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中,有许多思想脱颖而出,比如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等。本文主要针对目前的上海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的教学体制作一个探索性的思考,从联校走教的董事会建设、专业建设以和公共实训平台建设几个方面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 联校走教 国际商务
一、上海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现状
1、国际商务专业较多,规模小,参差不齐,优质教育资源短缺。
在全国有普通高职院校(共1207所)中,上海有30所高职院校,占到2.49%,在2009年全国高考高职上海在江苏招生专业中,招国际商务专业的高职院校有14所院校。按照每个学院一个班来估计420人。民办的高职招生人数可能还要多。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几乎每个学校都在招生国际商务专业,势必会出现毕业生就业工作不好找,竞争激烈的现象,并且没有规模效应,每个学校教学水平的不同,学生技能的掌握会造成参差不齐。
2、推进工学结合的改革思路
国际商务专业的工学结合也是一种教学方式,现在是都在搞工学结合,教育需要百花齐放,因材施教,推陈出新。我们学生更多的可能是需要思想、精神的引导,工学结合在适合条件的地方,象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背靠北仑港适合搞机电类的工学结合,有产业基础支撑,企业有需求,学校愿意合作,学生受益。但是,没有条件的地方,不能创造条件硬着头皮也要上吧。
教育部长袁贵仁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当然,高职教育在均衡发展的同时更要结合当地的产业发展现状,政府加以引导和政策扶持。教育部搞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本意是好的,带来优胜劣汰,好的学校良性发展,差的学校越差,反而得不到扶持。这不是我们的教育初衷,我们需要的是每位学生能够就业和发展。在高职院校评估中,教育资源比如精品课程建设,带动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其他学校的老师却不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精品课程是一种形式,目的是让更多的学校去学习借鉴应用于实践。
推进高职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关键在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均衡配置联校董事会和教师资源。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大联校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和交流力度,继续探索和创新高职教育新体制。在当前,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进人比较紧俏的情况下,可以有选择的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
3、着眼解决就业问题
自2007年以来,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每年对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2009 年2月底完成的2008届大学毕业生调查研究,抽样达到44.4万人。高职高专院校为1688所(部)(包括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达84%。其中,专业对口的逾50%,专业不对口的约占32%,自主创业的比例约为 1%。
表1 各专业大类2008届毕业生半年后就业能力指标对比
学校类型 专业大类名称 月薪(元) 就业率(%)
示范性高职 财经大类 1611 86*
非示范性高职 财经大类 1627 84
表2 2008届示范性高职与非示范性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指标对比
学校类型 月薪(元) 就业率(%) 工作与专业对口率(%) 离校时掌握的能力(%)
示范性高职 1671 86 60 47.1
非示范性高职 1642 83 61 47.9
一般来说,高职教育的职业定位比本科教育更精准、更明确,在经济紧张的时候,企业需要动手能力更强的高职生,拿来就能用,解决当前企业面临的生存问题。因此,金融危机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对比较稳定。”
4、关注企业的人才规格要求
企业最为看重的高职毕业生“工作态度”、“思想道德水平”、“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沟通协调能力”往往成为其就业中的“短板”。这表明,高职毕业生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等,即海克曼教授所指出的,非认知技能的培育问题是当前高职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2009年6月29日上海财大举行的 “中国企业界参与教育改革的必要性”研讨会上,教育会议上企业家向教育界发难。到底是“没岗位”还是“没人才”。 企业对现在的毕业生满腹怨言,一面是毕业生为工作难找发愁,一面是企业感慨招不到人;一面是学校不断开设新课程,一面是企业埋怨学生动手能力差。调查显示:有60.9%的企业对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表示“比较不满意”。分别有47.8%和43.5%的企业认为教育改革“很有必要”和“比较有必要”。对学生能力满意度方面,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交际能力和心理素质等14个方面企业的满意度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学生的多项能力和素质方面无法完全达到企业的要求,大学毕业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亟待提高。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企业对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认可,学生对你的课改不领情,那么教学改革何去何从呢?改革是要的,但是,要在共性基础上,突出学校的特色,也就是教育部提出的100所特色高职教育。那么其余的1007所院校该何去何从呢?它可占到全国高职院校的83.42%呀!关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难道我们能置若罔闻吗?当然不能,有办法吗?有,那就是,在当地高职教育中,平衡资源,联合教学,学分互认,教师流动、学生自主选课、类似于国外的社区学院,虽然我们教育者麻烦了,但是,学生的学习意愿会被调动起来,资源会平衡,教师流动,教师会有压力,学校声誉不好,会招不到学生,也就没法生存,当前的事业单位,尤其是教育系统的改革,难道不能以此为突破口吗?
