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大中小学延期开学,教育部倡议“停课不停学”,居家在线学习成为保障学生的最好选择。因此,如何保障学生居家在线学习的效率,是每一位教师都要面临的新任务。
在線学习对学生自主学习提出挑战
与传统课堂学习不同,在线学习是学生独自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的方式,需要学生自我掌控学习过程、自主调整学习状态,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自我控制能力。对于注意力与自控力相对偏弱的中小学生来说,缺少了课堂氛围的影响和教师的约束,难免会出现茫然走神、学习状态不佳等问题。这主要表现在:课前预习形同虚设,听课的针对性无法保证;缺乏教师指导,不能有条理、有重点地记笔记;对教师所提问题不能深入思考,无法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效整合等。
此外,居家在线学习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师生之间无法在同一场域进行及时有效的互动,尤其是缺乏情感上的交流与关怀,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孤独感,不利于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影响了学生在线学习的效率。
提高学生居家在线学习效率的策略
1.重视指导学生的自学
(1)充分的课前预习。在线学习过程中,若缺乏充分的课前预习,面对新的课程内容学生往往顾不上思考、难以心无旁骛地听新课。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预习指导。一方面,引导学生巩固传统预习方法,比如通读课程内容、建立与已有知识联系、找出难以理解的知识等;另一方面,教师需要结合线上学习内容,向学生发布导学任务单,指导学生有效预习。
(2)有效的课堂笔记。学生在线学习时,课堂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难以有效实施,但可以充分利用课堂笔记法,有效把握重难点,深化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学生记笔记可采用记提纲、记方法、记疑问等方法,还要在听课结束后对所记笔记加以补充整理,以便于巩固记忆。
(3)扎实的课后复习。学生课后复习不仅需要掌握基本概念、公式,还应借助可视化思维工具梳理课程内容的逻辑关系,用图解形式或网状结构绘制思维导图,归纳总结所学知识。以此训练综合运用、理解归纳、大胆创新等高阶思维能力,克服在线学习中思维训练不足的弊端。
2.学习激励与评价反馈
(1)树立积极的学习榜样。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影响下,通过对他人示范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学习而形成。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以视频、图片等方式分享学习收获,如整理完成的思维导图、英语课Story Time等,展示优秀学生的学习成果,引导其余学生产生积极学习行为。
(2)构建在线学习共同体。在线学习共同体旨在建立相互交流的学习机制,实现共同提高的愿景。借助微信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学生既有自己所属群组,同时也在班级群组。教师针对某一主题提出问题后,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到班级群组内交流,通过有弹性地组织讨论活动,消化线上学习内容。
(3)实施多元化评价反馈。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可通过问卷星进行诊断性评价,了解学情;学生可依据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层评价。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业情况进行多元化反馈,反馈形式越丰富,就越容易被学生接受。
3.教师持续有效的支持
(1)指导学生进行时间管理。一方面,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把总的学习目标分解为若干小任务,并对其进行多样化组合,形成个性化学习计划,并鼓励学生每天晚上进行自我对照、自我评价;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各类资源平台,如“空中课堂”等,这些在线学习课程具有引导性、建议性和支持性等特征,均是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
(2)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支持。由于在线学习的虚拟化,学生很难感受到面对面的情感互动,需要教师给予及时的情感支持。因此,教师要做学生在线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咨询师,主动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支持,从而减少学生自身的焦虑情绪。这也有利于教师给予学生更加有效的引导和监督。
4.家校协力为学习护航
(1)居家在线学习要建立学习仪式感。居家在线学习,学生往往无法把握学习和生活的界限,这就需要建立学习仪式感。建议家长和学生一起布置独特的教室空间,保持学习桌面的整洁有序,准备必备的学习用品,避免玩具、零食等干扰,以及保障学生有不被干扰的学习时间。同时还需要建立规则意识,如在线学习时不网络聊天、不看电子书、不中途离开等。
(2)给家长提供在线学习的相应指导。对很多家长来说,面对在线学习也会有不知所措的情况,其中家长最关注的是课程方案,因此要让家长理解“停课不停学”期间的课程整体方案,包括课程的设计理念、科目内容设置、时间安排等。此外,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学生居家在线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理解孩子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及时进行正面疏导,切勿简单批评指责。家长也要自我调适,静心陪伴孩子安排好张弛有度的学习生活,收获更好的亲子关系。
总之,“居家在线学习”对教师、学生和家长来说都是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在实践中也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挑战。为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老师要创新教与学的实践模式,实现在线学习的教学相长。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
