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對於《桯史》一書,研究者多從其書名考釋或歷史材料的角度入手。於其版本源流,僅有吳企明先生點校本的簡要說明,在此基礎上,筆者對其現存版本進行敘錄,並對其源流作一具體梳理。
關鍵詞:桯史;版本;源流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4-0-02
《桯史》是南宋岳珂所著的一部記載兩宋朝野見聞的史料隨筆。岳珂,字肅之,號亦齋,又號倦翁,相州湯陰(今河南)人,寓居嘉興。《宋史》無傳,其生平活動可從其著作以及宋代文獻資料中考見。岳珂生於宋孝宗淳熙十年(1183年),為抗金名將岳飛之孫,早年熟讀經書,好詩文,有《棠湖詩稿》、《愧郯錄》、《金佗粹編》等行于世,先後出任嘉興知府、戶部侍郎等職,于南宋淳佑三年(1243年)卒。據岳珂自序,《桯史》成書于嘉定七年,所記為朝野各階層人物的言行及天文地理、文學藝術、神鬼怪異等內容。
一、《桯史》現存版本敘錄
本部分就筆者所見的《桯史》現存版本進行敘錄,並按歷史順序對其著錄情況、基本面貌、現藏與流傳情況做一梳理。
1.宋刻十五卷本
今所見十五卷本《桯史》皆著錄為宋刻元明遞修本。至於宋刻本,最早見其著錄於南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桯史》十五卷,岳珂撰。桯史者,猶言柱記也。原註,説文:桯,牀前几也。”[1]據《桯史》自序“嘉定焉逢淹茂歲圉如既望珂序”,其成書於嘉定七年(1214年),陳振孫距其成書時代不遠,所見應為宋刻本。元馬端臨在《文獻通考》中著錄:“《桯史》十五卷,陳氏曰:岳珂撰。桯史者,猶言柱記也。”[2]據考,《文獻通考》成書於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馬端臨在《文獻通考·自序》中總說《經籍》一考時稱:“今所錄先以四代史志列其目,其存於近世而可考者,則采諸家書目所評,并旁搜史傳、文集、雜說、詩話。”可由此推斷馬端臨所著錄的十五卷《桯史》是參考陳振孫著錄所得,至於其當時即至1307年——《桯史》成書后93年,是否殘損已不可知。此後,再見對於宋刻本《桯史》的著錄是瞿鏞的《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録》:“《桯史》七卷,宋刊殘本……原書十五卷,今存卷一至卷七,每半頁九行,行十八字。”[3]現存宋刻元明遞修本其行款皆為九行行十七字,陶湘在《涉園所見宋版書影》中有宋版《桯史》書影二頁,行款與此同。國家圖書館藏殘存七卷本(卷一至卷七),每半頁九行,行十七字,鈐有“鐵琴銅劍樓”印,著錄為宋刻元明遞修本,疑此即為瞿鏞所著錄的宋刊殘本。《浙江省出版志》在宋代圖書簡目中對宋刻本《桯史》有一著錄:“《桯史》,十五卷,嘉定七年嘉興相臺書塾刊本,九行十七字。”[4]則九行行十七字應為宋刻本原貌,瞿氏所著“行十八字”誤。
2.宋刻元明遞修十五卷本
鄧邦述《群碧樓善本書錄》著錄此本“此桯史十五卷宋刻本也,惟板有漫滅處,自元迄明時有修補……此書有數葉尚是宋刻真面,其結體亦酷肖率……此書補葉亦多黑口,恐仍是元末明初時補,非入南雍後事……”[5]此本多黑口,時有白口;以黑魚尾為主,時有花魚尾;每半頁九行,行十七字;“鉉”字皆缺筆,語涉宋室皆空格。國內圖書館館藏情況:國家圖書館藏十二卷(卷一至卷十二)宋刻元明遞修本;南京圖書館藏十五卷本,為鮑廷博校、沈樹鏞、沈曾植跋,此本入選第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編號為07148;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十五卷本,入選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編號00771,現中華再造善本據此本影印。
3.元刊十五卷本
