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任何一所高校所处的地域都有其较为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承,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辅相成、协同共进的关系。文章以黑龙江省三江地区抗联精神、小延安精神和北大荒精神等文化精神为切入点,深入地分析地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互相促进关系基础上,探讨弘传地域文化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策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文章为研究地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实现两者共促提供了一定借鉴。
关键词:地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抗联精神 小延安精神 北大荒精神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211-03
我国是一个具有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体系丰富的国度,其中地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长期积淀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精神,不仅是该地域人们重要精神家园和力量源泉,也是该区域高校凝练独特人文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和形成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支撑,为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
地域文化特别其核心蕴含的人文精神,对区域内的个体具有一定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思考方式、价值观、道德观、风俗、行为习惯等都无不体现着地域文化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地域文化的传承与时代发展要求相结合,推动了地域文化内涵不断发展和进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道德品质、人格等方面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历史重任。两者关系可以概括为:一方面,地域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丰富多样、鲜活适用的资源,学生都会受到高校所在地域文化的浸润和熏陶;另一方面,传承、发展和创新地域文化,也是区域内高校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职责,学生就是弘传地域文化的宣传队和播种机。
一、地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地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
1.地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的内容。我国地域文化包括民族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几千年来,经过长期历史积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已成为一笔丰厚和宝贵的文化资源。黑龙江省以佳木斯市为中心的三江地区是一处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多民族聚居之地,边疆少数民族在蛮荒黑土地开疆拓土形成了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积淀了优秀的民族精神。其中蕴涵着坚韧进取的性格、广收博纳的开放意识、合作和分享的平和心态,坚韧顽强、随遇而安的生存态度,人类为生存对大自然无限敬重的生存理念、不断抗争的自强不息精神、闯关东精神等等。三江地域文化鲜明地呈现出包容性、开放性、知足常乐的精神特质。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三江地区无数先烈和前辈经过残酷、艰险的斗争和努力奋斗,前赴后继、百折不挠,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和建设的辉煌成果,正是理想和信念提供了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1932年5月,日本就侵占了佳木斯及其附近的汤原、依兰、同江、富锦等十余县,三江地区从此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在伪满时期,由于佳木斯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矿产资源,日本侵略者号称“小小的哈尔滨,大大的佳木斯”,从日本国内向佳木斯地区大量移民,妄图将这里变成永远的殖民地,并大肆掠夺各种重要战略资源。14年抗战中,东北抗日联军11个军中有8个军在三江地区活动过,5个军诞生在此。以佳木斯为核心的三江地區是坚持抗战最长的地区之一,是抗联发祥地、核心区、主战场。三江地区的抗日斗争经过战斗数千余次,消灭和牵制10多万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军,有力地支持了全国的抗日战争。涌现出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夏云阶、祁致中、李延禄、常隆基等抗日将领和抗日英雄。异常艰苦卓绝的长期斗争,三江地区广大军民形成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怕牺牲伟大的抗联精神;解放战争时期,三江地区是全国最早解放的地方,这里曾是革命大后方,作为中心的佳木斯一度被称为“东北革命文化的摇篮”,被誉为“东北的延安”。以早期领导人张闻天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大批干部和军队进驻佳木斯,成立合江省委,为东北全境的解放乃至全国的解放,作出了卓越贡献。正是这一时期三江地区广大军民所表现出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自力更生、勇于奋斗的创业精神,实事求是、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就是“东北小延安”精神的核心,一直激励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开发北大荒的热潮,20世纪50年代初,十万转业官兵在三江平原的亘古荒原上发起了“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的伟大壮举。上个世纪60至70年代,几十万官兵、知识青年、党员干部在异常艰苦环境下,苦干巧干,战天斗地,经过二三十年的奋战,硬是把昔日荒凉的“北大荒”变成了现在的“北大仓”,三江地区成为全国闻名的商品粮基地。广大垦荒人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创造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凝聚成了具有深刻内涵的北大荒精神。其中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艰苦奋斗精神;解放思想、敢闯新路的勇于开拓精神;胸怀全局、富国强民的顾全大局精神;不计得失、勇于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等一直流淌在黑土地上和松花江沿岸人们心中。
