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严坊萤石矿与燕山期早期侵入岩有关,研究表明矿石矿物成分为萤石、石英、长石、云母、黄铁矿及花岗斑岩和变质岩碎屑等。矿石类型为萤石型、石英—萤石型、萤石—石英型等类型,矿石中主要有用组份为CaF。区内岩浆活动较弱,岩浆岩出露于矿区西部、北部,呈北东向产出,为燕山早期侵入岩。矿脉分布在岩体外接触带的边缘挤压破碎带中,空间关系表明萤石可能来自深源,该矿应属低温热液型矿床。
关键词:萤石矿;控矿因素;地质特征
严坊萤石矿位于宁都县城5°方向45公里处,是一个中型规模的萤石矿床,通过全面收集并分析整理矿区地质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和资料,结合该区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本文主要对该类型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探讨。
1 成矿地质背景
区内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南褶皱系武夷隆起宁都-南城拗断束西缘,鹰潭-安远深断裂东侧。区域内构造复杂,主要构造线为北东向,其次为北北东向及东西向。褶皱及断裂构造均较发育。褶皱运动以震旦系褶皱为主,位于古竹复式向斜构造西翼。矿区内出露地层有震旦系老虎塘组和第四系(Q)。岩浆岩为燕山早期侵入岩。萤石矿床则产于震旦系老虎塘组(Z2l)挤压破碎带中,属于安远—鹰潭成矿带内。
2 矿床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震旦系老虎塘组和第四系冲积层。
老虎塘组(Z2l):分布于矿区的东部地区,为区域古竹复式向斜的西翼部分,也是矿区萤石矿的主要赋矿围岩,岩性为变余长石石英砂岩、灰色板岩、千枚岩、含炭千枚岩、绢云母千枚岩、二云片岩及硅质板岩。
第四系冲积层(Q4):分布于矿区低洼沟谷地带,岩性为亚砂土、亚粘土、砂、砾及卵石。
2.2构造
矿区构造主要为一条北东向断裂硅化破碎带(F1),断裂带长度大于5公里,穿越矿区往南延伸至区外,宽度2-8米。主断面总体平直,走向延伸稳定,局部略显舒缓波状,呈压扭性质,总体产状125°∠72°。断裂带中发育构造角砾岩、碎斑岩、碎粒岩及断层泥,充填有石英-萤石脉,显示多次活动迹象,既是矿区萤石矿的导矿构造又是萤石矿的容矿构造(见图1)。
2.3岩浆岩
侵入岩主要出露于矿区西侧,为早侏罗世侵入岩(J1γ),呈岩滴状产出。岩性为中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岩石为中粒似斑状花岗结构,块状构造,斑晶含量30%-45%,粒径以3-7mm居多,成份主要为自形至半自形板状晶钾长石和少量粒状或聚晶状石英;基质粒径0.5-1.5mm,成份为钾长石含量20-25%、斜长石20-23%、石英25%及黑云母5%。在地表钾长石多风化呈高岭土,但仍保留板状晶形;黑云母具风化褪色现象。
据研究表明,燕山早期侵入岩的侵入与成矿关系密切。
2.5萤石矿体及矿石特征
2.5.1矿体规模、形态、产状
矿区内萤石矿主要产于上震旦系老虎塘组挤压破碎带中。总体特征是矿脉单一、矿石品质好,矿体走向长。矿脉在平面略呈弧形雁行排列,矿脉与围岩界线清楚。矿脉中较大的常有围岩角砾及碎块,且见黄铁矿化石英脉平行或小角度斜交穿插充填其中。经地表地质观察、槽探揭露、采样化验分析,在矿区内出露的萤石矿脉共有1个,矿脉出露长度大,长2千余米,宽度一般只有0.90-4.30m,平均为1.58米。矿脉产状与破碎带基本一致,呈脉状、透镜状发育。区内萤石矿化与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关系密切。近矿围岩蚀变有硅化、黄铁矿、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褐铁矿化。
2.5.2矿石组分及结构构造
矿石中萤石主要产于石英脉和断裂破碎带中,萤石品位的高低与硅质的含量成反比。矿体呈脉状、小透镜状发育在构造破碎带中。
矿石矿物成分为萤石,脉石矿物成分为萤石、石英、长石、云母、黄铁矿及花岗斑岩和变质岩碎屑等组成。
矿石结构、构造:根据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相对大小,组合方式,自形或半自形晶不等粒状产出,常呈块状、角砾状、脉状产出,解理发育,石英沿其裂隙或解理面呈细脉状充填或沿萤石的粒间呈细网脉状交代萤石。矿物集合体在空间的排列组合方式多种多样,显示其成矿时期的复杂环境,形成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同心圆构造、晶洞构造、皮壳构造,以前三种为常见。
