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的梦想
黄永明
①钱学森作为一名老师,是让学生钦佩又敬畏的。曾当过他学生的哈瑟特是这样说的:“他通常都会迟到几分钟,我们总是猜他到底会不会来。他冲进教室,二话不说,就开始在黑板上写字。有他在,气氛就很紧张,可是他教的数学也确实一点都不容放松。”还有学生说“数学越好的人越能与钱学森相处”。美国学生认为他在课上的评语简短还有点冷酷,有些学生还怀疑钱学森故意把课程弄得很难。
②有一个对教授持怀疑心理的学生就这样说:“有天我走进他的办公室,他完全没预期有人来。我看见他在读一本菲利普写的关于向量分析的书,就去图书馆借了一本同样的书。他上课内容完全出自这本书,可是他用的教科书却是一本全世界最烂的书。每次我听他的课,都想,他讲得多好啊,他真懂这题目——比教科书的作者还棒。他就是故意这么做,只为了显示他比作者更聪明。我后来才知道,这是很多教授最爱耍的花招。”钱学森的课程没有小考,只有期末的大考。据说有次期末考,时间是三个小时,他把题目在黑板上写完就花了45分钟。学生说他写英文都是一个一个的小字母,就像写中文一样。
③1955年,历经波折回国后的钱学森出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在他的倡导之下,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合办了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他是班主任。这个班招收的学生很少,朱毅麟是其中一位。在朱毅麟的记忆里,钱学森衣服穿得不是很时髦,但非常干净,面色白皙。
④朱毅麟说:“回国以后,钱老认为今后科学发展不在于个人做多大贡献,而在于怎样培养更多年轻人才,要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年轻人。这是他1955年回来后一贯的思想。”60年代初,钱学森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了一门新的课程,叫物理力学。这门课只有他一个人讲,而且第一届没有教材,第二届的教材是他自编的。他每星期来讲一上午课。
⑤一名叫王恒的学生慕名去听钱学森的课,他十分注意观察这位耳闻多时的学者。“他下身穿着军裤,夏天上身穿着衬衫,头发有些稀疏,健步走上台阶。”王恒回忆,钱学森讲课时充满自信,“就是这样”,他经常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话,略带一些南方口音。
⑥每次下课的时候,黑板上都写满了板书。有疑问的学生会聚拢过去向他讨教,钱学森如果发现学生问的问题没有新意,会告诉学生这个问题已经在课上讲过了,便不再作答;如果遇到高明的问题,他则会十分乐意解答。
⑦考试的时候,钱学森最关心的并不是学生得多少分,而是他出的难题有多少人能做出来。他会把题目交给课程的辅导老师,但并不给出答案,答案需要辅导老师自己解答出来,然后判卷。有一次,他出的一道题目把辅导老师都给难住了,而辅导老师知道,钱学森出的题目必定是从他已经讲过的内容中来的,于是也不敢去问,很是苦恼了一番。
⑧另有一次,一名叫俞书琴的辅导老师在考试前注意到,教材中有两页留下了钱学森频繁翻阅的痕迹。她有了一个预感:这次考试的难题可能会从这两页里出。而这两页能出的题目只有那么两三道,于是她向学生重点讲解了这几道题,结果钱学森的题目果然被她押中。学生的考试成绩令钱学森感到惊讶,“中国的学生比美国学生强多了!”钱学森说。
⑨今天,钱学森的一尊塑像坐落在中科大图书馆前面的小树林里。他身着中山装,左手叉腰,右手指向侧面,就像是在授课。“神态、姿势都与钱老当年一模一样。”王恒说。
⑩晚年的钱学森依然十分惦记中国的教育。他曾在病榻上向温家宝总理坦诚相告:“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选自2009年11月5日《南方周末》)
1. 第一段里钱老的学生的话对塑造钱老形象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这种手法的运用在文中还有多处,请试举一例。(4分)
2. 这篇通讯选取了哪几件事来叙写钱老的?请简要概括钱老的形象。(5分)
3. 钱老给学生出的题目那么难,是不是他想故意刁难学生?请谈谈你对钱老治学的看法。(6分)
(汕尾市田家炳中学朱小剑 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刘翔一走,记者少了六成,观众少了九成——
刘翔热?凸显田径冷!
