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迷魂汤
若不是两本旧作《坦白说,亲爱的》和《狐狸尾巴》内地版横空出世,迈克,大概始终属于某个小圈子的接头暗号。
谁读迈克?
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达明一派的死忠歌迷。二十年来,迈克为达明填词,出品稀疏,一共只有七首,远不如黄伟文、林夕般产量广阔。但强烈的个人风格——好用叠字、古意十足,令其出笔即惊艳。代表作如《石头记》中的“纷纷扰扰作嫁/春宵恋恋牵挂/真真假假/悉悲欢恩怨原是诈”,深得粉丝厚爱。
另一批人则通过在《万象》、《书城》杂志上迈克零星耕耘的专栏。主题大胆,多与情色欲望有关,但又故作正经考据状,剑走偏锋,令人抓不到把柄。譬如他考证电影版《蒂凡尼的早餐》与小说之差异,对原著中本是同志身份的旁观者“我”被改成异性恋男耿耿于怀:“冤枉他与女主角谈恋爱,强迫他吃好莱坞孜孜不倦烹饪的死猫。赫本饰演的女主角与‘我’本是情同姊妹,忽然亲吻又上床,真有种呼天不应、叫地不闻的乱伦感。难为了全世界的无知同志还认贼作父,一遍又一遍看得津津有味。”这令《万象》的前掌门人陆灏感叹:什么事让迈克来一解读,都是疑云密布,“时时分桃,处处断袖”。
书评人乔纳森一向以苛刻闻名,也为迈克绝倒,声称“趣味,对趣味主义者而言,真是醉死人的迷魂汤”。他提炼出迈克文本风格的一个字:轻。既是南洋小岛轻倩轻巧的轻,也可以是充斥着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轻浮轻佻的轻,但无论哪种,都散发着与传统的大陆写作所称许的“踏实厚重”迥然不同的迷人气息。
迈克十四岁开始给新加坡的学生报纸撰文,写专栏于他早已是如吃饭走路一般的平常事。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刚从美国回来,开设的第一个香港专栏是《电影双周刊》上的“戏言”,写五六十年代的粤语片,有点寻根的况味:在美国住了十年八年,回到亚洲重新认识童年的流行文化,只觉得丰富有趣异常,夹缝里都是文章。第一个日报专栏则是在《经济日报》上的“同场加映”,本是影评人舒琪专写各地世界电影节的专栏,此人飞来飞去难免不能准时交稿,便找迈克顶替了两星期。迈克只觉得“一屁股坐下来舒服”,就不走了,从此日复一日写了起来。
九十年代后,迈克离开香港,自称去做长期游客,把基站设于巴黎,却依然隔山望水地为香港报纸写作。“每天起床刷一下香港新闻,看看谁又被爆隐婚谁又负资产了,立即觉得和这座繁忙小岛重拾了联系。”迈克在巴黎的一天总是这样开始的:九点前起床,云呢拿浇在华夫饼上,喝掉咖啡便开始工作。午餐之前交稿,一整个下午便是自己的。巴黎的画廊、书店和博物馆,他已游荡了十几年,丝毫不觉乏味。然而最爱的还是看戏,音乐电影、舞蹈话剧,他自小就着迷这些,掐指一算已半个世纪。
为兴趣,也为谋生
十几岁赴美读书前,迈克生活在新加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加坡,尚是李光耀执政下的威权统治,对文化艺术限制良多,并不鼓励年轻人认识世界。
一到长大成人,他便赶紧离开。去了碧海蓝天的旧金山,读时髦的平面设计,毕业后成为时髦的广告人。朝九晚五的生活,他很快厌弃了,而懒散缓慢的加州似乎也不能再给他养分。正在这时候,荣念曾出现了。
荣念曾比迈克大十多岁,堂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系毕业,本该成为前程远大的建筑师,不知中了什么蛊,偏要回香港搞艺术。当时的荣念曾留个大胡子,其时他已成立了日后为香港前卫艺术奠基的“进念二十面体”。荣念曾在唐人街附近租的公寓雪洞一般,家具简单到不存在,他用当时还没盛行的录影机放“进念”的第一部实验剧《百年孤寂》给迈克看,并动员后者跟他回香港。