矿石中主要有用组份为CaF2。
矿化带内CaF2品位一般在26.51-84.57%之间,最高品位为84.57%之。矿化沿矿脉走向和倾向上不稳定,品位变化较大,矿化连续性差。
2.5.3矿石类型和品级
矿石的自然类型按矿石中萤石、石英相对含量比例,可分为三种:即萤石脉型、石英—萤石脉型、萤石—石英脉型。现将其具体特征分述如下:
(1)萤石脉型:地表为灰白色、浅黄色,深部为紫色、淡绿或淡紫红色。矿石主要由萤石组成,呈半透明粒状集合体,致密块状,质纯品位高;脉石矿物为石英。氟化钙含量均超过工业要求,最高含量达84.57%,最低为65.72%,一般含量在60%以上。
(2)石英—萤石脉型:为灰白色、紫色及紫兰色。矿石以萤石为主,多呈粒状或角砾状与玉髓或少量石英共生。石英含量为30-40%,呈条带状或团块状产于萤石脉之中,质杂不纯。
(3)萤石—石英脉型:为灰黑色、暗紫色。矿石以玉髓或少量石英为主,一般含量为60-80%。萤石作为胶结物充填在脉石矿物中,矿石质量差,不易选矿。
综上所述,认为该矿床为次级构造控制的热液脉状萤石矿床。
3 矿床成因探讨
综上所述成矿与早侏罗世侵入岩(J1γ)有密切的生成关系。矿脉分布在岩体外接触带的边缘挤压破碎带中,空间关系表明萤石可能来自深源,后期构造裂隙的产生,为矿液活动提供了有利空间,导致岩浆期后含氟化钙的溶液沿构造断裂通道向上迁移,沿构造裂隙充填而形成螢石脉。据蚀变的种类和矿脉生成的位置来看,该矿应属低温热液型矿床。
4 找矿方向
(1)严坊萤石矿产于震旦系老虎塘组变质岩中,且成矿与早侏罗世侵入岩(J1γ)有密切的生成关系。矿脉分布在岩体外接触带的边缘挤压破碎带中。
(2)沿严萤石矿床走向方向附近的邻区,即北东、北西向的一定范围内,在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寻找隐伏矿具有一定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徐志刚,陈毓川,王登红等编.《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附图)》.2008年.
[2]江西省地质矿产局.1984.江西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
[3]2014年7月《江西省宁都县洛口严坊萤石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关键词:萤石矿;控矿因素;地质特征
严坊萤石矿位于宁都县城5°方向45公里处,是一个中型规模的萤石矿床,通过全面收集并分析整理矿区地质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和资料,结合该区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本文主要对该类型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探讨。
1 成矿地质背景
区内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南褶皱系武夷隆起宁都-南城拗断束西缘,鹰潭-安远深断裂东侧。区域内构造复杂,主要构造线为北东向,其次为北北东向及东西向。褶皱及断裂构造均较发育。褶皱运动以震旦系褶皱为主,位于古竹复式向斜构造西翼。矿区内出露地层有震旦系老虎塘组和第四系(Q)。岩浆岩为燕山早期侵入岩。萤石矿床则产于震旦系老虎塘组(Z2l)挤压破碎带中,属于安远—鹰潭成矿带内。
2 矿床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震旦系老虎塘组和第四系冲积层。
老虎塘组(Z2l):分布于矿区的东部地区,为区域古竹复式向斜的西翼部分,也是矿区萤石矿的主要赋矿围岩,岩性为变余长石石英砂岩、灰色板岩、千枚岩、含炭千枚岩、绢云母千枚岩、二云片岩及硅质板岩。
第四系冲积层(Q4):分布于矿区低洼沟谷地带,岩性为亚砂土、亚粘土、砂、砾及卵石。
2.2构造
矿区构造主要为一条北东向断裂硅化破碎带(F1),断裂带长度大于5公里,穿越矿区往南延伸至区外,宽度2-8米。主断面总体平直,走向延伸稳定,局部略显舒缓波状,呈压扭性质,总体产状125°∠72°。断裂带中发育构造角砾岩、碎斑岩、碎粒岩及断层泥,充填有石英-萤石脉,显示多次活动迹象,既是矿区萤石矿的导矿构造又是萤石矿的容矿构造(见图1)。
2.3岩浆岩
