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媒体和商家对“洋节日”的炒作,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遇”。在热衷洋节日的时尚潮流中又以青少年、儿童为多。学校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阵地。从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既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体现,又是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认同的需要。校本课程让学生的成长能够从日常生活出发,基于自身兴趣来选择和研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一门学科。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片沃土,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以直接体验为基本方式,以学生的个性培养为基本目标,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
关键词: 传统文化节日 清明 学校 校本课程
近年来,国内不少媒体和商家对“洋节日”的炒作越来越火爆,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等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遇”。尽管国家把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和春节一起列为法定假日,但新形势下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是面临着许多问题。中秋、元宵、端午等具有特殊意义的传统节日,如今只剩下了吃的外壳:吃饺子、吃月饼、吃汤圆、吃粽子……对于这些节日的起源、民间习俗、文化内涵等,却知者寥寥、兴趣渐远。在热衷洋节日的时尚潮流中,以青少年、儿童为多,这不能不引人深思。
学校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阵地,从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既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体现,又是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认同的需要。
一、主题确定
2016年清明节来临之际,我校根据高台当地传统节日的文化和习俗,结合学校校本课程中《中国传统文化览胜》的相关内容,决定以“我们的节日——清明”(2016“清明文化”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用最亲近生活的地方资源改变学生原有的思维习惯、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情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活动目标
探寻当地传统清明节日文化的内涵和教育价值,以学生可接受的水平、方式与内容,对其精华部分进行选择与梳理,突出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实践解决问题。
三、活动内容
近年来,我校一直把传统节日当做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契机和有效载体。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节日文化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根据我校2016年校本课程计划,清明节,学校将适时开展具有校本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
具体内容如下:
(一)2016年4月2日上午,组织学生们怀着对英雄烈士的崇敬之情,到高台烈士陵园扫墓、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缅怀先烈,寄托哀思,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思、爱国之情。
(二)2016年4月2日下午,在学校多功能教室举办“清明文化”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使学生感悟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进一步增进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案例集锦
片断1.课堂创新。
又是一年春草绿,清明时节寄哀思。2016年4月2日上午,我校1000余名师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前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高台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陵墓敬献花圈,寄托哀思,缅怀先烈。上午10时许,全校师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列队缓缓走进烈士陵园,向烈士纪念碑敬献了花圈,并在烈士纪念碑前举行了新团员的入团宣誓仪式。在听取主持老师讲解红军西路军革命斗争历史后,在纪念馆导游的引导下走进“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参观,了解红西路军悲壮的奋斗征程。那一张张珍贵的照片,那一组组鲜活的数字,那一件件活生生的历史文物,仿佛把同学们带入了70年前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而利用现代声光电传媒手段模拟的红军战士浴血奋战、保卫高台古城的情景场面,更是深深地震撼了师生的心灵。扫墓活动是短暂的,但留给每个师生的记忆是永恒的,对塑造青少年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无疑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抚今追昔,感慨万端。不少同学表示要倍加珍惜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用感恩之心,奋发之志,神圣之责做好每一件事,共同创造家乡灿烂而辉煌的明天。
片断2.从已知到未知,激发探究兴趣。
播放《清明》表演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自然引出活动主题——我们节日——清明(2014“清明文化”主题实践活动)。
师: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来了,在这样的一个传统节日里,你有什么样的体会和想法吗?(为接下来的探究酝酿感情基础。)
生:我感到一股淡淡的哀伤,我想起了去世的奶奶。
生:清明时节经常下雨,湿漉漉的。
生:清明时节是春天最美的时候,是我们春游的好时候。
生:清明节是我国的二十四个节气之一。
生:要吃青团子。
生:今年的清明节要放假了。
生:要去扫墓!
师:很好,看来大家对清明节还是有一点了解的,你对清明节还想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吗?
生:想!
片断3.自主提问,激活探究意识。
师:那你对清明节还想了解些什么呢?那就请你提出自己的问题吧!
生:为什么清明节要吃青团子?
生:为什么叫“清明节”?
生:清明节还有哪些风俗?
生:今年的清明节为什么要放假?
……学生的问题千奇百怪。
师:能提这么多问题真棒!你们能选几个有价值的问题想法研究一下吗?
生:能!可以问老师,问家里的大人,也可以上网查资料!