八十年代初的香港,“新浪潮”暗流涌动,戏剧、文学、电影和电视界皆蠢蠢欲动,都在忙着做实验艺术。荣念曾回忆:“那是1984年中英谈判确定香港未来之前的一段时间,充满了各种可能性。”青年们对艺术空前热情,“进念”的主要成员——包括后来成为知名导演的胡恩威、林奕华,以及歌手黄耀明,填词人何秀萍等,人人白天都有工作,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排演剧目。迈克自认为只能算进念的编外人员——除了替舞台剧《石头记》填过主题曲歌词,只懵然捧过一回痰盂在台上客串了一座塔。但他与一群进念人却成了终生莫逆。
他的正业是电影,自小着迷,来港后正值香港国际电影节初生蓬勃,如小荷尖角般渴望成长,迈克欣然加入,角色是国际影片的选片人。当时的电影节由康乐文化署主办,相当宽容,对迈克的选片几乎没有票房要求。
最难忘的是抱回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那年。明知道是票房毒药,仍“恨不得可以免费放映《第一诫》,好吸引多些人来看。我相信只要看了一部,定会马上着迷,每天依时来看齐十部”。结果从第一场放映时寥寥几人,到《第五诫》之后几乎场场爆满,本来只是一厢情愿的天真幻想——没想到还真打动了香港观众。
他热爱基耶斯洛夫斯基对生命的透视:人的尊严、人的欲望都被庄严对待,自由和绝境皆摆上了桌面。爱电影到极致,连字幕翻译都要拿来做。《十诫》是开始,之后基氏的《两生花》、《红白蓝三部曲》的官方翻译均出自迈克之手。当年的翻译条件很差,对白每一分句,他就在剪辑机上放一帧校对一帧,再麻烦,也毫无怨言,心甘情愿为最爱奉上体力。直到如今,迈克每年仍要接手十多部影片做字幕,为兴趣,也为谋生。普通电影的字幕翻译价格约为六七千港币一部,如果是商业大片则高得多。“很可惜,找我的都是同志片和文艺片,《哈利·波特》从来没找过我做字幕。”
香港的“影评人协会”人丁兴旺,一有佳片出没,保不准光《苹果》就能出现四五篇同题作文。当年《色·戒》热映,引得马家辉借机谈起了汪精卫的外遇,陶杰则抒发了“悲剧女性中西面面观”。迈克则抓牢文本,一字一句更正电影《色·戒》与张爱玲小说原著的诸多出入。迈克的影评,锱铢必较有时,刻薄伶俐有时,而遇到所爱之物时的百般溺爱,亦让读者会心:他钟爱森田芳光的《其后》,“哀而不伤,只觉平静。大概只有在费穆的《小城之春》和杜鲁福的《祖与占》旁边才能为它找到适宜的空间,而且谁也没有抬举谁”,而男主角松田优作,则有着“使人手足无措的光彩”。
肉身的沦陷区
青年时代,迈克在旧金山度过。刚回香港时,别人问他从哪里来,他都说美国。新加坡没有给他提供太多的营养,在那里他是一个富家子,每天有司机接送上下学。他真正生活的开始和对世界看法的形成都得益于那段十年加州岁月。
他到加州留学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彼时尚听得到东岸“石墙运动”轰轰烈烈的回响,各国同性恋解放阵营逐步建立。那首歌叫《Over The Rainbow(飞跃彩虹)》,同志国度的国歌,改变历史的“石墙”事件正发生在原唱歌者朱迪·嘉兰葬礼的当晚,像是过于灵巧的笔写出的电影情节。无论如何,在对同志的友好包容上,旧金山走在了全世界的前头。彩虹旗占领了旧金山的窗口,像是光天化日下义无反顾的宣言。
迈克回忆,那也是见证从敌对到包容的几年。从时不时仍会听到同志无辜被殴打的新闻,到同志情侣可以旁若无人地牵手逛街。从史上第一个公开同志身份的市政官员哈维·米尔克被仇恨同志的政敌枪杀,到同性恋平权法案在旧金山的通过……以至于他日后漂流世界,最怀念的始终是那座城,“在年轻得还可以被改变、被塑造的几年,庆幸我是被它塑造”。旧金山人低调自我,其他地方人们说dress-up,这里的人是dress-down。人们穿着恤衫和外套去听歌剧,“旧金山人不是不爱美,他们爱的是另外一种美”。自由友好的旧金山,“傾斜度匪夷所思的街道,满街叮叮当当的缆车,阳光中蒸成金色的红色吊桥,听得见海鸥的叫唤,随时准备入港的船”,阳光海浪都免费,还有和爱人同志走在蓝天朗日下的特权。
