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教师的指导,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最难教的是作文,学生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1 注重观察,写真写实
我认为,要注重观察,写真写实。观察事物,观察生活中的人与事,二牛相搏,到底是尾巴竖起,还是夹在胯下?生蛋后的母鸡,为了讨主人喜欢,讨点白米、黄谷什么的,于是,先做起“拍拍翅膀”的动作,而后发出“咯嗒、咯嗒、咯嗒…”的声响,(似乎为“个大、个大、一个比一个大”)。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常例。
我们再来看看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春》,朱自清先生在《春》中,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春景图。我们读着课文,犹如人在画图中。春风、春草、春花、春雨是多么地富有人情味!“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引用,写出春风是那样的温暖;“草软绵绵的”写出草的质地不坚硬,故可以“打几个滚,踢几足球”;“桃树、梨树、杏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开满了花”,刻画出了桃花、梨花、杏花竞相开放的动态。春雨“密密地斜织着”,这里正写春雨,侧写了春风,“斜”字简直是神来之笔。文章末尾,“春天像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健壮的青年…”作者把春天写的是那样的充满生机活力,美丽漂亮,壮实有力。朱先生写这些,更是为了写春天中的人,“一年之计在于春”,从而有力的突出了文章主题。这正是作者通过细心观察的精妙之作。
当然,同一事物,观察的时间和角度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会不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 巧用说话材料
指导学生把观察、体验到的事物,联想、思索到的情理,以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语言吐露心声,直抒胸臆,展示个性,道出创见。有些学生说起来可以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但写起来却一筹莫展。这种说写不一的现象,关键在于学生并不真正明白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总以为要有一套写作技巧,要说另外的一种言语。所以引导学生说写结合,打破对作文的神秘感便显得十分必要。要引导学生显示创新思维的表达流畅性、语言个性化的特点。根据说话材料让每个同学说说理由,或以前搜集的资料,引导学生学习其中的一些写作知识、修辞方法;说后书面小结,多练笔,持之以恒,说写互促,厚积薄发。
3 发挥想象功能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以有表象进行加工,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世界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假想类作文很能诱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形式多样的想象性作文,可以从小增强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假如我有一对翅膀”、“假如我是市长”、“二十年后的我”、“三十年后的家乡”等。如今的学生生活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通过电影广播电视书刊等多种媒体学到许多成人未知的科学知识。他们爱问为什么,爱异想天开。科幻作文恰好满足了他们爱幻想的心理需要。如,以“外星人奇奇来我家”为题让他们编写科幻故事。莎士比亚说:“想象可以使人成为万物之灵。”要适时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功能。在我的指导下,学生落笔成文,饶有兴趣的描绘了各自的想象。
4 积累素材,借鉴写法
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在积累素材中体现生活,生活就是我们激发写作兴趣、充实写作内容的最大源泉。
我认为,学生作文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人很小时(当然能听懂话),父母就会讲故事,绘声绘色,生动有趣,那是很好的记叙文。人大些时,父母就会教育孩子“不要撒谎”、“要动脑筋想问题”、“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于是就会用相应的“放羊娃撒谎”、“司马光砸缸”、“四川边境二和尚到南海取经”的事实来印证“撒谎有什么害处”、“动脑筋有什么好处”、“有心人”“为之”条件再差,也会“难事变易事”且能成功,“有心人”“不为之”条件再好,也只是空想而事难成。
而现在有不少学生“重理轻文”、“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缺乏观察和阅读;只有细心观察人、事、物,大量阅读课外书籍,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才能“下笔如有神”。如果光观察、阅读而不积累,不求甚解,不去写作实践,自己的写作能力是不可能有很大提高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对所读之书,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和写作手法,让它作为自己的“活水源头”,并运用到自己写作中去。例如,朱先生《春》中的写法甚多,诸如“总——分——总”的结构,正写与侧写,实写与虚写等;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还有,鲁迅先生的《故乡》对“豆腐西施”杨二嫂,少年闰土、中年闰土的人物描写,二者前后变化的对比映衬等,均是我们作文借鉴的好方法。
在观察的基础上积累,在积累的基础上写作,它不是单一的一遍两遍,而是“反复、反复、再反复”的过程。这样,反复训练的时间久了,学生写作时,无论是平时、还是考场作文,那真是“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再也不去抄袭例文或拼凑“阅读理解”范文了。
5 体现不拘一格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作文的自由性,放飞孩子的灵性,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在平时作文训练中,我不框定内容、形式、字数,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再凑字数,凑段落,轻轻松松遨游于作文天地中。如,在参观野生动物园的秋游活动后,我任学生自由选择主题,自由习作,不拘字数,体裁。于是有了“我和长颈鹿交朋友”、“救救猿猴”、“动物乐园”、“一枚鸵鸟蛋”等不同角度、不同选材的文章。学生兴致勃勃,把一次平常的秋游活动写得有声有色、令人神往。再如童话故事,这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作文形式。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可以组织学生从听编童话——看图编童话——提供材料编童话——续写、扩写童话——独立编童话,逐步提高编写要求,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没有想象就没有诗,鼓励儿童用童眼观察世界,用童心感受世界,并学写儿童诗,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 注重观察,写真写实
