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传统村落“色彩形态”的延续与发展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cum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乡村振兴视域下,探究屯堡乡村色彩形态数据化营建方法。在综合分析该地区整体风貌、空间肌理及传统建筑的基础上,从文化、生态、特色方面分析传承与延续策略,最终从设计实践层面归纳出适用于本地区村落色彩传承与创新建设的推广模式。
  关键词:色彩形态;屯堡传统村落;色彩三属性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5-0021-03
  建设“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总目标之一,而村落色彩作为视觉感知的第一要素,不仅是彰显传统村落风貌的核心因子,还是塑造地域文化的重要内容。因此,弘扬地域文化,传承色彩基因,发展色彩形态是传统村落振兴的切实有效途径。贵州安顺是西南一带屯堡最集中的地方,遗留了大量的有代表性的明代屯堡传统村落,极具研究价值。目前,色彩研究主要分为城市色彩规划、历史文化保护区与传统民居色彩风貌三个方面,研究多采用量化方法提炼出现状色彩以及相应的推荐色谱,以达到色彩规划及整治的目的;现有的喀斯特屯堡研究主要集中于屯堡建筑与文化、村落保护与开发等方面,无定量分析屯堡色彩的文献。本文对喀斯特屯堡传统村落的色彩三属性(HV/C)进行量化分析,直观反映其总体色彩特征,对进一步探索屯堡传统村落保护性规划设计提供实践指导。
  一、屯堡村落风貌概况与色彩特征分析
  (一)村落整体色彩分析
  1.色相。色相精粹,有明确的村落基调色,建筑主辅色为N7.25—N8.5、5.6GY9/1、5P7.5/1.4,自然环境(森林、农田、水体)的主辅色为8.1GY6.5/5.2、2.5G4.5/3.6,构成了以N、GY、G、P为主要色系的屯堡村落色彩;建筑群与自然环境构成了零度对比与调和对比,色彩协调、富有层次感,如灰白与灰绿、灰与浅绿与深绿是零度对比,红与黄橙色、黄与绿色是调和对比;建筑与自然环境在GY色系相似度达31.7%,融合度较高。
  2.明度。主辅色明度统一,辅调色、点缀色明度分布较散。由明度分布可看出,现状建筑主辅色明度值集中在6—9,自然环境集中在4—7,构成了中高明度的屯堡村落色彩;建筑与自然环境明度相差在1—5度之间,形成中短调对比,明度相似度达50%以上,色质含蓄而柔和,整体融合度高。
  3.彩度。彩度整体相对融合,在森林和农田出现中高饱和度。由彩度分布可看出,现状建筑主调色彩度值集中在1—1.4,自然环境集中在1—5,构成了中低彩度的屯堡村落色彩;植被绿化与农作物色彩较为鲜亮,并伴随着季相变化,这是彩度离散的主要原因。总体上,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彩度构成了中弱对比,即两者之间协调性较强。
  (二)村落外部空间色彩分析
  1.街巷色彩。本寨村落是聚集型村落,内部有1条主街(宽3m),由主街衍生出多级多支巷道(宽1—2m),屯堡起源于军屯,其街巷高宽比D/H<1,给人以接近和冗长的感受。传统街巷是“屋—路—田(屋)”的格局,路面铺设方形或不规则碎拼石,呈现深灰(N6.25)、棕黄色(1.9Y5.5/2),中明度、低彩度的特征。每一条街巷景观序列和视觉角度都能传递丰富的信息[1],隐喻着坚韧的屯堡文化、浓烈的军屯特征和生态气息。
  2.广场色彩[2]。以建筑立面的灰白色(N2.5—N8.5)为主,地面的深灰色(7.5GY3/1.4)和棕黄色(1.9Y5.5/2)为辅,以标识物的黄色(1.9Y6.5/7.2)、门户的暗红色(10R2.5/1.8)或植被的绿色(7.5GY4.5/3.6)为点缀。晒粮的坝子上有大块的黄色、米色、红色等,丰富了铺装的非恒定色,加强了具有民俗民风的意向感知。
  3.节点色彩。屯堡节点主要有寺庙、碉楼、绿地等。本寨中青龙寺呈现出R色系(2.5YR5.5/3.2、7.5R3.5/6.6)的节点意向,是村落建筑中色彩最醒目的重要节点,碉楼不仅是屯堡人用于存储和防御特有的3—4层空间,更是村落空间纵轴的延续,呈现灰白色(N8.5、6.3RP 9/1)的色彩意向,色彩明度高于居住建筑。
  (三)村落建筑空間色彩分析
