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琵琶女一曲弹罢,江州司马青衫湿,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是什么原因让香山居士潸然泪下,唏嘘不已,以致青衫湿透?这固然与琵琶女的凄凉身世、自身的贬谪之境有莫大关系,但其精湛的技艺演绎所散发的音乐魅力更是不可或缺的。目前受外界环境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厌学,逃学,追求享受,沉迷网络。作为个体教师在短时期内无力改变社会不良现状,只有像琵琶女影响白居易先生那样依靠自身,借助自己的人格魅力、丰厚的学识去影响,感染学生,让他们徜徉其中,乐此不疲!
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加博士说:“教学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个人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学生活得愉快和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除,学生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在‘我’。”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教师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其人格魅力将直接或间接左右着学生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
每个学生无不处在教师人格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思想受到熏陶,继而打上了教师人格的烙印,这种影响既广泛、又深远。教师的高尚人格能够指引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在中外教育史上不乏其例。“自避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树柱长天”的杨怀中先生和“救亡存断指,入党在危时”的徐特立先生,指引着学生时代的蔡和森人生的选择方向;伟大的俄国民主主义革命家赫尔岑反沙皇专制的民主意识是受益于老师布梭的教育;身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的爱国主义举动影响了一大批像许德珩这样的学生;在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影响下,新安旅行团的小学生们也走上了宣传抗日救国的道路。由此可见,教师人格魅力是不可低估的。
那么怎样充分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感染自己的学生呢?我认为教师首先要立己之德,古人告诫我们,“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意思是说,德行是才学的主人,才学是德行的奴仆,可见“德”之首要。德是一个人一生事业的基石,而教师的德又主要表现在甘于清贫、淡泊名利,忠于职守、热爱学生,善良正直、感恩社会,克勤克俭,心怀天下。《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身正”即德行,所以立德是教师人格魅力之基石。
其二是丰己之才。学识丰富、见闻广博的教师历来受学生爱戴、钦佩,他们会“信其道”而“亲其师”进而“好其学”。北京四中高级教师纪连海教授的是中学历史,与之对应的大学专业在很多人眼里可谓是冷门专业,可是就因为老师的博古通今,老师对历史的痴迷而使得众多弟子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历史专业。所以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开阔视野,丰富提升自己,做一个“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从而影响学生,改变学生。
第三为恪己之职。蔡元培先生曾认为,一个人首先自立,才能立人,首先正己,才能正人,所以我们理应恪守“教书育人”的天职,不受外界的诱惑,辛勤耕耘于三尺讲台!做学生的榜样,不迟到、不早退,循循善诱,对他们嘘寒问暖,视之为兄弟姊妹。尤其要给予心理上的关怀和慰藉。笔者的一名学生经常抓住各种机会逃课,沉迷网络游戏,而我只是任课教师,我完全可以事不关己,但出于职业操守,我多次找他谈心,了解其根源,跟踪其思想动态,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的高考中,他高居榜首,名震一时。试想如果我不恪己之职,恐怕他还整天流连于网吧吧?
第四是宽己之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所以对学生的一些小错误,应宽而对之。“管仲之交,生死知己,其心如兰。”没有管仲的不计前嫌、宽厚待之,鲍叔牙会发出如许赞叹吗?如果蔺相如不是“引车避匿”,能有廉蔺之欢的美谈吗?如果没有张英的退让三尺,能有今天的六家巷吗?当然我们不能无原则地宽容学生,面对严重违纪、屡教不改者也要施之以相应的惩罚。平时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把握“待人要丰,自奉要薄;责己要厚,责人要薄”的原则,相信一定会营造出一种师生融洽,其乐融融的美好氛围。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高尚人格像丝丝春雨,悄悄地影响着学生。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长篇大套的演说要好得多,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而且这种人格品质的影响逐渐成为学生人格品质的“基因”。教师只有不断提升和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正真体现:行为世范,为人师表。如果你还愿意做老师,那么请你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淡泊名利,因为你高尚的人格魅力,将像琵琶女的琵琶声那样丝丝入扣,涤荡着,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指引着学生前行的方向。
段明艳,教师,现居湖南郴州。
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加博士说:“教学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个人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学生活得愉快和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除,学生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在‘我’。”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教师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其人格魅力将直接或间接左右着学生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
每个学生无不处在教师人格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思想受到熏陶,继而打上了教师人格的烙印,这种影响既广泛、又深远。教师的高尚人格能够指引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在中外教育史上不乏其例。“自避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树柱长天”的杨怀中先生和“救亡存断指,入党在危时”的徐特立先生,指引着学生时代的蔡和森人生的选择方向;伟大的俄国民主主义革命家赫尔岑反沙皇专制的民主意识是受益于老师布梭的教育;身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的爱国主义举动影响了一大批像许德珩这样的学生;在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影响下,新安旅行团的小学生们也走上了宣传抗日救国的道路。由此可见,教师人格魅力是不可低估的。
那么怎样充分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感染自己的学生呢?我认为教师首先要立己之德,古人告诫我们,“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意思是说,德行是才学的主人,才学是德行的奴仆,可见“德”之首要。德是一个人一生事业的基石,而教师的德又主要表现在甘于清贫、淡泊名利,忠于职守、热爱学生,善良正直、感恩社会,克勤克俭,心怀天下。《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身正”即德行,所以立德是教师人格魅力之基石。
其二是丰己之才。学识丰富、见闻广博的教师历来受学生爱戴、钦佩,他们会“信其道”而“亲其师”进而“好其学”。北京四中高级教师纪连海教授的是中学历史,与之对应的大学专业在很多人眼里可谓是冷门专业,可是就因为老师的博古通今,老师对历史的痴迷而使得众多弟子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历史专业。所以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开阔视野,丰富提升自己,做一个“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从而影响学生,改变学生。
第三为恪己之职。蔡元培先生曾认为,一个人首先自立,才能立人,首先正己,才能正人,所以我们理应恪守“教书育人”的天职,不受外界的诱惑,辛勤耕耘于三尺讲台!做学生的榜样,不迟到、不早退,循循善诱,对他们嘘寒问暖,视之为兄弟姊妹。尤其要给予心理上的关怀和慰藉。笔者的一名学生经常抓住各种机会逃课,沉迷网络游戏,而我只是任课教师,我完全可以事不关己,但出于职业操守,我多次找他谈心,了解其根源,跟踪其思想动态,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的高考中,他高居榜首,名震一时。试想如果我不恪己之职,恐怕他还整天流连于网吧吧?
第四是宽己之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所以对学生的一些小错误,应宽而对之。“管仲之交,生死知己,其心如兰。”没有管仲的不计前嫌、宽厚待之,鲍叔牙会发出如许赞叹吗?如果蔺相如不是“引车避匿”,能有廉蔺之欢的美谈吗?如果没有张英的退让三尺,能有今天的六家巷吗?当然我们不能无原则地宽容学生,面对严重违纪、屡教不改者也要施之以相应的惩罚。平时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把握“待人要丰,自奉要薄;责己要厚,责人要薄”的原则,相信一定会营造出一种师生融洽,其乐融融的美好氛围。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高尚人格像丝丝春雨,悄悄地影响着学生。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长篇大套的演说要好得多,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而且这种人格品质的影响逐渐成为学生人格品质的“基因”。教师只有不断提升和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正真体现:行为世范,为人师表。如果你还愿意做老师,那么请你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淡泊名利,因为你高尚的人格魅力,将像琵琶女的琵琶声那样丝丝入扣,涤荡着,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指引着学生前行的方向。
段明艳,教师,现居湖南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