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大江歌罢掉头东——周总理的救国之志
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原诗没有题目。这首诗写于1917年9月周总理东渡日本留学之际;1919年3月,周总理归国前夕,以此诗书赠张鸿浩诸人,诗后有“右诗乃吾十九岁东渡时所作”等语。
全诗雄浑跌宕、波澜壮阔、大气浩然,充溢着济世救国的壮志和坚毅不屈的决心。
诗歌大意如下:高歌一曲“大江东去”,我毅然决然地转过头来,迎着烈烈海风,东渡日本;精思深研各门科学,只为济世救国,出亿兆国民于水深火热。若像达摩大师一样,苦心孤诣,面壁十年,我定能飞龙破壁,一展宏图;即使壮志难酬,蹈海而死,亦不愧为千古英雄豪杰。
全诗四处用典,有力地拓展了诗歌的历史时空,丰富了读者的想象空间。“大江歌罢掉头东”典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豪放派词作的代表,与本诗的豪壮气势水乳交融,相得益彰。“面壁十年”典出《五灯会元》,达摩禅师在少林寺山洞里修禅,面壁十年,终于修成正果。“破壁”典出南朝画家张僧繇的故事,传说他在寺庙墙壁上画了四条龙,点上眼睛后,飞龙便破壁腾空而去。周总理运用神奇的想象,将两处典故巧妙嫁接,寄托个人情志,赋予历史故事以新的内涵。“难酬蹈海”典出近代爱国志士陈天华为唤醒民众,投日本东京大森海湾殉国的故事。四处用典与诗歌所写情志和谐一致,使气势更加雄浑,内涵更加丰富。
从表达形式上看,全诗气势贯通,犹如长江大河,浩荡东流。全诗押“东”韵,分别为“东”“穷”“雄”,使人产生铿锵、慷慨的听觉想象,犹如金鼓铜钟伴奏,增加了诗歌的豪壮气势。
二、葱茏不见梦难圆——朱总理的忧国之情
重访湘西有感并怀洞庭湖区
朱镕基
湘西一梦六十年,故地依稀别有天。
吉首学中多俊彦,张家界顶有神仙。
熙熙新市人兴旺,濯濯童山意快然。
浩浩汤汤何日现,葱茏不见梦难圆。
朱总理的诗词极为少见,这首七律写于2001年3月重游湘西之际。朱总理1944年至1946年,曾就读于湘西国立八中,因此诗中称湘西为“故地”。
首联,“湘西一梦六十年,故地依稀别有天”:故地湘西一别,已约六十年,恍若梦中:昼思夜想的故土,历经沧海桑田,应该另有一番崭新的天地吧。此联中,“梦”字内涵丰富,既可理解为六十年犹如昨日一梦,叹岁月流逝之速;也可理解为湘西的山山水水常入梦中,言对故地思念之深:还可理解为朱总理政事倥偬,思无旁骛,个人情思只能付之于梦。“梦”与“依稀”相映,使诗句缥缈灵动,寄托了诗人无限丰富的情感,这里有叹惋、有思念、有依恋,也有希冀与期盼。
颔联,“吉首学中多俊彦,张家界顶有神仙”:历史悠久的吉首大学,云集德才出众、贤智明达之士;层峦叠翠、清幽奇丽的张家界,山巅或许居住着神仙。“神仙”一词,别有奇趣。可能是化用刘禹锡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含蓄赞誉吉首大学的“俊彦”;也可能是对张家界风景的赞叹,这么灵秀的山川,定然有神仙庇护吧;还可能是朱总理想起了少年时所听的神话,产生奇思妙想,童心复萌,脱口而出。
颈联,“熙熙新市人兴旺,濯濯童山意怏然”:勃兴的城市,一派繁荣昌盛;而周围光秃秃的山峦,却垂头丧气,郁郁不乐。“濯濯童山”一语,诗人由前文的故地之思、俊彦赞誉、风景赏叹、经济欣悦,陡然转入对“童山”的忧虑,道劲雄健。作为一国总理,他无暇沉溺于故地之思,耽于山水美景,安于经济繁荣,他有更高远的视野、更深沉的忧思。至此,一位为天地立心、以苍生为念的大国总理形象,隐隐从诗文中走出。
尾联,“浩浩汤汤何日现,葱茏不见梦难圆”:浩浩汤汤、烟波浩渺的洞庭,葱葱茏茏、横无际涯的山林,何日才能再现眼前?此愿不遂,我梦难圆!在此联中,朱总理放眼国家的历史与未来,发出浩然长叹。
朱总理这首七律,质朴典雅,情思流转,寄忧思于万民,托怀抱于河山,无愧为近体诗中上乘之作。
三、仰望星空——温总理的强国之思
仰望星空
温家宝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
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
那凛然的正义,
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
那博大的胸怀,
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
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系于人才。青年学子应如何进行自我培育?温总理2007年在同济大学演讲时所作的这首《仰望星空》,给我们以深思和启迪。