二、推行“联校走教”的思路
1、指导原则
教育理念:教育是终身教育,不仅教会技能,还要交会学习的方法,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教育资源要求共享,教育手段相互借鉴,最终实现教育公平与效率。“联校走教”是以一或两所示范类高职院校为主体,与其周边兄弟院校合作,所形成的多校联合,教师走教的办学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合理配置。“联校走教”的运行方式为联教专业“学校联管,教师走教,共同发展。”在学校设置上,以示范性高职院校为主,或者专业教学突出的院校为主,联校实行联席院长制,教育资源共享,教职工待遇均衡。教学统一协调,教学计划统一制定,联考,联合培养。使联校达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水平。
2、“联校走教”遇到的难题
联校走教,起到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雪中送炭”,而不是政府为“重点”学校“锦上添花”。注重“办好每一所学校”,是教育资源更加均衡的好方法。
在联校走教中,教师关注点是课时费和交通补贴以及职称评定有无优惠。联校走教让优秀教师、优秀院长真正能流动到新建学校和薄弱学校,并在学习培训、职称评聘、工资津贴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稳定了师资队伍。学校关注点,人员流动管理如何管理,课时费发放,以及工资结算等。这些可以探索,财政预算单位好处理在财政收支当中可以处理,关键是联校董事会如何建立。在学生方面关注的是能否带来教学上优质资源,在文凭取得和职业资格考证方面能否带来有力的一面,高职院校学生可能还关注能否专升本带来便利,在就业上,可否搭上好学校的顺风车等。
将示范性高职院校的优秀教师轮岗到别的学校去,可能会遇到家长、教师和校长方面的阻力。学生家长可能会有想法,但是,走教教师的人事还在原学校,资源在联校范围内流动,最终促进教育水平提高。实行绩效工资,教师收入均等,还要推进,还要为名师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名师,不仅要在好的环境下创造成绩,还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做出成绩,象小岗村的沈浩书记那样,为自己的事业奉献一切。让教育资源均衡化是教育公平的最基本要求。让好学校带动差学校,一起进步,达到教学水平的逐步一致。教育资源本应该对全社会都是公平的,不应该人为制造优劣的差别。
3“联校走教”意义
第一、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降低了办学成本。
推进这种新的办学模式可以整合高职高专教育资源,让优质教育资源在一定区域内合理流动起来,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一方面,联校实行人事统一调配,建立动态的教师调节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师资的配置合理问题和充分利用与教师专职化、专业化问题。行政办公经费和学校招待开支减少了,教学设备只需联校配备,教学点的教师都可以在联校内使用。
骨干教师轮岗是完全应该的,这方面成都就做得很好,不但形成了教师轮岗制度,在成都市政府轮岗实施中,拿出了10个亿将全市中小学硬件全面升级,将所有中小学拉到相近的水平上,才能达到教育的均衡发展,从根本上杜绝择校热的出现。
第二、规范了学校常规管理,激发了教师活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新的办学模式规范了常规工作。鼓励教师到教学点任教或从事教师短缺学科的专业走教,充分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教师的潜能。实行“联校走教”“三统”管理模式,可以改善教师福利待遇低、工作不安心的状况。让教学点的师生到联校参加一些教研教改,社会实践活动,开阔了师生的视野,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职称评选、绩效工资改革参照教学水平与科研合作。促进科研资金合理利用与分配教育的管理方牵线搭桥促进合作,督促检查,教师压力大了,课改积极了,实现学校之间合作与共赢。
三、国际商务专业实施“联校走教”的措施
从我们分析的上海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现状可以看出,国际商务专业实施联校走教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每个院校都有国际商务专业,此专业招生人多,但都不具备规模化;其次,本专业开展了上海师资的培训,教师具有一定的基础,再者,此专业很好实施工学结合,在上海实施国际物流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中,需要大批的国际商务服务性人才,而且本专业具有相当多的大企业可以提供实训基地。如果各个院校分散实施实训恶性竞争对大家都不利。
1、组建上海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联校走教”院校董事会
以上海市高职高专经济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商贸分指导委员会为平台,成立相应的合作院校平台。类似于职业院校职校集团的形式来开展工作,协调院校合作的指导平台。为教师的走教奠定基础。将来学校合作互认学分的实施,颁发共同的认可文凭和学生的论文带教的协调都依赖于次机构。教师工资的发放、考核也学要此组织去协调。在联校董事会中一定要有实习基地的公司参加,他们可以入股,投资,在人员招聘上可以优先保证,但是需要他们提供一定的实习平台和岗位。
2、精品课程开发
专业课程的开发,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设置需要该委员会的通过一直认可,才可以实施。在初步阶段可以采取,成熟课程拿出来试点,尤其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和上海市级精品课程要在这些院校中铺开推进教学,并测试实际教学效果,欢迎行业能手和相关教师测评。配套精品课程建设资源共享。那些高职院校学校的特色专业的精品课程的教师可以联校走教推出教学名师名单。这样专业的教学和精品课程的开发就能有效的结合起来,起到示范帮助协调共同发展的作用。
