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chh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琵琶女一曲弹罢,江州司马青衫湿,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是什么原因让香山居士潸然泪下,唏嘘不已,以致青衫湿透?这固然与琵琶女的凄凉身世、自身的贬谪之境有莫大关系,但其精湛的技艺演绎所散发的音乐魅力更是不可或缺的。目前受外界环境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厌学,逃学,追求享受,沉迷网络。作为个体教师在短时期内无力改变社会不良现状,只有像琵琶女影响白居易先生那样依靠自身,借助自己的人格魅力、丰厚的学识去影响,感染学生,让他们徜徉其中,乐此不疲!
  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加博士说:“教学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个人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学生活得愉快和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除,学生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在‘我’。”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教师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其人格魅力将直接或间接左右着学生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
  每个学生无不处在教师人格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思想受到熏陶,继而打上了教师人格的烙印,这种影响既广泛、又深远。教师的高尚人格能够指引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在中外教育史上不乏其例。“自避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树柱长天”的杨怀中先生和“救亡存断指,入党在危时”的徐特立先生,指引着学生时代的蔡和森人生的选择方向;伟大的俄国民主主义革命家赫尔岑反沙皇专制的民主意识是受益于老师布梭的教育;身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的爱国主义举动影响了一大批像许德珩这样的学生;在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影响下,新安旅行团的小学生们也走上了宣传抗日救国的道路。由此可见,教师人格魅力是不可低估的。
  那么怎样充分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感染自己的学生呢?我认为教师首先要立己之德,古人告诫我们,“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意思是说,德行是才学的主人,才学是德行的奴仆,可见“德”之首要。德是一个人一生事业的基石,而教师的德又主要表现在甘于清贫、淡泊名利,忠于职守、热爱学生,善良正直、感恩社会,克勤克俭,心怀天下。《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身正”即德行,所以立德是教师人格魅力之基石。
  其二是丰己之才。学识丰富、见闻广博的教师历来受学生爱戴、钦佩,他们会“信其道”而“亲其师”进而“好其学”。北京四中高级教师纪连海教授的是中学历史,与之对应的大学专业在很多人眼里可谓是冷门专业,可是就因为老师的博古通今,老师对历史的痴迷而使得众多弟子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历史专业。所以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开阔视野,丰富提升自己,做一个“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从而影响学生,改变学生。
  第三为恪己之职。蔡元培先生曾认为,一个人首先自立,才能立人,首先正己,才能正人,所以我们理应恪守“教书育人”的天职,不受外界的诱惑,辛勤耕耘于三尺讲台!做学生的榜样,不迟到、不早退,循循善诱,对他们嘘寒问暖,视之为兄弟姊妹。尤其要给予心理上的关怀和慰藉。笔者的一名学生经常抓住各种机会逃课,沉迷网络游戏,而我只是任课教师,我完全可以事不关己,但出于职业操守,我多次找他谈心,了解其根源,跟踪其思想动态,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的高考中,他高居榜首,名震一时。试想如果我不恪己之职,恐怕他还整天流连于网吧吧?
