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鼓励学生学生提问,倡导:课堂里没有愚蠢问题;给学生创造提问题的环境,低下身来,倾听同学们的想法,因应学生的心理,激励学生提问题,如:运用学生“好奇”心理,培养学生提问题的主动性;根据学生“刨根问底”的特点,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连续性;鼓励“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提问题的独立性等。
关键词:学生,提问,培养
近日听了一些各种级别的教学比赛的课。给我一种感觉:比较流行的数学课堂是:教师课前精心设计一连串“精彩”的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寻找方法,研究对策。这样,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数学课堂。但笔者以为:这种做法固然是中学数学教学目的之一,但提出问题是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之上的,提出问题的能力才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和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就是创新。有时甚至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作为教师,从课堂上开始就给他们提问题的权力,机会,并且努力培养他们提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真正把提问权交给学生?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进行的一些做法与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创设氛围,使学生能提出问题
1、课堂里没有愚蠢的问题。在自学与提问教学的初期,放开让学生讲是必要的。不管讲什么,只要讲出来都是难能可贵的。因此我首先提出:“课堂里没有愚蠢问题”。例如:在学习二次根式乘法这一节课时,一学习小组推荐了一位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发言。这位同学脸涨得红红的,头压得低低的,也许是急中生智,他随口说:“那我就提:为什么要学习二次根式的乘法吧!”说者无心,听者无意。然而我却抓住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知识结构的角度展开讨论。最后这个学生确实感到:这个问题还真是个“问题”。通过这一次提问,这位同学受成功的激励,以后就经常提问,并时常提出一些高质量的问题,并且数学成绩也有明显的提高。
2、成立小组,给学生提问题的环境。长期以“师讲生听,师问生答”为主体形式的教学使学生习惯于听讲、解题,至多是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我的方法是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先在班级中编若干个学习小组,在学生独立阅读教材之后,让他们在学习小组中交流问题,质疑讨论。同学们很欢迎这种方式,他们说:“其实我想说很多话,但却不想在课堂上(即全班)说,而在小组里可以把心里话一字不漏地说出来。”“在小组里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才能,还可以听听别人怎么说,可以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推翻别人的观念。这样的课堂很快乐,也很有意思。”在自学与提问教学的初期为了给全体学生提供更多的质疑训练的机会,克服质疑中的心理障碍,小组讨论是必不可少的。
3、教师在讲解中故留漏洞,让学生在“百密一疏”中发现问题。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备课细致,讲课认真,一丝不苟,从不犯错,有时甚至达到了滴水不漏的程度。这当然有助于教师顺利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顺利地将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但这种做法往往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束缚了学生思维火花的的闪现。其实在课堂上有时故意留点疑问,露点破绽,反而能促进学生认真听讲,大胆发现,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4、学会倾听同学们的想法。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要淡化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作用,教师应多听听学生们的想法。教师认真倾听每一位同学谈自己的想法,这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是组织者,辅导者和参与者,让学生当“小老师”,学生的一些富有创造性的问题,会使教师也情不自禁地进入探索者的角色。这里有一种微妙的心理机制在起作用。不是简单地改变一下教学方法就能做到的。
二、因应学生的心理,激励学生提出有质量的问题
1、运用学生“好奇”心理,培养学生提问题的主动性。“好奇”是青少年学生所共同具备的心理特征。好奇往往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与思考、探索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尤其表现出对于新奇的疑难问题敢于主动进攻,大胆猜想,及时提问。这种可贵的进取精神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品质,应倍加爱护、及时引导,使他们讲出自己想讲的问题。
2、根据学生“刨根问底”的特点,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连续性。具有深刻思维品质的人,往往能从普通的简单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能从中提炼出最主要的规律。青少年学生好动脑筋,喜欢“刨根问底”,力求弄清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根源。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这一特征,创设出具有多层次、多角度的问题背景。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让他们连续、不断地闪耀。
3.鼓励“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提问题的独立性。处于青春初期阶段和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变化,知识面也迅速扩大。在思考数学问题时,这些学生总想表现出自己的想法比别人的高明,比书本上讲的要巧,爱“标新立异”,所有这些特征,都为教师培养学生提问题的独立性提供了有利的因素。在教学中,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肯定学生的“新”和“异”;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再思考,使提问者自己解决所提的问题,并且引导学生提出更新更异的问题。
4.让学生在提问题中体验到不断提高。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学生提出问题,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获得发展的前提。一般来说,爱提问题的学生往往思维活跃,勤于动脑,各方面的能力也较强,学习成绩也较好,不少由原来的学习成绩差向好转化的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征兆往往也是问题多了。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现象,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提有质量的问题。
总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围绕教学内容,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善于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教师亲身示范,巧妙地把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深入人心。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提问题”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点,应引起广大中学数学教师的足够重视。
