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采用语篇教学较之传统的对阅读材料的讲授具有相对明显的优势。进行文章的分析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语言技能,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交际水平。本文针对职业学院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在职业学院英语授课过程中语篇教学的具体办法及实施效果。
【关键词】语篇教学职业学院英语教学阅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160-02
1语篇教學的优点
对传统的授课方法进行分析,主要是进行了文章的解析及语言特点的解读。语篇教学首先在客观的教学方法中抓住重点信息,展开宏观的分析,然后再深化到微观的语言表达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具有相对明显的优点。
2职业学院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1没有掌握足够的文化背景
在进行材料阅读时,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及社会背景知识,假如语言老师不具有一定的文学知识积累,就很难引导学生在材料阅读方面有一个全面真实的了解。基于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下,本土化的教育是自然的事情,其他民族的或是有着其他文化背景的读者就会感觉陌生,甚至产生茫然感。那些已经开始了高阶段学习的学生,阅读理解已经不是学生对语言的首要障碍,而是对社会文化背景的英语知识不够了解的障碍。在学习的同时掌握相应的社会文化背景,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将会更加透彻,更加明了。
2.2对文章的整体掌握力相对较弱
在以往的长时间内,大多数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习惯了反复的使用枯燥的语法分析,它的缺点体现在尽管老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时候进行了逐句的解析,可以深化学生对文章的准确理解,但是却未能让学生体会到整篇文章的内涵,以达到对完全的理解、认识文章。受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老师阅读行为被视为一种简单的语言活动,对材料的阅读过分的关注语法的分析,逐句的展开解析,逐句的进行翻译,也致使学生在阅读句子的时候主动的查阅词典,记忆短语词汇的一些习惯。尽管在分析句式的使用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及语法知识,但是未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在分析文章的时候,应该结合上下文,语言及语境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感性的文章分析,来培养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
2.3阅读量相对较少
大部分的学生仅仅对教科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朗读或是背诵,通常不会阅读课外的英语资料。通过我们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的英语课外读物是根据一些辅助练习资料或是考试辅导材料而间接得到的,学生平常往往不阅读英语课外读物,更不用说阅读英语期刊或是英语类小说了。
3在职业学院英语授课过程中使用语篇教学
3.1分析语篇体裁,掌握语篇篇章结构
语言的大体脉络是非常抽象的文本模式,它指出所描述事物的本质,不同体裁的文章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对一个特定的文章进行准确的含义理解之后,让学生进行文章体裁的分析,抓住重点。相关研究指出,当人们改变了阅读思路时,大脑对信息的读取区域发生了转变,若现在阅读的文章同之前阅读过的文章信息有所重合,就会更加容易理解文章的含义。因此,针对某个特定的不熟悉的文章体裁,掌握文章的脉络可以引导学生快速猜测文章的内容。了解了文章的大体结构,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文章,在阅读时对文章进行简单的加工及处理。据某种意义来讲,对文章语言结构的分析是授课的一个重点内容,它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语言的运用水平。
3.2语言融进语境,做到整体理解
在授课过程中,老师不仅要介绍背景相关知识及语言结构,同时还要进行语言内涵的分析,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想要让学生可以独自的应用所学知识,就要求老师要进行灵活的语言教学,文章中的一部分语言仅仅相当于森林中的一些树木,只是学会了某一部分的知识,是不能看到整片森林的。在进行句子含义的授课过程中,不能机械的重复语法的结构,要对文章的文学意义进行相应的掌握。在对文章的理解过程中,通过上下文的语义把握来猜测词语的含义。
3.3科学合理设计课程,培养学生理解、推理能力
依据教学大纲中对于阅读能力培养的新目标,文本问题的设计应该注重如下六方面:词义猜测、中心思想的理解、文章的全面分析、文章细节的解读、学生自主的开展逻辑判断、语音听辨与文本含义的总结。各方面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很大程度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有兴趣的东西融入到所学知识里,往往可以让学生快速的掌握知识,并能够牢记文章的细节及涵义。在进行感性教学时对阅读问题的讲解过程中,从各个角度对文章进行设计预读,在阅读过后,对相应的问题进行思考,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4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知识沟通
在进行课程讲解前,将授课任务提前告知学生,让他们可以找到与之有关的背景知识。学生做相应的课堂预习笔记,老师针对学生的笔记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充,使学生将文章的内容同自身现有的知识进行结合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各方面经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说笔者借助奥运会的课题进行教学时,让学生根据如今繁荣的奥运会举办情况进行背景知识的获取,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对各个主题展开讨论。例如:让学生针对现阶段的形势,表达出自己对奥运会有关问题的看法。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在课堂上使用,效果也非常明显。
总之,在培养阅读能力方面、获取阅读信息方面、抓住文章语句含义方面都足以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授课方式。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应用语篇教学可以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因此,文字同背景结合理解,多开展语言实践活动,最终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孔嵩峰,王钧.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浅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11, (5): 85
