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体现了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文章提出了以“半工半读”促进土木专业高职生就业的思路。
【关键词】土木专业 高职学生 就业 半工半读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08年资助项目《关于实施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成果(关于批准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的通知[2008]53 号,项目编号:0837036,主持人:肖弟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49-01
1.问题的提出
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因此加强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就成了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实践中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在各高职院校中得以逐步建立和完善,这对保证高职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我们不能就此盲目乐观,因为提高就业率和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始终是高职院校的努力方向。本文通过调研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学生的学习及就业情况,提出了在土木专业以“半工半读”促进学生就业的思路。
2.半工半读的内涵
虽然对半工半读概念存在不同的理解,理论界的权威界定也尚未见到,但从现实职业教育实践来看,半工半读应该具备的内涵一是学生在职业学校部分时间进行理论学习,部分时间参加工作的一种学习制度,这种学习制度与完全进行理论学习和完全通过实践进行学习的制度是有区别的;二是学生通过“实际工作—学校学习—实际工作—学校学习—……”,或者“学校学习—实际工作—学校学习—实际工作—……”的形式在学校与企业间交替进行学习,这种学习制度强调“学校与企业等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完成学业”,与传统职业教育“先学习后工作”的学习制度及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制度”是有区别的;三是学生在企业的工作任务与其在学校学习的内容是相关的、一致的,这种学习制度与“勤工俭学”是有区别的。
3.土木专业高职学生“半工半读”的”实际工作”的实施
根据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并相对集中时间安排学生“半工半读”的“实际工作”。利用在校三年间的“两个暑假”和“两个后半期”,实施“半工半读”的“实际工作”,这既能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又能保证学生集中精力在企业“实际工作”,从而提高半工半读的实施效果。
“两个暑假”的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首先经过第一、第二两个学期的文化基础和专业技术平台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工程读图、工程测量、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基础能力,第一个暑假开展“实际工作”,在生产中重点培养学生识读工程图、工程测量的能力;通过第三学期专业技术平台课程和第四学期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的学习,学生相关的专项技能得到培养,再通过第二个暑假的“实际工作”,学生的专项技能得到加强。
“两个后半学期”的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在教学安排上,第3学期后10周在企业“实际工作”,第5学期后10周在企业“实际工作”,形成第二个“半工半读”模式,从而加强操作技能、专业技能、岗位技能的培训,充分体现“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实现工学交替、强化生产育人。
4.以“半工半读”促土木专业高职生就业
4.1半工半读是土木高职学生“准就业”的必要准备。“顶岗实习”被称之为“准就业”,因为在顶岗实习期间,大部分企业希望通过顶岗实习考核部分毕业生留企业工作。企业在选拔学生到单位顶岗实习时,往往很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实习兼职情况”,因此“社会实践和实习兼职情况”就成了学生获得顶岗实习“准就业”乃至就业机会的“敲门砖”。目前,我院同大多数土木类高职学院一样,顶岗实习安排在学生三年高职学习的最后一学期(第六学期)。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从而顺利“准就业”,学生很有必要到企业实践锻炼。
4.2“半工半读”注重“循序渐进”和“工学交替”,利于学生学习知识。首先,我院开展的“半工半读”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注重基本训练,学生的学习一步一个脚印,由易到难,能够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如第一个暑假开展“半工半读”,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重点培养学生识读工程图、工程测量的能力。其次“工学交替”强调打好理论基础,注重实施足够的技能训练,同时不依赖学生从“做”中学到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完全忽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最后,“两个暑假”及“两个后半期”的半工半读模式形成了多个“学校学习”、“实际工作”间的交替,学生、教师到企业“半工半读”反馈回来的专业与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学生学法、教师教法、教材开发以及试验实训等方面存在的問题,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4.3缓解顶岗实习“准就业”压力。