瞿鏞《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卷十七、陸心源《皕宋楼藏书志》卷六十三、張元濟《涉園序跋集錄》皆有著錄。據上海涵芬樓影印鐵琴銅劍樓藏元刊本以及復旦大學展示的一頁書影可窺其行款:四周雙邊,每半頁十行,行二十字,“題相臺岳珂雲間陳文明(东)批點,前有自序,書中涉宋帝朝詔等字,俱空一格,蓋猶依宋本刻者,舊爲吳文定藏書,又歸傳是樓 ,卷首有吳寬、乾學徐健庵、王澍印諸朱記”。[6]陳文東批點多附於頁端,並未直接更易原字,恰如張元濟所言:“或評衡文字,或注釋音訓,有時校正訛文,然不更易原字,可謂矜慎。”[7]現北京大學圖書館有藏、復旦大學圖書館藏卷九三頁。
國家圖書館藏三種著錄為明成化十一年江泝刻本的《桯史》。其一種為四冊,十五卷,此本為陳文東批點,卷前無江泝題,封面右下角有小字“桯史元刊四本”,鈐有“吳寬、王澍印、鐵琴銅劍樓、傳是樓”诸印,十五卷末鈐有“錢謙益、鐵琴銅劍樓”等印。此與瞿氏著錄相同,疑此應為陳文東批點元刊本,非江泝刻本;此外,國圖還有一冊共202頁的《桯史》同樣著錄為江泝刻本,其封面有“元刊寒露”小字,款式同元刊本,無江泝題,第200頁有藏書記:桯史十五卷,元陳文東批點本,昔歲獲於安陽,為予藏宋元本之始……疑此本同樣應為元刊本;第三種為六冊,十五卷,款式同元刊本,無江泝題,前寫有陳文東批點,卷中多於欄端見其小字批點,疑此也應為元刊本。
4.明刊本
(1)明成化江泝刻本 十五卷
嘉靖錢如京刻本中見江泝題記:舊板刻於浙之嘉興,脫落既多,讀輒中廢,訪求每恨未見其全者。近奉朝命,來按廣東。太參姑蘇劉公欽謨,問學該博,良由富蓄,忽出善本,嘗經雲間陳璧文東先生批點者,為之欣然。若攻值玉,初志竟得遂,命翻登諸梓,與同好者共之……可知江泝刻本據元刊本翻刻,但筆者未能見成化本款式與其他著錄,僅知其源出元刊本,且應有江泝題記,因而對於上文國圖所藏三種明成化江泝刻本仍存疑。
(2)明嘉靖錢如京刻本 十五卷 附錄一卷
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卷二十一、莫伯驥《五十萬卷樓藏書目錄初編》卷一三、孫星衍《廉石居藏書記》卷上及《孫氏祠堂書目》內編卷四皆有著錄。此本為每半頁十行,行二十字,細黑口,四周單邊,前依次有錢如京重刊《桯史》序、江泝題記、岳珂自序,卷末有祝鑾後序、潘旦書,此版在原十五卷的基礎上增加附錄一卷,據錢如京重刊序云其原因:爰附之本傳,以論其世,著述以考其文,而井之銘、祠之記,皆得列焉,有人心者,亦將有感於斯編。附增一卷內容為《宋史·岳飛傳》、《武穆著述》、以及岳珂詩文兩篇、劉瑞雜著兩篇。國家圖書館與天津圖書館有藏此本。 (3)明萬曆岳元聲刻本 十五卷 附錄一卷
此本為岳珂十六世孫岳元聲等重刻本,每半頁十行行二十字,白口,上下單邊,左右雙邊,前依次有錢如京敘、江泝題、岳珂自序,目錄次行有“相臺岳珂撰,十六世孫岳元聲和聲駿聲校”,卷末附有祝鑾跋,無潘旦書。此本現藏國家圖書館。
(4)汲古閣津逮秘書本 十五卷 附錄一卷
《桯史》在此本第八集。每半頁八行行十九字,白口,左右雙邊,在第十五卷終處有毛晉跋,說明其刻書原因“以補正史之缺”。現存北京大學圖書館。
(5)稗海本 十五卷
台北大化書局1985年版《稗海》第三冊、振鷺堂藏版第八函收錄,每半頁九行行十九字,四周單邊,白口,每則前無標題,首字頂欄以示分則,共十五卷,無附錄。
(6)《說郛》節錄本
百二十卷本《說郛》於卷二十八上收錄其十三則故事。早稻田大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有藏。《龍威秘書》第一冊同錄,首頁有“說郛原本”,唯“月中人妖”一則作“逆曦月妖”,其餘皆同;百卷本《說郛》卷九十一錄其八則故事。
5.清刊本
(1)學津討原本 十五卷附錄一卷
《桯史》在此本第十九集,前附四庫全書提要、岳珂自序, 附錄不全,刪去王公祠記,附錄後有張海鵬識,說明其增加附錄以及刪去其中一篇的原因。
(2)四庫全書本 十五卷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141著錄:“《桯史》十五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並對其價值論述,認為其有“偶然失實”之處,但諸多史料則“皆比正史詳備”,對於錄十五卷的原因,提要中認為“非此書所舊有。今并刪之,庶不溷簡牘焉”。
