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叶帅当警卫员

来源 :红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人,出生农家。1945年,苏联红军解放宁城以后,国共两党一直在这里进行拉锯战。1947年,中共东北民主联军在宁城站住了脚,我被推选为村农会主席。1948年1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人民军队的行列。不久后,我们部队被改编为第四野战军的15兵团。
  1949年8月,我随解放大军南下到了江西赣州。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在此成立,从北京来的叶剑英同志担任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叶剑英当时从北京只带来五六个警卫战士,成立分局后,领导人多了,任务重了,警卫人员也就不够了,分局决定从基层部队中挑选人员补充。经过多次筛选,我很荣幸地被挑中了。到分局报到后,被编到分局警卫排第一班。自此,我就有了和叶剑英等领导同志直接接触的机会。
  叶帅是华南分局最繁忙的一位首长。那时的叶剑英,高高的个儿,略显瘦削的身材,总是显得精力充沛而又洒脱大方。我们见到他从早到晚乘着美式吉普车进进出出,有时忙得满头大汗。
  叶帅年轻时上过军校、当过教官、带过兵,他跟战士有着深厚的感情,因为他懂得,打胜仗,最重要的是依靠士兵的战斗力。所以,他不管走到哪里,首先关心的是战士。每逢我们跟随他视察,一到目的地,他就问基层指挥员:战士情绪怎么样?吃得好吗?睡得如何?伤病号多不多?如果下面的军官答不上来,他就会严肃地批评,并且教育他们:“只有关心兵,才能带好兵。”
  叶帅对我们警卫战士也是倾注了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他首先从工作上对我们进行传帮带。记得我们刚进广州时,进驻了当时最好的饭店——爱群大厦。一下子从农村进入大都市,还住进了第一流的宾馆,我们真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面对抽水马桶、自来水什么的,大家都傻眼了。叶帅亲自手把手地教我们使用这些现代化设施,还说:“我们这些泥腿子,一定要尽快学会管理现代化大城市才行。大家要抓紧学习哟。”我们听后,脚跟一并,齐声回答:“是!谢谢首长!”
  当时的广州社情非常复杂,暗藏的国民党特务处处都是,飞机不断地在头顶上飞,军管会不断接到恐吓信,甚至我们驻地的窗户都曾经被人用石头砸碎过。我们警卫战士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复杂的情况,确实有时心中没底,有些茫然。这时,叶帅亲自安排布置警卫班的人员分别守备住地各要道并经常查岗,有一次还亲自负责把守大门口,教我们官兵如何处理在乡下遇不到的各种复杂情况。
  叶帅当时住在农林上路,这里有时也遇到情况。叶帅把我们叫到一起,布置警卫工作,安排警卫战士分兵把守,说:窗户就由我来负责警卫。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叶帅身边还保留着卡宾枪、火枪、小手枪和一把日本军刀。
  为了提高我们的全面素质,叶帅还安排他身边的工作人员给我们讲时事,教我们学文化。我的这点文化,就是在叶帅身边学到的。
  他经常到我们警卫排来看望,摸摸我们床上的被子,看看我们垫的稻草够不够。到达广州以后,他特别关心我们这些从北方来的战士,经常问我们吃不吃得习惯,水土服不服?叶帅搬到小岛办公以后,我们随他搬进来住。这里蚊子、“小咬”特别多,我们有的兵被咬得全身都是疙瘩,加之天气热,全身还长了痱子。因为广州社情复杂,叶帅晚上也经常亲自出去巡查。他穿着西装短裤,带着长管枪,有时还光着膀子,到四处转一转。他见到哨兵长衣长裤,全副武装,满头大汗,全身痱子,便说:“你们都是北方兵,晚上太热,就不必那么讲究军风纪了。赶快把上衣脱了,大盖帽也不用戴了,完成任务就行了嘛!”根据叶帅指示,后来我们警卫排对晚上站岗的着装规定进行了调整。大家都打心眼里感谢叶帅对警卫战士无微不至的关心。
