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工科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正在经历改革和转变,本文对传统工科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探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新工科建设 应用型本科 土木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1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工程教育最初是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下发展起来的以工程本身为主的教育模式,后融合科学技术有了注重基础理论的工程教育科学技术范式,有人说:目前的工程教育,是以19世纪的大学,20世纪的课程来培养21世纪的工程师。也有人研究如何让工程教育回归工程本身。目前我国在工程教育中正在进行着新工科建设和应用型本科转型这样的改革,无论是新工科建设还是应用型本科转型,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符合现在社会需要的工程人才,都是发现了工程教育的重理论轻实践等一系列问题而进行的改革和转变。而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几乎都在不断探索培养工程人才的模式,如CDIO这样的模式也在不断的被提出并应用到工程教育中来。土木工程作为传统的典型的工程学科,在新工科建设中和应用型本科转型的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该如何设置,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2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土木工程是一个较大、范围较广的专业,它是指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再加上现代工程的发展,使得工程建设越来越复杂。这就使得土木工程专业所涵盖的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内容较多,例如土木工程致力于培养在房屋建筑、道路桥梁、隧道港口、水利工程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学生在本科期间真的要将上述内容都学完那是不太可能的,所以要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若是培养目标不明确,什么课程都拿来上,什么知识都是只懂一点儿,最后形不成专业知识体系,培养的人才也不可能是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很多用人单位说:“大学生在专业方面就是一张白纸,需要重新培养。”虽然这话难免有些夸张,但是可以反映出如果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出的人才和社会的需求脱节,后果是大学生的找工作难及用人单位的无人可用。
2.2课程设置比较混乱
由于培养目标不明确,不能够明确是按照“大土木”的方向来设置,还是按照不同的方向如房屋建筑、道路工程来设置,而且该专业的面又比较宽,导致在课程设置的时候比较混乱。有的课程设置中的内容,在这个课程上讲了,在别的课程上又讲。有的课程设置的顺序是颠倒的,还没有学习基础课程就开始学习专业课程。学生没有办法将课程联系起来形成专业知识网络,课程设置不成体系,过于零散。有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是照搬综合性大学的,这些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比较注重学术研究、基础理论课程设置的较多,应用型本科中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如果不考虑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盲目照搬,势必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再加上课程内容陈旧,跟不上社会或者行业的发展,人才培养质量将难以保证。
2.3重理论轻实践
土木工程专业长期以来偏重通识和学科大类基础理论课程,重视数理分析基础,理论课程的学时偏多,实践操作经验不足,有很多需要或者是规定了要进行实验实践的课程,也因为缺乏实践基地和条件,怕学生在实践中受伤,嫌弃上实践课程麻烦,而改成了一律在课堂上理论讲授。工程实践和实训类的课程被虚化、弱化、形式化。最终土木工程教育这样的工程教育成了科学教育,丧失了工程教育的本质——应用性和实践性。
3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关建议
3.1分模块、分方向的设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立足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与区域产业对接,在致力于培养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的目标的基础上,按照模块和分方向来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例如表1所示将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按照制图、测量、施工、管理、基础、结构6个模块设置,并分成房屋建筑、道路工程、桥梁工程三个小的方向进行设置。这样的方案设置也可以灵活调整,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设置不同的分块方向。
3.2 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分阶段进行应用型课程设置
土木工程其实是一个“项目性”很强的专业,一个工程其实就是一个项目,在目前的學习和课程设置中,课程各自为营,各个环节孤立,顺序颠倒,甚至是完全孤立。在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尽量去还原和应用实际工程的项目概念,从一个项目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保修阶段等按照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行应用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在基础模块中《工程地质》和《土工试验》课程做出《勘察报告》,《土力学与地基》和《基础工程》课程利用前面学生做出的《勘察报告》进行地基基础设计,结构课程在前面地基基础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混凝土结构的课程设计,之后根据设计结果在施工课程上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等。让学生自进入学校开始,就以完成一个工程项目为目标,将所学课程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依托全部关联起来,每个学生有阶段性的成果,如《勘察报告》、结构设计等,阶段性成果连在一起就是一个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这样一世界项目分阶段进行应用课程设置和训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改变目前理论讲授“填鸭式”的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3.3创建应用型课程学习的新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中有了好的方案,有了相对科学的课程设置,还需要好的授课模式或者说学习模式作为保障。