三江地区这些宝贵的文化精神,是北方各少数民族长期发展、勇于挑战自然伟大实践的结晶,是老一辈中华儿女在革命和建设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是人类献身正义事业百折不挠的传奇和典范,是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精神的彪炳彰显,更是高校培育合格人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力量源泉。这些具体可感的历史文化资源都可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教学内容,是十分形象、生动和鲜活的,并且利用思政课实践教学等形式能够让学生真正直观感受到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脉络,接受高尚精神的熏陶。可见,三江地域文化精神资源中有着十分丰富和鲜活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蓝本,能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其教育意义远远超过简单而空洞的课堂说教。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地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将教材体系转化实际教学体系,使高大上的理论更接地气,对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思政课教学真实感、实效性具有良好的作用。 2.地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地域文化精神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为有效的载体。地域文化所承载和传播的精神因素,既符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又能比较方便被教育主客体所运用和接受。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教育主客体的身份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一个覆盖面更广、承载信息量更多的载体。而地域文化正适合这一发展趋势,是能够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效发挥和放大的易用的载体。地处黑龙江省三江地区的高校,就可以利用丰富的地域文化精神资源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搞好第二课堂。例如,在佳木斯市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民俗文化风情园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实地调研、参观少数民族发展历程、触摸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切身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和谐发展的历史,增强对民族团结、共同发展重要性的意识;可以组织观看“不能忘却的纪念”——张闻天生平事迹图片展览,让学生了解在解放战争初期作为我党领导人之一的张闻天领导合江省工作的情形,了解最早解放区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主动接受红色革命精神的洗礼;还可以参观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北大荒博物馆等,在那里可以穿越历史,感受几十年来北大荒人用汗水、泪水、血水创造的辉煌历史,感受和传承北大荒精神这一珍贵文化遗产。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承并创新地域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传承地域文化的有效途径并推动地域文化不断创新发展。高校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树立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思想观念、道德观、理想信念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传承优秀地域文化精神最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选择、整理和传递等方式来实现对地域文化的保存、维护和创新。优秀的地域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直观、丰富、多样的教育素材,并且被广泛采用。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结合地域文化,对其进行更加深刻的挖掘和研究,并在结合新时代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地域文化的内涵,从而确保其能够一代代传承下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选择地域文化中最精华、最核心的成分,将这些优秀的文化精神进行组织和重构,并通过课堂教学、参观体验实践、第二课堂、文化历史科学研究等多种有效的方式和手段让大学生了解、掌握地域文化的内涵,并能利用假期返回家乡、毕业到异地工作等方式将地域文化传播开去,从而确保地域文化體系得以保存。例如:地处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高校可以设立赫哲族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抗联精神暨东北小延安研究基地、北大荒精神研究基地、三江流域文化历史研究基地等,专家学者通过这个平台进行科研攻关,深挖地域文化内涵,形成丰硕的理论成果,利用高校课堂积极宣讲,在来自全国各地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学习、践行氛围,实现大力弘传优秀的地域文化的效果。地域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的维度就是要创新。唯有创新,地域文化才有生命力,才能不会消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简单复制文化,而是要根据社会现实需求与学生身心发展状况赋予地域文化新的文化内涵;实际上也是一个创造文化的过程,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目的。此外,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启发教育主客体积极找到地域文化新的增长点,促进地域文化与域外文化的融合,衍生出新的文化生成要素,进一步推动地域文化创造与革新。例如,教育者积极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地域文化的科学研究,利用假期与外区域学生合作,对地域特有文化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引导、支持学生参与三江地域文化产品像赫哲族鱼皮画、满族服饰的学习、创作和开发等社会实践,体验三江地域文化的内涵。
二、大力弘传地域文化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效性的策略
(一)利用优秀地域文化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内容