或许是旧金山岁月的浸淫,让迈克觉得不存在任何不可说的禁区。他的笔由此而百无禁忌,大批文字事关性与性别,《性文本》、《假性经》、《男界》……他点评中华民族的集体性压抑:“不仅羞于启齿,是实在无从说起——整个问题是从来没有人把它当做问题,太过陌生,连适当的动词名词也被锁在道德的保管箱里。只有说粗口时我们能流利地把壮伟的性器官吐出来,准确地投向受害者的上一代——一种西洋人不能理解的隔山打牛奇技。一旦坐下来,要平心静气地将云雨化作语言,我们便词穷了,吞吞吐吐老半天,就是没法把鲠在喉咙里的鱼骨吐出来。”
唯有在涂抹回忆的时候,这支笔才会骤然温柔起来。随笔集《我看见的你是我自己》里,逐渐拼得出一幅感情的地图。说的是旧金山那个伴侣,两人在巴黎的花园最后一次把臂同游,向来不善甜言蜜语的对方,突然搂着他肩膀说:We`ll make a handsome couple when we get old(老来成为漂亮的一对)。诺言的味道,令这句话想起来便心如刀割。“若他还在生的话,今年4月满六十二岁了,与老态乍露的我手牵手走过明山秀水,多少也算应了那句话吧?然而那一幕没有机会上演,他甚至来不及发现四十八岁的腰酸和五十二岁的背痛,让我一个人跨进肉身的沦陷区,眼白白看着殿堂成为废墟,临床体验性欲的渐渐冷淡。”
写这段话时,他正徘徊在苏州的平江河边。江南明媚的春光里,终于一个人眼泪决堤。
“他离开的一天,阳光也这么灿亮吗?平江河的一边是条直路,另一边遍布寻常百姓家,回程我挑了曲折的小巷走。树底下坐个手抱婴儿的大婶,低声喃喃吐出几个字,走过后我才恍悟原来说的是死路一条。多么简洁的忠告,像个善观气色的相士,大隐于市普度众生,纹丝不动点化痴人的迷津。我笑着道谢,回身放自己一条生路。”
(实习生王春明对本文亦有帮助)
迈克作品
坦白说,亲爱的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1月
定价:32.00元
狐狸尾巴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1月
定价:28.00元
千家驹传
作者:朱连法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11月
定价:32.00元
千家驹(1909-2002)一生传奇,早年加入中共,后因被张作霖政府逮捕而脱党,以致“文革”时造反派欲将其打成“党内叛徒”而不得;经济学上信奉马克思主义流派,却并不刻板固执,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往往一击即中;政治上属党外民主人士中的左派,80岁那年旁观时局动荡,赴美在星云大师座下做了居士,去国怀乡只因忧谗畏讥,却不改书生本色,向陈云、薄一波等领导人发公开信直抒政见。至此,1980年代风头甚劲的千家驹在国内“消音”,1993年才由江泽民特批“来去自由”,定居深圳,直至去世。
1997年,千家驹为最后的专著《千家驹年谱》写序:“方今歌颂之声盈耳,逆耳之言不闻。欲求说真话、说老实话而不贾祸者,亦难矣哉!故年谱印成后,除赠少数友好外,版即毁去。待中国大地上有一天不以说假话、大话、空话为荣,而以不说真话、老实话为耻时,再将年谱公之于众。这一天的到来,予不敢期望于生前,但在21世纪必有一天会实现,此乃予所深信不疑者。”2010年11月,本书获中央统战部批准出版,为国内首部千家驹传记,老先生的期望部分实现。(徐图之)
舍我其谁:
胡适(第一部)
作者:江勇振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4月
定价:88.00元
这是本“霸气外露”的书,652页的厚重度和88元的定价让人望而生畏,而这部《璞玉成璧(1891-1917)》还只是该系列传记中的第一部,作者计划写5部,每部50万字。作者坦言,有关胡适的传记资料相当多,要既能赢得资料,又不能被传主收编为他的推销员,对他是一大考验。对这部书封上写着“学界公认最权威的胡适传记,颠覆余英时、唐德刚、林毓生、周质平等名家旧说”的皇皇大作,读者最好也要有类似的心理准备。(徐图之)
物尽其用
编著:巫鸿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5月
