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史学科的重要作用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M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高等教育的困境与教育史研究的潜在作用
  编者按:詹姆斯·W·弗雷泽(James W.Fraser),纽约大学斯坦哈特文化、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教育史专业教授,纽约大学通识教育系主任,纽约大学伦敦、英格兰及加纳阿克拉分校管理委员会委员,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全国联谊基金会(Woodrow Wilson National Fellowship Foundation)高级顾问,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与文化、历史教学等。1999年,他组建了美国东北大学教育学院,并担任院长。2008-2012年,他担任美国伍德·威尔逊全国联谊基金会高级副主席。他曾担任美国《教育史季刊》(History of Education Quarterly)编委,2013-2014年担任美国教育史学会(History of Education Society)主席。2014年11月6-9日,美国第54届教育史年会在印第安纳州印第安纳波利斯举办。此次会议对教育史研究视角转换(女性视角、身体视角)、史料挖掘、教育史对大学发展的作用、教育史学科教学等问题展开探讨。本刊特邀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周娜对美国教育史学会新任主席詹姆斯·W·弗雷泽的主题发言进行翻译,以飨读者。
  首先,我想对教育史学会全体成员表达我的谢意,谢谢你们的信任,推选我为教育史学会主席。其次,我特别感谢我所任教的纽约大学的全体教员及研究生。你们的努力和付出使得纽约大学成为美国重要的教育史研究中心。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劳伦斯·A·克雷明(Lawrence A. Cremin),是他引领我进入教育史领域,并指导了我早期的研究工作。虽然在下面的文字中,我会对他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学者和贴心的朋友,他永远是我的榜样。
  参加过2013年在纳什维尔市举办的全美教育史学会的学者们,应该了解我对美国教育史学科前景充满担忧。现在,这种担忧依然存在,我这次希望同大家分享这种担忧。正如兰斯特·F·古德柴尔德(Lester F. Goodchild)和约翰·P·斯宾塞(John P. Spencer)多次提到的那样,50年前,很多有追求的教师会选修2~3门教育史方面的课程;时至今日,仅有一小部分教师学习教育史课程。曾被视为教师教育基础课程的其他教育类课程,如教育哲学,选修情况更糟;与此相反,心理学类课程所占课时比例稳步上升。但是,无论是历史系、哲学系或政治科学系的学者们都很少关注这种危机,他们既无意在研究中关注教育、为有抱负的教师提供课程培训,也不愿意为教育史专业的博士毕业生提供工作岗位。事实上,我的担心远不止这些。
  对教育学院的前途,我同样忧心忡忡。20世纪60-90年代,教育学院几乎垄断了美国教师教育机构,当然,目前其仍然是培养美国教师的主要摇篮。但是,替代性教师教育项目飞速发展,诸如“为美国而教”“驻校模式”、新入职教师培训项目,以及以凤凰城大学的网上教师培训为代表的、具有商业目的的教师培训项目等。替代性教师教育项目受到众多基金会及州立法的青睐和照顾,有可能在未来10年内超过大学化教师教育的培养规模。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替代性教师教育项目几乎没有把教育史课程纳入其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这类培训更多关涉操作性的教学技能。
  无论高兴与否,这还不是我最深的担忧。伍德罗·威尔逊基金会的所有同事都深知我对研究型大学前途的忧心。正如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校长所谈的那样,“有时候我怀疑我是否在管理着一间21世纪的铁匠铺”。我本人对研究型大学能否“存活”到21世纪末,或者21世纪中期,心存疑虑。无论我们来自教育学院,抑或历史学院;无论是做教育史研究,抑或从事教育史教学,诸位都会发现自己同大学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
  我为什么有这些担忧?因为我担心,不久的将来,作为一名教育学院的教师、一名教育史研究者、一名在“落后于时代的机构”——大学里工作的职员,我们做什么不是由我们的意愿来决定,而是更多地被工作中的其他力量左右,其中包括那些负面的市场导向力量。除非我们采取行动,甚至一些极端的措施来改变这种现状,否则,我对未来充满悲观。其实,我并不是悲观主义者。在我看来,我们的社会需要教育史研究者,需要教育学院及教育学教授,也需要研究型大学。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智慧反思和解决目前的问题,我们及我们的后继者完全能够在需要时发挥重要作用。
  那么,问题出在哪?请允许我从教育史学科的根本谈起。另外,因为这毕竟是在教育史学会上的发言,所以请允许我不仅就如何复兴教育史学科给出建议,同时对教育史研究在反思和解决教育学院及大学危机中的可能作用做出分析。我无意阐述过多,但是也不愿意在谦虚的名义下低估教育史学会及教育史学科对美国教育的改变、教育学院的发展所能发挥的潜在意义。
  编辑 郭伟