3、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上,学校之间可以相互评比共同建设,推出有效的教学方式,比如国际商务中,对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双证融通和教学手段进行交流沟通。来确定国际商务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由共同的团队进行建设。
同时,在教学中,可以请进来企业的国际商务方面的优秀标兵的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和专业课程学习的程度进行相应的指导。听听行家里手的经验,更好的满足企业的人才要求。将企业的内部人员的培训和要求纳入学校的日常教学。
搭建良好的团队合作平台和院校间的督导监督教学成效,为走教教师教学量和教学效果进行考评。开展学生选择走教开发课程的选课工作,同时做好学生对老师的评教工作。倾听学生对专业课开课的要求,使教师可以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原有的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不再实施,除非能够得到联校董事会的聘任。
4、共享实训基地
在当前教学中,国际商务教学很多实行仿真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软件的购买实训室的建设需要很多资金,很多学校都在进行建设,如何能将有效的资源用到教学中去,节约资金。实训基地的共享,尤其是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联校之间的基地建设就能够起到作用,今后,高职的资格证书的考试也要通过该实训基地的动手操作技能的考核,相关的资格考试不能才能颁发证书。该实训基地可以首先向出资建设的企业优先提供实习学生。
参考文献:
[1]麦可思公司,2009年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就业能力分析 2009-12-02
[2]就业率达84% 高职生抗风险能力更强中国青年报2009-06-16
[3]James Heckman.提升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M].曾湘泉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第132-134页
[4]通山县教育局 通山县:大力实施“联校走教”,开辟农村教育发展新道路2009-11-12
[5]查多 戚庆燕 石小磊 ,“教师换岗”提案引发“微博”和政协会场大讨论扬子晚报 2010-01-26
作者简介:
刘洋:(1976—),男,江苏睢宁人,讲师,现任教于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联校走教 国际商务
一、上海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现状
1、国际商务专业较多,规模小,参差不齐,优质教育资源短缺。
在全国有普通高职院校(共1207所)中,上海有30所高职院校,占到2.49%,在2009年全国高考高职上海在江苏招生专业中,招国际商务专业的高职院校有14所院校。按照每个学院一个班来估计420人。民办的高职招生人数可能还要多。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几乎每个学校都在招生国际商务专业,势必会出现毕业生就业工作不好找,竞争激烈的现象,并且没有规模效应,每个学校教学水平的不同,学生技能的掌握会造成参差不齐。
2、推进工学结合的改革思路
国际商务专业的工学结合也是一种教学方式,现在是都在搞工学结合,教育需要百花齐放,因材施教,推陈出新。我们学生更多的可能是需要思想、精神的引导,工学结合在适合条件的地方,象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背靠北仑港适合搞机电类的工学结合,有产业基础支撑,企业有需求,学校愿意合作,学生受益。但是,没有条件的地方,不能创造条件硬着头皮也要上吧。
教育部长袁贵仁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当然,高职教育在均衡发展的同时更要结合当地的产业发展现状,政府加以引导和政策扶持。教育部搞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本意是好的,带来优胜劣汰,好的学校良性发展,差的学校越差,反而得不到扶持。这不是我们的教育初衷,我们需要的是每位学生能够就业和发展。在高职院校评估中,教育资源比如精品课程建设,带动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其他学校的老师却不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精品课程是一种形式,目的是让更多的学校去学习借鉴应用于实践。
推进高职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关键在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均衡配置联校董事会和教师资源。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大联校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和交流力度,继续探索和创新高职教育新体制。在当前,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进人比较紧俏的情况下,可以有选择的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
3、着眼解决就业问题
自2007年以来,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每年对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2009 年2月底完成的2008届大学毕业生调查研究,抽样达到44.4万人。高职高专院校为1688所(部)(包括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达84%。其中,专业对口的逾50%,专业不对口的约占32%,自主创业的比例约为 1%。
