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要求教师依托课内文本讲解辅助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同时注重课外延伸,不断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并增加其阅读量,从而引导其在应用、巩固中形成良好的阅读素养,有利于推动他们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鉴于此,新时期的小学语文老师需要积极响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理念的号召,采用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来优化阅读教学工作,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阅读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对于文本信息的提取、整合以及鉴赏能力,是学生在较长学习时间内形成的一种稳固的、具有可持续性和可塑性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小学语文老师需要关注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以习惯培养为切入点,以方法创新为核心,同时注重课内外的有机结合,由此輔助学生更加高效、准确地把握阅读文本的技巧,并在实践应用中获得更积极的体验,继而从根本上增强其语文阅读能力,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前提
(一)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预习新课、总结问题的习惯
语文教师在讲解新课之前,可以使用导学案来培养小学生预习新课的习惯,由此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此时,教师可以提前根据课文来设计较为明确的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然后概括段落大意,并圈出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语段进行简单赏析,最后再结合前面预习所得来回答课后的问题,同时对照导学案的具体模块将个人在预习中获得的信息总结下来,据此了解自己在预习中的得与失,以便在正式上课时能够更加准确、高效地获取各种知识,继而不断强化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引导学生养成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文字知识的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老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积累各种语言素材的习惯,以便进一步丰富其知识储备,使他们在阅读探究中形成良好的语感,继而促进其阅读水平的有效提升。如,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一些用得比较好的词语摘抄下来,并写上其释义,或是要求他们把课文中运用了某种典型写作技巧的语段摘录下来,同时进行简单的分析,也可以让学生把文章中的名人名言、古诗词名句等抄写下来,由此使其养成积累的习惯,并在课外阅读中将其沿袭下去,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其语言素养,有利于推动他们阅读理解能力的顺利提升。
二、 创新和优化阅读教学方法是关键
(一)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引导学生探究课文内涵
教师在讲授阅读文本时,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来辅助学生探究文本内涵,并使他们根据具体的任务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进而对其阅读能力进行有效训练。例如,语文老师可以提前设计符合教学需求与学生阅读水平的任务,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要求他们以独立学习或者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这些任务,从而不断提升其阅读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有助于促使他们在有序地探究中逐步把握各种要点,并通过分享、讨论形成灵活的思维,最终在良好的氛围中切实提高其阅读水平。
(二)使用情境教学模式辅助学生鉴赏阅读文本
为了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形成良好的鉴赏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应用情境教学模式来营造生动、有趣的氛围,以便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去体会作者、主人公的情感,并据此对文章的写作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和剖析,从而有效增强其阅读能力。这时,语文老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构建形式多样的情境,比如符合文本描写对象的图片帮助学生把握其基本的外形特点,或是播放与文章故事情节有关的视频、动画等,以便引导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文章大意,然后据此对作者在写作时所用的语言文字、表达方法等进行分析和鉴赏,最终不断提高其鉴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强化高其阅读能力。
(三)组织群文阅读教学活动训练学生分析能力
小学语文老师在组织阅读教学工作时,也可以使用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对比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以便进一步提升其阅读水平。如,教师可以按照课文的主题、体裁、写作对象和写作技巧等来选择合适的课外文本作为教学素材,并依据其与课文之间的相关性来设计多种类型的阅读题,以此促使学生对各文本进行阅读和分析,并在此过程中灵活应用自己学过的阅读方法,同时在对比中逐步把握课文的要点,继而顺利增强其阅读能力。
(四)实施读写结合策略增强学生阅读学习成效
结合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文时,还要适时渗透读写结合策略,以便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感知和写作表达能力,继而从根本上提升其阅读素养。例如,语文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上写上自己阅读完文章之后的观点和看法,也可以组织他们针对课文开展仿写、补写、缩写等活动,从而使其掌握更多写作的方法与技巧,同时辅助他们从多个角度对课文进行解读和分析,最终有利于切实提高其阅读能力。
三、 实现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是重点
除了课上教学,小学语文老师还要关注课外阅读的作用,并采取有效的策略实现课内外的有效衔接,从而推动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比如,教师可以依据课文为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书,或是指导他们阅读一些适合其认知水平的语文绘本、童话故事等,也可以和家长取得联系开展有效的“亲子阅读”活动,以便在长期的训练中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进而辅助增强其阅读理解能力。
四、 结束语
在基础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承担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职责,因此教师必须清楚个人的定位,同时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然后据此选择更加具有实效的教学方法来训练学生的阅读水平,以便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质量。当然,教师在此期间也要发挥个人的教研作用,除了灵活应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外,还要加强学习和创新,结合教学实际提出更多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方法,以便让学生们在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更多知识,同时在多样化指导下促进其阅读能力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绍雨.优化教学模式,引发阅读兴趣: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分析[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7(7).
[2]林彦芳.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提升阅读能力的策略[J].文存阅刊,2018(15).