其他文献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专栏”由中国—东盟中心支持,报道东盟地区教育发展、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及中国—东盟中心教育活动的有关情况。中国—东盟中心是中国和东盟十国政府共同成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旨在促进中国和东盟在贸易、投资、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秘书处设在北京。  摘 要:值中越建交67周年之际,本刊对越南驻华大使邓明魁(Dang Minh Khoi)进行了专访。在专访中,邓明魁大使表示,两国在教
英国《金融时报》近日刊发《中国提升软实力的办法》一文,称“如果汉语想要成为世界语言,就需要有像英语教师那样多的汉语教师——不仅是本土教师,而且包括境外的当地教师;如果中国希望提高软实力,扩大影响和输出文化,就需要培训数以万计的汉语教师。”  文章称,从多数学生是上流社会子女的私立威灵顿公学到埃塞克斯贫家子弟颇多的米切尔小学,很多英国学校都开设了汉语课程。学生家长对学校开设汉语课程的代表性反馈是:“
据世界银行网站2017年2月14日报道,蒙古人民共和国正对学生兴趣与技能的培养项目进行国家补助。蒙古年龄低于14岁的人口约占30%,低于5岁的人口约占12%。蒙古未来将在小学与中学阶段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  目前蒙古政府最关心的是中小学的教育质量问题。世界银行的调查报告发现,蒙古的教师培训系统比较僵化,教师缺乏培训,并且教师在校的教学时间相对较短。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蒙古政府借助世界银行的3000万
摘 要:为了应对新形势下教育领域的挑战并激励教育领域创新,世界教育创新峰会设立了教育项目奖,以表彰世界各地先进的教育实践方案。该奖项强调以创新改变教育,以信息技术驱动和推广创新,同时兼顾弱势群体的特殊教育需求,体现了世界教育创新峰会教育项目奖的人文关怀,阐释了“创新改变教育,教育让世界更美好”的愿景。  关键词:世界教育创新峰会;教育项目奖;教育创新;信息技术;弱势群体  “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据德国教师联合会网站2016年12月20日消息, 针对今年的教育财政报告,德国教师联合会主席乌多·贝克曼(Udo Beckmann)提出:“德国教育财政报告是一份显示出领先与落后之间差距的文件,它再次体现出德国在教育方面的财政不均衡问题。如果谁想用数字来阐释德国教育不公现象,这份报告将是现成的材料。”该报告由联邦教育部和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委托联邦统计局于2016年12月15日发布。  与国内生产
据台湾教育部门全球资讯网站2014年12月24日报道,为扩大公共化保教服务的供应量,提供平价、质优、近便的保教服务,以协助家庭育儿及家长安心就业、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台湾教育部门将持续协助各地方政府逐年设置非营利幼儿园,预计在5年(2014-2018年)内设置100所。  家有学龄前儿童的家长们多处于创业阶段,需要平价、优质的保教服务,以减轻育儿负担。为增加居民生养意愿,并展现政府愿意与父母共同分担
编者按:教育公平是时代的呼唤,更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自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就非常重视教育领域的公平。目前,因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教育领域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2013年11月12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提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
近日,俄罗斯教科部对外宣布,已顺利完成“2012-2014年骨干工程师培训计划”。该计划被列入总统工程,其主要目标是提升对俄罗斯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企业界工程技术骨干的潜力。  该计划要求优化工程师培养体系,强化学校与企业等经济实体之间的合作。从联邦层面来看,俄罗斯教科部与重点大学联动直接面向企业。此外,该计划还可以接受民企介入——学校与企业互动。计划启动3年来,共投入6.555亿卢布(约625
据英国世界大学新闻网2014年9月12日报道,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中国和阿尔及利亚于今年9月4日签订了的《中阿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合作协议》。阿尔及利亚计划开设科学技术学院,提高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知识经济的作用。  今年9月2日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阿尔及利亚在高等教育、科学、技术和创新领域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影响阿尔及利亚商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阿尔及利亚受过教育的劳动力不足和创
近日,英国大学事务大臣萨姆·吉玛(Sam Gyimah)在出席英国上议院举办的庆祝英美富布莱特委员会(Fulbright Committees)成立70周年酒会时表示,英国政府将投入100万英镑专项资金,资助英美两国更多的青年人和学者,特别是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和学者,到对方国家的高水平大学进行学习。通过这笔專项资金,英国政府计划选送大学教师赴美进行科研与教学技能交流。  英美两国作为世界高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