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军旅生涯中的七次遇险

来源 :大众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l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首军旅生涯,正是在人民军队这个大熔炉中,我从一个少年成长为一名意志坚定、作风顽强的军人。我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一路走来,既见证了战争的残酷,也目睹了祖国的日益强盛。更体会到了个人的命运总是与祖国紧密相连。每当我回忆起军旅生涯中的七次遇险,心中总是感慨万千。前四次遇险发生在朝鲜战争期间,血与火的洗礼让我深刻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浇灌开了胜利之花与和平之花。之后的三次遇险则发生在和平时期。那是在我积极投身国防建设时发生的故事,它们同样让我终生难忘。
  
  子弹击穿军用水壶
  
  1951年5月,在入朝参战的途中,我被分配到中国人民志愿军补训团卫生股。在安东(现改为丹东),全团召开了出国参战动员大会。动员大会结束的当天下午6点,我们正式出发,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境内。
  因当时敌机轰炸非常频繁。部队白天基本不能行军。于是,我们只能在夜间行军,每天要走100多里路。就在连续行军的第三天。我们突然听到远处传来轰鸣声。大家都明白,这是敌军飞机的声音,而且,它们将很快飞到我们的上空。团首长立即下令:“停止前进,就地卧倒!”一声令下。大家立刻卧倒,敌机开始并没有发现我们。然而,狡猾的敌机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在我们头顶上空盘旋两次后,打下了照明弹,继续对地面进行观察。与此同时,我们也看见了上空并非一架敌机,而是4架。根据敌机特点,它们一旦发现地面目标,那是绝对不会轻易放过的!非扫射和轰炸得没有任何动静才飞走。
  在照明弹的照射下,敌机发现了我们,随后就开始对公路进行扫射。当时,我面向大山背向公路,紧紧地伏在公路旁。敌机开始俯冲,并用机枪射击。突然,一发子弹打穿了我的军用水壶,水直往下流。我以为自己被击中,用手一摸才发现手上是水而不是血。原来是子弹打偏了,仅仅击穿了水壶。然而,就在距离我5米远的地方,有一位年轻干事被子弹击中了腹部,肠子都被打了出来,现场惨不忍睹,那位干事当场牺牲。每当我回想起这件事,心里总是特别难过。因为那位战友是那样年轻,他还没来得及走上正式的战场,就被敌人夺去了年轻的生命。
  
  通过浮桥遇轰炸
  
  1951年6月,我所在的部队必须要通过清川江,除此之外,别无他路可走。原来的清川江上有一座大桥,但在战争爆发后不久,就被敌人在撤退时用飞机炸毁了。这给我志愿军的武器弹药供应和其他物资的运输。以及部队的行军都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然而,这些困难没有吓倒我军将士,更阻拦不住我军前进的决心。为保证运输线路畅通,工程兵部队将木头和粗铁丝经过加工连接在一起,上面再用铁钉固定死。他们与水面平齐架设起了浮桥,这样既不易暴露又能畅通无阻。当时,敌人曾一度掌握了制空权,他们每天24小时在空中监视我军。于是,我军的对策是白天隐蔽休息,天黑行军。
  一天夜间,当我跟随部队机关人员刚刚到达清川江桥头时。忽然从远方来了两架敌机。团首长见情况紧急,判断敌机将要轰炸浮桥,便当即下令,要求大家用最快的速度跑到江的对岸。瞬间,大家开始向浮桥的对面飞快地跑去。当部队跑出一大半时,浮桥就被敌机炸断了。这时团卫生股长问我:“小杨你会游泳吗?”我说:“不会”。股长又说:“你抓住马尾巴,快下水过江,不要松手,否则就没命了”。此时,马背上驮的全是药箱,马在水中朝对岸游去。当我紧随马后快上岸时。突然敌机投下一颗炸弹,在离我10米多远的地方爆炸了,我前面的军马被活活炸死。正是由于马在前面挡住了弹片。我才保全了性命。
  
  为救战友负伤
  
  1952年7月的一天,我们排正在山上修工事。突然,我发现山下有一名战士被敌机扫射后身负重伤。只见他因剧烈疼痛在水稻田里翻滚。然而。凶残的敌机硬是不放过,几次俯冲用机关枪扫射。见此情形,我请示排长陈济明同志,排长同意我前去救援并抽调了很有力气的小张同志与我一同前往。
  我们乘敌机俯冲后向上飞的时机,飞快地跑到那位战士身边。我抓住他的双手,迅速背上那位战士,而小张却托扶着他的身体,我们飞快地奔向稻田旁的树丛中隐蔽了起来。敌机并不甘心。又追上来投下了一颗小型炸弹。结果,小张同志被炸弹击中,当场牺牲,飞出的弹片削去了我右腿的一块肉。那块伤疤至今还清晰地留在我的腿上,它代表的是战友之间生死与共的情谊。
  
