充糖皮质激素所不能覆盖的那部分抗炎作用,从而发挥更好的疗效。临床治疗中发现,白三烯拮抗剂及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能改善慢性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显著降低日间哮喘的评分,减少夜间憋醒次数和晨起哮喘,提高生后质量,较单一应用糖皮质激素效果明显。由此表明白三烯拮抗剂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强,何美娟,刘建梅.白三烯与哮喘关系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16):1284-1286.
[2] 方立生.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概况[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157-158.
[3] 邓伟吾.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2):143-144.
[4] 林彬,張轶,林莉莉.白三烯拮抗剂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0,26(10):726-728.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白三烯拮抗剂;糖皮质激素
哮喘已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世界第二大致死及致残疾病,每年世界范围内因哮喘死亡的人数已超过10万例。依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而制定慢性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治疗原则,其中运用白三烯拮抗剂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已成为目前积极有效的方案之一。2007-2010年我院共治疗慢性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42例,对其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进行评价,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2010年我院门诊及住院慢性中度持续哮喘患者42例,诊断均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慢性中度持续哮喘标准,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必可酮)吸入250μg,3次/d;孟鲁司特(顺尔宁)10mg,口服,1次/d;对照组:丙酸倍氯米松(必可酮)吸入250μg,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以上进行比较。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情况进行评价。①、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或为间断发作情况,不需要应用药物即可缓解,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80%以上,呼气峰流速(PEF)变异率〈20%;②、显效: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好转,FEV1及PEF占预计值的60%-80%,PEF变异率20%-30%; ③、好转:哮喘症状较治疗前好转或有所减轻,FEV1及PEF占预计值的60%-80%,PEF变异率〉30%;④、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1.4 肺功能指标 治疗前后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的改变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统计学处理后,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2%,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9%。
2.2 肺功能指标 治疗前后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的变情况来看,观察组明显要好于对照组。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6例心悸、上腹不适等情况,处理后缓解;观察组仅出现2例心悸、上腹不适等情况,而未处理自行消失,虽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说明观察组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随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狭窄和气道重塑。白三烯是其中最重要的炎症介质之一,它可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刺激黏液分泌、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黏液水肿形成,使得炎症细胞向肺内浸润,造成哮喘气道炎症的加剧、并使气道反应性增高。临床上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慢性中度持续期为慢性持续期第三级。
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中最为有效的药物之一,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增加平滑肌β2受体的反应性。研究表明,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明显抑制IL-4和IL-5面IL-4与呼吸道重塑结构有关,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急性的支气管哮喘发作和呼吸道炎症的复发,就慢性持续性支气管哮喘者而言,即使长期给予糖皮质激素也难以降低其持续的呼吸道高反应性,故可以考虑联合应用白三烯拮抗剂进行临床治疗。
白三烯拮抗剂通过竞争性结合半胱酸受体,而抑制白三烯的活性,从而抑制气道炎症过程,预防和减轻黏膜炎性细胞浸润,舒张支气管平滑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少气道阻塞。同时可补充糖皮质激素所不能覆盖的那部分抗炎作用,从而发挥更好的疗效。临床治疗中发现,白三烯拮抗剂及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能改善慢性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显著降低日间哮喘的评分,减少夜间憋醒次数和晨起哮喘,提高生后质量,较单一应用糖皮质激素效果明显。由此表明白三烯拮抗剂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强,何美娟,刘建梅.白三烯与哮喘关系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16):1284-1286.
[2] 方立生.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概况[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157-158.
[3] 邓伟吾.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2):143-144.
[4] 林彬,張轶,林莉莉.白三烯拮抗剂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0,26(10):726-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