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采茶戏的人文色彩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Q865739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赣南采茶戏孕育于人杰地灵的赣南地区,烙印上客家劳动人民鲜明的个性色彩,是“小写的人”和“大写的人”的辩证统一,以诙谐幽默的艺术表现形式传达乐观自由的自然天性,在对“人”体认的过程中呈现着人文色彩。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人文色彩;九龙山摘茶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赣南采茶戏的表演盛况于清人陈文瑞《南安竹枝词》:“谣哇小唱数营前,裘扮风流美少年。长日演来三角戏,采茶歌到试茶天”中可见一斑。赣南采茶戏的起源众说纷纭,但大都认可起源于江西安远县九龙山一带的说法,《九龙山摘茶》正是其祖宗戏。《牡丹亭·劝农》载:“官里醉流霞,风前笑插花,采茶人俊煞。”[1]此即杜太守春耕时节下乡劝农,村民巧化民情于采茶戏中向其表演汇报的情景。此两处记载的字里行间,充溢着淳朴自然之风,其乐融融,采茶人亦个性张扬,人文色彩鲜明。周作人在五四时期提倡人的文学,同为文艺的戏曲亦当是人的戏曲。本文将以《九龙山摘茶》为例,围绕“人”这个核心,从“小写的人”和“大写的人”两方面来阐释赣南采茶戏的人文色彩。
  《九龙山摘茶》,据魏美玉介绍,著名采茶老艺人刘德明(1883-1965)传下的手抄本《摘大茶》(即《九龙山摘茶》)中,就包含了茶篮灯、朝奉别妻、投宿进店、打马上山(九龙山)、品茶议价、船运回家等多场戏段,是茶篮灯的发展与延伸。该剧在茶贸易中逐渐于九龙山茶区一带形成,时间大约在明万历至清康熙二十一年间。[2]世风民情如源头活水般汩汩流入《九龙山摘茶》,它自产生起便处于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一、“小写的人”——对人自我价值的肯定
  人作为价值个体存在,人的特性正是人区别于机器的表征,人的自我价值理应得到肯定。《弹歌》中“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是被记录下来的原始先民狩猎时的猎歌号子。赣南采茶戏亦是客家人生活劳作的产物,是劳动之余的自娱自乐,其诞生之初是调节劳动氛围的一种方式。茶农哼唱采茶歌,偶尔扭动跳采茶舞,为繁琐无聊的劳作增添乐趣,缓解疲乏。刘斌亦认为其舞蹈是原生态性的文化。[3]赣南采茶戏歌乐舞三位一体,是人类艺术早期发展的形态,符合人本身特性,其舞蹈动作的拟人化色彩鲜明。郭磊编著采茶教材中介绍的大量“仿生”及人劳作时的舞蹈动作,如牛牯耸肩、乌云盖天等。“两类模拟——动物模拟和情态模拟,以其拟人化表现宣泄了乡民对天性的解放。”[4]飘逸舒展、生活形象化的舞蹈传递着人之性灵。艺术缘情而发,它是劳动人民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歌舞以咏志。采茶人感于外物而自然发声,是人自然天性的真实释放,人的色彩潜移默化地融入其中。如《九龙山摘茶》中侠义勇敢、机智风趣的茶童,美丽善良的二姐,好色贪婪的朝奉,贪财思情的店嫂,泼辣性妒的朝奉妻,个性鲜明,借塑造张扬的人物性格展现情感解放。
  人能凭借自身的勇敢与智慧去反抗命运,争取自由与幸福生活,这是对人价值的肯定。《九龙山摘茶》中茶童和以二姐为代表的茶区乡民与朝奉斗智斗勇,争取生活和爱情的自由、解放。茶童虽被卖与朝奉作家仆,但经济身份上的附庸并不代表精神的附庸,茶童对朝奉一面答应顺从,一面又戏弄调侃,巧语骗得朝奉自己摇橹,时常打趣朝奉。对待朝奉,茶童勇于反抗,听闻朝奉欲借一杀差价二逼债的方式逼婚二姐时,他便快马加鞭通知二姐,揭露朝奉的阴谋。在二姐险些嫁朝奉时,幸得茶童机智,托船妹將朝奉夫人给他的象牙大扇去通知朝奉妻,巧妙活用朝奉哄店嫂做大老板娘的话,偷偷将与朝奉成亲的对象换成店嫂,二姐才免入虎口。二姐亦有勇有谋,面对逼婚,假装允婚烧毁青苗债本救乡亲,后巧借朝奉怕妻一点,搬出茶山大礼成亲规矩,言明朝奉须在十五月圆夜子时穿神水,跳过龙潭方能成亲,实为暂缓之计。融汇在赣南采茶戏中的乐观抗争、机智勇敢的精神,闪烁着人自身价值的光辉。
