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性绘画中有色基底的制作和材料特性探索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h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下的艺术创作中,各类画种界限越来越模糊,材料在绘画中的应用成为一种趋势。由于绘画中材料与媒介发生了变革,当代艺术工作者们的艺术创作多从自我理念出发,结合自身情感,运用材料形式语言进行艺术表达。基底制作作为综合材料绘画的基础,在综合材料绘画过程中尤为重要。故基于有色基底的概念及制作材料特性,探究材料与媒介的特性及变化、自由组合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同时探寻有色基底在材料绘画中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材料语言;有色基底;综合材料
  从古至今,绘画作品的基底制作和材料语言为大量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经久不衰打下了坚实可靠的基础。而如今,有色材料基底的物质载体正经历着多元化的变革,导致材料使用技法愈加多样,材料所承载的观念和精神也愈加丰富,成为艺术创作所关注的主体。
  一、有色基底的概念
  有色基底是指附着于整体画面之上的基础层。它可以以任何形式或是样式在画面中出现,大多基底是由颜料刷制而成,也可以结合各类材料本身固有的顏色及质感组合制成。也就是说有色基底不单单可以是平整的、单一的,也可以是有肌理的。有的艺术家为了提升视觉效果,会选择质感和物感较强的材料作为表现主体。在绘画史中,有色基底可以追溯到古典油画的底板制作,当时的艺术家们出于防腐和烘托画面氛围等需要通过烦琐的过程及媒介应用制作出有色基底,而如今的有色基底延续了古典油画中的基本功能,也融合了材料语言及艺术家的主观精神意识。
  二、有色基底的材料及材料特性
  有色基底种类繁多,按照媒介属性可以分为水性有色基底、油性有色基底以及综合性有色基底。
  水性有色基底以水性颜料为主,包括丙烯颜料、矿物质颜料、水彩等,以水为媒介。丙烯颜料是制底时常用到的水性颜料,是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的分散性颜料,具有易干和覆盖力强等特点。丙烯颜料的使用方法诸多,例如:可以与水直接融合大面积或者局部使用,从而达到给画面添加丰富色层的效果;也可与油性材料融合直接涂抹,给肌理赋予一定色彩;抑或是利用其溶于水和油的特性,在基底上先与水融合涂刷后再与油融合涂刷,制作出油水分离导致的偶然效果。其最大的优势就是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基底制作的时间,并且可通过与其他媒介剂的组合产生某些自然且意料之外的结果,所以这一材料现如今在有色基底的制作中被创作者广泛使用。此外,矿物质颜料也是制作基底时常用的水性颜料,它主要来源于天然矿石。使用前先进行选矿,之后粉碎,最后研磨分级。精制而成的矿物质颜料在综合绘画基底制作中需要配合胶液、粉质颜料共同使用。其按照不同比例的调配所呈现的效果也有所不同,通常先以蛤粉或大白粉、滑石粉混合胶液进行铺底,然后根据画面需要选出合适粗细的矿物质颜料与胶液混合使用。
  油性有色基底,多指以油为媒介或溶于油的颜料。通常使用的油性颜料有清油、厚漆、油性调和漆等。这一类材料的特点在于制作周期长、不易干,并且伴随刺激性的气味,其优势在于这类材料所呈现的厚重感相对于水性材料而言更强,颜色更加稳定。某种程度上来说,由于干燥的时间长,油性颜料所能达到的厚重感是其所独有的。在绘画过程中,油性颜料与很多媒介也有着不同的组合方式,能达到不同的效果。例如天然漆作为一种天然树脂涂料,虽然其本身可以单独作为一种材料使用,但是更多时候需要配合橘子油、松节油等稀释剂共同使用,或者与水性媒介混合使用。在综合材料绘画制底过程中,既可将涂满天然漆的夏布或麻布以各种形式装裱在木板之上以此来防止因木板腐朽而导致作品损坏,又可以与各类泥土、灰等本身具备厚重质感的材料进行混合,以此制作出不同属性的漆灰,用于制作平坦或厚重的肌理效果。当然漆本身作为一种着色颜料,髹不同的色漆待干后研磨可呈现出独特的色彩,从而使画面达到这一材料自身所具有的质感。再者从不少将漆作为主要材料的艺术家的绘画过程中可以发现,他们通常也会利用漆本身具有的强力黏性,把这一材料当作综合材料绘画中的强力粘合剂。即使同为油性颜料,但是不同材料所呈现的质感大有不同,对有色基地的制作还是要基于创作者个人对材料质感的选择。不同油性颜料通过对媒介的自由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艺术形式。
  综合性有色基底是用综合性材料制的底,不仅会运用到绘画性材料也会运用到各类物质性材料,极具凸显画面质感的能力。物质性材料通常具有绘画颜料所达不到的肌理效果,推翻了传统写实绘画中对物的表达形式,直接用材料自身所具备的质感来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创作者借用物理学科表示物体表面凹凸不平的词“肌理”来表示绘画中画面的一种视觉效果。所谓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纹理结构的自然状态,它是物质性的。也就是说肌理是某种物体上的纹理、质感。几乎所有材料都可以根据艺术家的主观意愿被放置在作品中,所以综合性材料的使用没有一个很明显的范围界限。不同艺术家对同一材料的使用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同一材料也具备着不同的形式表达,画面中出现的肌理效果是伴随着表达方式孕育而生的,因此存在着不同意味,于是不同的肌理语言由此产生。但是如果按照表层是否平整来分,肌理可以分为平整性肌理和可触性肌理。平整性肌理是精细的再现和主观臆断对视觉的欺骗,一定程度上给予画面简单而不简约的丰富性;可触性肌理泛指一切有厚度起伏的肌理,具有丰富的视觉空间层次,可以通过视觉刺激激发观者的触觉感受。总的来说,综合性材料制底几乎可以用一切自然中的物质材料,只要材料本身可以以合理的方式方法被放置在画面中,达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或者是遵循着画面需要的某种原则,就都可以应用到材料绘画当中。
