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深入剖析传统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瓶颈,探讨了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院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专业建设及课程开发,分析了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方案,为汽车后市场的人才供应储备能量,为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校企合作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专业建设 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03-02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后市场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加,尤其是具有较高职业素养、扎实专业技能、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学历、高技能复合型专业人才越来越多的受到汽车后市场的青睐。这无疑为高等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但生源质量的下降,职业教育体质的不完备、专业师资和实训设备的滞后、课程内容的陈旧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落后却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的精进。
校企合作作为新时期学校和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从根本上改善了这个局面,它为改善学校师资力量、课程体系改革、实习实训、实验室建设、专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支持,为企业优秀人才的不断供应提供了保障,为学生的良好就业奠定了基础。通过合作,将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一、传统教学方法及专业课程的瓶颈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传统教学仍是以课堂教授为主,课后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使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脱节,这必将使学生在完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将理论联系到实际的动手实践中去,若同学理论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充分,则仍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温习理论,从而联系实践操作,这无疑在加大了课时量的同时却又收获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于此同时,汽车专业课程选择的古板和陈旧,使学生在真正走向工作岗位时,仍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重新学习,这也使得学校专业的竞争力及学生的就业受到影响,一般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中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汽车构造》、《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汽车营销学》、《汽车专业英语》、《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维修技术》等等,往往这些课本的使用都会是长期的,这与我国高速发展的汽车产业是完全不相符合的,陳旧的专业知识,更新缓慢的实训设备,限制了学校的专业发展,影响了学生新知识的掌握,制约着学生的就业,同时,也会丧失企业对学校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信心。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专业建设及课程开发
校企合作,作为现今企业发展和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载体,非常适应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它不仅能够使企业源源不断地引进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而且对于职业院校的专业发展、影响力提升、课程开发、学生就业都将提供保障。
1.校企合作,更新完善实习实训装备及实验室建设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专业实验室一般包含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室、底盘拆装实训室、汽车电器实训室、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实验室、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实验室、汽车销售模拟实验室、自动变速器实训室等等,这些实验室及相关实训设备基本能够满足汽车专业教学的需求,但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陈旧的实验室、更新缓慢的实训设备已经满足不了职业教育的要求,若频繁的更新设备,这又使得职业学校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校企合作后,企业根据自己的人才需求、员工培训、企业发展及职业院校的专业力量,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在学校实训基地投入发动机、电控试验台架、检测诊断仪器等设备,建立实验室和学生专业实训室,以供学校的日常教学、学生实习实训以及企业的员工培训等。随着企业的发展,汽车产品的升级,企业需对学校实习实训设备进行更新和技术升级,以确保学生知识的更新和能力的提高,为企业新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这不仅降低了学校专业建设的投资风险,减轻了职业院校的经济压力,解决了汽车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校的专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同时,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人才的供应、服务的质量、技术的水平和持续的发展。
2.校企合作,健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以“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为着力点,成立校企合作及专业建设委员会,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岗位需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学习实训体系,在学校中,让学生直接而系统地学习企业的文化、产品的生产及销售模式、人才培养规划,明确专业技能证书等级要求等,从而使学生能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对企业形成认同感和向往。进入企业后,学生将直接上手工作,省却了企业员工的再培训投入,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信心,这为企业的健康良好发展提供了保障。
在校期间,企业联合学校举行专业技能大赛,颁发企业技能认证证书,为学生入企工作和岗位晋升提供支撑,在校内形成良性竞争氛围。在企业实习期间,企业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学校也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协助企业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等工作。争取做到,学生在校受到重视,学生在外得到关心,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氛围,确保校企合作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3.校企合作,研发惠及学校、企业和学生的校本课程
校企合作后,原本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的专业课程如《汽车构造》《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汽车性能与使用技术》《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汽车配件管理与营销》等,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及学生学习的要求,为此,企业将与学校一起研发符合企业汽车品牌及学校专业学习的专业核心课程和实习实训辅导校本教材,在教材中穿插入企业文化、岗位设置及定位、品牌汽车构造检测理论与实践、专用检测设备使用、岗位操作规范等内容,大大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形成教科研一体的新型合作模式。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1.将理论课堂搬进实训室,运用项目教学或任务教学,实现“教学练”的理实一体化