周方平 赵宝彤
刘翔的号召力真是不可否认。刘翔赛后的翌日,亚锦赛在大多数人眼里已形同鸡肋。
昨晚6时许来到新闻工作室,顿觉人气比外面的温度更冷。不足十名记者散落各个角落,其中还包括几名外国同行。他们或聊天或上网玩游戏,对即将进行的比赛丝毫提不起兴趣。据悉,已经有近三分之二的记者随着刘翔走了,刘翔那两天的比赛就是他们来广州的唯一任务。
登上看台,观众更是只有前晚的1/10——不足3000人的样子。在混合区附近碰到中国田径管理中心竞赛部部长张永良,对此他也颇感无奈,但嘴里说的却是:“很正常!很正常!”他感慨,田径在中国的观众市场实在太不成熟。“观众市场需要媒体介入,需要不间断的新闻报道,需要有高标准的电视转播,需要有一批大腕明星,而这些,我们都不具备”。他举例,日本每年都会举办60场以上的马拉松赛事,而为此进行全程跟踪报道、直播的媒体就有六到七家;去年北京奥运会BOB(电视转播商)转播一场田径赛投入的人数就超过百人。这些在中国,都不太可能。
记者曾经在欧洲采访过三届田径世锦赛,那种气氛让人难忘。像2005年赫尔辛基,下着瓢泼大雨,寒风扑面,但在场的几万观众几乎无一退席,他们看得专注,喊得带劲,这情景如今仍历历在目。不过张永良坦言,中国观众要达到这样的境界,至少目前不可能。“欧美国家经历了数十年的培养,才达到现在这种爱看、懂看的地步。他们也‘追星’,但离不开媒体大力宣传、巨星较多、高质量电视转播等因素”。
在其他条件尚难跟上的情况下,张永良认为,“造多几个刘翔这样的明星是中国田径的当务之急”。有了刘翔,人们于是认识了史冬鹏、纪伟、谢文靖,许多人因此喜欢上了田径,“像这次全运会又‘造’出了打破男子三级跳全国纪录的李延熙,他将是我们未来重点培养的对象”。
看来,当刘翔继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时,中国田径还很难改变只追星但整体“冷”的局面。
(选自《羊城晚报》)
1. 新闻的标题被喻为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能够很好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试简要分析这则标题的精彩之处。
2. 分析“顿觉人气比外面的温度更冷”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3. 张永良认为,在现有条件下,“造多几个刘翔这样的明星是中国田径的当务之急”。这样做能够改变“田径冷”的局面吗?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中山市东升高级中学李微 拟)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二月河的军旅人生
刘逢安
二月河的原名叫凌解放,1945年农历九月出生于山西省晋阳县。当时人们正沉浸在抗日战争胜利和上党战役报捷、家乡获得解放的欢乐之中。于是,身为县武委主任的父亲凌尔文和战友们经过一番研究,集体给这个初生婴儿起了个名字,叫做“凌解放”。二月河是他年满四十岁正式出版《康熙大帝》第一卷时,才首次用的笔名。当时,他是这样考虑的:自己创作的是长篇历史小说,而自己的名字叫凌解放,一个历史,一个现代,有点不太协调,想用个笔名,于是就顺着“凌解放”三个字的意思找思路——凌乃冰凌也;解放者,开春解冻也。冰凌融解,不正是人们看到的二月河开的景象吗?就此,二月河的名字便应时应运而生。
二月河曾有过10年的军旅生涯。知道二月河是大作家并读过他的书的人很多,但知道他曾经当过10年兵的人可能就不多了。他的军旅生涯的整个过程中,正是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极度泛滥的时期。作为喜欢读书,喜欢中国文学、史学和哲学的他,只能靠捡书、抄书和利用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之便,私下里偷偷地阅读、积累。《辞海》《莱蒙托夫诗选》《宋元学案》是部队搬家时扔掉的书,都被他捡了回来,还手抄过《一双绣花鞋》《聊斋志异》等书籍。“总而言之,在部队的十年,就是读书的十年。除了二十四史,先秦诸子百家,还有儒教、道教方面的文章都读了一些。这些阅读和积累,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古文修养。有些东西虽然不能全部读懂,但是读了以后,再来读明清人笔记、明清人古迹,就可以像读报纸那样得心应手,也可以写一些很完整的诗词和古文。”二月河说。