  三、创作有色基底的方法
  艺术的创作过程无非就是一个做加法或者减法的过程,当然有色基底的制作也不例外。叠加法通常使用粘、染、点、抹、压、折等手法,可以是颜料层不同手段的覆盖也可以是不同物质性材料的叠加,从而使画面出现多种材料的质感和物感。这一方法所运用到的黏性材料和物质材料十分丰富,运用不同的粘性材料与物质材料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首先在木板上粘贴纸性材料,然后用胶液调制好的滑石粉进行部分覆盖,再用着色颜料去增添色层,这样画面上既有不同材料的质感,也有不同材料叠加出来的色层。此外,叠加法也可以是行为的叠加,或者说是行动的叠加,例如运用工具在画面上叠加痕迹。   有色基底创作中,缩减法的使用是基于叠加法,通过刻、冲、洗、磨、烧等手法来制作有色基底。这一方法可以使色层有效退去,也可以使物质材料的断层显现,可以使画面产生透气感和灵动感,会有自然生成的韵味,使画面具备生动性。如画面上已经有不同材质和不同颜料绘制的丰富色层,但是希望画面色彩达到统一,即希望基底相对平整却内容丰富,就可以使用缩减法去进行有效缩减、抚平。总的来说,有色基底的制作一开始具有极强的试验性,创作者通常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总结材料与材料、材料与媒介之间的相互碰撞所形成的或物理或化学的反应,根据不同的实验来归纳总结材料运用的规律。虽说这一过程注重对材料本身的熟悉和把握程度,但是基底的制作通常充满随机性和实验性,通常情况下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绘画颜料、不同媒介材料等的自由组合,从而达到一种意料之外的效果。在创作有色基底的过程中,创作者通常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与自身特质相结合,并且捕捉自身的形式语言从而达到精神的转化。有色基底的创作可以看作凌驾于实验之上的艺术语言研究,更是创作主体自身对艺术语言的判断结果。
  四、有色基底的艺术价值
  有色基底是画面的最底层,被当作一个画面的基础,虽然创作者时常对其进行覆盖、叠加或者破坏,但在最终画面中依旧可寻其给整体画面带来积极的作用和价值。有色基底要做到简约而不简单的效果,这一特点在画面中很好地展现了综合材料绘画中的“过程性”,画面所得到的结果的不同,通常是由绘画过程所决定的。一个有质感的基底,可以用材料语言来达到常规材料和方法难以达到的质感效果,提高画面的品质。不同的有色基底的色彩和材料品质对画面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同时,有色基底的制作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雷同,并且给画面增加丰富的质感、物感,丰富创作者的艺术表达形式。创作者甚至可以通过这种质感和物感来探索属于自己风格的基底,在遵循基底和艺术主题的关系的基础上获得独特的形式语言,以此来寻找独特的艺术符号。
  有色基底与艺术作品遵循着衬托、协调、对比的存在原则,基底的制作是需要基于艺术作品的主题和形式的。例如某些有色基底不像画面主体形象那样厚重有力,而是采取看似平坦,但稍有凹陷且色層丰富的基底,在此基础上配合厚重的主体形象,使整个画面达到一个平衡的极佳状态。这就是基底与主体的协调、衬托和对比原则。在这个平衡状态下,基底给画面主体形象营造了独特的艺术氛围,也烘托了所表达的主题。有色基底会随着创作者感受和表现寓意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属性,不但丰富了创作者对形式语言的探究,还体现了创作者的自身意志与思想。当材料超越自然形态的自身属性变成创作者个人情感表现的艺术形态时,其具备了艺术生命精神性。
  五、结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整个绘画史就是绘画材料的发展史,也是艺术家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材料从单一到丰富的过程。现如今综合材料绘画得到快速发展,材料逐渐打破画种的界限,因而是否重新定义它们,是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探索的问题。综合材料绘画作为一个非传统的艺术门类,其中有着许多值得探究的部分,在探究的过程中艺术家既是发现者又是应用者。如何把物质材料转变为艺术材料,并巧妙地运用材料来丰富画面,是艺术家永久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张元.油画教学·材料艺术工作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吴守峰.综合材料绘画的未来态思考[J].美术研究,2021(5):12-13.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从《元嶷墓志》的形制及书法风格入手,结合墓主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进行研究之后可知,此墓志文字以楷字为主,字形多为扁平,波磔有隶意,为比较典型的北朝時期的隶楷书。探讨该墓志的书法风格,对研究东魏时期的楷书风格及书体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元嶷墓志》;东魏;书法艺术  《元嶷墓志》(图1)高八十八厘米,宽八十八厘米,存界格,呈正方形,无纹饰,志文共三十五行,满行四十一字,共一千四百三十
期刊