表1 各专业大类2008届毕业生半年后就业能力指标对比
学校类型 专业大类名称 月薪(元) 就业率(%)
示范性高职 财经大类 1611 86*
非示范性高职 财经大类 1627 84
表2 2008届示范性高职与非示范性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指标对比
学校类型 月薪(元) 就业率(%) 工作与专业对口率(%) 离校时掌握的能力(%)
示范性高职 1671 86 60 47.1
非示范性高职 1642 83 61 47.9
一般来说,高职教育的职业定位比本科教育更精准、更明确,在经济紧张的时候,企业需要动手能力更强的高职生,拿来就能用,解决当前企业面临的生存问题。因此,金融危机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对比较稳定。”
4、关注企业的人才规格要求
企业最为看重的高职毕业生“工作态度”、“思想道德水平”、“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沟通协调能力”往往成为其就业中的“短板”。这表明,高职毕业生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等,即海克曼教授所指出的,非认知技能的培育问题是当前高职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2009年6月29日上海财大举行的 “中国企业界参与教育改革的必要性”研讨会上,教育会议上企业家向教育界发难。到底是“没岗位”还是“没人才”。 企业对现在的毕业生满腹怨言,一面是毕业生为工作难找发愁,一面是企业感慨招不到人;一面是学校不断开设新课程,一面是企业埋怨学生动手能力差。调查显示:有60.9%的企业对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表示“比较不满意”。分别有47.8%和43.5%的企业认为教育改革“很有必要”和“比较有必要”。对学生能力满意度方面,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交际能力和心理素质等14个方面企业的满意度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学生的多项能力和素质方面无法完全达到企业的要求,大学毕业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亟待提高。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企业对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认可,学生对你的课改不领情,那么教学改革何去何从呢?改革是要的,但是,要在共性基础上,突出学校的特色,也就是教育部提出的100所特色高职教育。那么其余的1007所院校该何去何从呢?它可占到全国高职院校的83.42%呀!关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难道我们能置若罔闻吗?当然不能,有办法吗?有,那就是,在当地高职教育中,平衡资源,联合教学,学分互认,教师流动、学生自主选课、类似于国外的社区学院,虽然我们教育者麻烦了,但是,学生的学习意愿会被调动起来,资源会平衡,教师流动,教师会有压力,学校声誉不好,会招不到学生,也就没法生存,当前的事业单位,尤其是教育系统的改革,难道不能以此为突破口吗?
二、推行“联校走教”的思路
1、指导原则
教育理念:教育是终身教育,不仅教会技能,还要交会学习的方法,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教育资源要求共享,教育手段相互借鉴,最终实现教育公平与效率。“联校走教”是以一或两所示范类高职院校为主体,与其周边兄弟院校合作,所形成的多校联合,教师走教的办学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合理配置。“联校走教”的运行方式为联教专业“学校联管,教师走教,共同发展。”在学校设置上,以示范性高职院校为主,或者专业教学突出的院校为主,联校实行联席院长制,教育资源共享,教职工待遇均衡。教学统一协调,教学计划统一制定,联考,联合培养。使联校达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水平。
2、“联校走教”遇到的难题
联校走教,起到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雪中送炭”,而不是政府为“重点”学校“锦上添花”。注重“办好每一所学校”,是教育资源更加均衡的好方法。
在联校走教中,教师关注点是课时费和交通补贴以及职称评定有无优惠。联校走教让优秀教师、优秀院长真正能流动到新建学校和薄弱学校,并在学习培训、职称评聘、工资津贴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稳定了师资队伍。学校关注点,人员流动管理如何管理,课时费发放,以及工资结算等。这些可以探索,财政预算单位好处理在财政收支当中可以处理,关键是联校董事会如何建立。在学生方面关注的是能否带来教学上优质资源,在文凭取得和职业资格考证方面能否带来有力的一面,高职院校学生可能还关注能否专升本带来便利,在就业上,可否搭上好学校的顺风车等。
将示范性高职院校的优秀教师轮岗到别的学校去,可能会遇到家长、教师和校长方面的阻力。学生家长可能会有想法,但是,走教教师的人事还在原学校,资源在联校范围内流动,最终促进教育水平提高。实行绩效工资,教师收入均等,还要推进,还要为名师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名师,不仅要在好的环境下创造成绩,还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做出成绩,象小岗村的沈浩书记那样,为自己的事业奉献一切。让教育资源均衡化是教育公平的最基本要求。让好学校带动差学校,一起进步,达到教学水平的逐步一致。教育资源本应该对全社会都是公平的,不应该人为制造优劣的差别。
3“联校走教”意义
第一、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降低了办学成本。