侵入岩主要出露于矿区西侧,为早侏罗世侵入岩(J1γ),呈岩滴状产出。岩性为中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岩石为中粒似斑状花岗结构,块状构造,斑晶含量30%-45%,粒径以3-7mm居多,成份主要为自形至半自形板状晶钾长石和少量粒状或聚晶状石英;基质粒径0.5-1.5mm,成份为钾长石含量20-25%、斜长石20-23%、石英25%及黑云母5%。在地表钾长石多风化呈高岭土,但仍保留板状晶形;黑云母具风化褪色现象。
据研究表明,燕山早期侵入岩的侵入与成矿关系密切。
2.5萤石矿体及矿石特征
2.5.1矿体规模、形态、产状
矿区内萤石矿主要产于上震旦系老虎塘组挤压破碎带中。总体特征是矿脉单一、矿石品质好,矿体走向长。矿脉在平面略呈弧形雁行排列,矿脉与围岩界线清楚。矿脉中较大的常有围岩角砾及碎块,且见黄铁矿化石英脉平行或小角度斜交穿插充填其中。经地表地质观察、槽探揭露、采样化验分析,在矿区内出露的萤石矿脉共有1个,矿脉出露长度大,长2千余米,宽度一般只有0.90-4.30m,平均为1.58米。矿脉产状与破碎带基本一致,呈脉状、透镜状发育。区内萤石矿化与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关系密切。近矿围岩蚀变有硅化、黄铁矿、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褐铁矿化。
2.5.2矿石组分及结构构造
矿石中萤石主要产于石英脉和断裂破碎带中,萤石品位的高低与硅质的含量成反比。矿体呈脉状、小透镜状发育在构造破碎带中。
矿石矿物成分为萤石,脉石矿物成分为萤石、石英、长石、云母、黄铁矿及花岗斑岩和变质岩碎屑等组成。
矿石结构、构造:根据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相对大小,组合方式,自形或半自形晶不等粒状产出,常呈块状、角砾状、脉状产出,解理发育,石英沿其裂隙或解理面呈细脉状充填或沿萤石的粒间呈细网脉状交代萤石。矿物集合体在空间的排列组合方式多种多样,显示其成矿时期的复杂环境,形成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同心圆构造、晶洞构造、皮壳构造,以前三种为常见。
矿石中主要有用组份为CaF2。
矿化带内CaF2品位一般在26.51-84.57%之间,最高品位为84.57%之。矿化沿矿脉走向和倾向上不稳定,品位变化较大,矿化连续性差。
2.5.3矿石类型和品级
矿石的自然类型按矿石中萤石、石英相对含量比例,可分为三种:即萤石脉型、石英—萤石脉型、萤石—石英脉型。现将其具体特征分述如下:
(1)萤石脉型:地表为灰白色、浅黄色,深部为紫色、淡绿或淡紫红色。矿石主要由萤石组成,呈半透明粒状集合体,致密块状,质纯品位高;脉石矿物为石英。氟化钙含量均超过工业要求,最高含量达84.57%,最低为65.72%,一般含量在60%以上。
(2)石英—萤石脉型:为灰白色、紫色及紫兰色。矿石以萤石为主,多呈粒状或角砾状与玉髓或少量石英共生。石英含量为30-40%,呈条带状或团块状产于萤石脉之中,质杂不纯。
(3)萤石—石英脉型:为灰黑色、暗紫色。矿石以玉髓或少量石英为主,一般含量为60-80%。萤石作为胶结物充填在脉石矿物中,矿石质量差,不易选矿。
综上所述,认为该矿床为次级构造控制的热液脉状萤石矿床。
3 矿床成因探讨
综上所述成矿与早侏罗世侵入岩(J1γ)有密切的生成关系。矿脉分布在岩体外接触带的边缘挤压破碎带中,空间关系表明萤石可能来自深源,后期构造裂隙的产生,为矿液活动提供了有利空间,导致岩浆期后含氟化钙的溶液沿构造断裂通道向上迁移,沿构造裂隙充填而形成螢石脉。据蚀变的种类和矿脉生成的位置来看,该矿应属低温热液型矿床。
4 找矿方向
(1)严坊萤石矿产于震旦系老虎塘组变质岩中,且成矿与早侏罗世侵入岩(J1γ)有密切的生成关系。矿脉分布在岩体外接触带的边缘挤压破碎带中。
(2)沿严萤石矿床走向方向附近的邻区,即北东、北西向的一定范围内,在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寻找隐伏矿具有一定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徐志刚,陈毓川,王登红等编.《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附图)》.2008年.
[2]江西省地质矿产局.1984.江西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
[3]2014年7月《江西省宁都县洛口严坊萤石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