[3]胡恒香.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分析[J].小学生,2019(2).
作者简介:
黄韵怡,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滨江学校。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阅读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对于文本信息的提取、整合以及鉴赏能力,是学生在较长学习时间内形成的一种稳固的、具有可持续性和可塑性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小学语文老师需要关注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以习惯培养为切入点,以方法创新为核心,同时注重课内外的有机结合,由此輔助学生更加高效、准确地把握阅读文本的技巧,并在实践应用中获得更积极的体验,继而从根本上增强其语文阅读能力,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前提
(一)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预习新课、总结问题的习惯
语文教师在讲解新课之前,可以使用导学案来培养小学生预习新课的习惯,由此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此时,教师可以提前根据课文来设计较为明确的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然后概括段落大意,并圈出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语段进行简单赏析,最后再结合前面预习所得来回答课后的问题,同时对照导学案的具体模块将个人在预习中获得的信息总结下来,据此了解自己在预习中的得与失,以便在正式上课时能够更加准确、高效地获取各种知识,继而不断强化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引导学生养成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文字知识的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老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积累各种语言素材的习惯,以便进一步丰富其知识储备,使他们在阅读探究中形成良好的语感,继而促进其阅读水平的有效提升。如,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一些用得比较好的词语摘抄下来,并写上其释义,或是要求他们把课文中运用了某种典型写作技巧的语段摘录下来,同时进行简单的分析,也可以让学生把文章中的名人名言、古诗词名句等抄写下来,由此使其养成积累的习惯,并在课外阅读中将其沿袭下去,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其语言素养,有利于推动他们阅读理解能力的顺利提升。
二、 创新和优化阅读教学方法是关键
(一)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引导学生探究课文内涵
教师在讲授阅读文本时,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来辅助学生探究文本内涵,并使他们根据具体的任务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进而对其阅读能力进行有效训练。例如,语文老师可以提前设计符合教学需求与学生阅读水平的任务,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要求他们以独立学习或者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这些任务,从而不断提升其阅读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有助于促使他们在有序地探究中逐步把握各种要点,并通过分享、讨论形成灵活的思维,最终在良好的氛围中切实提高其阅读水平。
(二)使用情境教学模式辅助学生鉴赏阅读文本
为了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形成良好的鉴赏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应用情境教学模式来营造生动、有趣的氛围,以便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去体会作者、主人公的情感,并据此对文章的写作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和剖析,从而有效增强其阅读能力。这时,语文老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构建形式多样的情境,比如符合文本描写对象的图片帮助学生把握其基本的外形特点,或是播放与文章故事情节有关的视频、动画等,以便引导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文章大意,然后据此对作者在写作时所用的语言文字、表达方法等进行分析和鉴赏,最终不断提高其鉴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强化高其阅读能力。
(三)组织群文阅读教学活动训练学生分析能力
小学语文老师在组织阅读教学工作时,也可以使用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对比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以便进一步提升其阅读水平。如,教师可以按照课文的主题、体裁、写作对象和写作技巧等来选择合适的课外文本作为教学素材,并依据其与课文之间的相关性来设计多种类型的阅读题,以此促使学生对各文本进行阅读和分析,并在此过程中灵活应用自己学过的阅读方法,同时在对比中逐步把握课文的要点,继而顺利增强其阅读能力。
(四)实施读写结合策略增强学生阅读学习成效
结合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文时,还要适时渗透读写结合策略,以便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感知和写作表达能力,继而从根本上提升其阅读素养。例如,语文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上写上自己阅读完文章之后的观点和看法,也可以组织他们针对课文开展仿写、补写、缩写等活动,从而使其掌握更多写作的方法与技巧,同时辅助他们从多个角度对课文进行解读和分析,最终有利于切实提高其阅读能力。
三、 实现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是重点
除了课上教学,小学语文老师还要关注课外阅读的作用,并采取有效的策略实现课内外的有效衔接,从而推动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比如,教师可以依据课文为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书,或是指导他们阅读一些适合其认知水平的语文绘本、童话故事等,也可以和家长取得联系开展有效的“亲子阅读”活动,以便在长期的训练中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进而辅助增强其阅读理解能力。
四、 结束语
在基础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承担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职责,因此教师必须清楚个人的定位,同时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然后据此选择更加具有实效的教学方法来训练学生的阅读水平,以便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质量。当然,教师在此期间也要发挥个人的教研作用,除了灵活应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外,还要加强学习和创新,结合教学实际提出更多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方法,以便让学生们在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更多知识,同时在多样化指导下促进其阅读能力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绍雨.优化教学模式,引发阅读兴趣: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分析[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7(7).
[2]林彦芳.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提升阅读能力的策略[J].文存阅刊,2018(15).
[3]胡恒香.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分析[J].小学生,2019(2).
作者简介:
黄韵怡,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滨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