传统的理论授课模式,教师在黑板上讲,学生在下面记笔记的 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被学生接受了,看看有多少学生目前是教师在前面读PPT,学生在下面玩手机游戏。有时候教师们也会畅想:如果学习像是玩手机游戏一样就好了。学生不会学不进去,教师不会面临无人听讲的尴尬。像是北京大学推出的“互联网+”系列课程和教材,以及开发的课程学习软件“巧克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这款学习软件可以看到三维立体的工程实例,这对于工程教育来说是比较有用的,学生可以告别教师讲的过程对于工程实际全靠想象,如果想象力不好就尴尬了的局面,特别是目前工程建设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这种三维立体可视的教学具有更好的效果。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积极的进行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之路,这也是很多学者一直在呼吁的,但是由于实际工程建设的现场有太多的危险因素,企业和学校在合作的过程中有太多的顾虑,这也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去企业实习实训面临的一个困境,需要各方面积极探索共谋解决之路。
3.4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课程设置要重视应用型课程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课程设置要有所取舍,重视应用型课程的设置,增加应用型课程的比重,相对应的就要弱化一些课程。例如,有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将《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这样的数理分析基础课程和通识基础课程相对弱化,对于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来说,需要整块的时间进行专业的实训和应用,而这类的基础课学分多、课时多,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导致土木工程的专业基础课程没有时间上,课程安排不进去,不能形成顺序,不得已打破顺序,耽误后面课程的设置,降低课程的学习效果。再有一些公共选修课,如《电影欣赏》等离专业太远片面强调趣味性,而专业选修课又靠近专业太近,怎样挖掘适合学生学习的选修课,能够进行跨学科的通用的应用型课程的选修课,是值得探讨的,也是人在培养方案中重要的一环,建议和区域经济和产业结合,与专业结合,以社会实际为研究对象,开设类似于《节能环保》、《应用文写作》这样的,将学生实际和社会需求以及经济产业创新点结合起来的选修课程。
【参考文献】
【1】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5,(1): 16-17.
【2】罗万成.虚拟现实技术与新工科人才培养[J].重庆高教研究,2018,6(1): 65-77.
课题项目: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科研项目《内蒙古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新工科”人才的方案与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7006。
作者简介:王雪冬(1982—),女,学历:硕士,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研究方向:土木工程。
【关键词】:新工科建设 应用型本科 土木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1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工程教育最初是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下发展起来的以工程本身为主的教育模式,后融合科学技术有了注重基础理论的工程教育科学技术范式,有人说:目前的工程教育,是以19世纪的大学,20世纪的课程来培养21世纪的工程师。也有人研究如何让工程教育回归工程本身。目前我国在工程教育中正在进行着新工科建设和应用型本科转型这样的改革,无论是新工科建设还是应用型本科转型,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符合现在社会需要的工程人才,都是发现了工程教育的重理论轻实践等一系列问题而进行的改革和转变。而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几乎都在不断探索培养工程人才的模式,如CDIO这样的模式也在不断的被提出并应用到工程教育中来。土木工程作为传统的典型的工程学科,在新工科建设中和应用型本科转型的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该如何设置,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2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土木工程是一个较大、范围较广的专业,它是指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再加上现代工程的发展,使得工程建设越来越复杂。这就使得土木工程专业所涵盖的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内容较多,例如土木工程致力于培养在房屋建筑、道路桥梁、隧道港口、水利工程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学生在本科期间真的要将上述内容都学完那是不太可能的,所以要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若是培养目标不明确,什么课程都拿来上,什么知识都是只懂一点儿,最后形不成专业知识体系,培养的人才也不可能是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很多用人单位说:“大学生在专业方面就是一张白纸,需要重新培养。”虽然这话难免有些夸张,但是可以反映出如果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出的人才和社会的需求脱节,后果是大学生的找工作难及用人单位的无人可用。
2.2课程设置比较混乱
由于培养目标不明确,不能够明确是按照“大土木”的方向来设置,还是按照不同的方向如房屋建筑、道路工程来设置,而且该专业的面又比较宽,导致在课程设置的时候比较混乱。有的课程设置中的内容,在这个课程上讲了,在别的课程上又讲。有的课程设置的顺序是颠倒的,还没有学习基础课程就开始学习专业课程。学生没有办法将课程联系起来形成专业知识网络,课程设置不成体系,过于零散。有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是照搬综合性大学的,这些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比较注重学术研究、基础理论课程设置的较多,应用型本科中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如果不考虑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盲目照搬,势必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再加上课程内容陈旧,跟不上社会或者行业的发展,人才培养质量将难以保证。
