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从造园布局、构思、艺术手法和组景方式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探讨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思想和审美理念,为继承和发展中国古典园林做好知识储备。
关键词: 古典;园林;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 TU986. 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4-0223-01
园林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的生活环境的向往和追求,而且体现了人们改造环境、适应环境的能力。所有的园林大体可以分为三大体系,即:东方园林、欧式园林和西亚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是东方园林的主要表现形式,影响范围较广,在世界园林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古典园林由山水文化引发,重视自然,追求意境和文化内涵的统一,以求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经历了萌芽期、转折期、鼎盛期、成熟期四个主要发展时期。
殷、周时期属于中国园林的萌芽时期,《诗经》中记载了中国殷周时期的园林雏形——囿,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人们开始在苑囿中建造人工叠石;秦始皇和汉武帝时期,修建了人工水池和仙山,用来模拟仙境;此后,模拟仙境成为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必不可少的造园要素。两汉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私家园林,后来私家园林逐步完善,园林内花草葱郁,山水环绕,楼阁相连。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玄学、道学、佛学思想影响广泛,人们寄情于山水,书法、绘画、音乐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古典园林也开始兴起。皇家园林规模比秦汉时期小很多,但是规划更加精致精密。私家园林开始兴盛起来,表现出设计精致化的特点,并且对皇家园林也产生了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亭,文人聚会于亭内作诗、饮酒,造园的内容也从模拟仙山转变为世俗的题材,将自然风景浓缩于园林中,重视意境而非写实,园林由追求功能性向既追求功能性又追求娱乐性的方向转变。
隋、唐、宋是中国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以及文化、艺术、建筑均有很大进步,因而为园林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保障。隋唐时期皇家园林规模大、数量多,远远超过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宋代经济文化繁荣,园林艺术登峰造极,宋徽宗时期的艮岳是最有诗情画意的皇家园林。
元、明、清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成熟时期,修建了众多名园。如元代的狮子林、万岁山、太液池等名园。明清两代园林发展迅猛,皇家园林建设达到了高峰,私家园林的修建也盛极一时,形成了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三种园林风格。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文化艺术、哲学思想的综合体现,造园艺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其艺术特色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1、布局强调“师法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在对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的处理上强调“师法自然”,无论布局或山水景象都力求模仿自然形态,减少人工的痕迹。但中国古典园林绝不是机械地模仿自然,被动的顺应自然,而是通过借境、对景、分景、隔景等手法,将自然界的美景浓缩于庭院中,营造曲径通幽、虚实相生的园林景象。在空间形态上,主要应用建筑的分隔,使自然要素如植物、山水渗透到园林中,使人们领略到大自然的乐趣。在空间布局上,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若干形状不同、尺度不同的空间,通过院中设园的方法将各种要素巧妙的糅合在一起,使游人欣赏到各不相同、各具特色的不同空间。
2、构思讲究“诗情画意”,
中国古典园林又称为“文人园”,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园林通常与一些诗文书画相结合,在幽静典雅当中顯出物华文茂,所营造的意境并不像花草树木一样实在,而是一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能让人回味无穷,遐想连篇。诗文书画在造园中有润饰景色,所谓“无文景不意,有景景不情”,揭示书画笔墨的作用。诗文书画在园林中的主要呈现形式有题景、匾额、楹联、题刻、碑记、字画。只有将这些诗文书画运用的恰到好处,才能“寸山多致,片石生情”,从而把以山水、建筑、树木花草构成的景物形象升华到更高的艺术境界,为园中景点增加诗意,拓宽意境。
3、手法采用“小中见大”,
小是客观的,指园林的面积;大是主观的,指游园人的感受,大通过小体现出来。“小中见大”是指通过观赏眼前有限的园林景致,获得的视觉感受和从视觉感受中引发的思绪和营造的意境是无限的。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模拟自然,采用浓缩和提炼的方式在有限的空间中,运用具有人文精神的设计理念和独具匠心的设计手法,结合造园的基本规律,控制物象,组织空间,不仅再现了自然的湖光山色、四时季相变化,而且在扩大和延展园林空间与意象的同时,创造出“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艺术特色,使人们在游园观景时能享受到步移景异、渐入佳境的意趣。
4、组景以建筑为主,
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是十分重要的组成因素,在园林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常常将建筑作为主体来设计,但也十分重视其与周围其它要素的协调统一。。古典园林的雏形一般是由宅邸的扩大和延伸产生的,因而通常都是由一个主体建筑附以一个或几个副体建筑,中间用廊连接,形成一个建筑组合体,常见的古典建筑有殿、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几种形式。这些建筑斗拱梭柱,飞檐起翘,具有庄严雄伟、舒展大方的特色,不仅以形体美为游人所欣赏,还与山水林木相配合,共同形成古典格,建筑本身优美的外形,既是景观,又可以用来观景,与其它园林要素相结合共同形成丰富的空间。
三、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特色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在倡导保护生态文明的今天,中国古典园林追求“天人合一”的造园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为当今园林设计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园林设计的目的就是改善周边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如今园林艺术在继承传统古典园林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采用新科技、新材料、新技法已发展成为集观赏性、娱乐性、健康性、艺术性、审美性、人文性、传承性等多种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新的园林景观艺术,为人们创造安全、舒适、优雅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 古典;园林;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 TU986. 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4-0223-01