民族的历史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将优秀的地域文化合理地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内容,不仅不偏离教育内容,反而能够增强教育的现实感、实效性,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潜移默化影响和感染大学生,有助于形成优良的意志、品行,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1.以开放意识、合作分享的平和生存心态、敢于挑战、积极抗争的优秀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在推崇创新的21世纪中国,大学生还面临着激烈的就业压力,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重难点,是公认的高校核心竞争力之一。各高校毫不例外地都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了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培养的重要地位。当下我国正进行着新常态下的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能转换,发展速度变化,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主动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创新创业意识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状态。培养大学生主观的创新创业意识十分重要。这种主观意识一旦形成,就会促发大学生形成主动挑战自我、到市场中去试水并能够充分实现自身价值的观念和动力,所以高等学校要树立创新创业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作为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职责之一。高等学校教育者要通过多种渠道、全方位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新思维,积极培养创业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参加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介入和融合职业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重要途径之一。在创业商德教育、自主创业精神教育、吃苦耐劳、艰苦风斗精神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都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黑龙江三江流域是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赫哲等诸多古老民族的故乡。这些民族为中华民族团结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三江大地的原住民他们留下了丰富的民族民间精神文化遗产。例如:被称为“鱼皮部落”赫哲族世代居住在三江平原,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赫哲族的鱼皮制作技艺和口耳相传的长篇民间说唱文学作品“伊玛堪”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清朝初年至民国时期,山海关以南大量难民逃荒到东北,闯进三江大地,开荒拓土,形成了敢为人先、不屈不挠、艰苦创业为核心的“闯关东精神”。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讲授时,可以撷取以上的案例,可以将地域文化精神糅合进去。也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教学,带领学生参观考察赫哲鱼皮文化技艺公司,撰写调查报告等方式,从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历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了解中,培养学生产生对学习生活数年的第二故乡——三江大地特色文化精神的认同感、归属感,又能体会到创新创业之艰难,积极培育和践行开放合作,敢为人先,坚韧不拔,踏实肯干,敬业奉献精神。
关键词:地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抗联精神 小延安精神 北大荒精神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211-03
我国是一个具有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体系丰富的国度,其中地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长期积淀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精神,不仅是该地域人们重要精神家园和力量源泉,也是该区域高校凝练独特人文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和形成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支撑,为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
地域文化特别其核心蕴含的人文精神,对区域内的个体具有一定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思考方式、价值观、道德观、风俗、行为习惯等都无不体现着地域文化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地域文化的传承与时代发展要求相结合,推动了地域文化内涵不断发展和进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道德品质、人格等方面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历史重任。两者关系可以概括为:一方面,地域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丰富多样、鲜活适用的资源,学生都会受到高校所在地域文化的浸润和熏陶;另一方面,传承、发展和创新地域文化,也是区域内高校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职责,学生就是弘传地域文化的宣传队和播种机。
一、地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地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
