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特点,从一线教师的角度提出授新课阶段和复习阶段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达到更好地、有效地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
关键词:元素化合物知识;授新课阶段;复习阶段;教学方法和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1
人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世界中,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就是元素化合物。我们居住的房屋,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吃的食物,穿的衣服,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用具等无一不是元素化合物,就连人类本身也是由元素化合物构成的。作为一个有文化科学素养的高中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元素化合物知识点多、涉及面广,而且这部分内容多是描述性、识记性知识,具有难、杂、散、乱的特点,难以全面准确掌握。学生普遍反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容:“一看就懂,有的记不好,有的记不住,有的用不好,有的不会用。”在这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元素化合物知识还是占有了相当高的比例的。作为一线教师如何组织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呢?
1 授新课阶段的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1.1通过实验活动认识元素化合物知识
元素化合物知识原本就来自于实验,让学生通过课堂实验、学生实验、家庭实验来感受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加深学生的记忆力。
1.2联系生活实例优化元素化合物知识
记得“巴斯夫”的一句广告台词是:“化学,让生活更美好”!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为密切、更广泛、也更为学生感知和接受,就高一学生来说,所学的化学知识并不多,元素化合物更是最直接最具体的。
1.3灵活的记忆加深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
著名化学家鲍林在谈到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性时,说了一段发人深思的话:“单纯靠学习理论是不可能获得完全的化学知识的。纵使一个学生已学习了全部已知的化学理论,由于化学的主要部分(个别物质的很多特殊性质)尚未很好的形成化学理论,他仍不具备科学知识。”他还说:“让学生单凭记忆的方法去学习一些描述化学的事实是必需的。”
在每讲完两种到三种物质的性质之后,都要进行几次方程式的默写。一般默写控制在五到十分钟之内,默写的形式要多样化。形式不同的方程式默写可以改变学生死记硬背方程式的情况,使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方程式的含义,灵活把握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其他化学知识的关系,同时促进学生对方程式的记忆。
1.4合理安排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其他化学知识的次序
化学基础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导出[1],是在对元素化合物知识感知和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发展,又要依赖于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扩展和深入。化学实验的主要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制法。化学计算的主要对象是元素化合物的组成或发生化学变化时的数量关系。化学用语与元素化合物是名实关系。就是说,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才可能进行其他化学知识的学习。因此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学习其他化学知识的基础。如图1:
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时,应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其他化学知识的穿插与结合。其实化学教材(沪科版)在编排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元素化学与化学概念理论、化学计算等的结合。例如在讲到HCl的性质时,就可以上一或两节课:气体的实验室制备。这节课可以总结气体实验室制备的三种方法,还可以讲到气体的净化除杂、气体的收集、尾气处理等,让学生明白各种实验装置与气体性质的密切关系,同时可以稍作灵活的应用。再如在讲完氯气的性质之后,教材安排的是气体摩尔体积的知识点。这属于化学计算范畴,学生从初三学习化学以来,从来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化学计算的教学。此时安排上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范、过量计算、混合物计算等,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化学计算的规则、原理,这样就不会导致同学到高三还害怕见到化学计算题。至于氧化还原理论,更是穿插在了所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中,要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的原理,并能灵活应用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中。
2 复习阶段的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2.1用不同的线索串联起元素化合物的各个知识点
由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特点:繁杂、零碎、分散,单凭纯粹的片段记忆肯定会有疏漏,所以一定要通过不同的角度把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培养学生记忆水平,使元素化合物知识变得有序、模块化、构建学生二维知识结构。
2.2以分类观为核心构建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
分类观是中学化学的核心观点之一。根据物质的组成特点,可将物质分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的导电情况可分为电解质、非电解质。根据物质类别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根据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可将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根据是否有离子参加反应,可将反应分为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在学生通过高一、高二的学习之后,迫切的需要把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通过分类整理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在高三的复习阶段,可以多利用提问物质的用途来着手,也可以从一种物质的核心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或某元素的原子结构)来推测其相关的性质。
学生在进入高三复习时,不一定要非常清楚地记住某些具体物质的具体性质,但必须要知道如何去分析某物质的性质,形成分析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物质具体的性质的掌握可以不一样,但分类观却是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贯穿着化学学习的始终,是化学知识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需要,灵活处理教材,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情景,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社会经验,让学生领悟知识,使学生学会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物质世界,了解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
参考文献:
[1] 何少华,毕华林. 化学课程论 [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 孙天山,沈颖.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策略[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1-2):11-13.
[3] 李南萍. 以分类观为核心构建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3):5-8.
[4] 杨圣群. 新课程元素化合物教学与STSE教育探究[J]. 化学教学,2011,(6):15-17.
