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时间无所不在,计时单位却比较抽象。小学生时间观念淡泊,数字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其真正理解“时间是什么”。
关键词:时间 教材内容 知识结构 感受和体验
时间是无所不在的,用来计量时间的单位却比较抽象,计量时间的工具——钟面也很复杂,尤其是对单位时间——1小时、1分钟、1秒钟的感受与体验就更丰富。时间和生活联系紧密,我们的学生时时都在和它打交道。可是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时间观念很淡泊,能感受和体验时间的就更少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已明确地提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依据这样的理念,对《时、分、秒的认识》的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在感受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把握
作为教者要从理解大纲、吃透教材的高度来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切不可分散与支离。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苏教版第四册第六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的基本要求是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以及能够准确地读写钟面上的时刻,这是第一层面的目标。而第二层面的也就是核心目标是通过对钟面的认识、观察来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要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而第二层面的目标例如对单位时间1小时、1分钟、1秒钟的体验是不太容易达到的。尽管我们都知道1分钟、1秒钟可以做许多事,用来体现1分钟、1秒钟的内容非常多,可是我们却找不到合适的评价办法;再比如如何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现实中的事例也非常丰富,可我们却往往不去评价,好象这个和数学无关。其实新的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因而,对这部分内容的整体把握的着眼点应放在时间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时间,通过丰富的生活事情来帮助学生认识、理解与体验。
二、学生的知识结构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已初步认识了整时,对钟面也有所了解,这是他们已有的知识基础。我们做了一个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对照钟面准确地读出整时的正确率很高,但知道自己每天几点起床、几点休息的学生却很少——许多学生还没有认识到时间的真正存在;知道1小时是多长时间,能够做什么事的人就更少了——对时间的长短体验是没有的。这样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达到第一层面的教学目标是可以的,这也是我们以前乃至目前一段时间仍然作为重点评价指向和评价内容的。另一个方面也显示出达到第二层面的目标比较难,我们的学生每天都在和时间交朋友,而他们对时间却是如此陌生,生活经验有吗?有没有过一些时间体验?调查显示的结果为我们学习这部分知识定下了基调,生活离不开时间,我们的学生对时间可不能一点感受和体验都没有啊?这也是新的课程标准所反复强调的。
三、感受和体验是关键
根据上面的分析,要达到第一层面的目标并不难,只要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就可以达到,这也是目前许多同行在热心做的事情。可是,我们如果对照新的课程标准反思一下,这样能达到要求吗?他们能了解1分钟可以做些什么吗?1小时能做哪些事情吗?他们知道自己吃一顿午饭用多长时间吗?每天的睡眠是几小时吗?这些都是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靠学生自己去感受,去深切体验,这样他们才能知道什么是1小时,什么是1分钟,什么是1秒钟,至少不会就简单地理解为1小时=60分,1分=60秒,或分针走1小格秒针就走一圈……要让学生去真正感受到1分钟、几分钟,1秒钟、几秒钟,1小时、几小时在生活中的丰富多彩,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理解1小时、1分钟、1秒钟的意义,才能建立起一定的时间观念,也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区别时间和时刻的异同。还有,既然我们一刻都离不开时间,那么应该怎样对待它呢?让学生从自身的经历与感受说起,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遵守、珍惜时间的名人轶事、生活谚语等,知道“一日之计在于晨”、“凿壁借光”也未尝不可。当然,也可以举出一些生活反例,让学生明白不遵守、珍惜时间所带来的危害和后果等。通过这样的感受与生活体验,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时间是什么”,这也是新的课程标准赋予我们每个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四、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部分知识,还要正确处理好这几个方面的关系:1.时间的计量与认识钟面的关系,尤其是1—12大格与5—60小格的对应关系,这是个基础。2.时间和时刻的关系,这不仅是记写方法的区别,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时间和时刻的理解。例如王叔叔早上8时上班,中午12时下班,他工作了?摇?摇小时,这里就只能记作4小时而不能记作4时。3.学习知识与感受、体验生活的关系。在这里时间单位的认识,钟面的认识是基础,不能不要。而注重生活感受与体验是关键也缺一不可。当然,不能为了感受而感受,还要靠教师的正确引导,例如:对1分钟或几分钟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就可以开展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既感受到时间的存在,又能体验到遵守、珍惜时间的重要性。4.学习知识与考核评价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实施课程标准,更好地贯彻“感受生活”,“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那么对这部分知识的考核评价不能只限于读出钟面上的时刻,去算简单的时间等这样的实际问题,还应该有这样的题目:一首歌的音乐大约有5?摇?摇?摇,小明跑100米要15?摇?摇?摇,你的脉搏1分钟大约跳?摇?摇?摇下,你10分钟可以做哪些事?你知道“凿壁借光”的故事吗?你能明白“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吗?也就是说我们的考核评价内容要体现所学的知识,也要体现新的数学课程标准。
新的课程标准已经出台,虽然还处于实验阶段,但它对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一定会引起极大的冲击,也一定会给我们更大的启迪。我们要不断地自觉地学习课标、研究课标、实践课标,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时间 教材内容 知识结构 感受和体验