汽车企业需要的是专业知识扎实,业务操作熟练的员工,然而,传统的汽车专业理论和动手操作相互脱节的教学方法,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理论时看不到实物,在实际操作时无法联系理论,致使学生系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较差。针对教、学、做相互脱节的现象,应该创新改革教学方法,将老师的理论讲解搬进实验室,使老师的理论讲解、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学生的实践操作融为一体,即“教学练”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将学生的专业实验/训室建设成为既可以专业理论讲授,又能够当场动手操作的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教师对照实物讲解理论,学生看着实物对照书本和老师的课件来吃透专业理论知识,并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在实际动手操作或系统分析故障问题的时候查阅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出学生在教中学,在学中练,在练中总结的“教、学、练”合一的教学模式。在整个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可以利用项目教學法或任务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给予预先设定的项目或任务,让学生在相互协作的氛围中运用老师所讲述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这不仅可以提高专业教学效果,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
2.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培训与企业专业能力需求的对接
校企合作的模式中,“订单式”人才培养往往是企业的首选,他不仅可以确保企业所需专业人才的供给,减少企业对员工的再培训投入,同时,也可以保证学生的就业。订单式培养的学生,在学校里可以更多的接触有关企业文化及品牌车辆技术方面的课程,企业也会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财力与学校一同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确保了学生专业学习的效果。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一般需通过努力来考取汽车营销师、中/高级汽车维修工、二手车估价师等专业技能证书,但这些证书在学生的就业中往往无法满足企业对员工的专业要求,进入企业后,学生仍需有针对性的进行企业内部的专业能力培训,考取企业内部的专业等级证书,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的资金投入,势必也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校企合作后,学生除可以自愿考取汽车营销师、中/高级汽车维修工等证书外,也可根据企业的要求,学习和考得满足企业上岗要求的专业技能证书,学生毕业后,便可进入企业上岗工作,大大缩短了企业对毕业生再培训的时间,提高了效率,使企业的发展稳步可持续进行,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校企合作的质量。
3.走进企业,亲身感受与实践
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多数职业院校实行了“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两年在学校接受通识文化课、专业课等的学习,最后一年则走进企业进行实习锻炼。在学校学习的两年间,学生除系统的学习通识文化课、专业课程及进行专业技能实训外,学校将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带领学生走进企业,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企业的文化、工人的工作氛围、岗位的分工、销售、售后服务流程等等。最后一年,学生则被分配到合作企业,完成实习课程的考核,这不仅降低了职业教育成本,减少了企业员工培训投入,确保了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同时也使得学生在有报酬的实习期间完成规定的学分,可谓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者共赢。
四、结束语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教学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完善的持续发展过程,符合学校专业建设和企业人才需求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核心课程研发、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将支撑着学校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邱爱兵. 浅谈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J]. 现代经济信息 2011.11
[2]叶燕仙.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体系的思考 [J]. 职教通讯. 2012.6
[3]王中雅.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J]. 教育教学研究. 2012.2
[4]范圣耀. 汽车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02)
[5]巩利平. 办好高职教育中汽车专业的几点设想[J]. 太原大学学报 , 2004,(04)
作者简介:
姚成金,男(1984-),江苏常州人,本科,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武进办学点老师,机电工程系副主任,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在汽车中的运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关键词】校企合作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专业建设 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03-02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后市场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加,尤其是具有较高职业素养、扎实专业技能、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学历、高技能复合型专业人才越来越多的受到汽车后市场的青睐。这无疑为高等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但生源质量的下降,职业教育体质的不完备、专业师资和实训设备的滞后、课程内容的陈旧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落后却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的精进。
校企合作作为新时期学校和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从根本上改善了这个局面,它为改善学校师资力量、课程体系改革、实习实训、实验室建设、专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支持,为企业优秀人才的不断供应提供了保障,为学生的良好就业奠定了基础。通过合作,将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一、传统教学方法及专业课程的瓶颈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传统教学仍是以课堂教授为主,课后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使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脱节,这必将使学生在完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将理论联系到实际的动手实践中去,若同学理论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充分,则仍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温习理论,从而联系实践操作,这无疑在加大了课时量的同时却又收获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于此同时,汽车专业课程选择的古板和陈旧,使学生在真正走向工作岗位时,仍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重新学习,这也使得学校专业的竞争力及学生的就业受到影响,一般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中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汽车构造》、《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汽车营销学》、《汽车专业英语》、《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维修技术》等等,往往这些课本的使用都会是长期的,这与我国高速发展的汽车产业是完全不相符合的,陳旧的专业知识,更新缓慢的实训设备,限制了学校的专业发展,影响了学生新知识的掌握,制约着学生的就业,同时,也会丧失企业对学校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信心。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专业建设及课程开发
校企合作,作为现今企业发展和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载体,非常适应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它不仅能够使企业源源不断地引进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而且对于职业院校的专业发展、影响力提升、课程开发、学生就业都将提供保障。
