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保证。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应努力掌握有关知识,通过各种体育活动,自觉地、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这样才能发挥体育教育的最佳功能,才真正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良好的个性行为,胜于卓越的才智。”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行为基础,才能使小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在学习中更健康茁壮地成长。现代科学充分证明了:体育运动能够极大地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并且能够为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愉悦交流的平台。教师要时时注重通过语言和行为来引导学生。只有从最小的、最不起眼的事入手,才能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
1. 根据特点,渗透教育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各不相同,在教学中采取的方法和培养的重点也应有所区别。
教学案例一:以脚内侧踢毽球教学为例。教学对象是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身体正处于快速发育期,由于身体各机能还不完善,特别是神经系统还不成熟,注意力较难集中,活泼好动。第一课时教学时学生还表现得很积极,但是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却在下降。观察发现,因为大多数学生的协调能力较差,经常是踢一次捡一次,学生捡毽球的次数多了,兴趣自然下降。而我无意中发现,多数学生喜欢比赛看谁把毽球踢得远,于是就马上组织学生排好队进行相关的辅助练习,在掌握基本的方法和要求后,组织学生进行踢远的比赛。这一下场面可热闹了,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有些踢得远的,师生大声叫好;有些动作不当,毽球向后飞,惹得师生哄堂大笑,气氛相当活跃。一些本来惧怕踢毽球的学生也投身其中,下课铃响,师生还意犹未尽!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还引导学生如何利用毽球开发小游戏,学生们有的用毽球做换物接力;有的做投掷练习;有的把毽球当作篮球投篮,充分体现了创造力和协作能力。通过这样的组织形式和教法,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情感,学习毽球的积极性得到了延续,踢毽球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到了高年级,在培养技术技能的同时,我重点加强学生团结协作、与人相处、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学生的社会角色感越来越强烈,争取个性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这一时期,教师在安排毽球教学内容时,不但要进行毽球基本技术的指导,也应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除了安排一些基本功的练习之外,还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安排一些传毽的练习,学习有大腿、胸部、头部等部位触毽,可以传授一些简单的毽球比赛的要求,适当组织毽球比赛,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还能使学生始终保持较大的练习兴趣,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培养终生体育的观念。
2. 既重行为,更重内心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个别学生干扰正常教学秩序,比如:在集体跑步的时候,个别学生故意放慢速度,一个人影响全班;玩游戏时,有的学生拖拖拉拉,故意拖小组的后腿;打篮球时,自己不去练习,却拿着篮球到处乱丢,影响其他学生。碰见这种情况,多数教师都会采用及时制止的办法,但这样做只是治标却不治本,下一次可能还有这样的情况继续发生。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观察了解学生的情况,了解发生违规现象的具体原因,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办法和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 鼓励竞争,提倡合作
体育运动最富有竞争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游戏、小型比赛也同样具有十分强烈的竞争性。但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比较缺乏自控能力,在竞争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过分计较一时的胜负;为获得胜利而违反练习或游戏的规则和要求;因为计较输赢而发生冲突或不良行为;互相指责,互相揭短。这些现象对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发现这样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耐心引导学生了解竞争、合作的意义,教师可安排一些合作性较强的项目,比如推小车、两人三足跑等游戏,通过游戏的教学,使学生既积极参与,又能体会到合作的乐趣。不论是从育人的角度还是从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来讲都是有实际意义的。
案例二:五年级的一节体育课组织了跳长绳比赛,三分钟之内累计跳过人数多者的为胜。一场比赛下来,女同学胜。我还没有来得及宣布成绩,两边队伍已经喧闹起来。几个男同学吵着说:跳绳是女同学的强项,有本事进行篮球比赛啦!女同学也不示弱:你们男孩子体力好,还输给我们,真失败!男同学中几个失误较多的也成了攻击的对象,眼看着场面有点混乱,我及时制止了他们。等他们情绪稍微稳定之后,我对学生说:“老师组织比赛的目的是想检验你们的水平,是想增强你们的协助能力,可没有想到事與愿违……听到这里,学生们都安静下来。接着我分析了男女同学跳大绳的问题所在,鼓励学生们认真总结,积极练习,准备参加年级的比赛。这下,学生的积极性马上就上来了,又投入到练习中去。通过这样的办法,我成功消除了因为竞争带来的不利因素,消除了学生之间相互指责、埋怨的情绪,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4. 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等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并因人而异采用不同方法来达到教学的目的。
案例三:五年级的一个女生,体育成绩一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而且很爱哭,有时候只因为教师的一句善意的提醒,都会令她哭上几分钟,小组的同学也不太喜欢接近她,她自己也表现得不合群。经过观察,我发现她的身体素质并不差,只是因为胆小,不敢尝试新的内容,一节跳大绳的课,她也只是跳过两次,总是躲在后面。一度苦于没有合适的引导办法。直到有一天偶然听说她喜欢打乒乓球后,让我眼前一亮。我趁学校举行乒乓球挑战赛的时机,在班里组织了选拔赛,结果出人意外,她的乒乓球水平比很多男同学还好。于是我在课堂上表扬了她,虽然她表现得很害羞,但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通过乒乓球活动加深了大家对她的了解,她自己也找到了自信,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不少,班里的同学对待她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对于类似情况的学生,我觉得应该多给他们一份关爱,努力营造一个人人相互关心,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氛围。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特别关心自己,时时投去一个鼓励的眼神,送上一个真诚的微笑,即使成绩没有进步,只要他们尽力了,就给予表扬。总而言之,创造良好的氛围可以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适宜的方法可以逐步扭转他们的心理弱势。