定价:45.00元
洗衣皂、碎布头、旧玩具、塑料瓶、各式各样的票证……都可以成为艺术,前提是你要有一位艺术家的儿子。艺术家宋冬把他母亲赵湘源积攒了一辈子的生活用品,全部搬到美术馆展出,赵湘源对所“收藏”的物品如数家珍,她甚至记得每一块小布头的来源,对待旧物所承载的记忆怀着近乎病态的执著。当然,这不仅仅是当代艺术中一张赚人热泪的温情牌,正如《纽约时报》评论道:“它关注的是正在消失的力量——家族凝聚力、社会稳定性以及精神的确定性。”(林般希)
故事开始了
作者:(以色列)阿摩司·奥兹
译者:杨振同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1月
定价:22.00元
很多大作家又都是评论家,但这个事做了不见得都能做得漂亮。阿摩司·奥兹这次做了个典范,他试图将一部部经典小说作品看成正待解剖的尸体,用匠人的眼光将细节精致之处一一再现。奥兹像在玩味一件手工艺品,翻来覆去地仔细打量,不过他将注意力只集中在小说的开头,这就如同一棵大树,他只拍了顶端的枝头特写给你看,但围绕着这一段枝头,却有泥土下面无数的盘根错节,所谓庞大的背景和恢弘的隐性解读,都在奥兹举重若轻的细语中完成了。马尔克斯、卡佛、契诃夫、卡夫卡,都在奥兹的打量之列。(朱白)
别的声音,
别的房间
作者:(美)卡波特
译者:李践、陈星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2月
定价:26.00元
都说今天中国的新闻写作之所以能变得很好看、很文学,背后的老师之一是卡波特,他的“非虚构小说”影响最大的不是小说家,而是写深度报道的记者。调查、判断,然后主观地呈现,为报道赋予了真实之外的美感。但这本小说跟“虚构真实”、“非虚构小说”都没什么关系,这部他早期完成的成长小说,更多呈现的是卡波特那颗悲观的心和哥特式的描寫方式。卡波特有一种细腻而华丽的黑暗力量,沉沦于攀爬向上的途中,小说中儿童视角下的世界斑驳诡异,但总能让人透过阴霾看到一丝希望。(朱白)
若不是两本旧作《坦白说,亲爱的》和《狐狸尾巴》内地版横空出世,迈克,大概始终属于某个小圈子的接头暗号。
谁读迈克?
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达明一派的死忠歌迷。二十年来,迈克为达明填词,出品稀疏,一共只有七首,远不如黄伟文、林夕般产量广阔。但强烈的个人风格——好用叠字、古意十足,令其出笔即惊艳。代表作如《石头记》中的“纷纷扰扰作嫁/春宵恋恋牵挂/真真假假/悉悲欢恩怨原是诈”,深得粉丝厚爱。
另一批人则通过在《万象》、《书城》杂志上迈克零星耕耘的专栏。主题大胆,多与情色欲望有关,但又故作正经考据状,剑走偏锋,令人抓不到把柄。譬如他考证电影版《蒂凡尼的早餐》与小说之差异,对原著中本是同志身份的旁观者“我”被改成异性恋男耿耿于怀:“冤枉他与女主角谈恋爱,强迫他吃好莱坞孜孜不倦烹饪的死猫。赫本饰演的女主角与‘我’本是情同姊妹,忽然亲吻又上床,真有种呼天不应、叫地不闻的乱伦感。难为了全世界的无知同志还认贼作父,一遍又一遍看得津津有味。”这令《万象》的前掌门人陆灏感叹:什么事让迈克来一解读,都是疑云密布,“时时分桃,处处断袖”。
书评人乔纳森一向以苛刻闻名,也为迈克绝倒,声称“趣味,对趣味主义者而言,真是醉死人的迷魂汤”。他提炼出迈克文本风格的一个字:轻。既是南洋小岛轻倩轻巧的轻,也可以是充斥着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轻浮轻佻的轻,但无论哪种,都散发着与传统的大陆写作所称许的“踏实厚重”迥然不同的迷人气息。
迈克十四岁开始给新加坡的学生报纸撰文,写专栏于他早已是如吃饭走路一般的平常事。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刚从美国回来,开设的第一个香港专栏是《电影双周刊》上的“戏言”,写五六十年代的粤语片,有点寻根的况味:在美国住了十年八年,回到亚洲重新认识童年的流行文化,只觉得丰富有趣异常,夹缝里都是文章。第一个日报专栏则是在《经济日报》上的“同场加映”,本是影评人舒琪专写各地世界电影节的专栏,此人飞来飞去难免不能准时交稿,便找迈克顶替了两星期。迈克只觉得“一屁股坐下来舒服”,就不走了,从此日复一日写了起来。