6.民國時期刊本
叢書集成初編本,此本由商務印書館發行,民國二十九年十二月初版。前有牌記云其據津逮秘書本影印,仍為十五卷附錄一卷;四部叢刊續編本, 民國二十三年一月初版,此本前有牌記云:上海涵芬樓影印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元刊本。為十五卷本,末附有張元濟跋;歷代小史節錄本,卷六十收錄,封面寫有“影明刻本”,共錄49則故事。
7.現代點校本
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本,由吳企明點校,以四部叢刊续编影印铁琴铜剑楼藏元刊本《桯史》为底本,以嘉靖钱如京重刊本《桯史》、丛书集成影印毛晋津逮秘书本《桯史》、四库本、学津讨原本等进行校雠,共十五卷,卷末附有諸家著錄與序跋;歷代名家小品文集本,由吳敏霞據吳企明點校本校注,十五卷;此外還有中國民藝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桯史》兩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歷代筆記小說大觀系列的《桯史·默記》,由黃益元、孔一校點。
二、版本源流
關於岳珂的生平身世,朱寅在其博士論文《岳珂生平著述》中已有考證。據《桯史》岳珂自序言,其序寫於嘉定七年,蓋《桯史》一書的成書時間在嘉定七年前後,此時岳珂三十多歲,正於老家為母親服喪。[8]成書以後,最早見其著錄於陳振孫的《直齋書錄解題》,此時十五卷本完整;元代馬端臨雖同樣著錄為十五卷,但鑒於其著錄的《桯史》極有可能參考陳著而來,所以無法確定至《文獻通考》成書時十五卷宋刻本是否完整。可以肯定的是,有元一代,宋刻本已經殘損。此時遞修本與元刊本皆出。
元刊本以陳璧文東批點本成為現存最通行的眾多版本的底本之一。陳璧,其生卒年無記載,按《(崇禎)松江府志》,為“洪武間以秀才任解州”[9],據此推斷,此元刊本大概於元末經陳文東批點刊行。此本款式不同宋本,但避諱猶依宋本,可見其仍源出宋本。
至明代,宋刻本誠如江泝所言“舊板刻於浙之嘉興,脫落既多”,成化年江間江泝奉朝命來廣東拜訪劉欽謨,見到了陳文東批點的善本,欣然刊行;嘉靖年間,錢如京訪岳武穆王故宅,深有所慨,在成化本的基礎上重刻《桯史》并增附錄一卷;萬曆年間,岳珂十六世孫岳元聲等又在錢如京嘉靖本的基礎上重刻,毛晉又將其輯入《津逮秘書》中,商濬據世學樓藏本將其輯入《稗海》。此外,《說郛》收錄部分作為節錄本,《龍威秘書》亦同。
清代,四庫全書收錄為浙江鮑士恭家藏本,此為毛晉刻本,刪附錄為十五卷本;《學津討原》則刪去附錄中《王公祠記》一篇,仍為十五卷附錄一卷。此後的叢書集成初編本《桯史》在比對比各家優劣之後,以毛晉刻本影印;四部叢刊續編本則以元刊本影印;歷代小史所收仍為節錄本。現在通行的吳企明先生點校本的《桯史》則以元刊本為底本,保存其十五卷原貌。
注釋:
[1][宋]陳振孫撰:《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2月第一版,第338頁。
[2][元]馬端臨:《文獻通考》卷二百十七經籍考,清浙江書局本。
[3][清]瞿鏞:《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卷十七,《續修四庫全書》本。
[4]周祖賡主編:《浙江省出版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第139頁。
[5]中國書店出版社編:《海王邨古籍書目題跋叢刊》第六冊,鄧邦述:《群碧樓善本書錄》卷一,2008年1月第一版,第14頁。
[6]瞿鏞:《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卷十七。
[7]張元濟:《涉園所見集錄》。
[8]朱寅:《岳珂著述研究》,合肥:安徽大學,2010年5月,第14-15頁。
