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的《分水岭上》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hea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余光中先生的文名和诗名,我虽早有知闻,但真正读到余先生的书,却是很晚的事情了。那是在1996年新春之际,我应邀赴台参加一次华人音乐家的研讨会,在高雄市邂逅了台湾作曲家阿镗先生。我早听说阿镗是个“书虫子”,那天吃过晚饭就拉着他去逛书店,就这样,我在高雄的一家小书店里“初识”余光中先生。不过,那次买到的并不是余先生的诗集和散文集,而是他的学术论文集《从徐霞客到梵谷》,这让我感到很新鲜。读过之后,我对余先生的学术功底和渊博学识深深服膺,由此知道,一个诗人的诗思与散文家的文脉,其实是要有深厚的学养来垫底的。
  此后,我成了余光中先生的一个忠实读者,尤其偏爱他的散文,大气磅礴,感情丰沛,语言铿锵而有金石之声,意境深远独具诗情画意。只是因为两岸阻隔,当时大陆还很少见到余先生的书。于是,我就利用深圳比邻香港的条件,每次赴港必去书店搜罗一番,见到余光中的书必收入囊中。慢慢的,我家书架上余光中作品越来越多,几乎摆成了一个“余光中专柜”,而且大部分是原版书,有些还是初印本,若九歌版的《蓝墨水的下游》、《凭一张地图》、《隔水呼渡》、《日不落家》、《井然有序》、《望乡的牧神》、《青铜一梦》等等;若洪范版的《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与永恒拔河》、《文学的台北》(合集);若水牛版的《掌上雨》、《逍遥游》;若大地版的译著《梵谷传》(上下册)和《理想丈夫》……这些书一本本排列在书架上,仿佛一列军阵,严整有序,神采飞扬,而余光中先生则仿佛是它们的统帅,笔走龙蛇,指点江山,让无声的纸笔幻化出异彩纷呈的大干气象。曾有几位爱写散文的朋友来到我家,看到我的书架上收藏着如此丰富的余光中作品,无不艳羡不已。对于一个爱书人来说,每每看到同道们羡慕的眼光,无疑是一种莫大的心灵享受。
  不过,有一本纯文学出版的余光中评论文集《分水岭上》,我却久搜不遇,不免有些耿耿于怀。有一回,我把这种多少有点郁闷的心情,在写给阿镗先生的一封信中无意中流露出来。不想,这却引出了一段奇妙的书缘。阿镗原本收藏着一本原版的《分水岭上》,他自然不忍割舍,我自然也不能夺人所爱。难得的是,阿镗竟然想出一个出人意料的方法,他找到一家专门复制文书的商店,花钱给我复制了一本,有封面有扉页,像模像样的寄到深圳来。这实在是一本独一无二的珍贵版本,我除了由衷的感谢之外,也实在不知说什么好了。
  如果事情就此打住,也算是一段人与书的因缘佳话了。谁知,峰回路转,蹊径别开,更令我出乎意料的是,一个多月后,我竟再次收到了阿镗寄来的一本《分水岭上》,这本可不是复制本,而是纯文学原版!
  这是怎么回事呢?阿镗在书的扉页上道明了原委,他写道:“侯军兄:我正为《分水岭上》已绝版,又舍不得把仅有的一本送您而觉遗憾,惆怅之际,却意外地,因余光中先生读了您给我的信,而得到他的这本赠书。请您收到此书后,寄一册您的大著《东方既白》给余先生,以报他赠书的雅意,弟阿镗拜上,1996年10月9日。”原来,这本书竟是余光中先生所亲赠,这不禁令我感慨良多。从这本薄薄的小书中,我分明感受到了一种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读书文化,薪火绵延,不绝如缕。顿时,这本书拿在手里,也觉得沉甸甸的!