  第四是宽己之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所以对学生的一些小错误,应宽而对之。“管仲之交,生死知己,其心如兰。”没有管仲的不计前嫌、宽厚待之,鲍叔牙会发出如许赞叹吗?如果蔺相如不是“引车避匿”,能有廉蔺之欢的美谈吗?如果没有张英的退让三尺,能有今天的六家巷吗?当然我们不能无原则地宽容学生,面对严重违纪、屡教不改者也要施之以相应的惩罚。平时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把握“待人要丰,自奉要薄;责己要厚,责人要薄”的原则,相信一定会营造出一种师生融洽,其乐融融的美好氛围。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高尚人格像丝丝春雨,悄悄地影响着学生。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长篇大套的演说要好得多,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而且这种人格品质的影响逐渐成为学生人格品质的“基因”。教师只有不断提升和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正真体现:行为世范,为人师表。如果你还愿意做老师,那么请你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淡泊名利,因为你高尚的人格魅力,将像琵琶女的琵琶声那样丝丝入扣,涤荡着,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指引着学生前行的方向。
  
  段明艳,教师,现居湖南郴州。
其他文献
从无数个课堂走过来,也曾为这无数个课堂做过无数次努力,课堂早已成为我们播种希望的地方,然而,这土壤是否真正适合生命的成长呢?我们似乎很少认真去思考。笔者已经听过无数节示范课、教研课以及很多专家的讲座,从他们那里也汲取了不少宝贵的东西,现就课堂教学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谈几点认识与大家商榷。    一.调动主体参与兴趣,给课堂确定预期的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活动中,学生没有自主参与意识,
高考阅卷,一般要求阅卷老师在90秒钟之内阅完一篇作文。在这样的情况下,作文如果构思千篇一律,造成阅卷老师的审美疲劳、视觉疲劳,作文分数一定不会高。如果在千篇一律的作文中有那么几篇构架巧妙,令人眼睛一亮的作文,作文分数就会相对高多了。下面就是我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教学中总结的几点巧妙构思,打造亮点的方法。  一.拟分论点:巧构议论文框架  写议论文拟分论点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紧扣分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重视各种语文学习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尝试在语文学习中联系生活。    一、语文试题解答过程中存在
现在,考试越来越频繁了,章节考、单元考、周考、半月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专项竞赛考、全市统考,不一而足,不厌其烦,既耽误了师生时间,影响了教学工作,又违反了教育规律,破坏了学生心态,给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带来许多伤害,给正在振兴的中华民族造成巨大的伤痛。  这让我想到了看病。一个正在发育的小孩跟着大人去看医生。医生说,这孩子太瘦了,需要补一补。于是望子成龙的大人给孩子恶补,不但加餐,而且提高质量
许多教师在教学古文的时候,都使用“填鸭式教学”,让学生产生厌恶感,更加不愿意学习古文。如何提高古诗文教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让学生能够对古诗文产生兴趣并且自觉地学习它,这是语文教师需要共同探讨的课题,我在此就自己的实际经验谈一点感受。我总结出了一条古文的兴趣教学模式:“寻找——引入——释疑——读悟——移用”的教学过程。    一.寻找    “寻找”就是在讲新课之前,先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寻找相关的
荆楚东北,大别山南。群峰迭起,逶迤千里;中有一水,蜿蜒回环。曾传璧人之香殒清波,有芙蕖出水;说爱侣之赴水相随,则并蒂莲开。自此苾扬香远,此地因名白莲。  山有仙而名,水因莲而清。应是造化钟情,赐给人间胜境。看此地山奇岭峻,谷幽沟深;森林茂密,河水丰盈。畴昔曾兴水利,坝起两山之间;养鱼发电,福泽一方百姓。自白莲库成,水患不生:喜湖光山色,更添风景。  而后莲蓄立项,要留库水蓄能。白莲库畔,高山耸立;
文学,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足以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要求语文教育要为学生打开认识人生、自然和社会的天地,让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学大都在高考指挥棒下为功利而“奋战”:面对一道道试题,文学的“教”变得模式化,文学的“学”也逐渐僵化了。我们认为,面对纷繁复杂的文章,一线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
现代文阅读能力是体现语文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纵观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现代文阅读题一直是高考语文试题中重点的板块,同时,也一直是学生感到最没有把握的内容。尽管很多老师在现代文阅读复习和培养学生阅读现代文的能力方面花了大量时间,但是由于复习不得法,致使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现代文阅读复习教学缺乏了恰当的复习策略。因此,必须采用恰当的复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会分析解答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技巧,
教学的宗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因此我们教学中就要时时树立学生意识,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要多角度关注学生。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关注学生呢?     一、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关注学生。课堂学生学什么,教师必须心中有数。也许有的老师说:课堂学什么是教材内容决定的,是教参讲解决定的。这样的理解未免有些偏颇。的确,教材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参是我们教学的重
那场50年一遇的冰雪灾害,让我们刻骨铭心:覆盖地区之广、持续时间之长、造成的灾害之重实属罕见。学生们都直接或间接经历了这场灾害,应该有自己的体验,我们布置了以“雪”为话题的作文,但结果并不理想:选材狭窄,主题俗套,缺乏个性。这让我想到,作文最忌人云亦云,要显示自己的个性,做黑格尔所说的“这一个”,亮出你自己。    一.选材要三思    这场暴风雪是我们亲身经历过的,应该有自己的切身体验,或目睹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