  扫清前进路上的障碍
  
  1952年9月中旬,我所在的工兵连接受了一项战斗任务,上级要求我们在“上甘岭”战役未正式打响前,配合我师其他部队攻下位于“上甘岭”前面的一个无名高地。当时驻守这个高地上的是美军的一个步兵加强连,共有210人。阵地上构筑的是环形防御堑壕,并且敌人在前沿架设了三道铁丝网。每道铁丝网相距5米远。同时,敌人还在铁丝网前面埋下了无数只地雷,专门用来杀伤我军进攻时的有生力量。要想夺取和占领这个无名高地,首先必须清除障碍。否则,我军在发起冲锋时会遇到很大的阻力,造成巨大伤亡。
  当连长把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我们第一排时(全排共有46人),大家都非常高兴。连长说:“这次战斗任务的指导思想和目的,是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连队党支部相信你们能够完成这一战斗任务。你们排派出16人参加,组成4个战斗小组,一三组为爆破组,二四组为掩护组,大家时刻注意协同作战。”同时。连长还宣布了小分队的纪律和信号规定,指定了出现紧急情况后的代理人。小分队的负责人是副排长,他的代理人是班长,而我则是班长的代理人。
  一切准备就绪,午夜零点,连长下令:“现在出发!”我们小分队成员迅速跳出我方阵地,开始匍匐前进。当时敌我相距仅500米,我们很快就到达了敌人的前沿雷区,并开始排除地雷。大约40分钟左右,所有的地雷都被我们排除了。我们在安全地带撒上白面粉,这样部队在冲锋时就可以避免伤亡。由于排雷进展非常顺利。我们又迅速来到了敌人的前沿阵地,并剪掉了敌人的第一道铁丝网。
  然而,就在剪第二道铁丝网的时候,敌人的探照灯突然照射过来,紧接着就向我们开枪了。敌人的火力十分猛烈,副排长杨超同志不幸中弹牺牲。他在临终前将信号枪交给了班长。在班长接过信号枪的瞬间,班长也中弹了,伤势极重。班长忍受着剧烈的疼痛,顽强地滚到我的身边,在牺牲前把信号枪交给了我。此刻,我心中万分悲痛。然而敌人的火力还一直在向我们射击。我意识到如果我们再不还击,剩下的战友就会全部阵亡。于是,我果断地向后面负责掩护任务的二四小组发出信号。让他们立即开枪掩护我们。
  掩护组接到信号后立即开火,敌人发现我们背后还有预备队时,开始把大部分火力转向我们身后,这样一来,就大大减轻了我们面前的压力。我大声喊道:“同志们打呀!”顷刻间,大家用手雷和爆破筒一起炸开了二三道铁丝网和其它一切障碍物。我 们的任务终于完成了!我立刻打出两发信号弹,表明我们清除障碍的任务已经完成,请求我部用最大的火力压制敌人。顿时,我军的火箭筒和迫击炮将敌人的堑壕变成了一片火海,打得敌人惊慌失措,乱成一团。
  此时,我部进攻官兵以排山倒海之势,沿着我们开辟的通道飞快地冲向敌人阵地。迅速攻占了这座无名高地,剩余的20多个敌人狼狈逃窜。但是敌人不甘心于失败,很快派来了4架飞机,对我军已占领的无名高地进行狂轰滥炸。其中,一颗炸弹落在距我15米远的地方爆炸。我被飞来的弹片打中左胳膊,后来留下了6×12公分的伤疤。战后被评定为二等乙级残废。连长扈群旺同志在我的鉴定上写道:“杨廷源是我连战士,在此战斗中,表现得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直至被敌人炮弹击中身负重伤才下火线。”这次战斗,我们仅用了一个多小时就结束了战斗,共打死、打伤和俘虏敌人185人。缴获敌人轻重机枪14挺,卡宾枪68支。然而。我们小分队的16名同志,在战斗结束后仅仅剩下了我和另外两名同志。每当我回忆起这次战斗。回忆起那些牺牲了的战友,我的心里总是有许多感慨,正是他们用生命为部队扫清了前进的障碍。
  