部队是所大学校。二月河的人生从这里开始,二月河的世界观、人生观在这里形成,二月河的意志品质在这里锻造。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在政治氛围相对比较宽松的军营,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孜孜以求的精神,二月河不但阅读了大量的古典文学著作,还学习了英语,而且能够阅读英文版的毛主席著作。“当我穿上长头靴,趟进黑水巷道里边去挖煤,感觉自己走到了人生的最底层。人生最底层是不好,但有一个好处,在人生低谷我无论从哪个方向努力,都是向上。我自学的意志是从这个地方来的。”二月河说,“部队十年,我是白天打坑道,晚上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读资料,看历史书籍,是苦一些、累一些,但是心情是十分愉快的。我没有一点压抑感。”
军旅人生不但积蓄了二月河思想上、精神上的力量,更锻造了他强健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品格,为日后的创作生涯奠定了丰厚的思想基础和体魄基础。写《康熙大帝》系列时,二月河已过而立之年,白天要上班,晚上下班,收拾停当,十点多开始写作,每次都写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钟。二十多年研读资料,进行创作,他没有两点前睡过觉。
创作500多万字的三部大书,二月河全部是一笔一笔写出来的。为了追求“最佳效果”,他固执地坚持不用电脑写作。他风趣地说:“爱吃面的人都知道,手擀面比起机器压出来的面,味道好多了!”仲夏酷暑,夜间写作时,为了消暑和防止蚊虫叮咬,他就把两条腿放进桌下的一个水桶中。冬夜写作,到了凌晨两、三点瞌睡难耐时,他就用烟头烫胳膊。写完《康熙大帝》第一卷时,他因劳累过度得了“鬼剃头”。他的幼女抚摸着他的头说:“这一块像尼加拉瓜,这一块像苏门答腊,这一块像琉球群岛。”
(选自2009年3月20日《中国作家网》)
1. 本文表现了二月河怎样的精神与品格?(4分)
2. 请从表现手法和内容两方面欣赏“这一块像尼加拉瓜,这一块像苏门答腊,这一块像琉球群岛”这句话。(5分)
3. 军旅生活是二月河人生中极其重要的经历,简述军旅生涯的磨砺与他后来写出那么厚重的文学巨著有着怎样的必然联系。(6分)
(江门市新会东方红中学梁森灿拟)
参考答案
一、1. 首段从学生的角度侧面塑造了钱老作为一名令学生“钦佩又敬畏”的老师的形象。这比直接描写人物形象更形象生动,也具备一定的说服力。文中第五段通过王恒的口述表明钱老十分朴素也很自信。
2. 一、二两段通过几位外国学生之口,让读者知道钱老是一个令学生钦佩又敬畏的老师;第三、四段写经过钱老的撮合,成立了力学研究班,说明钱老为我国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借朱毅麟的回忆说明钱老生活朴素;第五、六两段描写学生听钱老课的情况,说明钱老授课自信、要求严格,也很乐意回答学生的问题;第七、八两段从钱老设置考试题的角度说明钱老治学严谨;最后两段写为钱老树立塑像表明人们对他的尊重与缅怀,以及他对中国大学教育的担心和期望。
3. 钱老不是为了刁难学生,因为钱老并不在乎学生得多少分,只想看看自己出的难题有多少人能解答出来。钱老认为科学发展不在于个人做多大贡献,而在于怎样培养更多年轻人才,他要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年轻人,这是他1955年回国后一贯的思想。我十分钦佩钱老居高位却仍旧那么朴素的风格,也很敬佩他学问的高深,欣赏他对学生的严格。他是一位对中国科技发展有着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1. 这一标题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冷”和“热”形成强烈的对比,高度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语言简洁且传神。
2. 从结构上来讲,一是照应标题,突出一个“冷”字;二是引出后文对新闻工作室情景的描写。从内容上来讲,是为了营造一种清冷的氛围,进一步凸显主题。