  据采访赣南采茶戏国家级传承人陈宾茂先生的口述介绍:“赣南采茶戏一般来说没有宫廷戏、官场戏,没有才子佳人,多是当地老百姓身边的事情,几乎都是爱情戏。”社会底层人民的爱情,略显纯粹但更接地气,人的情感本真因素得到凸显。爱情这一文艺领域经久不衰的主题与底层人民相结合,催发出赣南采茶戏这朵山茶花,艺术化地传达着如璞玉般的真情。改编成《十送红军》的采茶曲《送郎调》中,送别时的含情脉脉,情窦初开少女的羞涩,人情味十足。《九龙山摘茶》中,二姐对爱情也是勇敢追求,心仪茶童哥,虽然羞涩,却勇敢地寻机向茶童哥表心意。戏中唱词:“茶女也风流,不误好年华。茶郎就来攀茶花”,众茶女将茶童哥嬉笑打闹了一番。二姐与朝奉一番周旋后,终与茶童哥喜结良缘。娇羞的爱意情愫,机智、勇敢汇通一体,这些人的自然本性中,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与张力。
  在他们身上,人真挚淳朴的感情得到释放,凭自身智慧去抗争以争取爱情和生活的自由幸福,这是对人自身能力和思想价值的肯定。关注点聚焦于人本身,展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勇敢、勤劳乐观,人在不断发展自身,生活情趣盎然,是对“小写的人”的尊重。
  二、“大写的人”——对社会群体的人文关怀
  人自诞生起便具有了两重身份,一是自然人,二是社会人,人所关注的点除本身的自然天性外,还有作为社会责任承担者的角色。赣南采茶戏是赣南客家人民群体智慧的结晶,也是邻里乡民相爱一家亲的生活写照,反映了人在对自我价值肯定的基础上对他人价值的尊重,衍生出顾全大局,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般更大的人文关怀。
  《九龙山摘茶》一戏中,茶童听闻朝奉要上九龙山收茶收债,不觉想到山上乡民们春荒三月喝稀汤,全靠细茶换米粮,何来银子还债的处境。虽自己亦身为奴,生存不易,但他却同情乡民们的苦难,欲为之谋福利。他巧定攻毒计,搭救二姐,烧债救乡亲。这些行为随时可能殃及自身,朝奉最后怒骂他:“狗才,回去看我怎么收拾你。”茶童哥为了九龙山全体茶民们不惜冒险,但这并非完全不顾自身而鲁莽地往枪口撞,茶童哥巧生妙计、步步为营,在自身与乡民利益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两者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颇为侠义智慧。乡民知恩图报,即使贫困也凑银给茶童赎身,让茶童重回自由身。二姐为救乡民以身抵债,这对女子来说需要何等的勇气。茶山乡亲们感谢二姐好心肠,风雨同舟共患难。姐妹们为保二姐夜里摆三关欲难住朝奉,却不料朝奉终跳过龙潭,逼迫二姐即刻成亲。此虽如晴天霹雳,但二姐想到乡亲们得救了,自己虽死犹值。茶童、二姐及乡民们相互关怀、体谅,这是一群人为了追求自由、幸福生活众志成城地用勇气和智慧抗争着。此戏曲感动我们的不仅是人的勇气智慧,更是他们彼此间的关怀体认以及强大的凝聚力。   罗门《麦坚利堡》一诗云:“超过伟大的,是人类对伟大已感到茫然。”伟大,并非意味着丰功伟绩,而是人性生命力量的伟大,是更大的人文关怀。若缺乏大的关怀,眼界局限于自身,心境将日益走向狭隘,最终连自身都容忍不下,心中无他人,更无自己,走向迷失。大写的人,是对自身所处境况有正确认知后,选择勇敢地承担社会责任,心里拥有对他人、社会更大的人文關怀。赣南采茶戏中,将对社会整体的关照观念融于舞蹈及戏剧情节中,耐人寻味。
  三、巧妙融合“小写的人”与“大写的人”
  “大写的人”与“小写的人”并非相互对立,二者既有区别又相互关联。戏中尊重“小写的人”,歌颂真善美,以诙谐幽默的口吻讽刺假恶丑,充分肯定人本身的价值,讴歌自由、追求爱情。戏流露着人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身价值,改造世界,实现更好发展的观念。赣南采茶戏崇尚“大写的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使其上升到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仁者,爱人。它不意味着对自身人性的扼杀,而是在个性解放基础上对社会群体的关怀,从小我升华到大我的境界,是对人生价值更大的体认与实现。赣南采茶戏正将二者统一的关系完美诠释,既是“大写的人”,又是“小写的人”,人性的张扬与升华,赋予赣南采茶戏浓烈且深刻的人文色彩。
  四、结语
  钟灵毓秀的赣南孕育了情趣盎然的赣南采茶戏,赣南客家人谱唱出一出出好戏,也将风趣乐观、勤劳善良、机智勇敢的精神融入采茶戏中。它展现着人自然天性的释放,以及人积极凭借自身智慧与压迫势力抗争,追求自由解放与幸福,并在此过程中实践对社会群体的大关怀,将“小写的人”与“大写的人”融为一体。采茶戏宛如天籁般的音乐,生动形象的舞蹈,灵活逗趣的故事,在肯定自身价值的基础上追求更深刻的人文关怀,歌乐舞三位一体呈现赣南采茶戏绚丽的人文色彩。
  参考文献:
  [1](明)汤显祖.牡丹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42.