“星空”,多为往圣先贤、文人墨客所钟情,它是科学求真的源泉、是道德修身的镜鉴、是文学想象的灵感。当我们的祖先,在劳作之余用惊奇的目光凝视满天的星星,诧异它们为什么不掉下来时,科学萌芽了;伟大的哲学家康德墓碑上的镌刻,则彰显了“星空”给人们的道德深思;从‘《诗经》中“三星在天”“三星在隅”“三星在户”的反复吟咏,到李白、杜甫……“星空”给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以灵感的滋润。
“星空”以它特有的深沉、博大、庄严、辉煌,凝聚着人类精神世界中最珍贵的东西:智慧、道德和美。因此,温总理的这首诗歌,看似平易,实则蕴涵广博深厚。
全诗分为四节,每节都有一个核心词,分别是:“真理”“正义”“胸怀”“炽热”。
第一节:仰望浩瀚无垠的星空,我们深切地感到真理的无际与玄奥,乃至整个人类的智慧都无法将其穷尽。温总理用“苦苦地求索、追随”,表达自己对真理的渴慕向往和矢志不移。
第二节:星空的“庄严”和“圣洁”,让诗人联想到人间的正义。温总理用“热爱”和“敬畏”来抒发自己的感受:因“爱”而执著,因“敬”而忠诚,因“畏”而恭谨,传达出一国总理对民族正义的担当和忠贞。
第三节:星空的博大浩瀚,让人想起“天无私覆,地无私载”,以天地比德,心灵的私念尘埃便会涤荡一空,从而获得“自由”和“宁静”,因此,这时的星空“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第四节:着重写星空的“美”,这种“壮丽而光辉”的美,象征着国家的事业、民族的未来,因此,它在我的心中燃起“炽热”的“烈焰”,“响起”希望的“春雷”。
在这首诗中,温总理以“星空”为核,浓缩了真、善与美,而“仰望”的姿态,则蕴涵着温总理的强国之思,寄托着他对青年学子的深情期盼,正如他在演讲中说的:“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参考资料:
[1]杨应彬、于幼军主编《新编爱国诗词一百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版。
[2]朱镕基《重访湘西有感并怀洞庭湖区》,《中华诗词》2001年第3期。
[3]温家宝《仰望星空》,《人民日报》2007年9月4日“副刊”。
[4]钟志贤《仰望星空》,《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第2期。
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原诗没有题目。这首诗写于1917年9月周总理东渡日本留学之际;1919年3月,周总理归国前夕,以此诗书赠张鸿浩诸人,诗后有“右诗乃吾十九岁东渡时所作”等语。
全诗雄浑跌宕、波澜壮阔、大气浩然,充溢着济世救国的壮志和坚毅不屈的决心。
诗歌大意如下:高歌一曲“大江东去”,我毅然决然地转过头来,迎着烈烈海风,东渡日本;精思深研各门科学,只为济世救国,出亿兆国民于水深火热。若像达摩大师一样,苦心孤诣,面壁十年,我定能飞龙破壁,一展宏图;即使壮志难酬,蹈海而死,亦不愧为千古英雄豪杰。
全诗四处用典,有力地拓展了诗歌的历史时空,丰富了读者的想象空间。“大江歌罢掉头东”典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豪放派词作的代表,与本诗的豪壮气势水乳交融,相得益彰。“面壁十年”典出《五灯会元》,达摩禅师在少林寺山洞里修禅,面壁十年,终于修成正果。“破壁”典出南朝画家张僧繇的故事,传说他在寺庙墙壁上画了四条龙,点上眼睛后,飞龙便破壁腾空而去。周总理运用神奇的想象,将两处典故巧妙嫁接,寄托个人情志,赋予历史故事以新的内涵。“难酬蹈海”典出近代爱国志士陈天华为唤醒民众,投日本东京大森海湾殉国的故事。四处用典与诗歌所写情志和谐一致,使气势更加雄浑,内涵更加丰富。
从表达形式上看,全诗气势贯通,犹如长江大河,浩荡东流。全诗押“东”韵,分别为“东”“穷”“雄”,使人产生铿锵、慷慨的听觉想象,犹如金鼓铜钟伴奏,增加了诗歌的豪壮气势。
二、葱茏不见梦难圆——朱总理的忧国之情
重访湘西有感并怀洞庭湖区
朱镕基
湘西一梦六十年,故地依稀别有天。
吉首学中多俊彦,张家界顶有神仙。
熙熙新市人兴旺,濯濯童山意快然。
浩浩汤汤何日现,葱茏不见梦难圆。
朱总理的诗词极为少见,这首七律写于2001年3月重游湘西之际。朱总理1944年至1946年,曾就读于湘西国立八中,因此诗中称湘西为“故地”。
首联,“湘西一梦六十年,故地依稀别有天”:故地湘西一别,已约六十年,恍若梦中:昼思夜想的故土,历经沧海桑田,应该另有一番崭新的天地吧。此联中,“梦”字内涵丰富,既可理解为六十年犹如昨日一梦,叹岁月流逝之速;也可理解为湘西的山山水水常入梦中,言对故地思念之深:还可理解为朱总理政事倥偬,思无旁骛,个人情思只能付之于梦。“梦”与“依稀”相映,使诗句缥缈灵动,寄托了诗人无限丰富的情感,这里有叹惋、有思念、有依恋,也有希冀与期盼。