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敏锐洞察力的一种表现,创新的契机往往表现为所捕捉问题的价值。在活动课上课伊始,我就有意试图把潜藏于学生内心深处的探究兴趣诱发出来,给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定下了良好的基调,学生的创新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于是便会时时有新问题、新发现。再引导学生筛选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初步思考,就避免了胡子眉毛一把抓,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片断4.分组探究,解疑释惑。
根据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自由组成研究小组,选定主题明确分工,合作解决问题。
以研究“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子”的小组为例。
1.组成小组,明确任务,制订方案。
2.分头行动,展开调查。
3.资料汇总,得出结论。
给学生搭建实践创造的平台,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去探索去尝试,允许他们有成功和失败的不同体验,这样才能体现校本课程活动性、实践性的特色,提高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同时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组织、社交、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片断5.综合评价,品味收获。
师:经过一个星期的调查了解,我想每个小组都或多或少有些收获,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你们的研究成果吧。
各组派代表交流自己组的探究收获,共同品味收获的甜美。
……
校本课程的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不仅允许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自己所学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避免了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带来的消极影响,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以鼓励为主。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允许他们有成功和失败的不同体验,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提高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片断6.全员参与共同成长。
为了此次主题实践活动卓有成效、圆满成功,在2016年清明节到来前夕,我们就相关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进行了全新设计:要求参与该校本课程项目的师生策划设计一份“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实践活动方案。在层层筛选的基础上,综合各方面因素,确定了有学生代表参加的活动方案策划小组。实践证明,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能量。他们强烈渴望充满生机活力、富有生命色彩的课堂。他们思维敏捷活跃,他们真诚灿烂阳光。遗憾的是,由于传统教育教学长期的惯性力,致使我们的课堂思维僵化、色彩缺失。好在新课改,尤其是校本课程的实施,无疑又给了我们开拓创新的历史机遇。只有真正把学生放在课改的中心,当成是课程的主体,新课改的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五、案例反思
校本课程就是让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出发,基于自身兴趣来选择和研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一门学科。我们的校本课程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一片沃土,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以直接体验为基本方式,以学生的个性培养为基本目标,注重学生兴趣的发展。
经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后,学生的主题参与意识明显提高,自主性不断增强。由于学生的课题是自己所选,小组是自由组合,小组内的成员又根据自己的长处和喜好各有分工,大多数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找到自己乐于努力的事情。很多同学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了自己的能力,找回了自信。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普遍反映他们对清明节有了更深更具体的了解。明白了有关清明节的很多传说和风俗,真正感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传统节日的历史悠久。同学们反映,从小到大只知道一些清明节零零碎碎的知识,今天,通过校本课程的活动,使大家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内涵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悟……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利用各种节日、假日、传统活动等,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和系列实践活动,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实施的模式。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素质,为开创我校课程改革的新局面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文章.中国传统节日.中国编译出版社,2010.6.
[2]丛超.清明.吉林出版社,2010.6.
[3]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
[4]王斌华.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1日.
关键词: 传统文化节日 清明 学校 校本课程
近年来,国内不少媒体和商家对“洋节日”的炒作越来越火爆,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等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遇”。尽管国家把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和春节一起列为法定假日,但新形势下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是面临着许多问题。中秋、元宵、端午等具有特殊意义的传统节日,如今只剩下了吃的外壳:吃饺子、吃月饼、吃汤圆、吃粽子……对于这些节日的起源、民间习俗、文化内涵等,却知者寥寥、兴趣渐远。在热衷洋节日的时尚潮流中,以青少年、儿童为多,这不能不引人深思。
学校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阵地,从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既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体现,又是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认同的需要。
一、主题确定
2016年清明节来临之际,我校根据高台当地传统节日的文化和习俗,结合学校校本课程中《中国传统文化览胜》的相关内容,决定以“我们的节日——清明”(2016“清明文化”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用最亲近生活的地方资源改变学生原有的思维习惯、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情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活动目标
探寻当地传统清明节日文化的内涵和教育价值,以学生可接受的水平、方式与内容,对其精华部分进行选择与梳理,突出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实践解决问题。
三、活动内容
近年来,我校一直把传统节日当做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契机和有效载体。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节日文化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根据我校2016年校本课程计划,清明节,学校将适时开展具有校本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
具体内容如下:
(一)2016年4月2日上午,组织学生们怀着对英雄烈士的崇敬之情,到高台烈士陵园扫墓、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缅怀先烈,寄托哀思,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思、爱国之情。
(二)2016年4月2日下午,在学校多功能教室举办“清明文化”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使学生感悟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进一步增进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案例集锦
片断1.课堂创新。
又是一年春草绿,清明时节寄哀思。2016年4月2日上午,我校1000余名师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前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高台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陵墓敬献花圈,寄托哀思,缅怀先烈。上午10时许,全校师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列队缓缓走进烈士陵园,向烈士纪念碑敬献了花圈,并在烈士纪念碑前举行了新团员的入团宣誓仪式。在听取主持老师讲解红军西路军革命斗争历史后,在纪念馆导游的引导下走进“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参观,了解红西路军悲壮的奋斗征程。那一张张珍贵的照片,那一组组鲜活的数字,那一件件活生生的历史文物,仿佛把同学们带入了70年前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而利用现代声光电传媒手段模拟的红军战士浴血奋战、保卫高台古城的情景场面,更是深深地震撼了师生的心灵。扫墓活动是短暂的,但留给每个师生的记忆是永恒的,对塑造青少年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无疑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抚今追昔,感慨万端。不少同学表示要倍加珍惜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用感恩之心,奋发之志,神圣之责做好每一件事,共同创造家乡灿烂而辉煌的明天。
片断2.从已知到未知,激发探究兴趣。
播放《清明》表演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自然引出活动主题——我们节日——清明(2014“清明文化”主题实践活动)。
师: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来了,在这样的一个传统节日里,你有什么样的体会和想法吗?(为接下来的探究酝酿感情基础。)
生:我感到一股淡淡的哀伤,我想起了去世的奶奶。
生:清明时节经常下雨,湿漉漉的。
生:清明时节是春天最美的时候,是我们春游的好时候。
生:清明节是我国的二十四个节气之一。
生:要吃青团子。
生:今年的清明节要放假了。
生:要去扫墓!