在線学习对学生自主学习提出挑战
与传统课堂学习不同,在线学习是学生独自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的方式,需要学生自我掌控学习过程、自主调整学习状态,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自我控制能力。对于注意力与自控力相对偏弱的中小学生来说,缺少了课堂氛围的影响和教师的约束,难免会出现茫然走神、学习状态不佳等问题。这主要表现在:课前预习形同虚设,听课的针对性无法保证;缺乏教师指导,不能有条理、有重点地记笔记;对教师所提问题不能深入思考,无法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效整合等。
此外,居家在线学习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师生之间无法在同一场域进行及时有效的互动,尤其是缺乏情感上的交流与关怀,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孤独感,不利于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影响了学生在线学习的效率。
提高学生居家在线学习效率的策略
1.重视指导学生的自学
(1)充分的课前预习。在线学习过程中,若缺乏充分的课前预习,面对新的课程内容学生往往顾不上思考、难以心无旁骛地听新课。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预习指导。一方面,引导学生巩固传统预习方法,比如通读课程内容、建立与已有知识联系、找出难以理解的知识等;另一方面,教师需要结合线上学习内容,向学生发布导学任务单,指导学生有效预习。
(2)有效的课堂笔记。学生在线学习时,课堂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难以有效实施,但可以充分利用课堂笔记法,有效把握重难点,深化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学生记笔记可采用记提纲、记方法、记疑问等方法,还要在听课结束后对所记笔记加以补充整理,以便于巩固记忆。
(3)扎实的课后复习。学生课后复习不仅需要掌握基本概念、公式,还应借助可视化思维工具梳理课程内容的逻辑关系,用图解形式或网状结构绘制思维导图,归纳总结所学知识。以此训练综合运用、理解归纳、大胆创新等高阶思维能力,克服在线学习中思维训练不足的弊端。
2.学习激励与评价反馈
(1)树立积极的学习榜样。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影响下,通过对他人示范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学习而形成。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以视频、图片等方式分享学习收获,如整理完成的思维导图、英语课Story Time等,展示优秀学生的学习成果,引导其余学生产生积极学习行为。
(2)构建在线学习共同体。在线学习共同体旨在建立相互交流的学习机制,实现共同提高的愿景。借助微信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学生既有自己所属群组,同时也在班级群组。教师针对某一主题提出问题后,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到班级群组内交流,通过有弹性地组织讨论活动,消化线上学习内容。
(3)实施多元化评价反馈。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可通过问卷星进行诊断性评价,了解学情;学生可依据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层评价。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业情况进行多元化反馈,反馈形式越丰富,就越容易被学生接受。
3.教师持续有效的支持
(1)指导学生进行时间管理。一方面,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把总的学习目标分解为若干小任务,并对其进行多样化组合,形成个性化学习计划,并鼓励学生每天晚上进行自我对照、自我评价;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各类资源平台,如“空中课堂”等,这些在线学习课程具有引导性、建议性和支持性等特征,均是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
(2)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支持。由于在线学习的虚拟化,学生很难感受到面对面的情感互动,需要教师给予及时的情感支持。因此,教师要做学生在线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咨询师,主动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支持,从而减少学生自身的焦虑情绪。这也有利于教师给予学生更加有效的引导和监督。
4.家校协力为学习护航
(1)居家在线学习要建立学习仪式感。居家在线学习,学生往往无法把握学习和生活的界限,这就需要建立学习仪式感。建议家长和学生一起布置独特的教室空间,保持学习桌面的整洁有序,准备必备的学习用品,避免玩具、零食等干扰,以及保障学生有不被干扰的学习时间。同时还需要建立规则意识,如在线学习时不网络聊天、不看电子书、不中途离开等。
(2)给家长提供在线学习的相应指导。对很多家长来说,面对在线学习也会有不知所措的情况,其中家长最关注的是课程方案,因此要让家长理解“停课不停学”期间的课程整体方案,包括课程的设计理念、科目内容设置、时间安排等。此外,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学生居家在线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理解孩子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及时进行正面疏导,切勿简单批评指责。家长也要自我调适,静心陪伴孩子安排好张弛有度的学习生活,收获更好的亲子关系。
总之,“居家在线学习”对教师、学生和家长来说都是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在实践中也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挑战。为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老师要创新教与学的实践模式,实现在线学习的教学相长。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