[9][明]方岳貢修、陳繼儒纂《(崇禎)松江府志》卷四十二。
關鍵詞:桯史;版本;源流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4-0-02
《桯史》是南宋岳珂所著的一部記載兩宋朝野見聞的史料隨筆。岳珂,字肅之,號亦齋,又號倦翁,相州湯陰(今河南)人,寓居嘉興。《宋史》無傳,其生平活動可從其著作以及宋代文獻資料中考見。岳珂生於宋孝宗淳熙十年(1183年),為抗金名將岳飛之孫,早年熟讀經書,好詩文,有《棠湖詩稿》、《愧郯錄》、《金佗粹編》等行于世,先後出任嘉興知府、戶部侍郎等職,于南宋淳佑三年(1243年)卒。據岳珂自序,《桯史》成書于嘉定七年,所記為朝野各階層人物的言行及天文地理、文學藝術、神鬼怪異等內容。
一、《桯史》現存版本敘錄
本部分就筆者所見的《桯史》現存版本進行敘錄,並按歷史順序對其著錄情況、基本面貌、現藏與流傳情況做一梳理。
1.宋刻十五卷本
今所見十五卷本《桯史》皆著錄為宋刻元明遞修本。至於宋刻本,最早見其著錄於南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桯史》十五卷,岳珂撰。桯史者,猶言柱記也。原註,説文:桯,牀前几也。”[1]據《桯史》自序“嘉定焉逢淹茂歲圉如既望珂序”,其成書於嘉定七年(1214年),陳振孫距其成書時代不遠,所見應為宋刻本。元馬端臨在《文獻通考》中著錄:“《桯史》十五卷,陳氏曰:岳珂撰。桯史者,猶言柱記也。”[2]據考,《文獻通考》成書於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馬端臨在《文獻通考·自序》中總說《經籍》一考時稱:“今所錄先以四代史志列其目,其存於近世而可考者,則采諸家書目所評,并旁搜史傳、文集、雜說、詩話。”可由此推斷馬端臨所著錄的十五卷《桯史》是參考陳振孫著錄所得,至於其當時即至1307年——《桯史》成書后93年,是否殘損已不可知。此後,再見對於宋刻本《桯史》的著錄是瞿鏞的《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録》:“《桯史》七卷,宋刊殘本……原書十五卷,今存卷一至卷七,每半頁九行,行十八字。”[3]現存宋刻元明遞修本其行款皆為九行行十七字,陶湘在《涉園所見宋版書影》中有宋版《桯史》書影二頁,行款與此同。國家圖書館藏殘存七卷本(卷一至卷七),每半頁九行,行十七字,鈐有“鐵琴銅劍樓”印,著錄為宋刻元明遞修本,疑此即為瞿鏞所著錄的宋刊殘本。《浙江省出版志》在宋代圖書簡目中對宋刻本《桯史》有一著錄:“《桯史》,十五卷,嘉定七年嘉興相臺書塾刊本,九行十七字。”[4]則九行行十七字應為宋刻本原貌,瞿氏所著“行十八字”誤。
2.宋刻元明遞修十五卷本
鄧邦述《群碧樓善本書錄》著錄此本“此桯史十五卷宋刻本也,惟板有漫滅處,自元迄明時有修補……此書有數葉尚是宋刻真面,其結體亦酷肖率……此書補葉亦多黑口,恐仍是元末明初時補,非入南雍後事……”[5]此本多黑口,時有白口;以黑魚尾為主,時有花魚尾;每半頁九行,行十七字;“鉉”字皆缺筆,語涉宋室皆空格。國內圖書館館藏情況:國家圖書館藏十二卷(卷一至卷十二)宋刻元明遞修本;南京圖書館藏十五卷本,為鮑廷博校、沈樹鏞、沈曾植跋,此本入選第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編號為07148;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十五卷本,入選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編號00771,現中華再造善本據此本影印。
3.元刊十五卷本