九十年代后,迈克离开香港,自称去做长期游客,把基站设于巴黎,却依然隔山望水地为香港报纸写作。“每天起床刷一下香港新闻,看看谁又被爆隐婚谁又负资产了,立即觉得和这座繁忙小岛重拾了联系。”迈克在巴黎的一天总是这样开始的:九点前起床,云呢拿浇在华夫饼上,喝掉咖啡便开始工作。午餐之前交稿,一整个下午便是自己的。巴黎的画廊、书店和博物馆,他已游荡了十几年,丝毫不觉乏味。然而最爱的还是看戏,音乐电影、舞蹈话剧,他自小就着迷这些,掐指一算已半个世纪。
为兴趣,也为谋生
十几岁赴美读书前,迈克生活在新加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加坡,尚是李光耀执政下的威权统治,对文化艺术限制良多,并不鼓励年轻人认识世界。
一到长大成人,他便赶紧离开。去了碧海蓝天的旧金山,读时髦的平面设计,毕业后成为时髦的广告人。朝九晚五的生活,他很快厌弃了,而懒散缓慢的加州似乎也不能再给他养分。正在这时候,荣念曾出现了。
荣念曾比迈克大十多岁,堂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系毕业,本该成为前程远大的建筑师,不知中了什么蛊,偏要回香港搞艺术。当时的荣念曾留个大胡子,其时他已成立了日后为香港前卫艺术奠基的“进念二十面体”。荣念曾在唐人街附近租的公寓雪洞一般,家具简单到不存在,他用当时还没盛行的录影机放“进念”的第一部实验剧《百年孤寂》给迈克看,并动员后者跟他回香港。
八十年代初的香港,“新浪潮”暗流涌动,戏剧、文学、电影和电视界皆蠢蠢欲动,都在忙着做实验艺术。荣念曾回忆:“那是1984年中英谈判确定香港未来之前的一段时间,充满了各种可能性。”青年们对艺术空前热情,“进念”的主要成员——包括后来成为知名导演的胡恩威、林奕华,以及歌手黄耀明,填词人何秀萍等,人人白天都有工作,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排演剧目。迈克自认为只能算进念的编外人员——除了替舞台剧《石头记》填过主题曲歌词,只懵然捧过一回痰盂在台上客串了一座塔。但他与一群进念人却成了终生莫逆。
他的正业是电影,自小着迷,来港后正值香港国际电影节初生蓬勃,如小荷尖角般渴望成长,迈克欣然加入,角色是国际影片的选片人。当时的电影节由康乐文化署主办,相当宽容,对迈克的选片几乎没有票房要求。
最难忘的是抱回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那年。明知道是票房毒药,仍“恨不得可以免费放映《第一诫》,好吸引多些人来看。我相信只要看了一部,定会马上着迷,每天依时来看齐十部”。结果从第一场放映时寥寥几人,到《第五诫》之后几乎场场爆满,本来只是一厢情愿的天真幻想——没想到还真打动了香港观众。
他热爱基耶斯洛夫斯基对生命的透视:人的尊严、人的欲望都被庄严对待,自由和绝境皆摆上了桌面。爱电影到极致,连字幕翻译都要拿来做。《十诫》是开始,之后基氏的《两生花》、《红白蓝三部曲》的官方翻译均出自迈克之手。当年的翻译条件很差,对白每一分句,他就在剪辑机上放一帧校对一帧,再麻烦,也毫无怨言,心甘情愿为最爱奉上体力。直到如今,迈克每年仍要接手十多部影片做字幕,为兴趣,也为谋生。普通电影的字幕翻译价格约为六七千港币一部,如果是商业大片则高得多。“很可惜,找我的都是同志片和文艺片,《哈利·波特》从来没找过我做字幕。”
香港的“影评人协会”人丁兴旺,一有佳片出没,保不准光《苹果》就能出现四五篇同题作文。当年《色·戒》热映,引得马家辉借机谈起了汪精卫的外遇,陶杰则抒发了“悲剧女性中西面面观”。迈克则抓牢文本,一字一句更正电影《色·戒》与张爱玲小说原著的诸多出入。迈克的影评,锱铢必较有时,刻薄伶俐有时,而遇到所爱之物时的百般溺爱,亦让读者会心:他钟爱森田芳光的《其后》,“哀而不伤,只觉平静。大概只有在费穆的《小城之春》和杜鲁福的《祖与占》旁边才能为它找到适宜的空间,而且谁也没有抬举谁”,而男主角松田优作,则有着“使人手足无措的光彩”。