3. 认为可以。中国田径不热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观众市场太不成熟。主要表现在媒体的介入不够,中国大腕的田径明星较为稀少,观众真正懂得田径的人不多等方面。因为条件所限,不间断的新闻报道、高标准的电视转播在短时间内很难实现。但如果能够多培养几个像刘翔这样的中国田径明星,以明星效应来带动观众对田径的热情,那么懂得田径的观众会越来越多,观众对新闻报道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从而进一步带动媒体的报道热情和成本投入。这样,中国的田径就会逐渐地热起来。
认为不可以。中国田径不热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观众市场太不成熟。主要表现在媒体的介入不够,中国大腕的田径明星较为稀少,观众真正懂得田径的人不多等方面。只靠培养几个像刘翔这样的明星,只能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而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媒体在硬件和软件上的投入却不能够从根本上加以改变。所以中国田径只靠培养几个明星就想热起来只能是美好的愿望。
三、1. 意志顽强,勤奋刻苦,积极向上,坚持个人立场。
2. 这句话运用侧面描写,写出二月河为文学创作付出的努力,表现了二月河是一个勤奋刻苦的作家。
3. ①10年的部队生活,锻造了他强健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品格,为日后创作生涯奠定了丰厚的思想基础和体魄基础。②二月河不但阅读了大量的古典文学著作,还学习了英语,而且能够阅读英文版的毛主席著作,积蓄思想上、精神上的力量,从而使他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责任编校 彭 琳
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的梦想
黄永明
①钱学森作为一名老师,是让学生钦佩又敬畏的。曾当过他学生的哈瑟特是这样说的:“他通常都会迟到几分钟,我们总是猜他到底会不会来。他冲进教室,二话不说,就开始在黑板上写字。有他在,气氛就很紧张,可是他教的数学也确实一点都不容放松。”还有学生说“数学越好的人越能与钱学森相处”。美国学生认为他在课上的评语简短还有点冷酷,有些学生还怀疑钱学森故意把课程弄得很难。
②有一个对教授持怀疑心理的学生就这样说:“有天我走进他的办公室,他完全没预期有人来。我看见他在读一本菲利普写的关于向量分析的书,就去图书馆借了一本同样的书。他上课内容完全出自这本书,可是他用的教科书却是一本全世界最烂的书。每次我听他的课,都想,他讲得多好啊,他真懂这题目——比教科书的作者还棒。他就是故意这么做,只为了显示他比作者更聪明。我后来才知道,这是很多教授最爱耍的花招。”钱学森的课程没有小考,只有期末的大考。据说有次期末考,时间是三个小时,他把题目在黑板上写完就花了45分钟。学生说他写英文都是一个一个的小字母,就像写中文一样。
③1955年,历经波折回国后的钱学森出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在他的倡导之下,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合办了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他是班主任。这个班招收的学生很少,朱毅麟是其中一位。在朱毅麟的记忆里,钱学森衣服穿得不是很时髦,但非常干净,面色白皙。
④朱毅麟说:“回国以后,钱老认为今后科学发展不在于个人做多大贡献,而在于怎样培养更多年轻人才,要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年轻人。这是他1955年回来后一贯的思想。”60年代初,钱学森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了一门新的课程,叫物理力学。这门课只有他一个人讲,而且第一届没有教材,第二届的教材是他自编的。他每星期来讲一上午课。