推进这种新的办学模式可以整合高职高专教育资源,让优质教育资源在一定区域内合理流动起来,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一方面,联校实行人事统一调配,建立动态的教师调节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师资的配置合理问题和充分利用与教师专职化、专业化问题。行政办公经费和学校招待开支减少了,教学设备只需联校配备,教学点的教师都可以在联校内使用。
骨干教师轮岗是完全应该的,这方面成都就做得很好,不但形成了教师轮岗制度,在成都市政府轮岗实施中,拿出了10个亿将全市中小学硬件全面升级,将所有中小学拉到相近的水平上,才能达到教育的均衡发展,从根本上杜绝择校热的出现。
第二、规范了学校常规管理,激发了教师活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新的办学模式规范了常规工作。鼓励教师到教学点任教或从事教师短缺学科的专业走教,充分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教师的潜能。实行“联校走教”“三统”管理模式,可以改善教师福利待遇低、工作不安心的状况。让教学点的师生到联校参加一些教研教改,社会实践活动,开阔了师生的视野,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职称评选、绩效工资改革参照教学水平与科研合作。促进科研资金合理利用与分配教育的管理方牵线搭桥促进合作,督促检查,教师压力大了,课改积极了,实现学校之间合作与共赢。
三、国际商务专业实施“联校走教”的措施
从我们分析的上海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现状可以看出,国际商务专业实施联校走教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每个院校都有国际商务专业,此专业招生人多,但都不具备规模化;其次,本专业开展了上海师资的培训,教师具有一定的基础,再者,此专业很好实施工学结合,在上海实施国际物流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中,需要大批的国际商务服务性人才,而且本专业具有相当多的大企业可以提供实训基地。如果各个院校分散实施实训恶性竞争对大家都不利。
1、组建上海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联校走教”院校董事会
以上海市高职高专经济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商贸分指导委员会为平台,成立相应的合作院校平台。类似于职业院校职校集团的形式来开展工作,协调院校合作的指导平台。为教师的走教奠定基础。将来学校合作互认学分的实施,颁发共同的认可文凭和学生的论文带教的协调都依赖于次机构。教师工资的发放、考核也学要此组织去协调。在联校董事会中一定要有实习基地的公司参加,他们可以入股,投资,在人员招聘上可以优先保证,但是需要他们提供一定的实习平台和岗位。
2、精品课程开发
专业课程的开发,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设置需要该委员会的通过一直认可,才可以实施。在初步阶段可以采取,成熟课程拿出来试点,尤其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和上海市级精品课程要在这些院校中铺开推进教学,并测试实际教学效果,欢迎行业能手和相关教师测评。配套精品课程建设资源共享。那些高职院校学校的特色专业的精品课程的教师可以联校走教推出教学名师名单。这样专业的教学和精品课程的开发就能有效的结合起来,起到示范帮助协调共同发展的作用。
3、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上,学校之间可以相互评比共同建设,推出有效的教学方式,比如国际商务中,对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双证融通和教学手段进行交流沟通。来确定国际商务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由共同的团队进行建设。
同时,在教学中,可以请进来企业的国际商务方面的优秀标兵的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和专业课程学习的程度进行相应的指导。听听行家里手的经验,更好的满足企业的人才要求。将企业的内部人员的培训和要求纳入学校的日常教学。
搭建良好的团队合作平台和院校间的督导监督教学成效,为走教教师教学量和教学效果进行考评。开展学生选择走教开发课程的选课工作,同时做好学生对老师的评教工作。倾听学生对专业课开课的要求,使教师可以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原有的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不再实施,除非能够得到联校董事会的聘任。
4、共享实训基地
在当前教学中,国际商务教学很多实行仿真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软件的购买实训室的建设需要很多资金,很多学校都在进行建设,如何能将有效的资源用到教学中去,节约资金。实训基地的共享,尤其是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联校之间的基地建设就能够起到作用,今后,高职的资格证书的考试也要通过该实训基地的动手操作技能的考核,相关的资格考试不能才能颁发证书。该实训基地可以首先向出资建设的企业优先提供实习学生。
参考文献:
[1]麦可思公司,2009年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就业能力分析 2009-12-02
[2]就业率达84% 高职生抗风险能力更强中国青年报2009-06-16
[3]James Heckman.提升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M].曾湘泉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第132-134页
[4]通山县教育局 通山县:大力实施“联校走教”,开辟农村教育发展新道路2009-11-12
[5]查多 戚庆燕 石小磊 ,“教师换岗”提案引发“微博”和政协会场大讨论扬子晚报 2010-01-26
作者简介:
刘洋:(1976—),男,江苏睢宁人,讲师,现任教于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