责任编辑 邹韵文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良好的个性行为,胜于卓越的才智。”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行为基础,才能使小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在学习中更健康茁壮地成长。现代科学充分证明了:体育运动能够极大地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并且能够为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愉悦交流的平台。教师要时时注重通过语言和行为来引导学生。只有从最小的、最不起眼的事入手,才能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
1. 根据特点,渗透教育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各不相同,在教学中采取的方法和培养的重点也应有所区别。
教学案例一:以脚内侧踢毽球教学为例。教学对象是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身体正处于快速发育期,由于身体各机能还不完善,特别是神经系统还不成熟,注意力较难集中,活泼好动。第一课时教学时学生还表现得很积极,但是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却在下降。观察发现,因为大多数学生的协调能力较差,经常是踢一次捡一次,学生捡毽球的次数多了,兴趣自然下降。而我无意中发现,多数学生喜欢比赛看谁把毽球踢得远,于是就马上组织学生排好队进行相关的辅助练习,在掌握基本的方法和要求后,组织学生进行踢远的比赛。这一下场面可热闹了,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有些踢得远的,师生大声叫好;有些动作不当,毽球向后飞,惹得师生哄堂大笑,气氛相当活跃。一些本来惧怕踢毽球的学生也投身其中,下课铃响,师生还意犹未尽!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还引导学生如何利用毽球开发小游戏,学生们有的用毽球做换物接力;有的做投掷练习;有的把毽球当作篮球投篮,充分体现了创造力和协作能力。通过这样的组织形式和教法,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情感,学习毽球的积极性得到了延续,踢毽球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到了高年级,在培养技术技能的同时,我重点加强学生团结协作、与人相处、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学生的社会角色感越来越强烈,争取个性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这一时期,教师在安排毽球教学内容时,不但要进行毽球基本技术的指导,也应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除了安排一些基本功的练习之外,还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安排一些传毽的练习,学习有大腿、胸部、头部等部位触毽,可以传授一些简单的毽球比赛的要求,适当组织毽球比赛,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还能使学生始终保持较大的练习兴趣,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培养终生体育的观念。
2. 既重行为,更重内心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个别学生干扰正常教学秩序,比如:在集体跑步的时候,个别学生故意放慢速度,一个人影响全班;玩游戏时,有的学生拖拖拉拉,故意拖小组的后腿;打篮球时,自己不去练习,却拿着篮球到处乱丢,影响其他学生。碰见这种情况,多数教师都会采用及时制止的办法,但这样做只是治标却不治本,下一次可能还有这样的情况继续发生。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观察了解学生的情况,了解发生违规现象的具体原因,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办法和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 鼓励竞争,提倡合作
体育运动最富有竞争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游戏、小型比赛也同样具有十分强烈的竞争性。但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比较缺乏自控能力,在竞争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过分计较一时的胜负;为获得胜利而违反练习或游戏的规则和要求;因为计较输赢而发生冲突或不良行为;互相指责,互相揭短。这些现象对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发现这样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耐心引导学生了解竞争、合作的意义,教师可安排一些合作性较强的项目,比如推小车、两人三足跑等游戏,通过游戏的教学,使学生既积极参与,又能体会到合作的乐趣。不论是从育人的角度还是从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来讲都是有实际意义的。
案例二:五年级的一节体育课组织了跳长绳比赛,三分钟之内累计跳过人数多者的为胜。一场比赛下来,女同学胜。我还没有来得及宣布成绩,两边队伍已经喧闹起来。几个男同学吵着说:跳绳是女同学的强项,有本事进行篮球比赛啦!女同学也不示弱:你们男孩子体力好,还输给我们,真失败!男同学中几个失误较多的也成了攻击的对象,眼看着场面有点混乱,我及时制止了他们。等他们情绪稍微稳定之后,我对学生说:“老师组织比赛的目的是想检验你们的水平,是想增强你们的协助能力,可没有想到事與愿违……听到这里,学生们都安静下来。接着我分析了男女同学跳大绳的问题所在,鼓励学生们认真总结,积极练习,准备参加年级的比赛。这下,学生的积极性马上就上来了,又投入到练习中去。通过这样的办法,我成功消除了因为竞争带来的不利因素,消除了学生之间相互指责、埋怨的情绪,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4. 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等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并因人而异采用不同方法来达到教学的目的。
案例三:五年级的一个女生,体育成绩一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而且很爱哭,有时候只因为教师的一句善意的提醒,都会令她哭上几分钟,小组的同学也不太喜欢接近她,她自己也表现得不合群。经过观察,我发现她的身体素质并不差,只是因为胆小,不敢尝试新的内容,一节跳大绳的课,她也只是跳过两次,总是躲在后面。一度苦于没有合适的引导办法。直到有一天偶然听说她喜欢打乒乓球后,让我眼前一亮。我趁学校举行乒乓球挑战赛的时机,在班里组织了选拔赛,结果出人意外,她的乒乓球水平比很多男同学还好。于是我在课堂上表扬了她,虽然她表现得很害羞,但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通过乒乓球活动加深了大家对她的了解,她自己也找到了自信,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不少,班里的同学对待她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对于类似情况的学生,我觉得应该多给他们一份关爱,努力营造一个人人相互关心,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氛围。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特别关心自己,时时投去一个鼓励的眼神,送上一个真诚的微笑,即使成绩没有进步,只要他们尽力了,就给予表扬。总而言之,创造良好的氛围可以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适宜的方法可以逐步扭转他们的心理弱势。
责任编辑 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