  叶帅当时身兼多职,除了军方职务外,还担任广州市市委书记兼市长,所以要经常出去巡视,以了解更多情况。当时的珠江大桥已让国民党撤退时给炸了,江对面有部队驻守,来回交通只能靠老百姓划船。有一次,我们随叶帅走到珠江边,听到不远处有吵闹声, 叶帅说:“那边咋回事?去看看。”我们随着叶帅走过去,只见一名部队人员正与一位船家在争吵着什么。叶帅看到后,马上把那位部队人员叫到一边。一问,才知他是驻珠江南岸某部的一位排长。叶帅问及吵架原因,排长很委屈地把情况说了:“报告首长,我是江对面守仓库部队的。因有任务急着赶回去,这位船家却不肯送我。” 船家听后也很委屈地说:“他急急忙忙地说了一大串话,我又听不懂他说什么,所以就争吵了起来。” 叶帅一听就明白了:原来他们一个说普通话,一个说广州话,“鸡同鸭讲”,再加上那排长也没作耐心解释,这才因误会而争吵起来。于是,叶帅首先对排长进行了严肃的批评,然后用广州话向船家作了说明。临行前, 叶帅对排长说:“以后遇事不能急躁,对老乡态度一定要好,还要好好学说广州话才行,不要再发生这种事情了!” 排长满面通红,急匆匆地向叶帅敬个礼:“是!”船家这才高高兴兴地载着排长到对岸执行任务去了。
  有一次,我们跟随叶帅坐火车去湖北宜昌开会。回广州时途经长沙站。不知怎么回事,列车把我们乘坐的三列车箱给甩到一边,火车头却拉着其它车厢“突、突、突”地开走了。这一下可把我们急坏了!在这三节车厢里,分别坐有叶帅、机关干部、秘书、警卫和其他后勤人员。我们还要赶回广州执行公务啊!这时,天已经开始黑下来了,我们警卫战士马上下车做好警卫工作:500米以内,不许人靠近叶帅的车厢。因为当时刚刚解放,湖南社情相当复杂,国民党派出许多特务要暗杀叶帅。在停靠了几小时后,还没动静,马秘书只好下车到火车调度室了解情况,车站说不出具体原因。最后,还是叶帅下了车直奔调度室。当时,守在门口的警察不认识叶帅,不让他进。叶帅只好说:“我是叶剑英。”这么一说,在屋里的人马上“唰”地一下都站起来向叶帅行礼。叶帅说:“我要求把电话打到北京。”拨通电话后, 叶帅拿起电话问铁道部部长:“我是601,为什么把我们的车甩到长沙不让走?”打完电话,大家簇拥着叶帅返回车厢。这一次可把马秘书给吓坏了!他一再叮嘱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叶帅!还说:“叶帅从来不放牌子的,这次只好放牌子了。”意思是把真实身份给暴露了。这一提醒,使我们更加提高了警惕性。无奈之中,又等了几个小时,眼看天也快亮了,车站这才派来一辆小火车头,把我们三节车厢拉得飞快地往广州跑。最后,我们安全地到达梅花村站。
  让我终生不忘的还有两件事。一件事是1950年华南分局机关刚搬到梅花村时,我的家乡前后来了两封信。第一封信上说:家乡政府已给我家分房、分地,我读后非常高兴。可收到第二封信时,信上的内容却大不一样了。信中说:我家所分到的房子和土地都给没收了。原因是:原来能够证明我当解放军的乡政府给打散了,过去欺压百姓的保长又掌了权,他对人吹嘘说:“米振山当兵没根据,谁知道是当国民党兵还是解放军?他分了的土地和房子还不是又得退回来?”就这样,把分到我家的土地和房子又给没收了。我一下子傻了,只得把信交给叶帅当时的马秘书看,马秘书看后马上把它交给了叶帅。叶帅一看大怒,把手中的信重重地朝桌上一拍说:“太不像话!赶快给我写信!”马秘书立即写好了证明信,叶帅亲自在上面盖上了自己的私人印章,又嘱秘书赶快把信寄送东北局。此信被转到我的家乡后,我家这才又分到了土地和房子,落实了政策。得到这个消息后,我忍不住掉下泪来:叶帅这么个大首长,竟然为我一个普通的小战士这么费心,真是胜过我们的再生父母啊!
