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爱玩爱闹长身体的时期,而良好的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增加小学生的体质,而且还可以加强他们自身的运动能力,从中培养他们学习的爱好和兴趣,让小学生通过有趣的体育教学,得到身心素质的提高,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和精神。本文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其具体的解决办法和方案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期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有所裨益。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兴趣;培养;疏导
虽然体育教学不像其它理论性课堂教学一样枯燥,但如果体育老师不能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不能针对小学生们的成长特点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创新,就很难让小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因此,有效的掌握小学生们的心理状态,然后再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和实践,才能调动起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到更多的运动技巧,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达到其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培养我国新时代的接班人做出贡献[1]。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体育教学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七到十二岁之时,而这个时期的孩子不仅活泼好动,而且还具有很强的情绪性,对于不喜欢、没兴趣的课程,绝对不会去专心学习,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需要体育老师去激发和创造。但从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来看,小学体育教学没有从小学生们的这些心理特征出发,不能有效的调动起小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学模式呆板而单调。小学体育教学尚未脱离传统的教学理念,始终坚实以教材内容为主,教学模式既简单又呆板,这种机械化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启发,更不能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3、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当前的孩子生活在新的社会主义形势之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家长们对孩子的宠爱也是急剧上升,这就造成大多数小学生缺乏锻炼,身体素质差,没有较强的毅力,更没有经受过磨难,在体育教学中,稍微体力强度大的动作,他们就会随不了,小学生身体素质不一的现状,也是体育教学不能迅速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4、缺乏必要的体育认知。缺乏对于体育教学的认知程度,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觉得体育教学可有可无,认为小学生只要学习好文化知识即可,没有必要把太多的精力花费到体育课程上,这就使小学生在思想意识里产生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甚至对于没有新意的体育教学产生厌倦情绪,导致小学体育教学收不到真正的实效性[2]。
二、培养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途径
1、丰富教学内容。相比较其他文化课,体育课的娱乐性比较高,游戏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满足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内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上快速跑的体育课程时,体育教师可以变换多种上课内容,让学生进行接力赛跑、“二人三足跑”、背向跑等多种姿势的跑,避免单一的跑步,让学生享受跑步的乐趣。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使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学生分组的标准可以按学生自身的兴趣和学习能力进行,同时也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情景教学。如时下娱乐节目“奔跑吧兄弟”很受小学生喜爱,很多小学体育课堂上也加入了“撕名牌”的游戏课程。这些贴近小学生心理的课程会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教学效果也更加显著[3]。
2、教学形式多样性。小学体育教师要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教学形式多样,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单方面教学的形式,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到体育课程中。教师可用相关体育器材布置场地,这种新鲜感,会让小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如在上障碍跑的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几个学生弯腰摆成“高山”,几个学生围起来做“山洞”,用垫子制造“沙滩”。学生在障碍跑的过程中翻越“高山”,钻进“山洞”,踏过“沙滩”,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增加学生集体的参与感,提升练习的乐趣,并锻炼了身体。
3、体育教师因材施教。由于小学生彼此之间的身体素质差异比较明显,这样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尝试分组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材施教。身体素质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组别里,按不同组别的自身接受程度,量身选择可进行的体育锻炼。学生根据自身身体素质和能力进行体育课程,也会提升自身的自信心,发掘个人的潜力,增加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如对于一些稍微肥胖的小学生,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多设置一些力量训练,像比拼撇铅球、单双杠的拉伸运动等。从而实现每个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最优发展[4]。
4、师生对体育达成认知共识。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中除了教授小学生正常的运动技术,也要考虑到小学生贪玩的心理,正确地引导小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如在正常的授课中,对于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准确完成授课内容的小学生,教师可以让其一起进行50米折返跑,而最后一名要多进行一次50米折返跑。这样既可以增加小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师生逐步明确对体育课程的认知。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一直是教师在不断探讨和研究的问题,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学者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素质,才能最终完成远大目标。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小学体育教学已经成为各门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它不仅关系到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人格素养,更关系到未来国民素质的水平,对于学校来说,只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把新型的教学模式合理的应用到体育教学当中,提高体育老师的综合素质,加大教学内容及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并根据学生们的特点,找到适合他们成长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小学生爱上体育,在体育教学中放松心情,掌握技能,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参考文献
[1] 臧磊.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163+166.
