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化学素养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fqxx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实验探究是一个让学生在探究中愉快学习的过程,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变幻莫测的化学现象,积极探索化学本质,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本着从生活、生产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对身边常见物质或有趣的现象进行探究,既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又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无穷乐趣,综合实现教育目标。
  1.科学选择探究内容,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的物质生成。蜡烛是我们熟悉的生活用品,蜡烛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蜡烛燃烧后生成什么物质,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学生来说是不太清楚的。这就要求我们动手探究一下蜡烛燃烧后的产物到底是什么,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1: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的火焰正上方,过一段时间观察烧杯内壁上有什么现象,从而科学地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
  实验2:把一个内壁蘸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的火焰正上方,过一段时间观察烧杯内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从而科学地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
  2.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学生对教师提供的实验课题很感兴趣,积极动手进行探究。在实验1中,基本上所有学生都看到干燥的烧杯内壁上附着小水珠。学生据此回答:蜡烛燃烧的生成物里有水。这个实验是教材里设计的实验,教师把它设置为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得出蜡烛燃烧后有水生成的实验结论。
  在学生们进行探究实验2时,发现新问题出现了,当学生按照教师提示的方法进行实验时,把内壁蘸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一段时间后,并没有发现澄清石灰水有什么变化,自然也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这时学生满脸的疑惑,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3.拟定科学的实验方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这时我给学生以鼓励:“同学们的猜测都十分有道理,那能不能针对你的假设,再设计一个小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测呢?”这时学生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教师让有相同猜测的学生自由形成实验小组,设计出验证自己猜测的实验方案。
  (1)更换一个较大点的烧杯,多蘸些澄清石灰水再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2)在蜡烛火焰正上方放一个白色瓷盘,看瓷盘底部能不能出现炭黑。
  (3)将蜡烛粘在小木板上点燃,用广口瓶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等蜡烛熄灭后翻转,向广口瓶中注入澄清石灰水,并进行晃荡,观察现象。
  大胆地猜测,不同实验方案的拟定,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素养。
  4.教会学生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各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方案准备好所需的实验仪器,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一步探究自己小组的猜测。学生通过收集数据、观察现象,分析出现结果的原因,以验证自己的猜测。那么猜测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呢?学生交流的结果主要有:我们的猜测是错误的,按照我们的进一步探究,还是没有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我们的猜测也是错的,蜡烛火焰上方的瓷盘底部出现炭黑,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我们成功了,通过我们的改进,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说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5.组织学生表达与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清晰学生思维
  教师要鼓励学生:既然你们的方案成功了,就再给大家展示一下,汇报小组的实验报告,看能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小组代表积极发言:我们先前探究的实验2现象不明显,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而我们在探究时烧杯口是向下的,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大部分可能从烧杯中逸出,由于此时烧杯内部的二氧化碳很少,不足以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看不到明显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小组做了改进,为了让大家理解得更直观一点。我先把图例给大家展示到投影仪上,改进以后的具体操作步骤是:
  (1)将燃烧着的蜡烛用蜡油粘在一小块木板上,用内壁干燥的广口瓶将其扣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因为氧气缺乏将会熄灭。
  (2)蜡烛熄灭后,放置一段时间冷却到室温,仔细观察干燥的广口瓶内壁上会出现小水珠,这是水,说明蜡烛燃烧有H2O生成。
  (3)再将此装置翻转过来,向广口瓶内注入20mL的澄清石灰水,轻轻晃荡,发现石灰水由澄清转变为混浊,证明蜡烛燃烧有CO2生成。
  6.反思与评价
  这一探究结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现象明显直观,成功率百分之百,使学生不再对此实验产生疑惑,效果极佳!
  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用化学的方法进行探究,让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观察、设想、拟定方案、实践检验、交流思考,理解化学要有严谨性和逻辑性,必须一丝不苟,不能存在模糊认识。对于出现的疑虑必须通过实验探究清楚,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实验精神,综合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我国关于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的研究中,集中研究了什么是学前教育质量和对学前教育质量内容的分析以及实践学前教育质量标准过程中产生了何种偏差。基于对现状的分析,提出建立科学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晚期预适应对缺氧复氧乳鼠心室肌细胞ATP敏感钾通道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培养乳鼠心室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设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缺氧预适应组和
定期测量血压是许多中老年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针对测量血压的不便,本文采用示波法测量血压,它主要包括压力传感器、滤波和血压算法三个部分。该系统由气泵向袖带内充
通过对一名数学学习障碍学生的研究和分析,从多媒体课件的角度找到学生学习障碍的一个成因。通过实例研究分析多媒体课件可能存在的一些误区,提出课件制作不能只追求画面的美观
报告12例手术切除或尸检的胃肠道血管畸形。通过临床分析、光镜观察、组织化学染色、形态测量等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临床上以黑便、粘液血便、呕血及腹痛为主;病变主要发生在粘膜
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普遍缺乏师生互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发表见解的机会很少,师生、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学生感觉英语学习枯燥乏味。笔者从自身的教学体验出发,对造成当前现状的
化学课欲“开”学生“胃口”,一定要讲究它的“味”。一堂成功或说名符其实的化学课,应有哪些“味”呢?我认为起码应有以下“三味”;  一、本味  既是化学课,就应有强烈的化学本味。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那么,如何使化学课富有本味呢?主要应做好以下三点:  ⒈开足、做够化学实验  这是使化学课本味丰厚的根本保证。 “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
目的观察缬沙坦和安体舒通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间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胶原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AMI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缬沙坦组、安体舒通组、缬沙坦+安体舒通
现代化工行业生产线逐步实现电气化与自动化,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化工生产效率大大提升,而随着PLC技术的成熟,将PLC技术应用于电气化工程及自动化中符合现代化工行业发展的要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方式比较死板,影响到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对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详细论述了提升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