瞿鏞《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卷十七、陸心源《皕宋楼藏书志》卷六十三、張元濟《涉園序跋集錄》皆有著錄。據上海涵芬樓影印鐵琴銅劍樓藏元刊本以及復旦大學展示的一頁書影可窺其行款:四周雙邊,每半頁十行,行二十字,“題相臺岳珂雲間陳文明(东)批點,前有自序,書中涉宋帝朝詔等字,俱空一格,蓋猶依宋本刻者,舊爲吳文定藏書,又歸傳是樓 ,卷首有吳寬、乾學徐健庵、王澍印諸朱記”。[6]陳文東批點多附於頁端,並未直接更易原字,恰如張元濟所言:“或評衡文字,或注釋音訓,有時校正訛文,然不更易原字,可謂矜慎。”[7]現北京大學圖書館有藏、復旦大學圖書館藏卷九三頁。
國家圖書館藏三種著錄為明成化十一年江泝刻本的《桯史》。其一種為四冊,十五卷,此本為陳文東批點,卷前無江泝題,封面右下角有小字“桯史元刊四本”,鈐有“吳寬、王澍印、鐵琴銅劍樓、傳是樓”诸印,十五卷末鈐有“錢謙益、鐵琴銅劍樓”等印。此與瞿氏著錄相同,疑此應為陳文東批點元刊本,非江泝刻本;此外,國圖還有一冊共202頁的《桯史》同樣著錄為江泝刻本,其封面有“元刊寒露”小字,款式同元刊本,無江泝題,第200頁有藏書記:桯史十五卷,元陳文東批點本,昔歲獲於安陽,為予藏宋元本之始……疑此本同樣應為元刊本;第三種為六冊,十五卷,款式同元刊本,無江泝題,前寫有陳文東批點,卷中多於欄端見其小字批點,疑此也應為元刊本。
4.明刊本
(1)明成化江泝刻本 十五卷
嘉靖錢如京刻本中見江泝題記:舊板刻於浙之嘉興,脫落既多,讀輒中廢,訪求每恨未見其全者。近奉朝命,來按廣東。太參姑蘇劉公欽謨,問學該博,良由富蓄,忽出善本,嘗經雲間陳璧文東先生批點者,為之欣然。若攻值玉,初志竟得遂,命翻登諸梓,與同好者共之……可知江泝刻本據元刊本翻刻,但筆者未能見成化本款式與其他著錄,僅知其源出元刊本,且應有江泝題記,因而對於上文國圖所藏三種明成化江泝刻本仍存疑。
(2)明嘉靖錢如京刻本 十五卷 附錄一卷
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卷二十一、莫伯驥《五十萬卷樓藏書目錄初編》卷一三、孫星衍《廉石居藏書記》卷上及《孫氏祠堂書目》內編卷四皆有著錄。此本為每半頁十行,行二十字,細黑口,四周單邊,前依次有錢如京重刊《桯史》序、江泝題記、岳珂自序,卷末有祝鑾後序、潘旦書,此版在原十五卷的基礎上增加附錄一卷,據錢如京重刊序云其原因:爰附之本傳,以論其世,著述以考其文,而井之銘、祠之記,皆得列焉,有人心者,亦將有感於斯編。附增一卷內容為《宋史·岳飛傳》、《武穆著述》、以及岳珂詩文兩篇、劉瑞雜著兩篇。國家圖書館與天津圖書館有藏此本。 (3)明萬曆岳元聲刻本 十五卷 附錄一卷
此本為岳珂十六世孫岳元聲等重刻本,每半頁十行行二十字,白口,上下單邊,左右雙邊,前依次有錢如京敘、江泝題、岳珂自序,目錄次行有“相臺岳珂撰,十六世孫岳元聲和聲駿聲校”,卷末附有祝鑾跋,無潘旦書。此本現藏國家圖書館。
(4)汲古閣津逮秘書本 十五卷 附錄一卷
《桯史》在此本第八集。每半頁八行行十九字,白口,左右雙邊,在第十五卷終處有毛晉跋,說明其刻書原因“以補正史之缺”。現存北京大學圖書館。
(5)稗海本 十五卷
台北大化書局1985年版《稗海》第三冊、振鷺堂藏版第八函收錄,每半頁九行行十九字,四周單邊,白口,每則前無標題,首字頂欄以示分則,共十五卷,無附錄。
(6)《說郛》節錄本
百二十卷本《說郛》於卷二十八上收錄其十三則故事。早稻田大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有藏。《龍威秘書》第一冊同錄,首頁有“說郛原本”,唯“月中人妖”一則作“逆曦月妖”,其餘皆同;百卷本《說郛》卷九十一錄其八則故事。
5.清刊本
(1)學津討原本 十五卷附錄一卷
《桯史》在此本第十九集,前附四庫全書提要、岳珂自序, 附錄不全,刪去王公祠記,附錄後有張海鵬識,說明其增加附錄以及刪去其中一篇的原因。
(2)四庫全書本 十五卷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141著錄:“《桯史》十五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並對其價值論述,認為其有“偶然失實”之處,但諸多史料則“皆比正史詳備”,對於錄十五卷的原因,提要中認為“非此書所舊有。今并刪之,庶不溷簡牘焉”。
6.民國時期刊本