目前,虽然我院高职学生通过学校推荐就业的比例在逐年扩大,但在短期内还很难改变以学生自谋职业为主的现实。土木专业高职学生半工半读的“实际工作”大多是技术、管理类工作,加之实际工作经验还不是很丰富,企业对他们的刚性需求不大,单个企业每年能够接收顶岗实习的学生数量一般不多,从我院招生就业办公室的统计数据看,每年接收学生人数在10人以上的企业不足20%,学生顶岗实习呈“点多面散”的状态。让众多的学生落实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单位,仅靠学校的力量恐怕是不行的。这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通过“半工半读”扩展人脉,很多学生能够自己找到顶岗实习单位。
4.4在思想、工作、感情上融入企业,更好地实现从学生到职工角色转换。思想融入,就是学生的思想统一到企业的决策上来,服从大局,服从领导,切实围绕企业的发展发挥作用;工作融入,就是以踏实的作风深入实际,掌握“实际工作”规律,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感情融入,就是珍视并搞好与企业干部群众的团结,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赢得信任、支持与尊重。学生到企业半工半读,在思想、工作、感情上融入企业,实现了从学生到职工的角色转换,为顶岗实习“准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结语
当然,由于受到学生的理论基础、教学管理和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等条件的限制,土木专业高职学生的“半工半读”的“实际工作”还只能分阶段并相对集中时间安排,从我院的实践情况看,“半工半读”的“实际工作”主要安排在“两个暑假”。而在暑假,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往往很多,加之高职学生选择活动的自主性大,致使很多学生没有参与与专业对口的“半工半读”。但随着学生对“半工半读”重要性认知度的提高及校企深度融合的发展,学生参与“半工半读”的比例将会逐步提高。在目前亟待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情况下,“半工半读”无疑是一种投入少、见效快、效果好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2]梁卿.职业教育半工半读的概念、目的与实现形式-基于对政策文本的分析[J].职教论坛,2008,9:8-10+11.
[3]侯新.高职顶岗实习实践与管理对策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11:45-46+47.
作者简介:
肖弟康(1967.1~),男,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土木专业 高职学生 就业 半工半读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08年资助项目《关于实施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成果(关于批准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的通知[2008]53 号,项目编号:0837036,主持人:肖弟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49-01
1.问题的提出
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因此加强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就成了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实践中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在各高职院校中得以逐步建立和完善,这对保证高职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我们不能就此盲目乐观,因为提高就业率和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始终是高职院校的努力方向。本文通过调研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学生的学习及就业情况,提出了在土木专业以“半工半读”促进学生就业的思路。
2.半工半读的内涵
虽然对半工半读概念存在不同的理解,理论界的权威界定也尚未见到,但从现实职业教育实践来看,半工半读应该具备的内涵一是学生在职业学校部分时间进行理论学习,部分时间参加工作的一种学习制度,这种学习制度与完全进行理论学习和完全通过实践进行学习的制度是有区别的;二是学生通过“实际工作—学校学习—实际工作—学校学习—……”,或者“学校学习—实际工作—学校学习—实际工作—……”的形式在学校与企业间交替进行学习,这种学习制度强调“学校与企业等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完成学业”,与传统职业教育“先学习后工作”的学习制度及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制度”是有区别的;三是学生在企业的工作任务与其在学校学习的内容是相关的、一致的,这种学习制度与“勤工俭学”是有区别的。
3.土木专业高职学生“半工半读”的”实际工作”的实施
根据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并相对集中时间安排学生“半工半读”的“实际工作”。利用在校三年间的“两个暑假”和“两个后半期”,实施“半工半读”的“实际工作”,这既能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又能保证学生集中精力在企业“实际工作”,从而提高半工半读的实施效果。