  打坑道遭遇塌方
  
  1955年,我从河南信阳第五步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广东某部机炮营担任排长。当时,我所在的部队坚守在三门岛上。根据中央军委和广州军区首长的指示精神,我部奉命要把岛上的大山打通,把85加农炮拉上山洞。要知道,在海拔1000米的山腰上打坑道掩体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程。
  一天,当我们施工时,我脚下的一块巨石突然出现裂缝,随后便开始塌方。我没能站住便倒了下来。身子横着往山下滚去。不大一会儿。那块巨石也滚了下来,如果被它压到身上,肯定就没命了。说时迟,那时快,我用两手使劲抓住了身边的树枝杂物,终于改变了身体的滚落方向,由横着滚落变成了垂直滚落。眼看那块巨石就要接近我了,恰巧我头部上方也有一块大石头。两石相撞,撞碎的石头仅仅砸中了我的臀部。当时。在场的营首长和同志们都吓坏了,随即用担架把我抬下山。后来,我在医院治疗了3个多月。痊愈后才出院。
  
  南海搏击风浪
  
  1957年,香港与内地走私非常猖獗。一天,根据上级的情报,营首长命令我带领9名老战士,前往指定地点缉拿走私犯。我们乘坐一条木板小帆船,从“三门岛”山脚下出发。出发前,海上是晴天。风平浪静,可是在我们划出一个多小时后。突然海风四起。随后,海浪一浪高过一浪,小帆船在风浪中剧烈地颠簸。同志们开始呕吐,然而海水还是随着风浪不断地灌进船舱里,大家克服身体不适,不断地用盆子向外舀水。眼看情况越来越严重,如果风浪再大,我们就有翻船的危险。
  在这紧要关头,我深知越是危险的时候就越要沉着冷静。我对大家说:“同志们不要紧张。大家一定要坐稳,尽量保持船体平衡。坚持就是胜利,我们一定能渡过难关!”就这样。我们与风浪搏斗了一个多小时,海面终于慢慢平静了下来。在闻过大风大浪后,大家加紧赶往缉私地点。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在抓获走私犯的同时。我们还缴获了1200多只走私手表和其他物品。我们完成任务回到部队后,全体同志受到了上级的嘉奖。
  
