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dusamat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免疫与计划免疫》属于《课程标准》一级主题之十“健康的生活”中的二级主题“传染病和免疫”,是第五单元第一章的第二节。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传染病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传染病和免疫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如何预防疾病,增进学生健康。
  关键词:《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1. 学生预习新课内容,带接种证;
  2.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随堂检测等。
  教学过程
  一、 新闻视频导入:多媒体播放新闻事件“白血病的新型疗法”,学生观看,了解白血病的新型疗法与免疫细胞有关,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 学习新课:
  (一) 人体的三道防线
  师:“我们大家知道,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有许多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在这样的环境下,为什么大多数人还是可以健康的生活呢?”
  生:“因为我们的身体有三道防线。”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49页前三段,结合图示,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并在课本中标出。”幻灯片中以填空的形式出示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黏”“噬”的正确写法。
  多媒体展示动画,让学生理解第一道防线有阻挡、杀菌和清扫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有溶解、吞噬病菌的作用。
  链接生活:1. 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后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被消灭。这是怎么回事?
  2. 小狗受伤后,会不停地用舌头舔自己的伤口。吃饭时不小心咬破口腔内侧壁,一般不容易感染。这是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对前二道防线进行升华。最后进行小结,学生回忆第一二道防线的名称和作用,再引导学生分析前二道防线作用的特点(先天性/无专一性),从而引出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意义。同位两个相互PK,快速记忆(如图1)。
  师:“若病原体非常顽固,它们攻破了第一道防线,还攻破了第二道防线,我们是不是就得束手无策了?”引出第三道防线。学生很快找到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对于第三道防线的具体作用,请同学们欣赏动画片《免疫战争》动画和解说相结合,三集连播,每集播放完,进行“战况分析”。
  《免疫战争》第一集:“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住着一位将军,他足智多谋,时刻保护着人体。一天,蓝色敌人侵入人体,将军分析了敌人的特点,制造了蓝色战士。蓝色战士英勇善战,一举擒获了敌人。将军的一个朋友——贪吃元帅也赶了过来,把擒获的敌人一举消灭。”结束后,学生快速阅读49-50页有关“第三道防线”的内容,然后学生讨论,进行战况分析,学生回答说出将军、蓝色敌人、蓝色战士和贪吃元帅分别指的是淋巴细胞、抗原、抗体和吞噬细胞。教师层层递进,抛出问题,什么是抗体,什么是抗原?学生找出答案,在课本中标出来,教师适当的点拨,强调抗体是蛋白质,抗原是来自外界或内部的刺激物。请二个学生来描述第一次战争,即描述第三道防线的具体作用。
  进行活学活用,联系实际生活:预防狂犬病,注射狂犬疫苗,被毒蛇咬了注射抗毒血清,狂犬疫苗和抗毒血清师抗原还是抗体?有些学生确实有些糊涂,师一步步引导,并一起总结“未然抗原,依然抗体”的规律。
  《免疫战争》第二集:“当蓝色战士撤离时,淋巴细胞将军深谋远虑,特意留下了部分战士。果然,蓝色抗原又来偷袭,蓝色抗体奋力抵抗,大部队也前来支援,再一次活捉了敌人。贪吃的吞噬细胞喜出望外,又一次把敌人消灭。”然后进行战况分析:当侵入人体的病毒被清除后,相应的抗体也随之消失吗?它能抵抗这种病毒的再次侵袭吗?学生很快能说出抗体不会消失,能抵抗这种病毒的再次入侵。
  《免疫战争》第三集:“正当大家一片欢腾之时,红色敌人——另一种抗原悄悄入侵,蓝色抗体前去迎战,结果却无计可施。淋巴细胞分析了这种敌人的特点,制造出了红色战士,红色战士不负众望,一举擒获了敌人,吞噬细胞又把它吞噬消灭。至此,人体就有了两种抗体。”然后进行战况分析:水痘病毒的抗体能否抵抗流感病毒?学生能很快回答出,因为抗体的作用具有专一性,所以水痘病毒的抗体不能抵抗流感病毒。
  接着播放视频资料,学生仔细观看,进一步理解抗原抗体的关系。最后进行小结:用图表的形式引导大家说出:第三道防线包括什么?具体作用什么?第三道防线的作用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免疫类型?答出来之后,同位PK,快速记忆(如图2)。
  (二) 免疫的概念和功能
  师表述:三道防线共同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那么,什么是免疫?免疫又有什么具体功能呢?请大家快速阅读50页相关内容,找到答案。2分钟后,多媒体展示,由学生说出免疫的概念,再展示三幅图片,由学生说出每幅图片代表的什么功能,即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进一步问学生,免疫都是有益的吗?引出移植器官问题,过敏问题和恶性肿瘤问题。
  (三) 计划免疫
  师设问:怎么提高我们的免疫力呢?学生说出,锻炼身体,保持好心情,打预防针等措施。教师顺着说,打预防针就是计划免疫。引出计划免疫,让学生找到计划免疫的概念,即有计划的预防接种。接着问:接种什么?学生答,接种疫苗。那什么是疫苗呢?学生答,是灭活的或者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问,疫苗在免疫学中,属于抗原还是抗体?学生分析后回答,是抗原。不接种疫苗行不行?导出计划免疫的意义。
  (四) 艾滋病
  师设问: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进行预防吗?引出本节的最后一个知識点“艾滋病”。学生看书,找到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由学生自己说出如何对待身边的艾滋病患者,如何预防艾滋病。教师再进行情感的升华,向学生介绍有关艾滋病患日、艾滋病大使的有关情况,让大家感受社会、国家和个人共同努力,一定能消除艾滋病。并向学生们提出殷切期望,期待在座的各位同学勤奋努力,早日研制出艾滋病的疫苗来,造福人类。