叢書集成初編本,此本由商務印書館發行,民國二十九年十二月初版。前有牌記云其據津逮秘書本影印,仍為十五卷附錄一卷;四部叢刊續編本, 民國二十三年一月初版,此本前有牌記云:上海涵芬樓影印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元刊本。為十五卷本,末附有張元濟跋;歷代小史節錄本,卷六十收錄,封面寫有“影明刻本”,共錄49則故事。
7.現代點校本
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本,由吳企明點校,以四部叢刊续编影印铁琴铜剑楼藏元刊本《桯史》为底本,以嘉靖钱如京重刊本《桯史》、丛书集成影印毛晋津逮秘书本《桯史》、四库本、学津讨原本等进行校雠,共十五卷,卷末附有諸家著錄與序跋;歷代名家小品文集本,由吳敏霞據吳企明點校本校注,十五卷;此外還有中國民藝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桯史》兩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歷代筆記小說大觀系列的《桯史·默記》,由黃益元、孔一校點。
二、版本源流
關於岳珂的生平身世,朱寅在其博士論文《岳珂生平著述》中已有考證。據《桯史》岳珂自序言,其序寫於嘉定七年,蓋《桯史》一書的成書時間在嘉定七年前後,此時岳珂三十多歲,正於老家為母親服喪。[8]成書以後,最早見其著錄於陳振孫的《直齋書錄解題》,此時十五卷本完整;元代馬端臨雖同樣著錄為十五卷,但鑒於其著錄的《桯史》極有可能參考陳著而來,所以無法確定至《文獻通考》成書時十五卷宋刻本是否完整。可以肯定的是,有元一代,宋刻本已經殘損。此時遞修本與元刊本皆出。
元刊本以陳璧文東批點本成為現存最通行的眾多版本的底本之一。陳璧,其生卒年無記載,按《(崇禎)松江府志》,為“洪武間以秀才任解州”[9],據此推斷,此元刊本大概於元末經陳文東批點刊行。此本款式不同宋本,但避諱猶依宋本,可見其仍源出宋本。
至明代,宋刻本誠如江泝所言“舊板刻於浙之嘉興,脫落既多”,成化年江間江泝奉朝命來廣東拜訪劉欽謨,見到了陳文東批點的善本,欣然刊行;嘉靖年間,錢如京訪岳武穆王故宅,深有所慨,在成化本的基礎上重刻《桯史》并增附錄一卷;萬曆年間,岳珂十六世孫岳元聲等又在錢如京嘉靖本的基礎上重刻,毛晉又將其輯入《津逮秘書》中,商濬據世學樓藏本將其輯入《稗海》。此外,《說郛》收錄部分作為節錄本,《龍威秘書》亦同。
清代,四庫全書收錄為浙江鮑士恭家藏本,此為毛晉刻本,刪附錄為十五卷本;《學津討原》則刪去附錄中《王公祠記》一篇,仍為十五卷附錄一卷。此後的叢書集成初編本《桯史》在比對比各家優劣之後,以毛晉刻本影印;四部叢刊續編本則以元刊本影印;歷代小史所收仍為節錄本。現在通行的吳企明先生點校本的《桯史》則以元刊本為底本,保存其十五卷原貌。
注釋:
[1][宋]陳振孫撰:《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2月第一版,第338頁。
[2][元]馬端臨:《文獻通考》卷二百十七經籍考,清浙江書局本。
[3][清]瞿鏞:《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卷十七,《續修四庫全書》本。
[4]周祖賡主編:《浙江省出版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第139頁。
[5]中國書店出版社編:《海王邨古籍書目題跋叢刊》第六冊,鄧邦述:《群碧樓善本書錄》卷一,2008年1月第一版,第14頁。
[6]瞿鏞:《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卷十七。
[7]張元濟:《涉園所見集錄》。
[8]朱寅:《岳珂著述研究》,合肥:安徽大學,2010年5月,第14-15頁。
[9][明]方岳貢修、陳繼儒纂《(崇禎)松江府志》卷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