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日常生活中的无数细节都可能蕴含着数学知识,大部分时候,人们都在享受着数学知识带来的成果和便利,只不过沒有意识到而已。就初中数学教学现状而言,改变原有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应尽量基于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相对熟悉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初中生激活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讨论。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设问题情境;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5-042
一、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习兴趣
新课改的提出,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要注重素质教育的培养,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题地位,转换以往传统教学中学生们的被动情况。只有抓住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才能够让学生们有学习数学的欲望,才能够去主动思考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必须要以激发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为教学目的,然后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们的学习特点,创造出合理的问题情境,使整个课堂一改沉闷气氛,十分的轻松。
首先,教师需要在整个教学中,学会用灵活的问题改变当前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在中学阶段的数学不比小学,除了数学难度的增加,而且学习的科目也变多,很多学生们在小学到初中的转换过程中没能很好的掌握初中学习的方法,使得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没能体现出来。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堂开始时,给学生们提出问题,让学生们有一定的过渡时间,从而能够尽快进入课堂的学习,为之后教学内容的深入学习做好准备。数学这门知识不仅会用于枯燥的计算,也能随处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将生活与数学知识结合,使学生们能够有代入感。
比如,在学习立体几何之前,我会让学生们带一个魔方来学校,让学生们通过对魔方的观察,学会立体几何的内容;在学习方程的时候,还可以从生活中的物品交易展开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拉近学生们与数学知识的距离,更有兴趣的投入进来,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在进入到信息社会以来,若没有人们的相互合作和共同参与,任何重大的发明和创造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在教学中也是如此,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发展能力搭建舞台。在当今这个发展快速的时代,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初中生能够在“合作”中学到新的知识,在“探究”中构建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力和合作探究力得到培养。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身上肩负的任务不仅是要传播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的方法,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主动的解答数学知识。尽管初中数学中有很多的公式和定理,但这门课程最重要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并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答数学问题。
首先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合理得劲小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掌握自主探究的能力,并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一定的拓展。
其次,教师要根据所要讲解的内容来设置问题,让学生们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为他们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要知道学生只有进行全方面的学习,才能够实现数学知识学习上的突破。
四、设置悬念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因此,在创造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征来激发他们的求知热情。教师合理地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还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有效地完成学习目标。例如,通过学习勾股定理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情境:小明门前有一棵大树,一场台风将这大树从距地面五米处拦腰折断,树的上节倒在离树根12米处的位置上,小明想知道这棵树到底有多高?你们能帮他计算一下吗?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画一个大树折断的图形,并标注上长度。然后教师问学生;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发现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教师引导他们画一个直角边长为5厘米、12厘米的直角三角形,然后测量斜边的长度。学生测量完毕后,会发现斜边的长度是13厘米,教师应继续引导学生,让学生观察5、12、13它们三个数间有什么关联?通过分步指导,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而且还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的教师变得更有活力,让学生们能兴趣激昂地掌握知识。教师是引路人,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既要注意其科学性、探究性,还要注意其趣味性和发展性,努力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着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郑月萍.创设有效问题情景,培养探究合作能力[J].新课程(上),2018(12):157.
[2]赵书芳.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培养探究合作能力[J].亚太教育,2015(09):285.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设问题情境;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5-042
一、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习兴趣
新课改的提出,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要注重素质教育的培养,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题地位,转换以往传统教学中学生们的被动情况。只有抓住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才能够让学生们有学习数学的欲望,才能够去主动思考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必须要以激发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为教学目的,然后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们的学习特点,创造出合理的问题情境,使整个课堂一改沉闷气氛,十分的轻松。
首先,教师需要在整个教学中,学会用灵活的问题改变当前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在中学阶段的数学不比小学,除了数学难度的增加,而且学习的科目也变多,很多学生们在小学到初中的转换过程中没能很好的掌握初中学习的方法,使得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没能体现出来。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堂开始时,给学生们提出问题,让学生们有一定的过渡时间,从而能够尽快进入课堂的学习,为之后教学内容的深入学习做好准备。数学这门知识不仅会用于枯燥的计算,也能随处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将生活与数学知识结合,使学生们能够有代入感。
比如,在学习立体几何之前,我会让学生们带一个魔方来学校,让学生们通过对魔方的观察,学会立体几何的内容;在学习方程的时候,还可以从生活中的物品交易展开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拉近学生们与数学知识的距离,更有兴趣的投入进来,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在进入到信息社会以来,若没有人们的相互合作和共同参与,任何重大的发明和创造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在教学中也是如此,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发展能力搭建舞台。在当今这个发展快速的时代,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初中生能够在“合作”中学到新的知识,在“探究”中构建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力和合作探究力得到培养。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身上肩负的任务不仅是要传播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的方法,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主动的解答数学知识。尽管初中数学中有很多的公式和定理,但这门课程最重要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并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答数学问题。
首先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合理得劲小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掌握自主探究的能力,并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一定的拓展。
其次,教师要根据所要讲解的内容来设置问题,让学生们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为他们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要知道学生只有进行全方面的学习,才能够实现数学知识学习上的突破。
四、设置悬念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因此,在创造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征来激发他们的求知热情。教师合理地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还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有效地完成学习目标。例如,通过学习勾股定理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情境:小明门前有一棵大树,一场台风将这大树从距地面五米处拦腰折断,树的上节倒在离树根12米处的位置上,小明想知道这棵树到底有多高?你们能帮他计算一下吗?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画一个大树折断的图形,并标注上长度。然后教师问学生;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发现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教师引导他们画一个直角边长为5厘米、12厘米的直角三角形,然后测量斜边的长度。学生测量完毕后,会发现斜边的长度是13厘米,教师应继续引导学生,让学生观察5、12、13它们三个数间有什么关联?通过分步指导,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而且还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的教师变得更有活力,让学生们能兴趣激昂地掌握知识。教师是引路人,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既要注意其科学性、探究性,还要注意其趣味性和发展性,努力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着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郑月萍.创设有效问题情景,培养探究合作能力[J].新课程(上),2018(12):157.
[2]赵书芳.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培养探究合作能力[J].亚太教育,2015(09):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