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gtb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确立了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
   1946年,陕甘宁边区出版的《中等国文》就曾指出:“国文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对于汉语、汉文的基本规律与主要用途的掌握”。《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更是明确指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的“基础工具”的属性决定了它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或者说,具有很强的功能性。
   当学生结束九年义务教育,走上社会或是进入高等学府时,语文水平之高下,对他的新的人生就会有更深刻的影响。在当今社会,语文工具的用途之重要、之广泛,应该引起、的高度重视:科学家要以论据充分、论证严密的学术论文来阐明自己的论点,使社会承认和接受。企业家和外资家要以准确而无可辩驳的、鲜明而不模棱两可的、生动而易于接受的语言来掌握谈判的主动权。领导者要以事实、讲道理,充分谁来说服下属接受自己的决策:下属要以令人信服、无懈可击的语言使上司接受自己的建议。
   语文课中各类体裁的课文提供了正确思维并将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准确表达的范例。提高思维和表达能力有助于认识客观、获得新知,有助于把获得的知识表达出来。所以,学好语文对于学好其他各门学科大有裨益。从长远来看,学生一,或者直接走上工作岗位,或者经过深造再走向社会,他们无论是进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还是从事贸易、公关、法律等实务;也无论是当工人、农民、个体经营者,还是担任厂长、经理,都要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都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学好语文,才能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所以必须明白,学好语文既有远功又有近利。弄清楚这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改变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轻文”的倾向,使语文课成为学习“热点”。
   二、语文学科的社会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
   毋庸讳言,语文教学以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培养为主要任务。但是,“文以载道”,语文学科所具有的社会性,尤其是其思想性又决定了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育人”、实施德育,这就是“教书育人”的原则。1804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学大纲也明确了语文教学的德育目的,要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道德品质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综观语文教材,所选篇目也正涵盖了上述范畴,所以课文不但可以作为学生读写的范文、样本,同时还可以用来陶冶情操、规范行为、净化灵魂、激发热情。通过语文教学可以促使人格的健全的人格的完善。几乎所有人都可以讲出自己的工作如何得益于早年语文学习的故事,因受某篇或某些课文的教化和启迪而影响自己生活历程,最终成为英模人物和成功人物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语文教学的这一特点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企及的,因而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三、信息时代的到来加强了语文教学的地位
   当今社会是个信息社会,信息量之大难以计数,信息跨越之范围无所不包。电脑、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更加快了信息的发展趋势,以致许多人面对“信息爆炸”不知所措。人们每天都要接触到大量信息,必须不断地汲取并消化这些信息。搜寻、筛选和加工信息成了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生存技能。
   语文学科的知识覆盖面相当广泛。天文地理、宏观微观、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应有尽有。因此可以说语文教学的触角延伸到了广袤无垠的全部社会生活。语文课本是一部小百科全书,学好语文可以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日益丰富,进而达到广博精深的境界。更为重要的是,语文教学的过程正是一个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必须学会在涉及不同知识领域的文章中搜寻、筛选和提取自己所需要的、关键性的语言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释义、分析、整理、综合与评价,然后用某种语言形式进行恰当的转述。从传统语文教学观念来说,这是一个“阅读—写作”或“语言锤炼”过程。而从信息科学的观念来说,这是一个“接收—解码—编码—输出”过程。近年,“人才匮乏”的呼声很高,而最匮乏的正是具有熟练信息处理技能的高级人才。
   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是如此重要,但真正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却并不多。在学校里,重理轻文的现象愈演愈烈;在社会上,学外语、学电脑的趋之若骛,而进修语文的却从未所见闻。殊不知,没有自己母语的底子,又如何能学好外语;没有自然语言的底子,也决对学不好电脑的编程语言。
其他文献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乐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并领悟科学的本质。为实现《标准》所提出的各项目标,作为科学课教师,我们必须在科学教学中
期刊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教师则是艺术的缔造者。每一堂课在教室眼中都是一个需要不断雕琢、打磨的艺术品。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被贴上这样的标签:信息库,知识点传输者。因为,课堂不过是教师“满堂灌”的一个途径,只要教师说完了,课便上完了。至于学生能不能跟上,课堂气氛怎么样,不重要!学生只要听就好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不仅学生的听课效率低,课堂气氛也死气沉沉,毫无生气。明明可以雕琢成青花瓷的艺术品,却仅仅
期刊
随着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探究式教学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课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精神,突破以往以系统地传授知识为中心的观念,明确科学学习应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一种教学形式,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语文教学实践充分证明,预习是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自主学习文本的实践过程,预习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预习是学生学习的基本环节之一,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要充分重视语文教学的预习,使
期刊
听,听,学生的读书声又此起彼伏地响起来了。看,有的面带笑容,有的摇头晃脑,有的几个人齐声朗诵;听,有的声音高亢,有的声音低沉,有的声音清脆,声声悦耳动听,轻重缓急分明。学生读出了情致,读出了韵味。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学生原来的读书声,语文教师是难以接受的。他们的读书声还是未脱稚气,读书的时候,个个伸长脖子,一个字一个字拖长声音,或者是最后一个字使劲地提高声音。他们认为,声音越高越好听,并且不
期刊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的本质,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这种主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
期刊
同义复用,是指意义相同的两个字或词语连在一起使用,表示同一概念或同一个事物,这在古汉语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词汇现象。语言学者老早就关注到了这种语言现象,其中唐朝的孙颖达在《左传正义》里将其称为“重言”或“复语”,而清朝的顾炎武、王引之、俞樾和近代的刘师培等人都在各自的著述中,列举分析了不少同义复词的例子,为现代人研究这种语言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保证。    其实,这种同义复用的现象在文言文学习和高
期刊
一、问题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并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日益被教师、学生、家长所认识和接受,如,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曾提出“阅读比上语文课更管用”。然而,在课堂内外实施阅读的过程中,人们也十分清楚地看到,还存在很多不足,甚至是问题:一
期刊
经过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语文学习,高中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如秋蝉般萎靡不振。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语文教师课上激情四溢时,学生昏昏欲睡,无精打采;语文教师课下谆谆教导时,学生不屑一顾,置若罔闻。那么,难道九年的语文学习真的让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不再燃烧?解铃还须系铃人,当下青年语文教师应做好以下四点:   一、造好课堂,做真教师   最好的课堂是那种教师轻松、学生快乐、学生思维紧张的课堂,最好的
期刊
雨果说:“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是一种胜利。”转眼间,又是一年风吹麦浪时,微风带着收获的味道,扑面而来。在本学期最后一节课,凝望学生那一张张青春的面孔,仿佛一位劳作一年的农夫伫足田边,守望着自己的麦田。今年的收成会好吗?该做的事都做好了吧?该是问心无愧了吧?“农夫”每次伫足麦田思考时,似乎总能收获比“麦子”更重要的东西。   一、数据分析   在分层次走班教学之后,教师对学生的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