[2]胡壮麟.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 北京:北京职业学院出版社,2012
[3]章兼中,俞红珍.英语教育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2011
【关键词】语篇教学职业学院英语教学阅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160-02
1语篇教學的优点
对传统的授课方法进行分析,主要是进行了文章的解析及语言特点的解读。语篇教学首先在客观的教学方法中抓住重点信息,展开宏观的分析,然后再深化到微观的语言表达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具有相对明显的优点。
2职业学院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1没有掌握足够的文化背景
在进行材料阅读时,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及社会背景知识,假如语言老师不具有一定的文学知识积累,就很难引导学生在材料阅读方面有一个全面真实的了解。基于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下,本土化的教育是自然的事情,其他民族的或是有着其他文化背景的读者就会感觉陌生,甚至产生茫然感。那些已经开始了高阶段学习的学生,阅读理解已经不是学生对语言的首要障碍,而是对社会文化背景的英语知识不够了解的障碍。在学习的同时掌握相应的社会文化背景,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将会更加透彻,更加明了。
2.2对文章的整体掌握力相对较弱
在以往的长时间内,大多数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习惯了反复的使用枯燥的语法分析,它的缺点体现在尽管老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时候进行了逐句的解析,可以深化学生对文章的准确理解,但是却未能让学生体会到整篇文章的内涵,以达到对完全的理解、认识文章。受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老师阅读行为被视为一种简单的语言活动,对材料的阅读过分的关注语法的分析,逐句的展开解析,逐句的进行翻译,也致使学生在阅读句子的时候主动的查阅词典,记忆短语词汇的一些习惯。尽管在分析句式的使用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及语法知识,但是未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在分析文章的时候,应该结合上下文,语言及语境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感性的文章分析,来培养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
2.3阅读量相对较少
大部分的学生仅仅对教科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朗读或是背诵,通常不会阅读课外的英语资料。通过我们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的英语课外读物是根据一些辅助练习资料或是考试辅导材料而间接得到的,学生平常往往不阅读英语课外读物,更不用说阅读英语期刊或是英语类小说了。
3在职业学院英语授课过程中使用语篇教学
3.1分析语篇体裁,掌握语篇篇章结构
语言的大体脉络是非常抽象的文本模式,它指出所描述事物的本质,不同体裁的文章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对一个特定的文章进行准确的含义理解之后,让学生进行文章体裁的分析,抓住重点。相关研究指出,当人们改变了阅读思路时,大脑对信息的读取区域发生了转变,若现在阅读的文章同之前阅读过的文章信息有所重合,就会更加容易理解文章的含义。因此,针对某个特定的不熟悉的文章体裁,掌握文章的脉络可以引导学生快速猜测文章的内容。了解了文章的大体结构,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文章,在阅读时对文章进行简单的加工及处理。据某种意义来讲,对文章语言结构的分析是授课的一个重点内容,它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语言的运用水平。
3.2语言融进语境,做到整体理解
在授课过程中,老师不仅要介绍背景相关知识及语言结构,同时还要进行语言内涵的分析,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想要让学生可以独自的应用所学知识,就要求老师要进行灵活的语言教学,文章中的一部分语言仅仅相当于森林中的一些树木,只是学会了某一部分的知识,是不能看到整片森林的。在进行句子含义的授课过程中,不能机械的重复语法的结构,要对文章的文学意义进行相应的掌握。在对文章的理解过程中,通过上下文的语义把握来猜测词语的含义。
3.3科学合理设计课程,培养学生理解、推理能力
依据教学大纲中对于阅读能力培养的新目标,文本问题的设计应该注重如下六方面:词义猜测、中心思想的理解、文章的全面分析、文章细节的解读、学生自主的开展逻辑判断、语音听辨与文本含义的总结。各方面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很大程度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有兴趣的东西融入到所学知识里,往往可以让学生快速的掌握知识,并能够牢记文章的细节及涵义。在进行感性教学时对阅读问题的讲解过程中,从各个角度对文章进行设计预读,在阅读过后,对相应的问题进行思考,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4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知识沟通
在进行课程讲解前,将授课任务提前告知学生,让他们可以找到与之有关的背景知识。学生做相应的课堂预习笔记,老师针对学生的笔记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充,使学生将文章的内容同自身现有的知识进行结合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各方面经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说笔者借助奥运会的课题进行教学时,让学生根据如今繁荣的奥运会举办情况进行背景知识的获取,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对各个主题展开讨论。例如:让学生针对现阶段的形势,表达出自己对奥运会有关问题的看法。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在课堂上使用,效果也非常明显。
总之,在培养阅读能力方面、获取阅读信息方面、抓住文章语句含义方面都足以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授课方式。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应用语篇教学可以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因此,文字同背景结合理解,多开展语言实践活动,最终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孔嵩峰,王钧.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浅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11, (5): 85
[2]胡壮麟.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 北京:北京职业学院出版社,2012
[3]章兼中,俞红珍.英语教育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