园林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的生活环境的向往和追求,而且体现了人们改造环境、适应环境的能力。所有的园林大体可以分为三大体系,即:东方园林、欧式园林和西亚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是东方园林的主要表现形式,影响范围较广,在世界园林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古典园林由山水文化引发,重视自然,追求意境和文化内涵的统一,以求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经历了萌芽期、转折期、鼎盛期、成熟期四个主要发展时期。
殷、周时期属于中国园林的萌芽时期,《诗经》中记载了中国殷周时期的园林雏形——囿,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人们开始在苑囿中建造人工叠石;秦始皇和汉武帝时期,修建了人工水池和仙山,用来模拟仙境;此后,模拟仙境成为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必不可少的造园要素。两汉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私家园林,后来私家园林逐步完善,园林内花草葱郁,山水环绕,楼阁相连。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玄学、道学、佛学思想影响广泛,人们寄情于山水,书法、绘画、音乐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古典园林也开始兴起。皇家园林规模比秦汉时期小很多,但是规划更加精致精密。私家园林开始兴盛起来,表现出设计精致化的特点,并且对皇家园林也产生了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亭,文人聚会于亭内作诗、饮酒,造园的内容也从模拟仙山转变为世俗的题材,将自然风景浓缩于园林中,重视意境而非写实,园林由追求功能性向既追求功能性又追求娱乐性的方向转变。
隋、唐、宋是中国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以及文化、艺术、建筑均有很大进步,因而为园林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保障。隋唐时期皇家园林规模大、数量多,远远超过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宋代经济文化繁荣,园林艺术登峰造极,宋徽宗时期的艮岳是最有诗情画意的皇家园林。
元、明、清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成熟时期,修建了众多名园。如元代的狮子林、万岁山、太液池等名园。明清两代园林发展迅猛,皇家园林建设达到了高峰,私家园林的修建也盛极一时,形成了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三种园林风格。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文化艺术、哲学思想的综合体现,造园艺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其艺术特色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1、布局强调“师法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在对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的处理上强调“师法自然”,无论布局或山水景象都力求模仿自然形态,减少人工的痕迹。但中国古典园林绝不是机械地模仿自然,被动的顺应自然,而是通过借境、对景、分景、隔景等手法,将自然界的美景浓缩于庭院中,营造曲径通幽、虚实相生的园林景象。在空间形态上,主要应用建筑的分隔,使自然要素如植物、山水渗透到园林中,使人们领略到大自然的乐趣。在空间布局上,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若干形状不同、尺度不同的空间,通过院中设园的方法将各种要素巧妙的糅合在一起,使游人欣赏到各不相同、各具特色的不同空间。
2、构思讲究“诗情画意”,
中国古典园林又称为“文人园”,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园林通常与一些诗文书画相结合,在幽静典雅当中顯出物华文茂,所营造的意境并不像花草树木一样实在,而是一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能让人回味无穷,遐想连篇。诗文书画在造园中有润饰景色,所谓“无文景不意,有景景不情”,揭示书画笔墨的作用。诗文书画在园林中的主要呈现形式有题景、匾额、楹联、题刻、碑记、字画。只有将这些诗文书画运用的恰到好处,才能“寸山多致,片石生情”,从而把以山水、建筑、树木花草构成的景物形象升华到更高的艺术境界,为园中景点增加诗意,拓宽意境。
3、手法采用“小中见大”,
小是客观的,指园林的面积;大是主观的,指游园人的感受,大通过小体现出来。“小中见大”是指通过观赏眼前有限的园林景致,获得的视觉感受和从视觉感受中引发的思绪和营造的意境是无限的。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模拟自然,采用浓缩和提炼的方式在有限的空间中,运用具有人文精神的设计理念和独具匠心的设计手法,结合造园的基本规律,控制物象,组织空间,不仅再现了自然的湖光山色、四时季相变化,而且在扩大和延展园林空间与意象的同时,创造出“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艺术特色,使人们在游园观景时能享受到步移景异、渐入佳境的意趣。
4、组景以建筑为主,
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是十分重要的组成因素,在园林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常常将建筑作为主体来设计,但也十分重视其与周围其它要素的协调统一。。古典园林的雏形一般是由宅邸的扩大和延伸产生的,因而通常都是由一个主体建筑附以一个或几个副体建筑,中间用廊连接,形成一个建筑组合体,常见的古典建筑有殿、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几种形式。这些建筑斗拱梭柱,飞檐起翘,具有庄严雄伟、舒展大方的特色,不仅以形体美为游人所欣赏,还与山水林木相配合,共同形成古典格,建筑本身优美的外形,既是景观,又可以用来观景,与其它园林要素相结合共同形成丰富的空间。
三、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特色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在倡导保护生态文明的今天,中国古典园林追求“天人合一”的造园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为当今园林设计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园林设计的目的就是改善周边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如今园林艺术在继承传统古典园林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采用新科技、新材料、新技法已发展成为集观赏性、娱乐性、健康性、艺术性、审美性、人文性、传承性等多种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新的园林景观艺术,为人们创造安全、舒适、优雅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