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石榴树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ou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角落里有棵树。
  枝干不粗不细,线条生硬,密密地交错。树枝上不均匀地分布着长短不一的黑刺,像在剑拔弩张地自卫,咄咄逼人。
  它无花,无果,叶子也没什么特点,长得也并不讨喜。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树,也懒得追究,很少注意它。
  有一次,我从它身旁经过,偶然瞥见枝杈中有一抹红。本以为是风吹上去的红色塑料袋,仔细一看大为惊讶——那黑不溜秋的树枝上轻微地摇晃着的,竟是一颗圆润饱满的石榴。现在可是冬天呀!
  那石榴,朝里的一面完全红透了,往外颜色渐渐变浅,直至出现不含丝毫杂质的黄,温暖明媚。红黄两色欢喜地交织于这颗小小的石榴上,兀自灿烂着。
  瑟瑟的凉风掠过,原本就蔫了的、打着卷儿的、半绿不黄的叶子虚弱地晃几下,更显得病恹恹的、毫无生气。树根周围的泥土已经干裂。也难怪,深圳的冬天也少雨,平时又没有人帮它浇水。
  又望向那颗石榴,光滑的外皮、饱满可爱的果实与干枯的树枝形成了强烈反差。
  就在此时,另一个发现再次震撼了我。
  在那颗石榴旁,悄然开放着一朵小小的红色石榴花。花萼微微翘起,像倒挂金钟,一点红就那么在枝丫里藏着,不易察覺。那是一个待放的生命啊——在这棵形容枯槁的树上含苞蓄势,在盛放前安详地蛰伏,宛如一个沉睡的婴儿。
  阳光洒下来,我站在树前,有些感动。
  那棵树定是把体内的养分不顾一切地用来开花结果,拼了命也要结出那摇曳着的红色的果实和花朵——那是这棵树至诚至美的结晶。
  在养分极度匮乏的情况下,这需要多大的勇气、毅力和坚持,吝啬地不肯让自己的叶绿一点儿、枝多一些,一心一意努力开花结果……
  教师点评
  小作者采用对比手法,用“线条生硬”“黑不溜秋”“毫无生气”的枝叶反衬“圆润饱满”的石榴果和“含苞蓄势”的石榴花,色彩反差巨大,对比尤为鲜明,特别是结尾部分写到这棵树“把体内的养分不顾一切地用来开花结果”,给人以强烈的情感触动,全文的主题得以升华。
  (段正山)
其他文献
事件回放<<<<  他满头银丝如雪,斜挎着深绿色的布包,身姿笔挺地站在地铁车厢里,腰部挂着的“勿需让座”的LED小牌分外显眼……最近,大连老人刘增盛乘坐地铁的照片引发了全国网友盛赞,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硬核大爷”。  时事鲜评  据报道,刘增盛老人今年76岁,每天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他的身上挂着“勿需让座”的牌子,主要是怕给其他乘客增加负担。他说:“一个老年人,站在年轻人身前,年轻人还得站起来让座…
我从未来过这样大的草原,这里没有游乐设施、没有炊烟袅袅,只有按捺不住的、喷薄而出的生命力。一个个苍翠的山包流水一般漫到地平线尽头,像胸襟宽广的母亲,温柔地容纳了天地万物。厚重而平淡的气息在我身畔静静淌过,我心雀跃,没来由地热爱这样的草原。  从车上下来,草原,是从静谧和微风开始的。没有汽车轰鸣、没有鸟儿喧闹,只听见风轻轻抚过,掀起一道道碧绿的涟漪。小草好像轻叹了一口气,互相依偎抚慰发出沙沙的细微之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  真实、典型、生动的细节描写源自对生活的观察提炼。以人物描写来说,写作时应“紧贴人物”,撷取与人物身份、个性相一致的细节,就能够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原是凤姐和鸳鸯都要听刘姥姥的笑话,故意都令说错。至王夫人,鸳鸯代说了个,下便该刘姥姥。  刘姥姥道:“我们庄家人闲了,也常会几个人弄这个儿,但不如说的这么好听。少不得我也试一试。”众人都笑道:“容易说的。你只管说
简洁明了是写作的一项基本要求,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的作文越简单越好。该记叙的故事一定要记叙,该描写的人物一定要描写,该抒发的情感一定要抒发,总之一句话,一定要让文章的内容充实起来,让读者感觉越读越有味。否则,只是干巴巴把主要意思表达出来,那作文就会显得很单薄,就会无“血”无“肉”,让读者味同嚼蜡。  题目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个世界上,最疼爱我们的,当属自己的父母了。他们用全部精力和爱心,呵护着我们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中国古典诗文最讲究意境,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境一般由情景关系构成:情与景浑然天成,则意境生成;情与景格格不入,则毫无意境。  这里的景是指客观存在的环境、自然风光等。情是指由景生发的思想情绪、志向追求等。离开了审美客体(景),情就无从抒发,不能激起审美主体的思想感情;没
那一年我在南方  想念着北方纷飞的雪  我偷走  所有在春夜绽放的海棠花  无声无息  却给光阴留下了刻骨的花纹  我假借光  假借路面平铺的花瓣  把它们当成那层温和的霜雪  为了这一时刻  我已等了太久太久  我忘记了如何写诗  忘记了幼年随意脱口吟咏的童谣  忘记了李白的窗前投射的月光  忘记了那年故乡清晨露水的味道  我读艾略特幻灭的荒原  读庞德和威廉斯模仿的意向  读西方被钢筋水泥掩埋
春风里已有了夏天的味道,街边的、墙里的、园中的杨、柳、槐和不知名的树早已郁郁葱葱。这些树木让我们即使身处拥挤的城市,生活也充满乡野山川的诗情画意。  小学课本里有这样一句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穿行在街巷中,我常常会想起它。早晨站在路口等红灯,阳光穿过大树浓密的枝叶,投下几道淡淡的绿影,在脚下参差斑驳,我整个人仿佛也生出了柔和的光泽。  在课堂上,窗帘拉开时,偶尔凝望窗外,可以看到银杏
“青春是一场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青春的美在于它的短暂和生机勃勃,但愿年少的梦想,我们都還紧紧把握。  面对飞逝的青春,有的人发出无奈的叹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有的人唱出了“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激昂诗篇。青春就是这样潇洒与蓬勃!我们应该为之挥洒汗水,努力拼搏。  或许,我们还应该像张海迪一样,“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
不少同学写记叙文时,往往只会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这样虽然文章条理清楚,但也容易出现平铺直叙的毛病。其实,在写作中,为了表达需要,很多文章会中断原来的叙述,插入另一段看似与主要内容无关的“闲笔”。这些添丝补锦的文字能让文章摇曳生姿,神采飞扬。  插叙,可以丰富故事情节。“文似看山不喜平”,起伏跌宕的叙述能让情节具有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让人读来爱不释手。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一文开门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