  [2]魏美玉.九龙山茶歌[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7:4-5.
  [3]刘斌.赣南民间舞蹈“原生态”性文化探析[J].农业考古,2011(4):135-137.
  [4]郭磊.赣南采茶舞蹈教材与教学实践[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5).
  作者简介:肖慧梅(1998-),女,汉族,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人,西北大学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类。本文指导教师:成明明。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儿童学前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纷纷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能够在短时间内补充大量的学前教育人才,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通过舞蹈教学,能够生动地表达人的思想情感,将人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学前教育的舞蹈必须要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创造,同时将舞蹈语言、舞
【摘要】现代城墙作为一城文化载体,与市民文化生活息息相关,主要以文化功能面向世人,例如西安城墙、赣州明城墙大力发展文化旅游项目。在未来,城墙或许可以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打造未来城市文化空间。而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城墙的功能开发始终建立在古代城墙主要作为防御工事的基础之上。本文试图以东汉开国之前,著名以少胜多战事“昆阳之战”为例探讨古代城墙的防御功能。  【关键词】古城墙;防御功能;昆阳之战  【
【摘要】通常艺术歌曲共有两个部分组成,即诗歌与音乐相结合共同表现的一种音乐体裁形式,艺术歌曲的确立是根据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大师舒伯特的作品而确定的,后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歌曲体裁。本篇论文选择黄自的艺术歌曲《玫瑰三愿》为例,将从声部中的旋律重叠、旋律对位、旋律呼应三个角度出发分析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声部特点,旨在为声乐表演者以及学者们提供一些启发。  【关键词】黄自;艺术歌曲;声部;玫瑰三愿
【摘要】青铜,古时被称为‘金”或“吉金”,是纯铜与锡、铅等其他金属的合金,铜锈呈青绿色。青铜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上占有重要地位,青铜器作为穿越历史文明的精美器皿,以独特造型、别致纹饰、手工打造特色,给后世带来视觉盛宴,留存了历史古蕴。芜湖县文管所收藏的春秋窃曲纹青铜鼎,以纹饰精美、造型浑厚、器形庄严被鉴定为国家二级珍贵文物。  【关键词】芜湖县;青铜器;春秋时期;小型器;窃曲纹青铜鼎  【中图分
【摘要】在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多地的庙会活动都受到严重的冲击。钟敬文指出:“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庙会作为文化记忆的一种象征载体,它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是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庙会作为文化记忆的传承方式之一,对它的保护和发展工作迫在眉睫,因此,笔者通过对山西临汾沟上村子孙娘娘庙进行个案研究,旨在为更多的庙
【摘要】汶上县古称中都。自汉魏以来,这里佛教文化流行,发现了丰富的佛教文化遗存。唐宋以后,更是寺院林立,信佛之风盛行。宝相寺和太子灵踪塔,以及地宫出土的金棺、佛牙、舍利闻名于世,使这里成为佛教圣地。  【关键词】宝相寺;太子灵踪塔;佛牙;舍利;研究  【中图分类号】K879.1 【文献标识码】A  汶上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隶属济宁市。公元前501年,孔子曾任中都宰,清《山东通志》称之为“封疆夹齐鲁
朱理治  1941年皖南事变前后,国民党顽固派对中国共产党及各抗日根据地,特别是陕甘宁边区的敌视态度暴露无遗,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明目张胆地对陕甘宁边区采取军事包围、经济封锁的措施,导致陕甘宁边区陷入“几乎没有衣服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的严重经济困境。在此危急关头,朱理治被任命为陕甘宁边区银行行长。能否稳定金融秩序、保障经济发展关系着边区政府、党与抗
【摘要】三维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其能够在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当前我国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借助三维数字化技术的有效利用取得良好成效。随着博物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如何将已有的数字化成果进行有效应用,成为博物馆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对伪满皇宫博物院三维藏品展示系统的技术实现、场景应用进行分析,为博物馆数字化成果的展示应用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三维数字化;在线展示;伪满皇宫博
【摘要】存世的地面建筑与地下建筑是墓葬礼仪的物化形态,时人使用艺术化的语言和形式来表饰这个空间:以现实为粉本进行或夸张或压缩或反叛的摹写,形成新的表现形式——“二手现实”。中国古代墓葬呈现出来的视觉形式是动态的,随时呈现出跟时代气息相符的新的艺术形式——镜像艺术。“复古”是一种基于模本的再创造行为,镜像艺术是这类复古行为的表征之一。  【关键词】“二手现实”;镜像艺术;“复古”  【中图分类号】
我所理解的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视觉艺术,它和听觉艺术也有内在相通之处,如音乐讲究节奏与旋律,而书家在创作过程中也需要找这样的感觉。如果他在写一幅作品的过程中,没有将节奏与旋律融入进来,我认为这样的作品很可能比较机械呆板,给人拼凑之感。因为旋律犹如一种独特的生命,将之灌注于作品,会使得作品整一而富有气韵。  书法与音乐不是简单的图像节奏与音频节律的对应,而是一种意象的契合,是对情感的表现,不是再现。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