  屯堡民居建筑分为三合院、四合院、L形、多重院落、碉楼与居民一体式及各种衍生类型等平面组合类型,分为石、木、石木、砖混等立面结构类型。本小节以各建筑结构类型来做民居空间色彩分析。
  1.石结构建筑。平面为灰白色石片瓦(N8.5、5P7.5/1.4),正立面为深灰色石墙为主、漆黑色木材门窗过渡(N2.75),侧立面以中灰色石墙为主、紫檀色木质门为辅(0.6GY4.5/1、8.1R5.5/1),背立面是鸭卵青色建筑与碉楼相连的石墙(N6.75、7.5GY3/1.4)。总体以N、GY为主色调,以R为辅色调,以BP、Y为点缀色,明度位于2.5—6,彩度集中于1—3.5,总体呈现中明度、低彩度趋势,色彩整体性强。石结构建筑数量占本寨村总建筑数量的百分比为20%,是屯堡地区最具典型性的建筑类型。
  2.木结构建筑。平面为银灰白色石片瓦(5PB8.5/1、7.5GY9/1),正立面、背立面是深栗色木材门窗及石墙基座(7.5GY4.5/3.6、8.8Y3/1.2、N2.75),侧立面以石和木砌墙(8.8R5.5/1、N3.75)。色相分布在R、GY、P和N,明度位于3—8,彩度集中于1—3.5,总体呈现中高明度、低彩度的暖色系趋势,除明度集中趋势不够明显外,色彩整体性较强。木结构建筑占比最多,达61%,是屯堡地区最重要的建筑类型。
  3.石木结构建筑。平面为银灰白色石片瓦(N8.5、7.5GY9/1),正立面、侧立面墙体均以中灰色石头为主(N6.25、7.5GY3/1.4、3.1G3.5/2.8),辅以白色竹木骨泥壁,门窗洞口以深栗色木材过渡,建材的混合使建筑色彩分布在中、高明度两级,白骨泥壁的工艺丰富了色彩层次与肌理,背立面全为黄褐色木材建造(3.1Y3/1、7.5P9/1、2.5RP3.5/1)。色相集中分布于N、GY和RP,明度位于3—7,彩度集中于1—4,总体呈现暖色系色相、中高明度、低彩度趋势,色彩整体性较强。石木结构建筑占比为15%,是屯堡地区最原始的建筑类型。   4.砖混结构建筑。平面为半石片半水泥(N2.75,4.4R8.5/1),正立面為砖、石、木混合(1.9GY4/1、1.9Y5.5/1.2),侧立面和背立面为砖木结合(3.1Y3/1、1.9GY4/1)。色相集中分布于N、GY和Y,明度位于4—7,彩度集中于1—4,总体呈现暖色系色相、中高明度、低彩度趋势,色彩整体性较强。本寨中砖混结构建筑是民国小洋楼和宏坤别墅细部两处,仅占比4%,这主要是由于喀斯特山地缺乏烧制砖块和瓦片的土壤而导致的。因此,砖混建筑不具备喀斯特传统地域性和代表性。据调查可知,现今新建建筑多用砖混结构,其所表现出的中高明度,高彩度,无自然肌理和质感的人工色彩形态有悖于传统村落的整体色彩风貌。
  二、屯堡村落色彩形态的延续与发展
  色彩形态包含了多种层次的视觉特征,是物质环境与社会机制的综合性状表达。一方面,它记录着时间流逝过程中村落形态的动态演变,就如同村落发展的“DNA”;另一方面,它强调从自然环境、空间肌理再到建筑形态的尺度与连接性,是一种具体、可操作的物质环境。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域色彩遭受到巨大冲击[3],具体表现为两点:一是新型材料的出现导致人工色比例不断增大,村落色彩的原生态特性减弱;二是人们审美价值的变化与文化意识的欠缺使得传统建筑逐渐废弃,新建建筑形态色彩各异,对生态和村落的“色彩形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这些色彩资源不断浪费、色彩个性逐渐丧失的“建设性破坏”,亟待多学科的综合理论研究为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因此,本文希望借助色彩的视角,屯堡这一特殊而具体的类型更鲜明地探索地区村落发展特征,塑造地域色彩风貌,延续与传承历史文脉。为实现当代语境下的乡村振兴,基于前述分析提出以下策略。
  (一)保护村落绿色基底,延续建筑群与生态景观的嵌套耦合、和谐相融的色彩风貌
  “门前绿水尽回澜,古木森森后岭蟠,一案横栏元气聚,水峰挺秀状图观”是黔中屯堡聚落的典型写照,屯堡聚落以田野为基底,人工与自然巧妙结合,建筑藏于山林之中,生产、生活、生态、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座如同大自然中生长出来的石头城堡。建筑群与生态环境在GY色系相似度达31.7%,共同构成了N、GY、G、P的主要色相,两者明度集中在6—9,形成中短调对比,彩度集中在1—3,构成中弱对比,表现为色相集聚于4.4R—8.1GY、高明度、低彩度的色彩特征,由此体现出建筑群与生态景观的嵌套耦合、和谐相融的色彩风貌。从科学规划、着眼长远的“美丽乡村”建设出发,传统村落色彩形态的延续与发展要充分尊重当地自然环境,尤其注重保护孕育传统村落的原生绿色基底,把握宏观色彩风貌;传统村落的振兴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生产空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传统村落如果抹掉了山、水、田园的乡土地域色彩,那“乡愁”便无处可寻了。