1.校企合作,更新完善实习实训装备及实验室建设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专业实验室一般包含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室、底盘拆装实训室、汽车电器实训室、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实验室、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实验室、汽车销售模拟实验室、自动变速器实训室等等,这些实验室及相关实训设备基本能够满足汽车专业教学的需求,但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陈旧的实验室、更新缓慢的实训设备已经满足不了职业教育的要求,若频繁的更新设备,这又使得职业学校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校企合作后,企业根据自己的人才需求、员工培训、企业发展及职业院校的专业力量,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在学校实训基地投入发动机、电控试验台架、检测诊断仪器等设备,建立实验室和学生专业实训室,以供学校的日常教学、学生实习实训以及企业的员工培训等。随着企业的发展,汽车产品的升级,企业需对学校实习实训设备进行更新和技术升级,以确保学生知识的更新和能力的提高,为企业新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这不仅降低了学校专业建设的投资风险,减轻了职业院校的经济压力,解决了汽车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校的专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同时,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人才的供应、服务的质量、技术的水平和持续的发展。
2.校企合作,健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以“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为着力点,成立校企合作及专业建设委员会,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岗位需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学习实训体系,在学校中,让学生直接而系统地学习企业的文化、产品的生产及销售模式、人才培养规划,明确专业技能证书等级要求等,从而使学生能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对企业形成认同感和向往。进入企业后,学生将直接上手工作,省却了企业员工的再培训投入,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信心,这为企业的健康良好发展提供了保障。
在校期间,企业联合学校举行专业技能大赛,颁发企业技能认证证书,为学生入企工作和岗位晋升提供支撑,在校内形成良性竞争氛围。在企业实习期间,企业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学校也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协助企业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等工作。争取做到,学生在校受到重视,学生在外得到关心,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氛围,确保校企合作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3.校企合作,研发惠及学校、企业和学生的校本课程
校企合作后,原本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的专业课程如《汽车构造》《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汽车性能与使用技术》《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汽车配件管理与营销》等,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及学生学习的要求,为此,企业将与学校一起研发符合企业汽车品牌及学校专业学习的专业核心课程和实习实训辅导校本教材,在教材中穿插入企业文化、岗位设置及定位、品牌汽车构造检测理论与实践、专用检测设备使用、岗位操作规范等内容,大大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形成教科研一体的新型合作模式。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1.将理论课堂搬进实训室,运用项目教学或任务教学,实现“教学练”的理实一体化
汽车企业需要的是专业知识扎实,业务操作熟练的员工,然而,传统的汽车专业理论和动手操作相互脱节的教学方法,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理论时看不到实物,在实际操作时无法联系理论,致使学生系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较差。针对教、学、做相互脱节的现象,应该创新改革教学方法,将老师的理论讲解搬进实验室,使老师的理论讲解、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学生的实践操作融为一体,即“教学练”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将学生的专业实验/训室建设成为既可以专业理论讲授,又能够当场动手操作的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教师对照实物讲解理论,学生看着实物对照书本和老师的课件来吃透专业理论知识,并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在实际动手操作或系统分析故障问题的时候查阅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出学生在教中学,在学中练,在练中总结的“教、学、练”合一的教学模式。在整个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可以利用项目教學法或任务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给予预先设定的项目或任务,让学生在相互协作的氛围中运用老师所讲述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这不仅可以提高专业教学效果,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
2.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培训与企业专业能力需求的对接
校企合作的模式中,“订单式”人才培养往往是企业的首选,他不仅可以确保企业所需专业人才的供给,减少企业对员工的再培训投入,同时,也可以保证学生的就业。订单式培养的学生,在学校里可以更多的接触有关企业文化及品牌车辆技术方面的课程,企业也会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财力与学校一同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确保了学生专业学习的效果。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一般需通过努力来考取汽车营销师、中/高级汽车维修工、二手车估价师等专业技能证书,但这些证书在学生的就业中往往无法满足企业对员工的专业要求,进入企业后,学生仍需有针对性的进行企业内部的专业能力培训,考取企业内部的专业等级证书,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的资金投入,势必也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校企合作后,学生除可以自愿考取汽车营销师、中/高级汽车维修工等证书外,也可根据企业的要求,学习和考得满足企业上岗要求的专业技能证书,学生毕业后,便可进入企业上岗工作,大大缩短了企业对毕业生再培训的时间,提高了效率,使企业的发展稳步可持续进行,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校企合作的质量。
3.走进企业,亲身感受与实践
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多数职业院校实行了“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两年在学校接受通识文化课、专业课等的学习,最后一年则走进企业进行实习锻炼。在学校学习的两年间,学生除系统的学习通识文化课、专业课程及进行专业技能实训外,学校将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带领学生走进企业,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企业的文化、工人的工作氛围、岗位的分工、销售、售后服务流程等等。最后一年,学生则被分配到合作企业,完成实习课程的考核,这不仅降低了职业教育成本,减少了企业员工培训投入,确保了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同时也使得学生在有报酬的实习期间完成规定的学分,可谓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者共赢。
四、结束语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教学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完善的持续发展过程,符合学校专业建设和企业人才需求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核心课程研发、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将支撑着学校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邱爱兵. 浅谈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J]. 现代经济信息 2011.11
[2]叶燕仙.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体系的思考 [J]. 职教通讯. 2012.6
[3]王中雅.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J]. 教育教学研究. 2012.2
[4]范圣耀. 汽车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02)
[5]巩利平. 办好高职教育中汽车专业的几点设想[J]. 太原大学学报 , 2004,(04)
作者简介:
姚成金,男(1984-),江苏常州人,本科,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武进办学点老师,机电工程系副主任,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在汽车中的运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