1.地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的内容。我国地域文化包括民族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几千年来,经过长期历史积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已成为一笔丰厚和宝贵的文化资源。黑龙江省以佳木斯市为中心的三江地区是一处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多民族聚居之地,边疆少数民族在蛮荒黑土地开疆拓土形成了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积淀了优秀的民族精神。其中蕴涵着坚韧进取的性格、广收博纳的开放意识、合作和分享的平和心态,坚韧顽强、随遇而安的生存态度,人类为生存对大自然无限敬重的生存理念、不断抗争的自强不息精神、闯关东精神等等。三江地域文化鲜明地呈现出包容性、开放性、知足常乐的精神特质。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三江地区无数先烈和前辈经过残酷、艰险的斗争和努力奋斗,前赴后继、百折不挠,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和建设的辉煌成果,正是理想和信念提供了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1932年5月,日本就侵占了佳木斯及其附近的汤原、依兰、同江、富锦等十余县,三江地区从此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在伪满时期,由于佳木斯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矿产资源,日本侵略者号称“小小的哈尔滨,大大的佳木斯”,从日本国内向佳木斯地区大量移民,妄图将这里变成永远的殖民地,并大肆掠夺各种重要战略资源。14年抗战中,东北抗日联军11个军中有8个军在三江地区活动过,5个军诞生在此。以佳木斯为核心的三江地區是坚持抗战最长的地区之一,是抗联发祥地、核心区、主战场。三江地区的抗日斗争经过战斗数千余次,消灭和牵制10多万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军,有力地支持了全国的抗日战争。涌现出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夏云阶、祁致中、李延禄、常隆基等抗日将领和抗日英雄。异常艰苦卓绝的长期斗争,三江地区广大军民形成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怕牺牲伟大的抗联精神;解放战争时期,三江地区是全国最早解放的地方,这里曾是革命大后方,作为中心的佳木斯一度被称为“东北革命文化的摇篮”,被誉为“东北的延安”。以早期领导人张闻天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大批干部和军队进驻佳木斯,成立合江省委,为东北全境的解放乃至全国的解放,作出了卓越贡献。正是这一时期三江地区广大军民所表现出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自力更生、勇于奋斗的创业精神,实事求是、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就是“东北小延安”精神的核心,一直激励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开发北大荒的热潮,20世纪50年代初,十万转业官兵在三江平原的亘古荒原上发起了“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的伟大壮举。上个世纪60至70年代,几十万官兵、知识青年、党员干部在异常艰苦环境下,苦干巧干,战天斗地,经过二三十年的奋战,硬是把昔日荒凉的“北大荒”变成了现在的“北大仓”,三江地区成为全国闻名的商品粮基地。广大垦荒人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创造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凝聚成了具有深刻内涵的北大荒精神。其中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艰苦奋斗精神;解放思想、敢闯新路的勇于开拓精神;胸怀全局、富国强民的顾全大局精神;不计得失、勇于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等一直流淌在黑土地上和松花江沿岸人们心中。
三江地区这些宝贵的文化精神,是北方各少数民族长期发展、勇于挑战自然伟大实践的结晶,是老一辈中华儿女在革命和建设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是人类献身正义事业百折不挠的传奇和典范,是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精神的彪炳彰显,更是高校培育合格人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力量源泉。这些具体可感的历史文化资源都可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教学内容,是十分形象、生动和鲜活的,并且利用思政课实践教学等形式能够让学生真正直观感受到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脉络,接受高尚精神的熏陶。可见,三江地域文化精神资源中有着十分丰富和鲜活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蓝本,能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其教育意义远远超过简单而空洞的课堂说教。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地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将教材体系转化实际教学体系,使高大上的理论更接地气,对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思政课教学真实感、实效性具有良好的作用。 2.地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地域文化精神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为有效的载体。地域文化所承载和传播的精神因素,既符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又能比较方便被教育主客体所运用和接受。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教育主客体的身份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一个覆盖面更广、承载信息量更多的载体。而地域文化正适合这一发展趋势,是能够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效发挥和放大的易用的载体。地处黑龙江省三江地区的高校,就可以利用丰富的地域文化精神资源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搞好第二课堂。例如,在佳木斯市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民俗文化风情园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实地调研、参观少数民族发展历程、触摸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切身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和谐发展的历史,增强对民族团结、共同发展重要性的意识;可以组织观看“不能忘却的纪念”——张闻天生平事迹图片展览,让学生了解在解放战争初期作为我党领导人之一的张闻天领导合江省工作的情形,了解最早解放区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主动接受红色革命精神的洗礼;还可以参观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北大荒博物馆等,在那里可以穿越历史,感受几十年来北大荒人用汗水、泪水、血水创造的辉煌历史,感受和传承北大荒精神这一珍贵文化遗产。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承并创新地域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传承地域文化的有效途径并推动地域文化不断创新发展。高校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树立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思想观念、道德观、理想信念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传承优秀地域文化精神最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选择、整理和传递等方式来实现对地域文化的保存、维护和创新。