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结构性材料构建有效课堂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il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对我而言,我是将其分为两部分的:一是各种数学的知识,在我看来与别的学科的知识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二是所谓的“算”术,既为术也就是利用各种技巧解决计算的问题。技巧的问题不用多说。所谓“熟能生巧”“举一反三”,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在知识的教授部分,最大的问题莫过于数学概念的抽象,毕竟学生所拥有思维能力是有限的,那么在这儿材料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材料是最好的化抽象为形象的载体。
  例如:“分数的认识”,“分数”——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本质上讲跟一个3岁的孩子认识1、2、3、4……并没有区别。我们凭什么认定学生可以抽象的接纳这个概念,至少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这个能力。又再如“人民币的认识”中的一角、两元、五分又怎如一个个硬币,一张张纸币更具有教学的意义呢?所以,材料不应被排斥在数学教学的门外,它应该是数学课上的主角。既为主角,就决不应是粗枝大叶之辈,应是精选出来的,所以我认为它得有这些特点:
  
  一、材料的指向性
  
  所谓指向性,指材料能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能突出研究内容。
  如在“观察物体”这一课里,这样两个老师有着不同的演绎。两个老师都准备了一个长方体,只是在外观上稍有不同,第一个老师将长方体的六个表面涂上了不同的颜色,另一个老师则是准备了普通的长方体。在组织学生从特定的角度观察之后,学生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表现,在前者的课堂上,学生表达踊跃,描述准确、清楚。而在后者的课堂上,由于观察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无法进行准确的判断,少部分有发现的学生也很难准确地表述。同样是使用了材料,但前面老师准备的材料显然更具有指向性,更容易让学生发现和得出规律。
  再如“长方形的特征”,教学时很多老师都想到了提供长方形给学生进行观察,然而仅有一个长方形,学生是难得出长方形的特征的。这时有的老师就会带领学生从“边”这个角度进行观察,得出“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再观察角,得出“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时学生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观察和探索都是表面戏。我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刚上课时,提供给学生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一个五边形,让学生进行观察,通过这三个图形的对比得出长方形边的特征。然后,我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进行比较,学生很快就得出长方形角的特征。在这里,教师提供的三角形、长方形、五边形、平行四边形,比只提供的长方形更具指向性。能够直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探究。
  
  二、材料的典型性
  
  典型性是指所选材料能够代表某一类材料的特征,而其本身在生活中又是常见的。
  还是“观察物体”的例子,在准备长方体的时候,有的教师对长方体本身的选择就是有考虑的。试过的教师就会准备两种长方体,一种窄一点,一种宽一点。学生在探究“在任意的位置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这个问题时,就会出现非典型问题,就是当长方体过窄时,由于双眼的距离大于这个宽度,可能会出现特殊的结论,即“能同时看到四个面”,而这与一般的认知结论是相违背的。但这不是学生的错,应该说得出这个结论的学生是会观察的学生。如果教师准备充分,能让学生多体会一些典型的材料,再进行对比,更可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乐趣。再如教学“长方形的特征”时,教师提供给学生的三角形、长方形、五边形、平行四边形,是从那么多的几何图形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有利于学生从“边”和“角”这两个角度进行观察。
  
  三、材料的挑战性
  
  过于简单的活动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反会被学生视为无知。挑战对学生而言是充满激情和乐趣的。
  例如在“三角形的认识”中,为了进一步探究三角形的性质,老师出示了这样的一个材料:一块碎成两半的三角形玻璃并设计情境,“要配一块原样的需要把两块都带到店里去吗?”
  不同答案的出现,在学生中产生了激烈的争论。谁都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观点。那么动手证明自己成了唯一的方法。学生们都参与到“玻璃修复”工作中去.自己动手自己体会最终都自己得出了结论。猜对的欣喜,猜错的则因为自己动手做出了结果,也不感到失落。
  在这个例子中由于材料选择巧妙,使这个问题具有了挑战性,激发了学生动手探究的愿望。当然挑战性也是把双刃剑,这个挑战的难度,需老师仔细的斟酌。太低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太高又会打击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故因材施教,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材料的层次性
  
  做好层次,需重点考虑材料出示的时间和次序。
  有层次的材料是一种朦胧的美,是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
  例如,“圆锥体积的计算”,在推导体积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进行猜测联想,“圆锥的体积可不可以和原先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呢?”,当学生联想到圆柱,猜测圆锥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后,教师不能迫不及待地将准备的材料展示出来。因为,在这里学生的猜测完全是一种直觉,此时关键是引导学生如何选择材料进行验证。小组内讨论后,可以到老师这里领取所需的材料。大家各取所需,最后都得到了圆锥的计算方法。
  如果刚开始教师就出示了圆锥、圆柱和水等材料,我想这时学生去做实验只不过是走过场而已。没有任何的悬念,学生只是充当了一个“操作工”的角色,动手操作也就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
其他文献
房地产业的统计工作,是反映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运行状况的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其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宏观调控及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
自我国银行业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随着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监管外资金融机构的政策,尽管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资银行,但也存在着某些不合理之外,使得进来外
目前对抗逆向分析最有效的手段为代码虚拟化技术,但是仍旧有许多攻击者通过知识累积、符号执行等手段对代码虚拟化技术进行逆向破解。设计并实现了Muti-Thread-Vmp原型系统。
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实行新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促使教学效率稳步上升呢?本人的具体做法是: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愉快学习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出发,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否保持和发展。老师必
学生的情感是构成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总貌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高兴、快乐,或忧愁、悲伤,或惊恐、厌恶。小学生年龄小,知识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富于情趣的教学。为此,我在思品课的教学中,注重以情感感化、熏陶学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情感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们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悲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们才会向老师敞开
战后,随着实施地区开发计划和产业立地(布局和选址)政策的主体由中央政府向地方自治体的转换,日本各地方自治体对振兴地区经济的责任越来越大,它们都非常看重吸引外国直接投
目前日本经济出现了十年来第三次衰退,但这并没有严重削弱日本的经济实力.日本的经济基础尚保存完好,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依然很大.因此,对日本的经济衰退要有正确的认识,既
"日本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一直强调遵循儒家传统价值观念,强调家庭、社区的福利责任.然而,日本于2000年4月1日正式实施的护理保险计划却是和该改革的方针背道而驰.造成这
关于阅读,新的课标明确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当今的信息时代,许多同学更易被网络、电视困住,拿到一本书,常常是走马观花。到了第三学段,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
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然而日本政府试图直接管理经济,却扼杀了国内原有的各种市场力量,政府已接近负债能力的极限.同时,尽管政府试图抗拒来自市场的压力,为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