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被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中。以小学科学为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具备科学意识,这对学生未来发展成长将会造成极大的正面影响。鉴于此,本文就将分析小学科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4-076
小学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也是最基础的教育。在这个教育阶段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意识,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成长。因此教师就需要正确认识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遇到的问题以及培养思维能力对小学生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够设计出有效培养策略,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小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问题
(一)科学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小学科学这一门学科对学生的思维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受当前国情影响,由于小学科学并没有纳入考纲要求,这就导致部分小学教师和学校对小学科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安排的课程量太少,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没有重视发展学生的能力,这就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无法有效提升。
(二)教师团队专业性不足
由于我国科技发展较晚,小学科学教育起步也比较晚,目前还没有构成完善的体系,教师的教学模式也有待优化。这些问题都阻碍了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虽然如今我国科技和教育发展速度非常快,但却非常缺乏专业性较强科学教师,当前不少学校即便开设了小学科学这一门课程,可教师大多都是由其他主科教师兼任。而不少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还是会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和实验设备硬件不足
小学科目这一门科目与其他科目存在较大的不同,小学科学的实践教学内容较多,对实验设备要求比较高。但是当前许多小学的实验设备较少,硬件不足,这就限制了科学教学的效果,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一)教给小学生科学思维方法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需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即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并思考归类。
以科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为例,教师在讲述一年级上册《植物》这一单元中,要让学生学习《观察一颗植物》,学会《观察叶》,学会如何分类《我们知道的植物》等,教师就可以先通过讲述不同植物的特征来让学生学会归类。如将能够吃的植物划分为一类,也可以利用植物生长的环境来划分,还可以通过植物的外貌形态划分。若是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分析不同特征来观察叶片,比如叶片的大小,叶子颜色的深浅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就会逐渐具备科学思维,在认知事物的时候,也能根据科学的方法对不同事物进行归类。
(二)让小学科学思维贯穿整个课堂
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的时候可以将科学思维贯穿在整个课堂中,让学生能够实时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与作用,这样学生才会激发出学习科学的兴趣,才会具备学习的动力。
比如教师在讲述科教版一年级《比较与测量》这一单元的知识内容时,教师要让學生知道《起点和终点》,学会用《相同和不同的物理来测量》,教师就可以先引入小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对比学生熟知的事物来开展教学,让学生逐渐了解新的知识。如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起点是什么,终点是什么,就可以类比学生从学校到家的过程。如果是放学回家,那么起点就是学校,终点是家。反之,起点是学校,终点是家。两者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就能逐渐了解科学知识,其思维能力也能不断提高。
(三)科学思维训练的延展
最后教师要培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就需要重视对学生科学思维的训练,同时还要拓展训练内容,强化学生思维能力。比如在科教版一年级下册中,教师要让学生《观察一瓶水》,让学生《认识一袋空气》,就可以先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方向,然后再让学生类比,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与理解。教师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动物,并学会给动物分类,就可以设置不同的分类标准,让学生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这样一来,学生的发散思维就能提升,同时也能够具备科学意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其他能力的提升,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全面的认知世界,但是由于部分小学科学教师并没有正确认识到科学教学的重要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不够,加上部分小学的教学和实验设备不足,都限制了小学科学的教学效果,阻碍了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因此教师就需要改变教育观念,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教学中也要将科学思维贯穿在整个课堂中,并且还要注重对科学思维训练的拓展延伸,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建华.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新课程(上),2019(11):209.
[2]叶卉.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亚太教育,2019(05):91.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4-076
小学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也是最基础的教育。在这个教育阶段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意识,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成长。因此教师就需要正确认识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遇到的问题以及培养思维能力对小学生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够设计出有效培养策略,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小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问题
(一)科学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小学科学这一门学科对学生的思维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受当前国情影响,由于小学科学并没有纳入考纲要求,这就导致部分小学教师和学校对小学科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安排的课程量太少,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没有重视发展学生的能力,这就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无法有效提升。
(二)教师团队专业性不足
由于我国科技发展较晚,小学科学教育起步也比较晚,目前还没有构成完善的体系,教师的教学模式也有待优化。这些问题都阻碍了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虽然如今我国科技和教育发展速度非常快,但却非常缺乏专业性较强科学教师,当前不少学校即便开设了小学科学这一门课程,可教师大多都是由其他主科教师兼任。而不少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还是会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和实验设备硬件不足
小学科目这一门科目与其他科目存在较大的不同,小学科学的实践教学内容较多,对实验设备要求比较高。但是当前许多小学的实验设备较少,硬件不足,这就限制了科学教学的效果,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一)教给小学生科学思维方法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需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即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并思考归类。
以科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为例,教师在讲述一年级上册《植物》这一单元中,要让学生学习《观察一颗植物》,学会《观察叶》,学会如何分类《我们知道的植物》等,教师就可以先通过讲述不同植物的特征来让学生学会归类。如将能够吃的植物划分为一类,也可以利用植物生长的环境来划分,还可以通过植物的外貌形态划分。若是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分析不同特征来观察叶片,比如叶片的大小,叶子颜色的深浅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就会逐渐具备科学思维,在认知事物的时候,也能根据科学的方法对不同事物进行归类。
(二)让小学科学思维贯穿整个课堂
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的时候可以将科学思维贯穿在整个课堂中,让学生能够实时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与作用,这样学生才会激发出学习科学的兴趣,才会具备学习的动力。
比如教师在讲述科教版一年级《比较与测量》这一单元的知识内容时,教师要让學生知道《起点和终点》,学会用《相同和不同的物理来测量》,教师就可以先引入小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对比学生熟知的事物来开展教学,让学生逐渐了解新的知识。如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起点是什么,终点是什么,就可以类比学生从学校到家的过程。如果是放学回家,那么起点就是学校,终点是家。反之,起点是学校,终点是家。两者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就能逐渐了解科学知识,其思维能力也能不断提高。
(三)科学思维训练的延展
最后教师要培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就需要重视对学生科学思维的训练,同时还要拓展训练内容,强化学生思维能力。比如在科教版一年级下册中,教师要让学生《观察一瓶水》,让学生《认识一袋空气》,就可以先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方向,然后再让学生类比,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与理解。教师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动物,并学会给动物分类,就可以设置不同的分类标准,让学生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这样一来,学生的发散思维就能提升,同时也能够具备科学意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其他能力的提升,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全面的认知世界,但是由于部分小学科学教师并没有正确认识到科学教学的重要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不够,加上部分小学的教学和实验设备不足,都限制了小学科学的教学效果,阻碍了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因此教师就需要改变教育观念,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教学中也要将科学思维贯穿在整个课堂中,并且还要注重对科学思维训练的拓展延伸,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建华.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新课程(上),2019(11):209.
[2]叶卉.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亚太教育,2019(0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