  (二)传承屯堡文化,延续村落横、竖向空间肌理的特色色彩文脉
  在传统村落修复与新村修建中,屯堡村落的外部空间应当对其基面、界面与节点的色彩属性、构成方式与比例在保留原有文化的基础上渐进更新。基面色彩应延续方形或碎拼石块的肌理,视觉界面色彩延续以建筑的灰白色(N2.5—N8.5)为主,深灰色(7.5GY3/1.4)和棕黄色(1.9Y5.5/2)为辅,以标识物的黄色(1.9Y6.5/7.2)、门户的暗红色(10R2.5/1.8)或植被的绿色(7.5GY4.5/3.6)为点缀的色彩特征。界面构成可局部延续传统建筑竖向肌理,体现历史元素,建筑界面延续碉楼,门楼等体量变化的设计手法,营造粗糙的质感,斑驳的色彩,精美的雕花,深邃的枪眼,空间的明暗,使得每一个景观序列和视觉角度都传递出屯堡原有文化和生态气息。植物配置选用乡土物种,体现出屯堡地域特征,营造空间非恒定色彩,构成建筑空间的背景色,增加色彩变化的层次性。创造优美的天际线与建筑轮廓线,体现喀斯特山地独特的地理特征和屯堡传统村落随行就势的生态智慧。除此之外,寺庙是屯堡人信奉汪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希冀的文化寄托,应当延续红色(2.5YR5.5/3.2)的空间意向。碉楼是屯堡防御文化、体现屯堡人民坚韧与豁达精神的载体,是村落纵轴空间的延续,应当延续灰白色、高明度、低彩度(N8.5、6.3RP9/1)的空间意向。屯堡建筑空间中适当划分出绿地空间,使得空间色彩较为活跃、融合。
  (三)构建文化性、整体性、原真性的建筑色彩体系
  根据现状建筑的色彩三属性,材质、色彩构成方式与比例等对原有建筑进行修复,对新建建筑形态和尺度进行控制。新建筑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交流,构建文化性、整体性、原真性的建筑色彩体系,激活村落发展[4]。
  1.色彩的物理属性。延续村落建筑屋顶、外墙、门窗等的主色调以加强其N、GY色系、中明度、低彩度的色彩特征,可在主色调的基础上对其色相、明度彩度的物理属性进行创新,稍微改变色彩明暗、鲜艳程度。
  2.材质。延续屯堡村落中重要的特色材料,新建建筑屋顶与传统建筑肌理相似,采用石片堆叠,外墙材质与材料建议采用有纹理感的石材类型为主,以呼应屯堡的石材文化,中等明度的暖灰中带绿色、棕黄色的色彩形态也符合屯堡片区的主色调,通过处理方式、质感变化或不同材料的拼贴来进行变化创新。材料的合理运用可在建筑视觉层面达到场所记忆的延续,延续色彩动态生长过程[5]。
  3.色彩的构成性。延续石、木、石木结构的用色比例与施色部位,新建建筑通过色彩的同质异构与异质同构可以对传统界面进行再表达。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结晶,在新村建设中注重民俗民风中的文化自信,选择性在部分墙面、管道设备中加入乡土色彩元素,如金黄色玉米、大红色辣椒、米黄色稻谷等,营造民俗氛围,让乡村有乡土味。
  三、结语
  传统村落的美是基于各村地理环境特征和人民长期生产生活方式而逐渐形成的,千村千面才是其最应有的风貌。本研究运用色彩语言对传统村落的色彩特征进行分类分析,记录了屯堡这一典型传统村落的色彩基因,梳理了色彩形态,科学地为屯堡传统建筑修复、修葺与修建提供一套数据化方案,也为其他传统落的建设、保护与更新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促进了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为色彩形态的延续与传统村落的复兴做出了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  韩君伟.步行街道景观视觉评价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8.