⑤一名叫王恒的学生慕名去听钱学森的课,他十分注意观察这位耳闻多时的学者。“他下身穿着军裤,夏天上身穿着衬衫,头发有些稀疏,健步走上台阶。”王恒回忆,钱学森讲课时充满自信,“就是这样”,他经常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话,略带一些南方口音。
⑥每次下课的时候,黑板上都写满了板书。有疑问的学生会聚拢过去向他讨教,钱学森如果发现学生问的问题没有新意,会告诉学生这个问题已经在课上讲过了,便不再作答;如果遇到高明的问题,他则会十分乐意解答。
⑦考试的时候,钱学森最关心的并不是学生得多少分,而是他出的难题有多少人能做出来。他会把题目交给课程的辅导老师,但并不给出答案,答案需要辅导老师自己解答出来,然后判卷。有一次,他出的一道题目把辅导老师都给难住了,而辅导老师知道,钱学森出的题目必定是从他已经讲过的内容中来的,于是也不敢去问,很是苦恼了一番。
⑧另有一次,一名叫俞书琴的辅导老师在考试前注意到,教材中有两页留下了钱学森频繁翻阅的痕迹。她有了一个预感:这次考试的难题可能会从这两页里出。而这两页能出的题目只有那么两三道,于是她向学生重点讲解了这几道题,结果钱学森的题目果然被她押中。学生的考试成绩令钱学森感到惊讶,“中国的学生比美国学生强多了!”钱学森说。
⑨今天,钱学森的一尊塑像坐落在中科大图书馆前面的小树林里。他身着中山装,左手叉腰,右手指向侧面,就像是在授课。“神态、姿势都与钱老当年一模一样。”王恒说。
⑩晚年的钱学森依然十分惦记中国的教育。他曾在病榻上向温家宝总理坦诚相告:“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选自2009年11月5日《南方周末》)
1. 第一段里钱老的学生的话对塑造钱老形象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这种手法的运用在文中还有多处,请试举一例。(4分)
2. 这篇通讯选取了哪几件事来叙写钱老的?请简要概括钱老的形象。(5分)
3. 钱老给学生出的题目那么难,是不是他想故意刁难学生?请谈谈你对钱老治学的看法。(6分)
(汕尾市田家炳中学朱小剑 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刘翔一走,记者少了六成,观众少了九成——
刘翔热?凸显田径冷!
周方平 赵宝彤
刘翔的号召力真是不可否认。刘翔赛后的翌日,亚锦赛在大多数人眼里已形同鸡肋。
昨晚6时许来到新闻工作室,顿觉人气比外面的温度更冷。不足十名记者散落各个角落,其中还包括几名外国同行。他们或聊天或上网玩游戏,对即将进行的比赛丝毫提不起兴趣。据悉,已经有近三分之二的记者随着刘翔走了,刘翔那两天的比赛就是他们来广州的唯一任务。
登上看台,观众更是只有前晚的1/10——不足3000人的样子。在混合区附近碰到中国田径管理中心竞赛部部长张永良,对此他也颇感无奈,但嘴里说的却是:“很正常!很正常!”他感慨,田径在中国的观众市场实在太不成熟。“观众市场需要媒体介入,需要不间断的新闻报道,需要有高标准的电视转播,需要有一批大腕明星,而这些,我们都不具备”。他举例,日本每年都会举办60场以上的马拉松赛事,而为此进行全程跟踪报道、直播的媒体就有六到七家;去年北京奥运会BOB(电视转播商)转播一场田径赛投入的人数就超过百人。这些在中国,都不太可能。
记者曾经在欧洲采访过三届田径世锦赛,那种气氛让人难忘。像2005年赫尔辛基,下着瓢泼大雨,寒风扑面,但在场的几万观众几乎无一退席,他们看得专注,喊得带劲,这情景如今仍历历在目。不过张永良坦言,中国观众要达到这样的境界,至少目前不可能。“欧美国家经历了数十年的培养,才达到现在这种爱看、懂看的地步。他们也‘追星’,但离不开媒体大力宣传、巨星较多、高质量电视转播等因素”。
在其他条件尚难跟上的情况下,张永良认为,“造多几个刘翔这样的明星是中国田径的当务之急”。有了刘翔,人们于是认识了史冬鹏、纪伟、谢文靖,许多人因此喜欢上了田径,“像这次全运会又‘造’出了打破男子三级跳全国纪录的李延熙,他将是我们未来重点培养的对象”。
看来,当刘翔继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时,中国田径还很难改变只追星但整体“冷”的局面。
(选自《羊城晚报》)
1. 新闻的标题被喻为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能够很好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试简要分析这则标题的精彩之处。