[2] 林仁.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2):199.
[3] 陈刚.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3(05):63+65.
[4] 商辉.浅談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02):80-81.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兴趣;培养;疏导
虽然体育教学不像其它理论性课堂教学一样枯燥,但如果体育老师不能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不能针对小学生们的成长特点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创新,就很难让小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因此,有效的掌握小学生们的心理状态,然后再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和实践,才能调动起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到更多的运动技巧,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达到其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培养我国新时代的接班人做出贡献[1]。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体育教学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七到十二岁之时,而这个时期的孩子不仅活泼好动,而且还具有很强的情绪性,对于不喜欢、没兴趣的课程,绝对不会去专心学习,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需要体育老师去激发和创造。但从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来看,小学体育教学没有从小学生们的这些心理特征出发,不能有效的调动起小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学模式呆板而单调。小学体育教学尚未脱离传统的教学理念,始终坚实以教材内容为主,教学模式既简单又呆板,这种机械化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启发,更不能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3、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当前的孩子生活在新的社会主义形势之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家长们对孩子的宠爱也是急剧上升,这就造成大多数小学生缺乏锻炼,身体素质差,没有较强的毅力,更没有经受过磨难,在体育教学中,稍微体力强度大的动作,他们就会随不了,小学生身体素质不一的现状,也是体育教学不能迅速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4、缺乏必要的体育认知。缺乏对于体育教学的认知程度,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觉得体育教学可有可无,认为小学生只要学习好文化知识即可,没有必要把太多的精力花费到体育课程上,这就使小学生在思想意识里产生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甚至对于没有新意的体育教学产生厌倦情绪,导致小学体育教学收不到真正的实效性[2]。
二、培养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途径
1、丰富教学内容。相比较其他文化课,体育课的娱乐性比较高,游戏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满足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内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上快速跑的体育课程时,体育教师可以变换多种上课内容,让学生进行接力赛跑、“二人三足跑”、背向跑等多种姿势的跑,避免单一的跑步,让学生享受跑步的乐趣。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使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学生分组的标准可以按学生自身的兴趣和学习能力进行,同时也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情景教学。如时下娱乐节目“奔跑吧兄弟”很受小学生喜爱,很多小学体育课堂上也加入了“撕名牌”的游戏课程。这些贴近小学生心理的课程会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教学效果也更加显著[3]。
2、教学形式多样性。小学体育教师要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教学形式多样,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单方面教学的形式,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到体育课程中。教师可用相关体育器材布置场地,这种新鲜感,会让小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如在上障碍跑的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几个学生弯腰摆成“高山”,几个学生围起来做“山洞”,用垫子制造“沙滩”。学生在障碍跑的过程中翻越“高山”,钻进“山洞”,踏过“沙滩”,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增加学生集体的参与感,提升练习的乐趣,并锻炼了身体。
3、体育教师因材施教。由于小学生彼此之间的身体素质差异比较明显,这样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尝试分组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材施教。身体素质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组别里,按不同组别的自身接受程度,量身选择可进行的体育锻炼。学生根据自身身体素质和能力进行体育课程,也会提升自身的自信心,发掘个人的潜力,增加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如对于一些稍微肥胖的小学生,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多设置一些力量训练,像比拼撇铅球、单双杠的拉伸运动等。从而实现每个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最优发展[4]。
4、师生对体育达成认知共识。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中除了教授小学生正常的运动技术,也要考虑到小学生贪玩的心理,正确地引导小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如在正常的授课中,对于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准确完成授课内容的小学生,教师可以让其一起进行50米折返跑,而最后一名要多进行一次50米折返跑。这样既可以增加小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师生逐步明确对体育课程的认知。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一直是教师在不断探讨和研究的问题,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学者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素质,才能最终完成远大目标。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小学体育教学已经成为各门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它不仅关系到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人格素养,更关系到未来国民素质的水平,对于学校来说,只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把新型的教学模式合理的应用到体育教学当中,提高体育老师的综合素质,加大教学内容及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并根据学生们的特点,找到适合他们成长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小学生爱上体育,在体育教学中放松心情,掌握技能,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参考文献
[1] 臧磊.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163+166.
[2] 林仁.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2):199.
[3] 陈刚.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3(05):63+65.
[4] 商辉.浅談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02):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