关键词:学生,提问,培养
近日听了一些各种级别的教学比赛的课。给我一种感觉:比较流行的数学课堂是:教师课前精心设计一连串“精彩”的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寻找方法,研究对策。这样,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数学课堂。但笔者以为:这种做法固然是中学数学教学目的之一,但提出问题是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之上的,提出问题的能力才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和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就是创新。有时甚至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作为教师,从课堂上开始就给他们提问题的权力,机会,并且努力培养他们提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真正把提问权交给学生?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进行的一些做法与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创设氛围,使学生能提出问题
1、课堂里没有愚蠢的问题。在自学与提问教学的初期,放开让学生讲是必要的。不管讲什么,只要讲出来都是难能可贵的。因此我首先提出:“课堂里没有愚蠢问题”。例如:在学习二次根式乘法这一节课时,一学习小组推荐了一位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发言。这位同学脸涨得红红的,头压得低低的,也许是急中生智,他随口说:“那我就提:为什么要学习二次根式的乘法吧!”说者无心,听者无意。然而我却抓住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知识结构的角度展开讨论。最后这个学生确实感到:这个问题还真是个“问题”。通过这一次提问,这位同学受成功的激励,以后就经常提问,并时常提出一些高质量的问题,并且数学成绩也有明显的提高。
2、成立小组,给学生提问题的环境。长期以“师讲生听,师问生答”为主体形式的教学使学生习惯于听讲、解题,至多是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我的方法是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先在班级中编若干个学习小组,在学生独立阅读教材之后,让他们在学习小组中交流问题,质疑讨论。同学们很欢迎这种方式,他们说:“其实我想说很多话,但却不想在课堂上(即全班)说,而在小组里可以把心里话一字不漏地说出来。”“在小组里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才能,还可以听听别人怎么说,可以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推翻别人的观念。这样的课堂很快乐,也很有意思。”在自学与提问教学的初期为了给全体学生提供更多的质疑训练的机会,克服质疑中的心理障碍,小组讨论是必不可少的。
3、教师在讲解中故留漏洞,让学生在“百密一疏”中发现问题。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备课细致,讲课认真,一丝不苟,从不犯错,有时甚至达到了滴水不漏的程度。这当然有助于教师顺利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顺利地将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但这种做法往往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束缚了学生思维火花的的闪现。其实在课堂上有时故意留点疑问,露点破绽,反而能促进学生认真听讲,大胆发现,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4、学会倾听同学们的想法。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要淡化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作用,教师应多听听学生们的想法。教师认真倾听每一位同学谈自己的想法,这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是组织者,辅导者和参与者,让学生当“小老师”,学生的一些富有创造性的问题,会使教师也情不自禁地进入探索者的角色。这里有一种微妙的心理机制在起作用。不是简单地改变一下教学方法就能做到的。
二、因应学生的心理,激励学生提出有质量的问题
1、运用学生“好奇”心理,培养学生提问题的主动性。“好奇”是青少年学生所共同具备的心理特征。好奇往往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与思考、探索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尤其表现出对于新奇的疑难问题敢于主动进攻,大胆猜想,及时提问。这种可贵的进取精神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品质,应倍加爱护、及时引导,使他们讲出自己想讲的问题。
2、根据学生“刨根问底”的特点,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连续性。具有深刻思维品质的人,往往能从普通的简单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能从中提炼出最主要的规律。青少年学生好动脑筋,喜欢“刨根问底”,力求弄清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根源。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这一特征,创设出具有多层次、多角度的问题背景。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让他们连续、不断地闪耀。
3.鼓励“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提问题的独立性。处于青春初期阶段和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变化,知识面也迅速扩大。在思考数学问题时,这些学生总想表现出自己的想法比别人的高明,比书本上讲的要巧,爱“标新立异”,所有这些特征,都为教师培养学生提问题的独立性提供了有利的因素。在教学中,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肯定学生的“新”和“异”;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再思考,使提问者自己解决所提的问题,并且引导学生提出更新更异的问题。
4.让学生在提问题中体验到不断提高。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学生提出问题,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获得发展的前提。一般来说,爱提问题的学生往往思维活跃,勤于动脑,各方面的能力也较强,学习成绩也较好,不少由原来的学习成绩差向好转化的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征兆往往也是问题多了。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现象,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提有质量的问题。
总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围绕教学内容,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善于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教师亲身示范,巧妙地把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深入人心。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提问题”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点,应引起广大中学数学教师的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