2. 分析“顿觉人气比外面的温度更冷”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3. 张永良认为,在现有条件下,“造多几个刘翔这样的明星是中国田径的当务之急”。这样做能够改变“田径冷”的局面吗?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中山市东升高级中学李微 拟)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二月河的军旅人生
刘逢安
二月河的原名叫凌解放,1945年农历九月出生于山西省晋阳县。当时人们正沉浸在抗日战争胜利和上党战役报捷、家乡获得解放的欢乐之中。于是,身为县武委主任的父亲凌尔文和战友们经过一番研究,集体给这个初生婴儿起了个名字,叫做“凌解放”。二月河是他年满四十岁正式出版《康熙大帝》第一卷时,才首次用的笔名。当时,他是这样考虑的:自己创作的是长篇历史小说,而自己的名字叫凌解放,一个历史,一个现代,有点不太协调,想用个笔名,于是就顺着“凌解放”三个字的意思找思路——凌乃冰凌也;解放者,开春解冻也。冰凌融解,不正是人们看到的二月河开的景象吗?就此,二月河的名字便应时应运而生。
二月河曾有过10年的军旅生涯。知道二月河是大作家并读过他的书的人很多,但知道他曾经当过10年兵的人可能就不多了。他的军旅生涯的整个过程中,正是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极度泛滥的时期。作为喜欢读书,喜欢中国文学、史学和哲学的他,只能靠捡书、抄书和利用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之便,私下里偷偷地阅读、积累。《辞海》《莱蒙托夫诗选》《宋元学案》是部队搬家时扔掉的书,都被他捡了回来,还手抄过《一双绣花鞋》《聊斋志异》等书籍。“总而言之,在部队的十年,就是读书的十年。除了二十四史,先秦诸子百家,还有儒教、道教方面的文章都读了一些。这些阅读和积累,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古文修养。有些东西虽然不能全部读懂,但是读了以后,再来读明清人笔记、明清人古迹,就可以像读报纸那样得心应手,也可以写一些很完整的诗词和古文。”二月河说。
部队是所大学校。二月河的人生从这里开始,二月河的世界观、人生观在这里形成,二月河的意志品质在这里锻造。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在政治氛围相对比较宽松的军营,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孜孜以求的精神,二月河不但阅读了大量的古典文学著作,还学习了英语,而且能够阅读英文版的毛主席著作。“当我穿上长头靴,趟进黑水巷道里边去挖煤,感觉自己走到了人生的最底层。人生最底层是不好,但有一个好处,在人生低谷我无论从哪个方向努力,都是向上。我自学的意志是从这个地方来的。”二月河说,“部队十年,我是白天打坑道,晚上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读资料,看历史书籍,是苦一些、累一些,但是心情是十分愉快的。我没有一点压抑感。”
军旅人生不但积蓄了二月河思想上、精神上的力量,更锻造了他强健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品格,为日后的创作生涯奠定了丰厚的思想基础和体魄基础。写《康熙大帝》系列时,二月河已过而立之年,白天要上班,晚上下班,收拾停当,十点多开始写作,每次都写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钟。二十多年研读资料,进行创作,他没有两点前睡过觉。
创作500多万字的三部大书,二月河全部是一笔一笔写出来的。为了追求“最佳效果”,他固执地坚持不用电脑写作。他风趣地说:“爱吃面的人都知道,手擀面比起机器压出来的面,味道好多了!”仲夏酷暑,夜间写作时,为了消暑和防止蚊虫叮咬,他就把两条腿放进桌下的一个水桶中。冬夜写作,到了凌晨两、三点瞌睡难耐时,他就用烟头烫胳膊。写完《康熙大帝》第一卷时,他因劳累过度得了“鬼剃头”。他的幼女抚摸着他的头说:“这一块像尼加拉瓜,这一块像苏门答腊,这一块像琉球群岛。”