“两个暑假”的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首先经过第一、第二两个学期的文化基础和专业技术平台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工程读图、工程测量、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基础能力,第一个暑假开展“实际工作”,在生产中重点培养学生识读工程图、工程测量的能力;通过第三学期专业技术平台课程和第四学期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的学习,学生相关的专项技能得到培养,再通过第二个暑假的“实际工作”,学生的专项技能得到加强。
“两个后半学期”的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在教学安排上,第3学期后10周在企业“实际工作”,第5学期后10周在企业“实际工作”,形成第二个“半工半读”模式,从而加强操作技能、专业技能、岗位技能的培训,充分体现“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实现工学交替、强化生产育人。
4.以“半工半读”促土木专业高职生就业
4.1半工半读是土木高职学生“准就业”的必要准备。“顶岗实习”被称之为“准就业”,因为在顶岗实习期间,大部分企业希望通过顶岗实习考核部分毕业生留企业工作。企业在选拔学生到单位顶岗实习时,往往很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实习兼职情况”,因此“社会实践和实习兼职情况”就成了学生获得顶岗实习“准就业”乃至就业机会的“敲门砖”。目前,我院同大多数土木类高职学院一样,顶岗实习安排在学生三年高职学习的最后一学期(第六学期)。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从而顺利“准就业”,学生很有必要到企业实践锻炼。
4.2“半工半读”注重“循序渐进”和“工学交替”,利于学生学习知识。首先,我院开展的“半工半读”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注重基本训练,学生的学习一步一个脚印,由易到难,能够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如第一个暑假开展“半工半读”,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重点培养学生识读工程图、工程测量的能力。其次“工学交替”强调打好理论基础,注重实施足够的技能训练,同时不依赖学生从“做”中学到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完全忽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最后,“两个暑假”及“两个后半期”的半工半读模式形成了多个“学校学习”、“实际工作”间的交替,学生、教师到企业“半工半读”反馈回来的专业与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学生学法、教师教法、教材开发以及试验实训等方面存在的問题,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4.3缓解顶岗实习“准就业”压力。目前,虽然我院高职学生通过学校推荐就业的比例在逐年扩大,但在短期内还很难改变以学生自谋职业为主的现实。土木专业高职学生半工半读的“实际工作”大多是技术、管理类工作,加之实际工作经验还不是很丰富,企业对他们的刚性需求不大,单个企业每年能够接收顶岗实习的学生数量一般不多,从我院招生就业办公室的统计数据看,每年接收学生人数在10人以上的企业不足20%,学生顶岗实习呈“点多面散”的状态。让众多的学生落实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单位,仅靠学校的力量恐怕是不行的。这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通过“半工半读”扩展人脉,很多学生能够自己找到顶岗实习单位。
4.4在思想、工作、感情上融入企业,更好地实现从学生到职工角色转换。思想融入,就是学生的思想统一到企业的决策上来,服从大局,服从领导,切实围绕企业的发展发挥作用;工作融入,就是以踏实的作风深入实际,掌握“实际工作”规律,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感情融入,就是珍视并搞好与企业干部群众的团结,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赢得信任、支持与尊重。学生到企业半工半读,在思想、工作、感情上融入企业,实现了从学生到职工的角色转换,为顶岗实习“准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结语
当然,由于受到学生的理论基础、教学管理和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等条件的限制,土木专业高职学生的“半工半读”的“实际工作”还只能分阶段并相对集中时间安排,从我院的实践情况看,“半工半读”的“实际工作”主要安排在“两个暑假”。而在暑假,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往往很多,加之高职学生选择活动的自主性大,致使很多学生没有参与与专业对口的“半工半读”。但随着学生对“半工半读”重要性认知度的提高及校企深度融合的发展,学生参与“半工半读”的比例将会逐步提高。在目前亟待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情况下,“半工半读”无疑是一种投入少、见效快、效果好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2]梁卿.职业教育半工半读的概念、目的与实现形式-基于对政策文本的分析[J].职教论坛,2008,9:8-10+11.
[3]侯新.高职顶岗实习实践与管理对策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11:45-46+47.
作者简介:
肖弟康(1967.1~),男,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