  意外车祸幸免于难
  
  1960年秋天。由于总参要从广州军区部队抽调15名干部去北京防化部工作,我也在被抽调之列。那天,我们乘坐解放牌汽车,分三批去宝安镇火车站(今深圳市内),当时车上有夏营长全家4口,肖连长全家3口,只有我是单身一人,我们连人带家具整整装了一汽车。
  早晨6点,我们从淡水镇出发,途中要经过五丛山和沙湾。我们的汽车由北向南在公路外围行驶。由于当天起了大雾,能见度很低,加上迎面而来的那辆八吨重的大货车既不开灯又不鸣喇叭,结果两车在拐弯的地方相撞。我们乘坐的卡车车头被撞坏。汽车的前右轮被撞出了公路。当时公路旁边的山谷足有800多米深。我们一车人侥幸地避过了一次灾难。
  回首往事,我在军旅生涯中七次化险为夷,与那些牺牲了的战友们相比,我是幸运的。因为我看到了祖国今日的繁荣昌盛。无论是风华正茂还是白发苍苍,我将永远为自己曾经是一名军人而骄傲和自豪。我决心在有生之年,要继续发扬和光大部队的优良传统,主动积极地向青年一代宣传革命理想与信念,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余热。
其他文献
新水令    还唱太湖美  天堂何年坠明珠?  曾千秋璀璨,  宛若北斗。  怀浩瀚琼液,  哺才润物,  周遭繁华如神构!  五洲宾朋。  一来玩水不想走!  孰料时过境迁,  美曲难奏!  蓝藻狂,  异味恶,  茶饭怎入口?!  当今事,  当代理。  还她碧波在咱手!  寻源问策,  忘却黑夜白昼!  万众协力治污。  到了时候!  大功告成欢庆日,  鱼虾戏清漪,  唱个够!  太湖赞歌
期刊
前不久去了趟南京清代民居遗址甘家大院,里面一间厨房灶台的正上方,赫然写着的一句话,很刺激我,这就是中国儒家文化先圣孔子说过的“君子远庖厨”,意思是君子要离杀鸡宰鹅的厨房血腥之地远些,在我看来这是孔圣人对厨师及其工作——烹饪的偏见。三千年后,革命家孙文在《治国方略》一文中却给了中国烹饪很高的评价,大致是讲中国处处落后,唯有烹饪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近现代以来,古老而落后的中国为了追上世界先进国
期刊
[编者按] 十多年来,赵安东先生工作之余致力于新武侠小说创作,已出版长篇小说《无敌神捕》系列、中篇小说《高手无败局》系列、《生死一诺》系列等。其作品气韵沉雄,圆熟融通,传统风格浓郁,文化底蕴深厚。  《武林盟主》是赵安东先生的新作,作品主要写“江南武林盟主”汤仁和从善向恶的经历。汤仁和拥有绝世武功,但参加几届盟主竞争,总是因为没有按“潜规则”行事,迟迟未能得志。他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终走向极端,
期刊
文学是一种独特的信仰。首先,文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超越性的精神建构。虽然文学以现实为基本的表现对象,在文学观念和具体创作世界中也存在着写实与幻想、再现与表现等多方面的差异,但从根本上说,文学世界是人类借助想象形式对现实世界感悟和超越的结果。它的内在精神动力是人类对现实的不满足。其基本内核是一种乌托邦想象。文学尽管只是一种文字虚拟形式,却能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描绘和对理想世界的想象,借助于作家情感和思想的媒
期刊
汪曾祺先生以小说、散文名于世,写诗,于他只能算偶一为之。新时期到来后,他于花甲之年重出文坛,以《受戒》、《大淖记事》等经典之作迅速为文学界和广大读者所接受、所喜爱,并很快确立了他在当代文坛不可替代的独具异禀的地位,但单独发表诗歌的情况屈指可数,其诗作所产生的影响似也不及他的小说、散文那样深入人心。正因如此,1993年9月,我在与江苏文艺出版社商定编辑出版《汪曾祺文集》时,金实秋就曾颇有远见地建议在
期刊
八个弟弟相继辍学,照顾高位截肢的哥哥。为了报答弟弟,哥哥汲取百家武术之长。创编了上乘武功。  弟弟学会了哥哥创编的武功,在全国武术比赛中获得金奖。 这事看似神话,却真实发生在“武术之乡”河北沧州。    截肢创编武术    1946年5月13日,韩志超出生在河北沧州一个武术世家,其父是通臂劈挂大师韩俊元。  韩志超为长子,他在兄弟9人中武艺最精,14岁时考入沧州评剧团。做了一名武生演员。1963
期刊
近日,南京理工大学诗学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本刊编委、新锐青年文学评论家张宗刚博士担任该中心主任,中心主要成员包括马永波、黄梵、江雪、张叔宁等。  南京理工大学作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全国重点高校,多年来一直秉持“艺以赋质,文以载道”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人文学科的发展,2006年被批准为“国家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目前。该校拥有一批重要的诗歌创作和研究人员,如著名评论家、诗人张宗刚博士,著名诗人、翻译
期刊
人总是不想死的。  死是可怕而恐怖的。死,这是一个永远黑暗的深渊。死,这是一个毫无知觉冰冷的世界。人死了还能剩下什么?人死如灯灭,一切归于零。不过,也有例外。也有人视死如归,没有痛苦,没有留恋。没有遗憾。面对死亡会放声歌唱,面对死亡会威武不屈,面对死亡会冷眼蔑视,面对死亡会平静坦然。也有人活得生不能死不能,生不如死。举步艰难,半死不活,一念之下,寻了短见,命归黄泉。还有人英雄一世,雄才天下,人类精
期刊
在中华民族诗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情诗有着悠久的传统。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诗歌总集《诗经》,即以爱情诗《关雎》作为首篇,彰显编选者对于爱情诗的重视。《诗经》“大序”云:“发乎情,民之性也。”“情”,作为“人性”的重要内涵,体现着人的心灵变化,联系着人类精神活动的过程。自古而今,爱情都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爱情诗则是这种精神活动的真实反映。试看《诗经·小雅·隰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
期刊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时30分,著名江苏籍作家汪曾祺于北京逝世,仿佛只是前几天的事,其实已距今十二年矣。为了写关于他的一本书,重读了他十二年前临去世前那半年的作品,我越读分外神伤,愈看感触尤深。1997年1月至5月的一百多天里,汪曾祺以七十七岁的体弱多病之躯,竟然还为我们留下了四五篇小说,十余篇散文,十余首诗联和数十帧书画……一次次“人间送小温”,展现了他生命最后的精彩和辉煌。    最后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