  我遵嘱给余光中先生写了一封信,附上我的艺术评论集《东方既白》,按照阿镗兄给我提供的地址,寄给了余光中先生,同时也把一个忠实读者对他的景仰与爱戴,传递到了海峡彼岸。
  时光荏苒。2007年11月30日,我终于得到一个机缘与余光中先生在深圳见面,畅谈诗文之余,也顺便谈起了11年前的这段往事。余先生说他还有一些印象。当我从书包中取出这本《分水岭上》时,他立即认出了这本书页泛黄的旧书。他在书的扉页上以其特有的工整清秀的字体为我签名留念,从而使这本小书的传奇故事,就此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
其他文献
《激荡三十年》  吴晓波著  中信出版社2008.7  定价:32.00元    1978年冬,北京的每一个清晨都格外寒冷。然而就在这一年,整个中国都感受到了一种命运的召唤。  中国向何处去?一个巨大的命题拷问着每一个对前途感到迷茫的中国人。也正是在这一年,一个小个子巨人——邓小平再次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并在他掌控的时间内主导了中国整场变革的节奏。他有着惊人的坚忍、洞察一切的政治敏感性以及彻底的决断
100000平方米现代物流基地、5000平方米新书样本大厅、8000平方米新书现货展厅、15万种展销图书、20万条可供数据、500余家图书馆客户、500余家出版社代表……  “书目信息建设与图书馆采访工作”高层研讨会、“馆藏文献资源供应商平台构建模式”高层研讨会、“区域代理与团供市场拓展”高层研讨会、“采购数据必备字段及书目数据信息共享”高层研讨会……  目睹2006中国·南京馆藏图书展销会盛况,
书号:978-7-219-11015-7  作者:尚新周  定价:46元 出版时间:2020-10  ◎本书卖点  1.两年半的时间,一辈子的财富:看新时代奋斗在扶貧一线的年轻干部,如何舍亲离家,不畏艰险,用真诚为民之心,帮助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办好事。  2.“文化 产业”扶贫:文化如何扶贫?用画笔画出一条通往群众心里的路,落实政府扶贫政策,千方百计融入群众,扶贫又扶智,带领乡亲走出致富新路子。
先说好消息。节目制作人发现,有些饭菜,其实剩了以后热热再吃反倒更有利于健康。比如,吃冷过后再加热的淀粉类食物——米、面等等这些华人餐餐离不开的食品,血糖上升较慢,胰岛素分泌也较稳定。  再说坏消息。这并不能排除我们对吃剩饭剩菜的最大担心:如何确保安全、避免食物中毒。如果你遭受过食物中毒,那种痛苦你肯定终生难忘:上吐下泻、严重腹痛。  每年在英国,大约都有100万人食物中毒,其中一半是因为吃了自己在
1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优势    与传统参考咨询服务相比较,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解决了时空和速度问题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打破了时空限制。读者不必考虑咨询人员的上下班时间,也不必考虑距离的远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与咨询人员取得联系,参考馆员通过网络解答读者的咨询问题。网络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传递速度。    1.2 扩大了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  传统参考
新发现的疾病反复爆发,流行性疾病向新的地区传播,人类的技术助长疾病的流行……历史上,医学上新的发现和胜利都没能阻止传染性疾病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讲,瘟疫时刻在向人类进逼。本文摘自该书序言。    我们总是希望,历史只发生在“别人身上”,发生在“过去”,我们自己却会置身于历史之外,而不是与它缠在一起、密不可分。许多历史事件在当时都是出乎意料、难以预测的,只是在回头看时,才能一目了然。不过在一个极端重
“2005年9月15日,我国著名物理冶金学家、中科院资深院士张沛霖因病医治无效在京逝世,享年88岁。胡锦涛、吴邦国、李长春、朱口基、贺国强、张立昌、朱光亚等分别致电并送花圈表示慰问和悼念。”——中国核工业大事记  看到这一消息,我为之一震,因为作为《压水堆燃料元件制造文集》的责任编辑,2003年,我第一次知道了张院士,看到他为该书题写的书名,以及书的作者到他家中拜访的照片,听到作者之一原宜宾核燃料
《沉思录》是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自己与自己的12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公元121年,那是离现在无比遥远的一段岁月。那一年在中国,造纸巨匠蔡伦自尽而亡。那一年在西方
《巅峰战略:美国亚太战略评述》  王和仲 著等编  新华出版社 2008.6  定价:30.00元  美国的全球战略近年来在亚太地区面临空前的挑战。欧洲是美国的盟友,尽管在利益方面二者多有分歧,但就价值取向方面却是—致的。南美洲各国与美国地理位置接近,其领导人与美国政府屡屡口水上有争执,却没有一个国家能对美国的安全战略构成挑战。对美国而言,亚太地区就不同了。一是亚太地区是美国政府近年来的反恐战场—
2008年7月9日下午,《中国改革30年》新书发布暨2008经济问题点评会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举行。茅于轼、樊纲、陈志武、周其仁、张维迎5位经济学家出席发布会并对2008中国经济热点问题进行了权威解读。《中国改革30年》一书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者对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思考、评价、展望,以及对话与交锋。本文选摘了他们的部分观点以飨读者。    ● 成思危    ☆“中国经济未来几年的发展,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