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从政治文明的内部结构入手,结合我国的政治形态实际。论证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各项民主和法律制度,推进政治制度文明建设;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加强政治行为文明建设;大力培育和增强公民的民主和法制意识。强化政治意识文明建设,并就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若干思考。
【机 构】
: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皖西学院政法系讲师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政治文明的内部结构入手,结合我国的政治形态实际。论证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各项民主和法律制度,推进政治制度文明建设;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加强政治行为文明建设;大力培育和增强公民的民主和法制意识。强化政治意识文明建设,并就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若干思考。
其他文献
从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出发,本文较为详尽地评述了当代生态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进展。在作者看来,它在理论上主要呈现为日益认识到现代全球化世界的复杂性并远离了最初的“粗俗的经济决定论”,尽管存在着对“文化”因素的过度强调因而相应地对经济基础在形成和影响环境保护态度中重要性的忽视;它在实践上主要体现为不断增加的对组织形式各异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替代性形式的关注,尽管被主流经济与政治文化同化的现实风险使它们未必一定能够成为向未来绿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形式。
近年来,中国的发展模式和经验成为西方中国专家们研究的热点。英国伦敦大学金融与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达米安·托宾(Damian Tobin)在市场与政府关系上的观点可谓独树一帜。他认为,中国自1978年以来最值得注意的发展经验就是走向市场经济并不必然要求精简政府机构和减少政府的干预,反而要求维持一定的政府机构规模和干预。
虽然不断地对腐败现象进行打击,但多数分析家还是认为,中国的腐败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化越发恶化。改革的初始阶段,腐败问题的特点是数量不断增加。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腐败的特点是低层次的腐败向高层次、高风险的腐败发生质的转变,而且数量增长愈发迅速。
本文为作者就“参与式经济”提升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问题对美国学者罗宾·黑内尔的访谈。
后资本主义社会理论认为,由于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以资本和劳动为主要矛盾和冲突的资本主义时代已经结束,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后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出现。
马克思的阶级指的是由于缺乏社会流动性,由于权利、财产一般的社会地位的相互作用以及工业冲突和政治冲突的相互作用,在缺乏有力的冲突调节的条件下产生的冲突群体。在后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但阶级仍然是一个有意义的分析角度。
本文探讨了西欧社会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以及西方社会政治生活的关系,指出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都有着本质区别。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应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
激进环境主义的很多思想和行动都具有乌托邦倾向,本文将分析其中与这种乌托邦倾向相关的某些张力、悖论和矛盾性方面。它们包括:生态乌托邦主义实现社会变革的方法,既想拥护生态学的一般原则又想容忍极权主义话语的愿望,同时在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方面扮演守护神角色的一般特征。以及在对待规模、地方和全球性议题上日益持极端化立场的倾向,等等。这些张力和悖论不仅仅是学术兴趣问题,而且有着实践的、策略的和战略的意义,会影响到生态乌托邦追求的“超越”潜能。
当代生态危机是由市场经济及其所要求的增长经济所导致的环境持续恶化的结果。要准确地理解这一危机,既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盛行的价值观念和相应的技术,也不能仅仅归因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而应追溯到基于市场经济制度及其蕴涵的主宰自然世界观念的等级制社会的那种一般性统治型社会关系。因而,要真正克服这一危机,就必须开展一种旨在实现权力在所有水平上平等分配的“包容性民主”或“生态民主”变革。
本文对国外学术界关于“民主巩固”的两个理论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第一个是关于“民主巩固阶段”民主的涵义或应采取的民主模式问题,指出达尔的“程序和制度的最低纲领”的理论是现代民主巩固模式研究的正确起点,但它主要是从制度上设计了民主的模式,没有建立民众和统治者之间联系的网络,而第三波国家在转型时面临的社会和历史环境与西方有很大的不同,因而需要采取一种非经典或非完整意义上的民主模式。第二个是关于民主巩固的界定或路径设计,在这一问题上有制度主义的、行为主义的和多层面的三种分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