  (五) 课堂小结
  学生畅所欲言: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哪部分内容特别感兴趣?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后反思
  《免疫和计划免疫》这一节,涉及的概念多,又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在备课之时,我就要求自己充分认识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力求上课时语言生动、风趣、活泼,尽量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先从感性的材料入手,然后再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通过看图、阅读、讨论、答题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这三个事例,并以形象生动的卡通插图相结合,边讨论边总结,帮助学生理解;其次,整个教学过程以形象的动画片三集连播,配合片子中生动的描述、比喻、举例,用“战况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等抽象、枯燥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导入视频文件“抗原抗体”,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缩短了抽象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最后,利用复述故事的方法再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学习主体地位,在学习集体中展露自己的才华。
  通过教学反馈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整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易明易记。
  作者简介:蔡慧敏,山东省淄博市,淄博第十五中学。
其他文献
该文提出一种含液压伺服执行机构实物的航空燃油泵仿真装置。这种仿真装置采用真实的液压伺服机构实现斜盘位置控制回路的物理模拟,油泵特性由基于16位单片微机的数字仿真器数学
本文对我国现行初中地理教学在“立德树人”方面面对的困难进行反思,认为我国在探究学习的时间安排上应更为集中,在评价考核上应加大对情感价值观、团队能力、调研能力的考察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大中学教师在教课过程中越来越能注意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在以往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采用学科课堂教学,学生所接触知识的场所大多是在教师中,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很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含义,因此,改革后的课堂主要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活动课形式进行,从地理学科教学实践出发,认真研究课堂活动教学理论和实践调查,
摘要:史料实证是学生必备的品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史料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上,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利用史料来论述所探究的历史问题,用实证精神来解决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  关键词:史料实证;辨伪;互证;实证精神  梁启超先生说过“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史料是历史学的基础,当下的历史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史料的作用,高中历史课堂不仅要用好史料,更需要对学生进行史料实证意识的
润滑剂的拖动特性是高速轴承动力学设计的基本依据之一。该文针对4010航空润滑油,采用自行研制的试验台,对其非牛顿拖动特性进行了多种载荷、速度、温度下的试验。通过对结果的数学
在初中历史教材中,不仅囊括了我国民族、国家发展历程中的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而学生亦可基于此了解我国的过去,继而由此吸取许多的经验教训,以尽可能减少自身在学习中所走的
摘要:与其他学科相比,化学具有知识比较零散的特点。在学习时如果学生只是简单机械地记忆化学知识,就不能形成知识网络。也就无法深入理解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更无法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而到了高三进行化学复习时,学生知识缺乏化,结构化,因此学生在做题时经常会出现不知如何做的现象。高三复习时,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实
摘要:实际上,初中历史教学不仅是对历代史实的弘扬,其中也包含着大量的公民综合教育课程,其中所涉及的很多人文地理、社会科学等知识都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对于提高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但就目前来看,大多数的历史课堂中,都未将其与社会教学相融合,使得历史以及社会教学效果无法提升。为此,本文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就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培养措施进行分析,希望能给
摘要:众所周知,历史是我国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重要轨迹,历史教学能够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发展流程,并且对现代化文明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初中历史教学中,塑造学生人文精神主要隐藏于隐性知识内容,只有充分挖掘,学生人文精神才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章分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期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人文精神。  关键词:初中历史;人文精神;塑造  所谓人文精神是学生人格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