时间是无所不在的,用来计量时间的单位却比较抽象,计量时间的工具——钟面也很复杂,尤其是对单位时间——1小时、1分钟、1秒钟的感受与体验就更丰富。时间和生活联系紧密,我们的学生时时都在和它打交道。可是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时间观念很淡泊,能感受和体验时间的就更少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已明确地提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依据这样的理念,对《时、分、秒的认识》的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在感受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把握
作为教者要从理解大纲、吃透教材的高度来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切不可分散与支离。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苏教版第四册第六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的基本要求是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以及能够准确地读写钟面上的时刻,这是第一层面的目标。而第二层面的也就是核心目标是通过对钟面的认识、观察来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要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而第二层面的目标例如对单位时间1小时、1分钟、1秒钟的体验是不太容易达到的。尽管我们都知道1分钟、1秒钟可以做许多事,用来体现1分钟、1秒钟的内容非常多,可是我们却找不到合适的评价办法;再比如如何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现实中的事例也非常丰富,可我们却往往不去评价,好象这个和数学无关。其实新的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因而,对这部分内容的整体把握的着眼点应放在时间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时间,通过丰富的生活事情来帮助学生认识、理解与体验。
二、学生的知识结构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已初步认识了整时,对钟面也有所了解,这是他们已有的知识基础。我们做了一个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对照钟面准确地读出整时的正确率很高,但知道自己每天几点起床、几点休息的学生却很少——许多学生还没有认识到时间的真正存在;知道1小时是多长时间,能够做什么事的人就更少了——对时间的长短体验是没有的。这样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达到第一层面的教学目标是可以的,这也是我们以前乃至目前一段时间仍然作为重点评价指向和评价内容的。另一个方面也显示出达到第二层面的目标比较难,我们的学生每天都在和时间交朋友,而他们对时间却是如此陌生,生活经验有吗?有没有过一些时间体验?调查显示的结果为我们学习这部分知识定下了基调,生活离不开时间,我们的学生对时间可不能一点感受和体验都没有啊?这也是新的课程标准所反复强调的。
三、感受和体验是关键
根据上面的分析,要达到第一层面的目标并不难,只要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就可以达到,这也是目前许多同行在热心做的事情。可是,我们如果对照新的课程标准反思一下,这样能达到要求吗?他们能了解1分钟可以做些什么吗?1小时能做哪些事情吗?他们知道自己吃一顿午饭用多长时间吗?每天的睡眠是几小时吗?这些都是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靠学生自己去感受,去深切体验,这样他们才能知道什么是1小时,什么是1分钟,什么是1秒钟,至少不会就简单地理解为1小时=60分,1分=60秒,或分针走1小格秒针就走一圈……要让学生去真正感受到1分钟、几分钟,1秒钟、几秒钟,1小时、几小时在生活中的丰富多彩,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理解1小时、1分钟、1秒钟的意义,才能建立起一定的时间观念,也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区别时间和时刻的异同。还有,既然我们一刻都离不开时间,那么应该怎样对待它呢?让学生从自身的经历与感受说起,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遵守、珍惜时间的名人轶事、生活谚语等,知道“一日之计在于晨”、“凿壁借光”也未尝不可。当然,也可以举出一些生活反例,让学生明白不遵守、珍惜时间所带来的危害和后果等。通过这样的感受与生活体验,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时间是什么”,这也是新的课程标准赋予我们每个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四、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部分知识,还要正确处理好这几个方面的关系:1.时间的计量与认识钟面的关系,尤其是1—12大格与5—60小格的对应关系,这是个基础。2.时间和时刻的关系,这不仅是记写方法的区别,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时间和时刻的理解。例如王叔叔早上8时上班,中午12时下班,他工作了?摇?摇小时,这里就只能记作4小时而不能记作4时。3.学习知识与感受、体验生活的关系。在这里时间单位的认识,钟面的认识是基础,不能不要。而注重生活感受与体验是关键也缺一不可。当然,不能为了感受而感受,还要靠教师的正确引导,例如:对1分钟或几分钟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就可以开展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既感受到时间的存在,又能体验到遵守、珍惜时间的重要性。4.学习知识与考核评价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实施课程标准,更好地贯彻“感受生活”,“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那么对这部分知识的考核评价不能只限于读出钟面上的时刻,去算简单的时间等这样的实际问题,还应该有这样的题目:一首歌的音乐大约有5?摇?摇?摇,小明跑100米要15?摇?摇?摇,你的脉搏1分钟大约跳?摇?摇?摇下,你10分钟可以做哪些事?你知道“凿壁借光”的故事吗?你能明白“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吗?也就是说我们的考核评价内容要体现所学的知识,也要体现新的数学课程标准。
新的课程标准已经出台,虽然还处于实验阶段,但它对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一定会引起极大的冲击,也一定会给我们更大的启迪。我们要不断地自觉地学习课标、研究课标、实践课标,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