优秀的地域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直观、丰富、多样的教育素材,并且被广泛采用。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结合地域文化,对其进行更加深刻的挖掘和研究,并在结合新时代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地域文化的内涵,从而确保其能够一代代传承下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选择地域文化中最精华、最核心的成分,将这些优秀的文化精神进行组织和重构,并通过课堂教学、参观体验实践、第二课堂、文化历史科学研究等多种有效的方式和手段让大学生了解、掌握地域文化的内涵,并能利用假期返回家乡、毕业到异地工作等方式将地域文化传播开去,从而确保地域文化體系得以保存。例如:地处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高校可以设立赫哲族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抗联精神暨东北小延安研究基地、北大荒精神研究基地、三江流域文化历史研究基地等,专家学者通过这个平台进行科研攻关,深挖地域文化内涵,形成丰硕的理论成果,利用高校课堂积极宣讲,在来自全国各地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学习、践行氛围,实现大力弘传优秀的地域文化的效果。地域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的维度就是要创新。唯有创新,地域文化才有生命力,才能不会消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简单复制文化,而是要根据社会现实需求与学生身心发展状况赋予地域文化新的文化内涵;实际上也是一个创造文化的过程,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目的。此外,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启发教育主客体积极找到地域文化新的增长点,促进地域文化与域外文化的融合,衍生出新的文化生成要素,进一步推动地域文化创造与革新。例如,教育者积极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地域文化的科学研究,利用假期与外区域学生合作,对地域特有文化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引导、支持学生参与三江地域文化产品像赫哲族鱼皮画、满族服饰的学习、创作和开发等社会实践,体验三江地域文化的内涵。
二、大力弘传地域文化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效性的策略
(一)利用优秀地域文化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内容
民族的历史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将优秀的地域文化合理地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内容,不仅不偏离教育内容,反而能够增强教育的现实感、实效性,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潜移默化影响和感染大学生,有助于形成优良的意志、品行,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1.以开放意识、合作分享的平和生存心态、敢于挑战、积极抗争的优秀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在推崇创新的21世纪中国,大学生还面临着激烈的就业压力,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重难点,是公认的高校核心竞争力之一。各高校毫不例外地都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了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培养的重要地位。当下我国正进行着新常态下的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能转换,发展速度变化,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主动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创新创业意识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状态。培养大学生主观的创新创业意识十分重要。这种主观意识一旦形成,就会促发大学生形成主动挑战自我、到市场中去试水并能够充分实现自身价值的观念和动力,所以高等学校要树立创新创业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作为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职责之一。高等学校教育者要通过多种渠道、全方位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新思维,积极培养创业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参加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介入和融合职业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重要途径之一。在创业商德教育、自主创业精神教育、吃苦耐劳、艰苦风斗精神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都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黑龙江三江流域是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赫哲等诸多古老民族的故乡。这些民族为中华民族团结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三江大地的原住民他们留下了丰富的民族民间精神文化遗产。例如:被称为“鱼皮部落”赫哲族世代居住在三江平原,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赫哲族的鱼皮制作技艺和口耳相传的长篇民间说唱文学作品“伊玛堪”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清朝初年至民国时期,山海关以南大量难民逃荒到东北,闯进三江大地,开荒拓土,形成了敢为人先、不屈不挠、艰苦创业为核心的“闯关东精神”。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讲授时,可以撷取以上的案例,可以将地域文化精神糅合进去。也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教学,带领学生参观考察赫哲鱼皮文化技艺公司,撰写调查报告等方式,从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历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了解中,培养学生产生对学习生活数年的第二故乡——三江大地特色文化精神的认同感、归属感,又能体会到创新创业之艰难,积极培育和践行开放合作,敢为人先,坚韧不拔,踏实肯干,敬业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