颔联,“吉首学中多俊彦,张家界顶有神仙”:历史悠久的吉首大学,云集德才出众、贤智明达之士;层峦叠翠、清幽奇丽的张家界,山巅或许居住着神仙。“神仙”一词,别有奇趣。可能是化用刘禹锡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含蓄赞誉吉首大学的“俊彦”;也可能是对张家界风景的赞叹,这么灵秀的山川,定然有神仙庇护吧;还可能是朱总理想起了少年时所听的神话,产生奇思妙想,童心复萌,脱口而出。
颈联,“熙熙新市人兴旺,濯濯童山意怏然”:勃兴的城市,一派繁荣昌盛;而周围光秃秃的山峦,却垂头丧气,郁郁不乐。“濯濯童山”一语,诗人由前文的故地之思、俊彦赞誉、风景赏叹、经济欣悦,陡然转入对“童山”的忧虑,道劲雄健。作为一国总理,他无暇沉溺于故地之思,耽于山水美景,安于经济繁荣,他有更高远的视野、更深沉的忧思。至此,一位为天地立心、以苍生为念的大国总理形象,隐隐从诗文中走出。
尾联,“浩浩汤汤何日现,葱茏不见梦难圆”:浩浩汤汤、烟波浩渺的洞庭,葱葱茏茏、横无际涯的山林,何日才能再现眼前?此愿不遂,我梦难圆!在此联中,朱总理放眼国家的历史与未来,发出浩然长叹。
朱总理这首七律,质朴典雅,情思流转,寄忧思于万民,托怀抱于河山,无愧为近体诗中上乘之作。
三、仰望星空——温总理的强国之思
仰望星空
温家宝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
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
那凛然的正义,
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
那博大的胸怀,
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
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系于人才。青年学子应如何进行自我培育?温总理2007年在同济大学演讲时所作的这首《仰望星空》,给我们以深思和启迪。
“星空”,多为往圣先贤、文人墨客所钟情,它是科学求真的源泉、是道德修身的镜鉴、是文学想象的灵感。当我们的祖先,在劳作之余用惊奇的目光凝视满天的星星,诧异它们为什么不掉下来时,科学萌芽了;伟大的哲学家康德墓碑上的镌刻,则彰显了“星空”给人们的道德深思;从‘《诗经》中“三星在天”“三星在隅”“三星在户”的反复吟咏,到李白、杜甫……“星空”给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以灵感的滋润。
“星空”以它特有的深沉、博大、庄严、辉煌,凝聚着人类精神世界中最珍贵的东西:智慧、道德和美。因此,温总理的这首诗歌,看似平易,实则蕴涵广博深厚。
全诗分为四节,每节都有一个核心词,分别是:“真理”“正义”“胸怀”“炽热”。
第一节:仰望浩瀚无垠的星空,我们深切地感到真理的无际与玄奥,乃至整个人类的智慧都无法将其穷尽。温总理用“苦苦地求索、追随”,表达自己对真理的渴慕向往和矢志不移。
第二节:星空的“庄严”和“圣洁”,让诗人联想到人间的正义。温总理用“热爱”和“敬畏”来抒发自己的感受:因“爱”而执著,因“敬”而忠诚,因“畏”而恭谨,传达出一国总理对民族正义的担当和忠贞。
第三节:星空的博大浩瀚,让人想起“天无私覆,地无私载”,以天地比德,心灵的私念尘埃便会涤荡一空,从而获得“自由”和“宁静”,因此,这时的星空“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第四节:着重写星空的“美”,这种“壮丽而光辉”的美,象征着国家的事业、民族的未来,因此,它在我的心中燃起“炽热”的“烈焰”,“响起”希望的“春雷”。
在这首诗中,温总理以“星空”为核,浓缩了真、善与美,而“仰望”的姿态,则蕴涵着温总理的强国之思,寄托着他对青年学子的深情期盼,正如他在演讲中说的:“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参考资料:
[1]杨应彬、于幼军主编《新编爱国诗词一百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版。
[2]朱镕基《重访湘西有感并怀洞庭湖区》,《中华诗词》2001年第3期。
[3]温家宝《仰望星空》,《人民日报》2007年9月4日“副刊”。
[4]钟志贤《仰望星空》,《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