我认为,要注重观察,写真写实。观察事物,观察生活中的人与事,二牛相搏,到底是尾巴竖起,还是夹在胯下?生蛋后的母鸡,为了讨主人喜欢,讨点白米、黄谷什么的,于是,先做起“拍拍翅膀”的动作,而后发出“咯嗒、咯嗒、咯嗒…”的声响,(似乎为“个大、个大、一个比一个大”)。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常例。
我们再来看看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春》,朱自清先生在《春》中,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春景图。我们读着课文,犹如人在画图中。春风、春草、春花、春雨是多么地富有人情味!“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引用,写出春风是那样的温暖;“草软绵绵的”写出草的质地不坚硬,故可以“打几个滚,踢几足球”;“桃树、梨树、杏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开满了花”,刻画出了桃花、梨花、杏花竞相开放的动态。春雨“密密地斜织着”,这里正写春雨,侧写了春风,“斜”字简直是神来之笔。文章末尾,“春天像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健壮的青年…”作者把春天写的是那样的充满生机活力,美丽漂亮,壮实有力。朱先生写这些,更是为了写春天中的人,“一年之计在于春”,从而有力的突出了文章主题。这正是作者通过细心观察的精妙之作。
当然,同一事物,观察的时间和角度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会不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 巧用说话材料
指导学生把观察、体验到的事物,联想、思索到的情理,以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语言吐露心声,直抒胸臆,展示个性,道出创见。有些学生说起来可以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但写起来却一筹莫展。这种说写不一的现象,关键在于学生并不真正明白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总以为要有一套写作技巧,要说另外的一种言语。所以引导学生说写结合,打破对作文的神秘感便显得十分必要。要引导学生显示创新思维的表达流畅性、语言个性化的特点。根据说话材料让每个同学说说理由,或以前搜集的资料,引导学生学习其中的一些写作知识、修辞方法;说后书面小结,多练笔,持之以恒,说写互促,厚积薄发。
3 发挥想象功能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以有表象进行加工,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世界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假想类作文很能诱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形式多样的想象性作文,可以从小增强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假如我有一对翅膀”、“假如我是市长”、“二十年后的我”、“三十年后的家乡”等。如今的学生生活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通过电影广播电视书刊等多种媒体学到许多成人未知的科学知识。他们爱问为什么,爱异想天开。科幻作文恰好满足了他们爱幻想的心理需要。如,以“外星人奇奇来我家”为题让他们编写科幻故事。莎士比亚说:“想象可以使人成为万物之灵。”要适时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功能。在我的指导下,学生落笔成文,饶有兴趣的描绘了各自的想象。
4 积累素材,借鉴写法
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在积累素材中体现生活,生活就是我们激发写作兴趣、充实写作内容的最大源泉。
我认为,学生作文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人很小时(当然能听懂话),父母就会讲故事,绘声绘色,生动有趣,那是很好的记叙文。人大些时,父母就会教育孩子“不要撒谎”、“要动脑筋想问题”、“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于是就会用相应的“放羊娃撒谎”、“司马光砸缸”、“四川边境二和尚到南海取经”的事实来印证“撒谎有什么害处”、“动脑筋有什么好处”、“有心人”“为之”条件再差,也会“难事变易事”且能成功,“有心人”“不为之”条件再好,也只是空想而事难成。
而现在有不少学生“重理轻文”、“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缺乏观察和阅读;只有细心观察人、事、物,大量阅读课外书籍,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才能“下笔如有神”。如果光观察、阅读而不积累,不求甚解,不去写作实践,自己的写作能力是不可能有很大提高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对所读之书,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和写作手法,让它作为自己的“活水源头”,并运用到自己写作中去。例如,朱先生《春》中的写法甚多,诸如“总——分——总”的结构,正写与侧写,实写与虚写等;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还有,鲁迅先生的《故乡》对“豆腐西施”杨二嫂,少年闰土、中年闰土的人物描写,二者前后变化的对比映衬等,均是我们作文借鉴的好方法。
在观察的基础上积累,在积累的基础上写作,它不是单一的一遍两遍,而是“反复、反复、再反复”的过程。这样,反复训练的时间久了,学生写作时,无论是平时、还是考场作文,那真是“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再也不去抄袭例文或拼凑“阅读理解”范文了。
5 体现不拘一格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作文的自由性,放飞孩子的灵性,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在平时作文训练中,我不框定内容、形式、字数,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再凑字数,凑段落,轻轻松松遨游于作文天地中。如,在参观野生动物园的秋游活动后,我任学生自由选择主题,自由习作,不拘字数,体裁。于是有了“我和长颈鹿交朋友”、“救救猿猴”、“动物乐园”、“一枚鸵鸟蛋”等不同角度、不同选材的文章。学生兴致勃勃,把一次平常的秋游活动写得有声有色、令人神往。再如童话故事,这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作文形式。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可以组织学生从听编童话——看图编童话——提供材料编童话——续写、扩写童话——独立编童话,逐步提高编写要求,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没有想象就没有诗,鼓励儿童用童眼观察世界,用童心感受世界,并学写儿童诗,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