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这份不可心的婚姻还要不要?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z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老师:您好!
  我听说澳大利亚的学者对2300名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进行调查之后得出了一个令我十分意外的结论,他们发现女性如果想长寿,而且在晚年身体健康,那就最好趁早与自己的配偶离婚,因为离异或是单身女性在晚年的身体状况往往好于有老公的妇女。
  我今年也六十多岁了,也在考虑是不是离婚。
  我是老三届,高中毕业后就下乡了,回城挺晚的。我的婚姻可以说是凑合婚姻。我丈夫是当年的右派。刚结婚时,我以为是爱他的,后来才发现只是同情。我们的性格差异太大了,根本就说不到一起去,我曾经多次想过要离婚,不少于4次正式和他谈过,每次都到最后关头为了儿子,一次又一次原谅他,又凑合过下去。现在儿子大了,已经结婚单过,我不必再苟且了,我还是想离婚。
  我丈夫动辄酗酒、打人,还把我的钱全都拢过去。他甚至把我医保报销折子上的钱悄悄取出来花掉。我真是忍无可忍了。
  我们之间一直没有共同语言,总想不到一起去。他很不讲理,对人没有爱心,对我父母没有孝心,对我一点也不关心。
  他是个整天做大头梦的人。儿子结婚时我们举了债,可他还不断地乱投资。一会儿要和什么人投资办企业,一会说要买基金。有一次他上银行交费,我让他顺便查一下我医保的钱是否到账,可他竟然把上面的一千多块钱取出来花了。让我一点安全感都没有。
  现在我很痛苦,真的很想离婚。如果我离婚,我的退休金还能让我有个基本生活保障;如果不离婚,明天会举多少债?我一点数都没有。他不定什么时候又会撒酒疯,这哪里是人过的日子啊!我有时甚至想报警。
  可是,他已经七十多岁了,比我大许多,已近黄昏,让他再受一次离婚的打击,我又狠不下心来,左右为难,很想听听您的意见。
   叶佩兰
  
  叶大姐:您好!
  我十分理解你此时的心情。的确现在中国中老年的离婚率骤增。这是因为生活好了,大家都更注重生活质量、生命质量,所以不愿意再凑合,加之社会舆论越来越宽容,因而选择离异的人数有所上升。
  过去大家普遍认为已婚妇女在社会交往方面状况会更好,但学者的研究却发现,离婚、丧偶或是一直单身的妇女一般会有更多的社交活动,这对她们的身体有益。从全世界的情况来看,单身女性不再是寂寞一族。相反,婚姻反而让妇女受到束缚,已婚妇女会因为忙于家务而没有时间社交。我想这一研究成果对您也应该是一种启示:自己的生活健康自己找。
  你现在不想离婚的主要原因是可怜你丈夫。那你不妨权当自己已经离婚了。你可以和你丈夫谈,各自的经济独立。他想折腾,只能用他的工资,不能举债。如果他越界,你就一定和他分开,因为你不想晚年承担债务。这是一个底线。
  如果他同意,你就不用苛求你们之间是不是相通。比如他酗洒,总在不断地举债、投资,你可以帮助他清醒一点。告诉他他能施展的年代已经过去了,无法弥补。越硬来,失败得越惨,越会沮丧。并且告诉他现在家庭暴力只要报案,警察就会出警。况且他是一个文化人,会保有几分自重吧。不然,你就不必再忍耐了。而假如离婚,他的晚境会变得很凄凉,这一点他应该很清楚。
  您不妨交一些谈得来能理解你的朋友,让家庭这一形式空壳化,安排好自己的每一天。
  步入老年,若能够拥有“四老”——老伴相伴,老友相助,老本可依,老窝可居,再加上一颗平常心,安度幸福晚年是不成问题的。
  这一养生之道你要设法告诉你丈夫,让他也老有所伴、老有所依,过一种正常人的生活,过一个幸福、安逸的晚年。
  丁宁
  (责编:辛娅)
其他文献
2009年是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10年,也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老年人年”10年。10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矛盾和问题也凸显出来。  与此同时,2009年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年,也是老龄事业突飞猛进的一年。全社会对老龄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提升,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较好保护,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我们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
期刊