师:很好,看来大家对清明节还是有一点了解的,你对清明节还想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吗?
生:想!
片断3.自主提问,激活探究意识。
师:那你对清明节还想了解些什么呢?那就请你提出自己的问题吧!
生:为什么清明节要吃青团子?
生:为什么叫“清明节”?
生:清明节还有哪些风俗?
生:今年的清明节为什么要放假?
……学生的问题千奇百怪。
师:能提这么多问题真棒!你们能选几个有价值的问题想法研究一下吗?
生:能!可以问老师,问家里的大人,也可以上网查资料!
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敏锐洞察力的一种表现,创新的契机往往表现为所捕捉问题的价值。在活动课上课伊始,我就有意试图把潜藏于学生内心深处的探究兴趣诱发出来,给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定下了良好的基调,学生的创新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于是便会时时有新问题、新发现。再引导学生筛选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初步思考,就避免了胡子眉毛一把抓,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片断4.分组探究,解疑释惑。
根据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自由组成研究小组,选定主题明确分工,合作解决问题。
以研究“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子”的小组为例。
1.组成小组,明确任务,制订方案。
2.分头行动,展开调查。
3.资料汇总,得出结论。
给学生搭建实践创造的平台,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去探索去尝试,允许他们有成功和失败的不同体验,这样才能体现校本课程活动性、实践性的特色,提高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同时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组织、社交、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片断5.综合评价,品味收获。
师:经过一个星期的调查了解,我想每个小组都或多或少有些收获,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你们的研究成果吧。
各组派代表交流自己组的探究收获,共同品味收获的甜美。
……
校本课程的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不仅允许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自己所学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避免了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带来的消极影响,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以鼓励为主。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允许他们有成功和失败的不同体验,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提高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片断6.全员参与共同成长。
为了此次主题实践活动卓有成效、圆满成功,在2016年清明节到来前夕,我们就相关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进行了全新设计:要求参与该校本课程项目的师生策划设计一份“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实践活动方案。在层层筛选的基础上,综合各方面因素,确定了有学生代表参加的活动方案策划小组。实践证明,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能量。他们强烈渴望充满生机活力、富有生命色彩的课堂。他们思维敏捷活跃,他们真诚灿烂阳光。遗憾的是,由于传统教育教学长期的惯性力,致使我们的课堂思维僵化、色彩缺失。好在新课改,尤其是校本课程的实施,无疑又给了我们开拓创新的历史机遇。只有真正把学生放在课改的中心,当成是课程的主体,新课改的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五、案例反思
校本课程就是让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出发,基于自身兴趣来选择和研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一门学科。我们的校本课程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一片沃土,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以直接体验为基本方式,以学生的个性培养为基本目标,注重学生兴趣的发展。
经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后,学生的主题参与意识明显提高,自主性不断增强。由于学生的课题是自己所选,小组是自由组合,小组内的成员又根据自己的长处和喜好各有分工,大多数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找到自己乐于努力的事情。很多同学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了自己的能力,找回了自信。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普遍反映他们对清明节有了更深更具体的了解。明白了有关清明节的很多传说和风俗,真正感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传统节日的历史悠久。同学们反映,从小到大只知道一些清明节零零碎碎的知识,今天,通过校本课程的活动,使大家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内涵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悟……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利用各种节日、假日、传统活动等,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和系列实践活动,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实施的模式。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素质,为开创我校课程改革的新局面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文章.中国传统节日.中国编译出版社,2010.6.
[2]丛超.清明.吉林出版社,2010.6.
[3]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
[4]王斌华.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