(选自2009年3月20日《中国作家网》)
1. 本文表现了二月河怎样的精神与品格?(4分)
2. 请从表现手法和内容两方面欣赏“这一块像尼加拉瓜,这一块像苏门答腊,这一块像琉球群岛”这句话。(5分)
3. 军旅生活是二月河人生中极其重要的经历,简述军旅生涯的磨砺与他后来写出那么厚重的文学巨著有着怎样的必然联系。(6分)
(江门市新会东方红中学梁森灿拟)
参考答案
一、1. 首段从学生的角度侧面塑造了钱老作为一名令学生“钦佩又敬畏”的老师的形象。这比直接描写人物形象更形象生动,也具备一定的说服力。文中第五段通过王恒的口述表明钱老十分朴素也很自信。
2. 一、二两段通过几位外国学生之口,让读者知道钱老是一个令学生钦佩又敬畏的老师;第三、四段写经过钱老的撮合,成立了力学研究班,说明钱老为我国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借朱毅麟的回忆说明钱老生活朴素;第五、六两段描写学生听钱老课的情况,说明钱老授课自信、要求严格,也很乐意回答学生的问题;第七、八两段从钱老设置考试题的角度说明钱老治学严谨;最后两段写为钱老树立塑像表明人们对他的尊重与缅怀,以及他对中国大学教育的担心和期望。
3. 钱老不是为了刁难学生,因为钱老并不在乎学生得多少分,只想看看自己出的难题有多少人能解答出来。钱老认为科学发展不在于个人做多大贡献,而在于怎样培养更多年轻人才,他要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年轻人,这是他1955年回国后一贯的思想。我十分钦佩钱老居高位却仍旧那么朴素的风格,也很敬佩他学问的高深,欣赏他对学生的严格。他是一位对中国科技发展有着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1. 这一标题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冷”和“热”形成强烈的对比,高度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语言简洁且传神。
2. 从结构上来讲,一是照应标题,突出一个“冷”字;二是引出后文对新闻工作室情景的描写。从内容上来讲,是为了营造一种清冷的氛围,进一步凸显主题。
3. 认为可以。中国田径不热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观众市场太不成熟。主要表现在媒体的介入不够,中国大腕的田径明星较为稀少,观众真正懂得田径的人不多等方面。因为条件所限,不间断的新闻报道、高标准的电视转播在短时间内很难实现。但如果能够多培养几个像刘翔这样的中国田径明星,以明星效应来带动观众对田径的热情,那么懂得田径的观众会越来越多,观众对新闻报道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从而进一步带动媒体的报道热情和成本投入。这样,中国的田径就会逐渐地热起来。
认为不可以。中国田径不热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观众市场太不成熟。主要表现在媒体的介入不够,中国大腕的田径明星较为稀少,观众真正懂得田径的人不多等方面。只靠培养几个像刘翔这样的明星,只能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而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媒体在硬件和软件上的投入却不能够从根本上加以改变。所以中国田径只靠培养几个明星就想热起来只能是美好的愿望。
三、1. 意志顽强,勤奋刻苦,积极向上,坚持个人立场。
2. 这句话运用侧面描写,写出二月河为文学创作付出的努力,表现了二月河是一个勤奋刻苦的作家。
3. ①10年的部队生活,锻造了他强健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品格,为日后创作生涯奠定了丰厚的思想基础和体魄基础。②二月河不但阅读了大量的古典文学著作,还学习了英语,而且能够阅读英文版的毛主席著作,积蓄思想上、精神上的力量,从而使他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责任编校 彭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