  [2]  鲁荣珠.城市广场界面的色彩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6.
  [3]  高春留,刘科伟,程德强,刘波.特色导向下小城镇色彩规划研究——以陕西省宁陕县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6,(23):1-5.
  [4]  刘奕秋.基于文脉延续视角的南京市钟岚里片区城市设计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7.
  [5]  何峰.湘南汉族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演变机制与适应性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责任编辑 刘娇娇]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基础建筑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方向。在此背景之下,中国建筑企业不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同时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不断地攀升。建筑企业外资管理具有资金量巨大、资金筹措难、资金管理制度不成熟、管理成本高等特点,因此成为当前对外投资建筑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不可否认,目前中国的建筑行业外资管理体系尚未成熟、规范,还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且与国家制度政策相适应的建
期刊
摘 要:公务员队伍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同时这一群体所承受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在研究中,聚焦于当前公务员的心理状态,以湖北省随州市为例,借助MBI-GS工作倦怠量表进行调查。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湖北省随州市公务员群体职业倦怠总体水平为轻度倦怠,性别和工作单位级别与职业倦怠的“情绪衰落”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两个维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受教育程度与职业倦怠中的“情绪衰落”存在显
期刊
随着固定翼无人机在军事打击、地理测绘、电力线巡逻等场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无人机回收问题得到了日益重视。特别是在快节奏的现代化军事战争中,准确而高效的无人机回收系统,能够大大提高无人机的出动效率和重复利用率,从而为战争胜利赢得先机。常见的固定翼无人机回收方式有伞降回收、滑行降落回收、撞网回收和撞线回收等,其中撞线回收作为一种新兴的无人机回收方式,具有占用场地空间小,灵活快速,综合成本较低的优点。然而,无人机撞线回收过程对制导和控制系统的精度要求较高,且对撞击角度有一定限制。为了验证无人机撞线回收的可行性,本
摘 要:首先分析了女性教育的发展现状,随后介绍了儒家文化对于文化的引领与转化作用,最后提出了儒家文化背景下促进女性教育发展的具体措施,包括以基础课程为载体加强儒家文化教育、文化建设和儒家文化之间进行有效对接、营造传播儒家文化的良好环境、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资源等,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儒家文化;女性教育;菏泽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
期刊
摘 要:生产计划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企业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生产计划的基础支撑。无论何种生产经营活动,都需要生产计划先期进行,若无生产计划的系统管理、统筹安排,企业的生产经营只会低站位运行。合理高效的生产计划管理关系着整个企业的经营质量、整体利益,对企业的生存能力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生产计划管理;作用分析;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期刊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对国防和空天技术提出了进一步發展需求,而能够满足超长航时性能指标要求的高精度惯性导航系统一直是制约我国国防和空天技术发展的瓶颈。陀螺仪是惯性导航系统的关键组成部件,因此要开发高精度惯性导航系统,提高陀螺仪的精度是其关键所在。  《陀螺仪表动态测试用精密控制转台》一书系“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重大出版工程规划项目“航空航天精品系列图书”中的一
期刊
由于现代军事作战对导弹的机动性和隐身性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对发射平台适应性的要求,导弹设计逐渐向具有折叠式舵面的方向发展。开展折叠舵在舰上发射及展开过程地面模拟研究,对折叠舵技术的研制以及后续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对地面模拟弹射试验进行了探讨,设计了一套与真实舰载弹射装置相仿的,具有稳定平台的舰上弹射模拟系统,可模拟折叠舵舰上弹射发射及展开过程真实的发射状态。通过动力学仿真软件对折叠舵在舰上弹射模拟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指明了方向。乡村治,则百姓安,国家稳。乡村是国家政权的“神经末梢”,乡村治理的成效决定着乡村振兴的质量与水平。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新乡县翟坡镇朝阳社区党支部积极探索,构建了“一核三治两监督”体系,打造了高质量基层治理的“朝阳模式”。  关键词: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党建统领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 要:“文化与科技融合”是一个永恒的命题,文化的每一次革命性进步,都是重大技术创新和扩散的结果。新媒体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最活跃的因素,要增强文化产业的优势必须不断创新新媒体技术,使文化与科技相互促进、融合发展,成为新的潮流。  关键词:新媒体;六艺;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5-0036-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
期刊
摘 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必须破解物流“跑路”难题。政府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导者,物流业亟待在政府的引导下,从抬高入营门槛、完善法律盲区、切实监管到位、实现信息透明和提高失信成本等方面入手,建设诚信物流,引导物流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物流公司;跑路的危害;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5-0038-02  一、物流公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