关键词:元素化合物知识;授新课阶段;复习阶段;教学方法和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1
人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世界中,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就是元素化合物。我们居住的房屋,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吃的食物,穿的衣服,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用具等无一不是元素化合物,就连人类本身也是由元素化合物构成的。作为一个有文化科学素养的高中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元素化合物知识点多、涉及面广,而且这部分内容多是描述性、识记性知识,具有难、杂、散、乱的特点,难以全面准确掌握。学生普遍反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容:“一看就懂,有的记不好,有的记不住,有的用不好,有的不会用。”在这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元素化合物知识还是占有了相当高的比例的。作为一线教师如何组织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呢?
1 授新课阶段的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1.1通过实验活动认识元素化合物知识
元素化合物知识原本就来自于实验,让学生通过课堂实验、学生实验、家庭实验来感受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加深学生的记忆力。
1.2联系生活实例优化元素化合物知识
记得“巴斯夫”的一句广告台词是:“化学,让生活更美好”!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为密切、更广泛、也更为学生感知和接受,就高一学生来说,所学的化学知识并不多,元素化合物更是最直接最具体的。
1.3灵活的记忆加深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
著名化学家鲍林在谈到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性时,说了一段发人深思的话:“单纯靠学习理论是不可能获得完全的化学知识的。纵使一个学生已学习了全部已知的化学理论,由于化学的主要部分(个别物质的很多特殊性质)尚未很好的形成化学理论,他仍不具备科学知识。”他还说:“让学生单凭记忆的方法去学习一些描述化学的事实是必需的。”
在每讲完两种到三种物质的性质之后,都要进行几次方程式的默写。一般默写控制在五到十分钟之内,默写的形式要多样化。形式不同的方程式默写可以改变学生死记硬背方程式的情况,使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方程式的含义,灵活把握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其他化学知识的关系,同时促进学生对方程式的记忆。
1.4合理安排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其他化学知识的次序
化学基础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导出[1],是在对元素化合物知识感知和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发展,又要依赖于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扩展和深入。化学实验的主要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制法。化学计算的主要对象是元素化合物的组成或发生化学变化时的数量关系。化学用语与元素化合物是名实关系。就是说,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才可能进行其他化学知识的学习。因此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学习其他化学知识的基础。如图1:
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时,应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其他化学知识的穿插与结合。其实化学教材(沪科版)在编排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元素化学与化学概念理论、化学计算等的结合。例如在讲到HCl的性质时,就可以上一或两节课:气体的实验室制备。这节课可以总结气体实验室制备的三种方法,还可以讲到气体的净化除杂、气体的收集、尾气处理等,让学生明白各种实验装置与气体性质的密切关系,同时可以稍作灵活的应用。再如在讲完氯气的性质之后,教材安排的是气体摩尔体积的知识点。这属于化学计算范畴,学生从初三学习化学以来,从来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化学计算的教学。此时安排上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范、过量计算、混合物计算等,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化学计算的规则、原理,这样就不会导致同学到高三还害怕见到化学计算题。至于氧化还原理论,更是穿插在了所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中,要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的原理,并能灵活应用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中。
2 复习阶段的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2.1用不同的线索串联起元素化合物的各个知识点
由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特点:繁杂、零碎、分散,单凭纯粹的片段记忆肯定会有疏漏,所以一定要通过不同的角度把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培养学生记忆水平,使元素化合物知识变得有序、模块化、构建学生二维知识结构。
2.2以分类观为核心构建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
分类观是中学化学的核心观点之一。根据物质的组成特点,可将物质分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的导电情况可分为电解质、非电解质。根据物质类别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根据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可将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根据是否有离子参加反应,可将反应分为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在学生通过高一、高二的学习之后,迫切的需要把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通过分类整理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在高三的复习阶段,可以多利用提问物质的用途来着手,也可以从一种物质的核心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或某元素的原子结构)来推测其相关的性质。
学生在进入高三复习时,不一定要非常清楚地记住某些具体物质的具体性质,但必须要知道如何去分析某物质的性质,形成分析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物质具体的性质的掌握可以不一样,但分类观却是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贯穿着化学学习的始终,是化学知识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需要,灵活处理教材,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情景,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社会经验,让学生领悟知识,使学生学会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物质世界,了解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
参考文献:
[1] 何少华,毕华林. 化学课程论 [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 孙天山,沈颖.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策略[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1-2):11-13.
[3] 李南萍. 以分类观为核心构建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3):5-8.
[4] 杨圣群. 新课程元素化合物教学与STSE教育探究[J]. 化学教学,2011,(6):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