  另外一件事也让人难以忘怀。“文革”期间,叶帅因为所谓的“二月逆流”被贬,“流放”外地,他的不少下属亲友也因此受到株连。他重新回到领导岗位以后,没有忘记他的老部下。他曾多次派人了解情况,如发现有受株连的,立即督促当地予以平反纠正。他曾让他儿子选宁两次来我家看望,询问我的近况,特别问及是否因为在爸爸身边工作过而挨整。选宁还通过我,了解广东其他在叶帅身边工作过的同志的情况,说是爸爸让他一个一个地了解,如果因他爸的问题挨整,要一个一个地解决。
  虽然60年过去了,叶帅已经作古,我也成了80多岁的老人,但叶剑英同志爱国爱民、爱兵如子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格,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作者系广东省委办公厅所属离休干部。文字整理:米小明、刘德俊)
其他文献
1958年3月5日,周总理到重庆考察长寿湖规划,正值他60岁生日,周总理特地打招呼,不要虚张声势、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吃饭要简单,只吃工作餐,并且还一再强调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绝对不能丢。这天饭菜异常简单,桌上最好的饭菜是工作人员到长寿湖上游打捞的长寿湖鲫鱼。  从一次简单的生日宴席中,让我们看到了敬爱的周总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期刊
编者按:王国梁的长篇纪实文学《文化人大营救》经过近一年的辛勤耕耘,已由花城出版社于近日出版,更名为《大营救》。《大营救》反映的是粤港中共组织、东江纵队与日军、国民党特务斗智斗勇,胜利地营救避港的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邹韬奋、夏衍、胡风、千家驹、蝴蝶等近千名文化人、民主人士的故事。该书内容详实、情节曲折、文笔生动,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党史教育普及读物。本刊近两期节选邹韬奋脱险走东江的惊险故事,以飨读者。
期刊
编者按:今年8月10日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开国大将张云逸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张云逸同志波澜壮阔的一生,是追求革命、奋斗不息的一生,是救国为民、建功立业的一生,他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是我们永远学习、怀念的楷模。不久前,本刊编辑部专程前往北京专访了张云逸大将的儿子张光东将军,现将本专访刊发,以深刻缅怀他,并让广大读者学习他崇高的品德和优良的作风。  张云逸,一个有着精明的谋略、卓越的指挥才
期刊
莫回顾你脚边的黑影,  请抬头望你前面的朝霞;  谁爱自由,  谁就要付予血的代价。  ……  记得抗战胜利不久,我在海丰县海城镇关山小学读书,班主任教我们全班同学唱这首题为《茅山下》的现代歌曲。这首歌的歌词深沉、执著而悲壮,旋律优美、苍凉似有点儿凄婉,听起来悦耳感人,催人泪下,至今仍然常在我的耳际回旋。歌曲的作者是谁,当时我并不知道。直至解放后我上初三的时候,读了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东平选集
期刊
广州起义是八七会议所确立的“城市中心论”和“唯工人成份论”策略的一次具体实践,工人阶级的支持对起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广州地区的工人阶级和职工运动状况决定了工人群众不能为起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文试图对广州起义前广州地区的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情况作一历史的考察,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视角出发,把广州起义放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段内来分析其失败的必然性。  一、学术界关于广州起义失败原因的探讨  多年来,学术
期刊
深圳市原为宝安县,南以深圳河与香港相连,两地人民同宗同族。新中国成立后,深港边境成为联系香港与祖国大陆的纽带,同时也成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较量与对峙的前沿阵地。“文化大革命”时期,“肃清港澳资本主义的诱惑,与资本主义思想影响作斗争”,一直被视为深圳地区①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本文主要通过对这一时期深圳地区边防管理的研究,揭示在深圳建立经济特区的必然性。  一  新中国成立前, 边防管理松
期刊
经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审阅批准,团结出版社最近出版发行了长篇传记文学《毛泽东和他的六位亲人》。笔者在网上购得一书,先睹为快,感触良多。  《毛泽东和他的六位亲人》通过讲述毛泽东的革命经历,水到渠成地带出他的一个个亲人。全书笔墨主要侧重于毛泽东和毛家为革命牺牲的六位英烈杨开慧、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毛岸英、毛楚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毛泽东的父母毛顺生、文七妹,毛泽东继配贺子珍,毛泽民的发妻王淑兰
期刊
“他瘦高个,穿一件浅灰色的长衫,样子既庄严又和蔼。讲一口北方话,只是偶尔露出些广东口音来……”记忆仿佛被雕刻,深印在讲述者的脑海,也让听者如见其人。  1933年,他28岁,风华正茂。在瑟煞秋风中,在锦绣江南的金陵城,他凛然走向了刑场。留给后人的,永远是他清癯的背影和坚毅的脸庞。  忆罗,真情铭记到永生  当这位80岁的老人眼里泛起泪花给我们讲述的时候,我们的心也快要融化了。近一个世纪的真情和追忆
期刊
毛泽东天性自信乐观、风趣幽默,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他都喜欢和人们谈笑,就在那无拘无束的谈笑间,融洽了和战士、工作人员的关系,使大家心情愉快、精神放松、干劲倍增地做好本职工作。  毛泽东在危急时刻,常常有幽默之举。1947年胡宗南进攻延安时,几十架飞机轮番轰炸,王家坪毛泽东门前硝烟弥漫,弹片飞了一地。卫士们冲进毛泽东居住的窑洞,毛泽东依然在聚精会神地查看地图。“客人走了吗?”毛泽东看着地图
期刊
作者附记:本电影剧本由原作者吴南生同志委托编写。现已经国家广电局批准公示立项,拟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现把剧本刊出,以征求读者,尤其是知情者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提高。  序 幕  1. (字幕、旁白)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及贺龙、叶挺等人,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9月20日,起义军一路南下,革命烈火顿时燃遍了潮汕大地,建立了红色政权,但是,由于反动势力的猖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