肉身的沦陷区
青年时代,迈克在旧金山度过。刚回香港时,别人问他从哪里来,他都说美国。新加坡没有给他提供太多的营养,在那里他是一个富家子,每天有司机接送上下学。他真正生活的开始和对世界看法的形成都得益于那段十年加州岁月。
他到加州留学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彼时尚听得到东岸“石墙运动”轰轰烈烈的回响,各国同性恋解放阵营逐步建立。那首歌叫《Over The Rainbow(飞跃彩虹)》,同志国度的国歌,改变历史的“石墙”事件正发生在原唱歌者朱迪·嘉兰葬礼的当晚,像是过于灵巧的笔写出的电影情节。无论如何,在对同志的友好包容上,旧金山走在了全世界的前头。彩虹旗占领了旧金山的窗口,像是光天化日下义无反顾的宣言。
迈克回忆,那也是见证从敌对到包容的几年。从时不时仍会听到同志无辜被殴打的新闻,到同志情侣可以旁若无人地牵手逛街。从史上第一个公开同志身份的市政官员哈维·米尔克被仇恨同志的政敌枪杀,到同性恋平权法案在旧金山的通过……以至于他日后漂流世界,最怀念的始终是那座城,“在年轻得还可以被改变、被塑造的几年,庆幸我是被它塑造”。旧金山人低调自我,其他地方人们说dress-up,这里的人是dress-down。人们穿着恤衫和外套去听歌剧,“旧金山人不是不爱美,他们爱的是另外一种美”。自由友好的旧金山,“傾斜度匪夷所思的街道,满街叮叮当当的缆车,阳光中蒸成金色的红色吊桥,听得见海鸥的叫唤,随时准备入港的船”,阳光海浪都免费,还有和爱人同志走在蓝天朗日下的特权。
或许是旧金山岁月的浸淫,让迈克觉得不存在任何不可说的禁区。他的笔由此而百无禁忌,大批文字事关性与性别,《性文本》、《假性经》、《男界》……他点评中华民族的集体性压抑:“不仅羞于启齿,是实在无从说起——整个问题是从来没有人把它当做问题,太过陌生,连适当的动词名词也被锁在道德的保管箱里。只有说粗口时我们能流利地把壮伟的性器官吐出来,准确地投向受害者的上一代——一种西洋人不能理解的隔山打牛奇技。一旦坐下来,要平心静气地将云雨化作语言,我们便词穷了,吞吞吐吐老半天,就是没法把鲠在喉咙里的鱼骨吐出来。”
唯有在涂抹回忆的时候,这支笔才会骤然温柔起来。随笔集《我看见的你是我自己》里,逐渐拼得出一幅感情的地图。说的是旧金山那个伴侣,两人在巴黎的花园最后一次把臂同游,向来不善甜言蜜语的对方,突然搂着他肩膀说:We`ll make a handsome couple when we get old(老来成为漂亮的一对)。诺言的味道,令这句话想起来便心如刀割。“若他还在生的话,今年4月满六十二岁了,与老态乍露的我手牵手走过明山秀水,多少也算应了那句话吧?然而那一幕没有机会上演,他甚至来不及发现四十八岁的腰酸和五十二岁的背痛,让我一个人跨进肉身的沦陷区,眼白白看着殿堂成为废墟,临床体验性欲的渐渐冷淡。”
写这段话时,他正徘徊在苏州的平江河边。江南明媚的春光里,终于一个人眼泪决堤。
“他离开的一天,阳光也这么灿亮吗?平江河的一边是条直路,另一边遍布寻常百姓家,回程我挑了曲折的小巷走。树底下坐个手抱婴儿的大婶,低声喃喃吐出几个字,走过后我才恍悟原来说的是死路一条。多么简洁的忠告,像个善观气色的相士,大隐于市普度众生,纹丝不动点化痴人的迷津。我笑着道谢,回身放自己一条生路。”
(实习生王春明对本文亦有帮助)
迈克作品
坦白说,亲爱的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1月
定价:32.00元
狐狸尾巴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1月
定价:28.00元
千家驹传
作者:朱连法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11月
定价:32.00元