职工退休了,常常会有依依不舍之情。单位为他们举行欢送茶话会,为他们送上一份珍贵的纪念品,更能使退休职工终身难忘。时下有的社区每隔4个月就要召开一次退休人员欢迎会。笔者认为,这种方式值得推广。  此举不仅能显示出社区领导欢迎退休人员进社区的诚意,使他们有一种置身于家中的温馨感觉,也能激发退休人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从某种意义上讲,社区召开的“退休人员欢迎会”,就是一个密切彼此感情、加深友谊的“连
期刊
唐志龙是个做事执着认真的人。他是长沙最早的一批知青,1963年就下放到了江永回龙墟农场。其实当时他已考上高中,可他硬是响应党的号召“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放弃了升学机会 ,上山下乡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别的知青下农村,大多是抱着锻炼几年再回城的想法,可唐志龙却决心在农村扎根一辈子。他向老农工学习农业生产技术,咬着牙关克服一切困难,很快过了劳动关、生产技术关,成了一个合格的新型农民,得到全场农工
期刊
夜深人静,与妻闲坐。妻织毛衣,棒针“的的”有声,闲散的话题絮絮绵绵。这时便有一种心动,柴米油盐的日子,已然刻骨铭心,这样延续了三十多年的交流已经出神入化。  读妻的脸,那行行道道条条的皱纹,每一条都是一个故事,每一条都流淌着爱的奉献和痴情。  妻初嫁我家,父母双双卧病在床,要她去伺候,几亩责任田等着她去耕种。妻没有犹豫,毫不动摇,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担起这副全家的重担,从此,这个面临崩溃的家,便有了生
期刊
生离死别的命运,把我们老俩拴在一起,在彼此满意的情况下,上世纪80年代末他在北京执行任务时,我们再婚了。结婚的第一道关卡便是新老伴的鼾声。  新婚之夜,老伴头一挨枕头,呼噜声便随之而起,由阳春白雪、低吟浅唱到如潮如涌、如吼如雷,那声音所产生的振幅与撼动力,足以使招待所的左邻右舍难于安宁,更不用说与他同床共枕的我了。我把他推醒,他笑笑说:“对不起,我就这个老毛病,所以,每次出差都享受‘独间’的特殊待
期刊
善良岳母“情感出位”气昏老伴    2009年6月21日,在郑州铁路局上班的黄伟豪下班回到家,便觉得家里的气氛有些异样。岳父脸色铁青地在沙发上抽闷烟,岳母在卧室里嘤嘤哭泣,妻子坐在一边闷声不语。一看这情景,黄伟豪向妻子递了个眼色,妻子随即跟他进了卧室。妻子李泽惠话未出口,眼圈就红了,她说出了一桩让黄伟豪大感意外的事情——  原来,岳父李德成与岳母胡素芬婚后曾两地分居多年,一年到头几乎都是岳母带着女
期刊
在湖南省平江县有一对幸福的老夫妇。  丈夫叫张芷凡,是一名退伍老兵,年近八旬,身材不高,但腰板挺直。古铜色的面孔伴着银色的须发。妻子叫朱典华,他们虽然高寿,但是耳聪目明,每日精神矍铄。  老两口如此健康,一般人一定认为是他们的儿子儿媳照顾有方,其实他们并没有自己亲生的子女,抚养成人的养子也因为无法忍受山村的贫苦不告而别,一直以来照顾他们生活的是3个侄子。  早先,曾经有人建议将张芷凡夫妇列入“五保
期刊
年逾八旬的老爸老妈哪儿都好,就是习惯了省吃俭用过日子,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总是精打细算,口挪肚攒,有时简直到了“葛朗台”的地步——一块抹布居然用了三年!  出于对父母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我曾多次苦口婆心地劝说、开导他们,但均未奏效。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好对老爸老妈使点“阴谋诡计”。  瞒天过海。每次回老家看望二老,我必要带上一些保健品、肉菜、日常生活用品等。这些东西都是我临行前新买的,
期刊
人到老年,多得闲暇,见人见事,各种复杂的心绪在脑海里弥漫开来:叹一事不慎铸成终生之误,以至于境况低于他人;或现实比照,叹下辈不争气。这些攀比心理挥之不去,天长日久,使人情绪低落,少了生活的乐趣,成为健康的大敌。  我就认识一位姓郝的大爷。有一阵同在一家小店吃早点,相互熟悉后,老少之间无话不谈。  可好几次聊到兴处,看到在年轻保姆的搀扶下,那位拄着拐杖的老者路过,指着买这买那,郝大爷戛然停止谈话,身
期刊
今年国庆节,60岁的清水和秀荣花了400元,照了一组婚纱照。照片冲洗出来,我连连称奇,清水潇洒精神、秀荣富态华贵,和他们平日里简单朴素的形象大相径庭。他们说,我们以前在乡下没有照过结婚照,如今我们在北京打工,也学学城市老人的时髦,补照一张婚纱照,高兴高兴。  我也为他们高兴,也乐意他们追求“时尚”。清水和秀荣是我家的一对保姆夫妻,我们在一起生活已经7年了。他们是苦出身,也曾经历贫寒,直到改革开放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