摘 要:汉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里,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摩崖石刻,这些摩崖石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西狭颂》和《郙阁颂》就产生于这个时期。两块石刻内容相似,风格相近,但是现存状态却有极大差别。通过将《西狭颂》与《郙阁颂》进行比较,全面深入地剖析与研究其创作背景与现存状态,并结合创作心得对笔法与章法进行品评与赏析。  关键词:《西狭颂》;《郙阁颂》;章法  一、《西
期刊
摘 要:作为中国古代极负盛名的书法家之一,王羲之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书法名作《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魏晋时期,我国书法艺术处在发展演变时期,社会政治的混乱也让当时的士大夫重视老庄思想,并在艺术方面产生自我觉醒意识。在此背景下,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可以说是当时社会思想变化的集中体现。他上承汉魏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创造出灵性简约、自然天真的书法风格。探寻其
期刊
摘 要:作为世界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中国书法艺术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意境美和形式美是其美学特征的重要体现,其中意境美是中国书法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和审美原则。中国书法艺术以汉字为基础,以点、线、面为基本造型元素,以点、线、面结合为重要表现形式,书法艺术创作者通过轻重缓急的运笔来表达精神和情感,以书达情、以情达意,从而体现书法艺术的魅力。从意境美的内涵出发,分析中国书法艺术意境美的产生以及书法艺术意
期刊
摘 要:侧锋用笔是书法笔法的重要内容。以书体演变为研究线索,以书写材料、执笔方式的流变为辅助线索,结合书法家个案分析,通过中侧锋用笔概念界定、侧锋用笔历史流变梳理,对书法艺术侧锋技法进行系统研究。侧锋用笔生于毛笔侧用,是在特定书写姿势下符合指腕运行规律的执笔方式。梳理侧锋用笔历史流变线索,探寻侧锋用笔审美价值。明清后中锋用笔主张是在生纸与软笔流行下,面对晋唐古法不复现状,书家带来用笔古法的变异,是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界人士逐渐对书法艺术的传播和发展路径重视起来。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书法艺术的传承对于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见证了我国历史的变迁。而且由于人们的审美观念不同、社会的大环境不同,书法的传播形式也随之各有不同,书法艺术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而通过教学和宣传平台促进我国书法艺术的传播,是书法界相关人员目前重要的任务。从某种角度
期刊
摘 要:对于绘画艺术而言,画面中的情感表达是较为重要的。画面做好情感表达,可以更好地进行内容的呈现。绘画艺术创作过程中,情感表达能够丰富画面语境,这不仅能让画面语言更加丰满,同时也可以给予观者更好的情感体验。想要创作出一幅理想的画作,就需要提升情感的表达,表述好画面中的关键性语言,这不仅影响着整体画作的艺术性,也能让画面更具冲击力,更能打动人心。  关键词:绘画艺术;画面语言;表达方式  作为艺术
期刊
摘 要:陶瓷艺术绘画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与风格。在陶瓷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对其产生了很大影响。传统的中國画题材丰富,技法成熟,因而艺术家充分认识到中国画的特点,在陶瓷上作画,创作出各种陶瓷绘画。陶瓷绘画是指使用绘画工具在陶瓷材料上进行创作,其绘画表现技法借鉴国画,但画面效果的呈现却不同于国画。陶瓷绘画使国画获得新的发展,同时国画的构图、造型等也对陶瓷绘画产生了较
期刊
摘 要:山西省繁峙县冶山寺壁画作为中国古代现存寺观壁画中少有的水陆壁画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目前,国内学者对山西省繁峙县冶山寺壁画绘制年代的断定存在一定的争议。而对壁画绘制年代的断定是进行后续研究的基础,如果断代有误,则会给之后的研究工作造成方向上的误导。从冶山寺壁画的地仗层、绘画层,重绘痕迹以及人物服饰几个方面对五台山冶山寺壁画的绘制年代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冶山寺壁画;断代;重
期刊
摘 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日益增长,使得各大艺术门类都获得了相应的发展。美术作为一个重要的艺术门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岩彩材料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绘画材料,近些年来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在现代绘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分析岩彩材料的相关概念,探讨了岩彩材料在绘画创作中的表现。  关键词:岩彩材料;叠色;变色;刮擦法  在我国,岩彩材料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但岩彩画却是新时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