2.3重理论轻实践
土木工程专业长期以来偏重通识和学科大类基础理论课程,重视数理分析基础,理论课程的学时偏多,实践操作经验不足,有很多需要或者是规定了要进行实验实践的课程,也因为缺乏实践基地和条件,怕学生在实践中受伤,嫌弃上实践课程麻烦,而改成了一律在课堂上理论讲授。工程实践和实训类的课程被虚化、弱化、形式化。最终土木工程教育这样的工程教育成了科学教育,丧失了工程教育的本质——应用性和实践性。
3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关建议
3.1分模块、分方向的设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立足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与区域产业对接,在致力于培养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的目标的基础上,按照模块和分方向来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例如表1所示将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按照制图、测量、施工、管理、基础、结构6个模块设置,并分成房屋建筑、道路工程、桥梁工程三个小的方向进行设置。这样的方案设置也可以灵活调整,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设置不同的分块方向。
3.2 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分阶段进行应用型课程设置
土木工程其实是一个“项目性”很强的专业,一个工程其实就是一个项目,在目前的學习和课程设置中,课程各自为营,各个环节孤立,顺序颠倒,甚至是完全孤立。在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尽量去还原和应用实际工程的项目概念,从一个项目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保修阶段等按照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行应用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在基础模块中《工程地质》和《土工试验》课程做出《勘察报告》,《土力学与地基》和《基础工程》课程利用前面学生做出的《勘察报告》进行地基基础设计,结构课程在前面地基基础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混凝土结构的课程设计,之后根据设计结果在施工课程上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等。让学生自进入学校开始,就以完成一个工程项目为目标,将所学课程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依托全部关联起来,每个学生有阶段性的成果,如《勘察报告》、结构设计等,阶段性成果连在一起就是一个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这样一世界项目分阶段进行应用课程设置和训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改变目前理论讲授“填鸭式”的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3.3创建应用型课程学习的新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中有了好的方案,有了相对科学的课程设置,还需要好的授课模式或者说学习模式作为保障。传统的理论授课模式,教师在黑板上讲,学生在下面记笔记的 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被学生接受了,看看有多少学生目前是教师在前面读PPT,学生在下面玩手机游戏。有时候教师们也会畅想:如果学习像是玩手机游戏一样就好了。学生不会学不进去,教师不会面临无人听讲的尴尬。像是北京大学推出的“互联网+”系列课程和教材,以及开发的课程学习软件“巧克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这款学习软件可以看到三维立体的工程实例,这对于工程教育来说是比较有用的,学生可以告别教师讲的过程对于工程实际全靠想象,如果想象力不好就尴尬了的局面,特别是目前工程建设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这种三维立体可视的教学具有更好的效果。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积极的进行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之路,这也是很多学者一直在呼吁的,但是由于实际工程建设的现场有太多的危险因素,企业和学校在合作的过程中有太多的顾虑,这也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去企业实习实训面临的一个困境,需要各方面积极探索共谋解决之路。
3.4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课程设置要重视应用型课程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课程设置要有所取舍,重视应用型课程的设置,增加应用型课程的比重,相对应的就要弱化一些课程。例如,有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将《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这样的数理分析基础课程和通识基础课程相对弱化,对于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来说,需要整块的时间进行专业的实训和应用,而这类的基础课学分多、课时多,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导致土木工程的专业基础课程没有时间上,课程安排不进去,不能形成顺序,不得已打破顺序,耽误后面课程的设置,降低课程的学习效果。再有一些公共选修课,如《电影欣赏》等离专业太远片面强调趣味性,而专业选修课又靠近专业太近,怎样挖掘适合学生学习的选修课,能够进行跨学科的通用的应用型课程的选修课,是值得探讨的,也是人在培养方案中重要的一环,建议和区域经济和产业结合,与专业结合,以社会实际为研究对象,开设类似于《节能环保》、《应用文写作》这样的,将学生实际和社会需求以及经济产业创新点结合起来的选修课程。
【参考文献】
【1】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5,(1): 16-17.
【2】罗万成.虚拟现实技术与新工科人才培养[J].重庆高教研究,2018,6(1): 65-77.
课题项目: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科研项目《内蒙古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新工科”人才的方案与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7006。
作者简介:王雪冬(1982—),女,学历:硕士,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研究方向: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