千家驹(1909-2002)一生传奇,早年加入中共,后因被张作霖政府逮捕而脱党,以致“文革”时造反派欲将其打成“党内叛徒”而不得;经济学上信奉马克思主义流派,却并不刻板固执,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往往一击即中;政治上属党外民主人士中的左派,80岁那年旁观时局动荡,赴美在星云大师座下做了居士,去国怀乡只因忧谗畏讥,却不改书生本色,向陈云、薄一波等领导人发公开信直抒政见。至此,1980年代风头甚劲的千家驹在国内“消音”,1993年才由江泽民特批“来去自由”,定居深圳,直至去世。
1997年,千家驹为最后的专著《千家驹年谱》写序:“方今歌颂之声盈耳,逆耳之言不闻。欲求说真话、说老实话而不贾祸者,亦难矣哉!故年谱印成后,除赠少数友好外,版即毁去。待中国大地上有一天不以说假话、大话、空话为荣,而以不说真话、老实话为耻时,再将年谱公之于众。这一天的到来,予不敢期望于生前,但在21世纪必有一天会实现,此乃予所深信不疑者。”2010年11月,本书获中央统战部批准出版,为国内首部千家驹传记,老先生的期望部分实现。(徐图之)
舍我其谁:
胡适(第一部)
作者:江勇振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4月
定价:88.00元
这是本“霸气外露”的书,652页的厚重度和88元的定价让人望而生畏,而这部《璞玉成璧(1891-1917)》还只是该系列传记中的第一部,作者计划写5部,每部50万字。作者坦言,有关胡适的传记资料相当多,要既能赢得资料,又不能被传主收编为他的推销员,对他是一大考验。对这部书封上写着“学界公认最权威的胡适传记,颠覆余英时、唐德刚、林毓生、周质平等名家旧说”的皇皇大作,读者最好也要有类似的心理准备。(徐图之)
物尽其用
编著:巫鸿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5月
定价:45.00元
洗衣皂、碎布头、旧玩具、塑料瓶、各式各样的票证……都可以成为艺术,前提是你要有一位艺术家的儿子。艺术家宋冬把他母亲赵湘源积攒了一辈子的生活用品,全部搬到美术馆展出,赵湘源对所“收藏”的物品如数家珍,她甚至记得每一块小布头的来源,对待旧物所承载的记忆怀着近乎病态的执著。当然,这不仅仅是当代艺术中一张赚人热泪的温情牌,正如《纽约时报》评论道:“它关注的是正在消失的力量——家族凝聚力、社会稳定性以及精神的确定性。”(林般希)
故事开始了
作者:(以色列)阿摩司·奥兹
译者:杨振同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1月
定价:22.00元
很多大作家又都是评论家,但这个事做了不见得都能做得漂亮。阿摩司·奥兹这次做了个典范,他试图将一部部经典小说作品看成正待解剖的尸体,用匠人的眼光将细节精致之处一一再现。奥兹像在玩味一件手工艺品,翻来覆去地仔细打量,不过他将注意力只集中在小说的开头,这就如同一棵大树,他只拍了顶端的枝头特写给你看,但围绕着这一段枝头,却有泥土下面无数的盘根错节,所谓庞大的背景和恢弘的隐性解读,都在奥兹举重若轻的细语中完成了。马尔克斯、卡佛、契诃夫、卡夫卡,都在奥兹的打量之列。(朱白)
别的声音,
别的房间
作者:(美)卡波特
译者:李践、陈星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2月
定价:26.00元
都说今天中国的新闻写作之所以能变得很好看、很文学,背后的老师之一是卡波特,他的“非虚构小说”影响最大的不是小说家,而是写深度报道的记者。调查、判断,然后主观地呈现,为报道赋予了真实之外的美感。但这本小说跟“虚构真实”、“非虚构小说”都没什么关系,这部他早期完成的成长小说,更多呈现的是卡波特那颗悲观的心和哥特式的描寫方式。卡波特有一种细腻而华丽的黑暗力量,沉沦于攀爬向上的途中,小说中儿童视角下的世界斑驳诡异,但总能让人透过阴霾看到一丝希望。(朱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