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历史教学;乡土教材;学习兴趣;视野;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12(B)-0077-01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应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不大。而把历史教材内容与乡土教材结合起来讲,既能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又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进而达到教育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教学目的。
一、运用乡土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全国各地都有数量可观的历史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蕴涵丰富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教师合理运用这些资源,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中华文明的起源》一课内容时,首先,笔者让学生自学教材内容。然后告诉学生:甘肃处于黄河中上游,其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留存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及马厂、半山、辛甸、齐家文化等遗址。仅在永登三中附近的砖厂处就曾发现几处彩陶文化遗址,且出土了许多珍贵文物。最后,我带领学生到砖厂附近老人家中观看出土的彩陶和原始先民用过的石斧、石刀及玛瑙、项链等文物,并在班上开辟了“历史学习留言栏”,让学生根据所学、所见,把自己的看法写在留言栏里。师生共同交流,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运用乡土教材,开阔学生视野
运用乡土教材,把历史教材内容与学生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既可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又能够开阔他们的视野。如,教材在《大禹治水》一节中提到:“禹吸取父亲治水采取堵塞而失败的教训,采取了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的方法。为了治水,他走过了很多地方。”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这段历史,笔者则利用双休日带领学生到青海省民和县观看大禹在积石山治水的大型壁画,并让学生在壁画前留影。学生们则兴奋地说:“真没想到,大禹也曾来过我们这个地方!”回来后,我又组织学生举办了一次小型故事会,让学生讲盘古开天、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历史故事。这样不仅让学生领略了远古人类改造大自然的伟大精神,而且开阔了学生视野。又如,在永登三中以北有座突兀的山峰,山峰上筑有一座烽火台。学生问我:“老师,这是什么时候修建的?”我告诉他们:“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伐匈奴,收复了河套地区,这为进一步开拓西域奠定了基础。西汉国力强盛之际,汉武帝刘彻则派卫青、霍去病等将领攻打匈奴。霍去病西征酒泉得胜后,沿途筑烽火台以通信息,永登三中以北的烽火台就建于此时。”这就把教材内容和学生亲身经历结合起来,既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增强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运用乡土教材,拓展教学内容
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历史教材中就有这样的阐述:“我们身边的一切事物,从居住的乡村或社区到就读的学校、生活的家庭,以至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经历了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历史’就在我们身边,你想真正了解这些事物,就要了解它们的历史,就要进行调查研究。”运用乡土教材可拉近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距离,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认识历史。如,笔者在讲《先民的智慧與创造》一节时,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有关古代劳动人民修渠屯田的巨大工程。然后,向学生讲述西汉赵充国老将军在河湟地区屯田修渠的故事,并告诉学生永登三中门前流过的河桥大渠,就是在西汉时开凿的古河道和明代八堡川一渠、二渠、三渠的后续工程。学生则说:“老师,您把书本知识和我们眼前的水渠结合起来讲课,我们感到历史非常好记,好懂。”最后,我进一步拓展教材内容,给学生讲述了古人在青海乐都湟水河畔修建鲁班亭的故事,以让学生了解河湟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拓展了教学内容,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编辑:孟刚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12(B)-0077-01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应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不大。而把历史教材内容与乡土教材结合起来讲,既能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又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进而达到教育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教学目的。
一、运用乡土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全国各地都有数量可观的历史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蕴涵丰富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教师合理运用这些资源,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中华文明的起源》一课内容时,首先,笔者让学生自学教材内容。然后告诉学生:甘肃处于黄河中上游,其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留存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及马厂、半山、辛甸、齐家文化等遗址。仅在永登三中附近的砖厂处就曾发现几处彩陶文化遗址,且出土了许多珍贵文物。最后,我带领学生到砖厂附近老人家中观看出土的彩陶和原始先民用过的石斧、石刀及玛瑙、项链等文物,并在班上开辟了“历史学习留言栏”,让学生根据所学、所见,把自己的看法写在留言栏里。师生共同交流,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运用乡土教材,开阔学生视野
运用乡土教材,把历史教材内容与学生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既可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又能够开阔他们的视野。如,教材在《大禹治水》一节中提到:“禹吸取父亲治水采取堵塞而失败的教训,采取了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的方法。为了治水,他走过了很多地方。”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这段历史,笔者则利用双休日带领学生到青海省民和县观看大禹在积石山治水的大型壁画,并让学生在壁画前留影。学生们则兴奋地说:“真没想到,大禹也曾来过我们这个地方!”回来后,我又组织学生举办了一次小型故事会,让学生讲盘古开天、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历史故事。这样不仅让学生领略了远古人类改造大自然的伟大精神,而且开阔了学生视野。又如,在永登三中以北有座突兀的山峰,山峰上筑有一座烽火台。学生问我:“老师,这是什么时候修建的?”我告诉他们:“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伐匈奴,收复了河套地区,这为进一步开拓西域奠定了基础。西汉国力强盛之际,汉武帝刘彻则派卫青、霍去病等将领攻打匈奴。霍去病西征酒泉得胜后,沿途筑烽火台以通信息,永登三中以北的烽火台就建于此时。”这就把教材内容和学生亲身经历结合起来,既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增强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运用乡土教材,拓展教学内容
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历史教材中就有这样的阐述:“我们身边的一切事物,从居住的乡村或社区到就读的学校、生活的家庭,以至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经历了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历史’就在我们身边,你想真正了解这些事物,就要了解它们的历史,就要进行调查研究。”运用乡土教材可拉近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距离,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认识历史。如,笔者在讲《先民的智慧與创造》一节时,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有关古代劳动人民修渠屯田的巨大工程。然后,向学生讲述西汉赵充国老将军在河湟地区屯田修渠的故事,并告诉学生永登三中门前流过的河桥大渠,就是在西汉时开凿的古河道和明代八堡川一渠、二渠、三渠的后续工程。学生则说:“老师,您把书本知识和我们眼前的水渠结合起来讲课,我们感到历史非常好记,好懂。”最后,我进一步拓展教材内容,给学生讲述了古人在青海乐都湟水河畔修建鲁班亭的故事,以让学生了解河湟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拓展了教学内容,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编辑:孟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