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多年,终于有了自己信奉并践行的一个愿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看到一个真实的世界。现实生活并不缺少“真”、“善”、“美”,但也免不了“假”、“恶”、“丑”。喧嚣和骚动成了浮华世界的写照,时下学生的作文,精致的语言不少,鲜活的灵气不乏,奇幻的想象也不缺,只是这一切不是浸泡在牛奶和咖啡里,就是构筑在梦幻和虚拟中,真是令人揪心!我以为,在作文教学中,引领学生根植于天地间的“真”和“爱”,真心为文,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注钢筋水泥丛中的血和肉,然后去观察世界,体悟生命,提升心灵的品级,这或许是作文教学乃至语文教学的终极。
“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我们的眼睛并不缺少美”,提升想象能力、感悟能力、思辨能力、创造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因而,芋芊芦苇,会触动文人的心灵;巍巍“神舟”,会触动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会触动游子的心灵;殷殷恩师,会触动学者的心灵;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会引起我们的深思: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
可是,我们在阅读学生作文时,很少发现有身边事、身边景、身边人,也少有真、善、美,难以见到“快乐”和“幸福”,有的只是永远的痛苦、绝望,永远的“忧国忧民”,永远的少年老成。如果我们不能从平常生活中发现美,找到写作素材,就很容易流于空洞。学生不能从生活中发现快乐,感受幸福,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一位学生写了一篇以“规则”为话题的作文,文中有这样几句话:“……但从另一方面说,没有坏的方面,就不会有好的。如果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就不会需要有交通警察,那就意味着好多人下岗。如果大家都保护环境,清洁工人也照样下岗。如果都不做违法的事,那么就不会需要执法机关。如果大家都遵守校规班规,也就没有那么多的规则,到那时,就真正的成为了共产主义社会。”“如果大家都努力学习,照样有倒数第一名,没有倒数第一,就不会有顺数第一。如果没有不爱学习的人,哪里会有这么多的好大学可让你选择。”该生的观点似乎很有新意,说的也是真话,但看过后,我的心情颇为沉重。这种作文教学中的尴尬不能仅归咎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低、表达能力差,而应多关注一下学生的“精神家园”为何如此荒芜,年轻的心怎会有这么多的斑斑锈迹。2005年湖北一篇高考零分作文,文采不可谓不好,说的也未尝不是真心话。她说:“作为女子,没必要努力奋斗。只要长得漂亮,打扮得好看,嫁得一个金龟婿,什么房子、票子、车子,一切都会有的。”读罢此文,掩卷深思,给多少分倒是其次,有的只是感叹:另类,世风日下!也许她只是说说而已,而有人却真的这样做。我们的语文教育到底怎么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上的一个重要任务就在于使每一个孩子的心都能受到别人的鼓舞,进而给别人带来欢乐、幸福、顺利、好处和安宁。”而写作的目的之一,正是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深入、正确地了解社会,认识生活,丰富自身,进而提升心灵品级。
提升心灵品级,首先,要引导学生有宽容之心——对人宽容,对己宽容。人人都不可能风平浪静地过一辈子,都会碰到坎坷和波折,过往的人和事的确会使我们辛酸。宽容他们、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因为耿耿于怀只能加深对自己的伤害。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会因不经世事而做许多错事,有的尚可挽救,有的无法弥补,我们要宽容自己的过去,因为宽容自己的过去,就是善待自己的未来,把过去的经历当成生命的礼物,未来的生活才能更加精彩。宽容的人格力量,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使敌人都愿意团结在你的周围。宽容,是一种豁达的挚爱,就如一泓清泉,浇灭怨恨和嫉妒之火;宽容,又是一种崇高的品德,别人不经意间冲撞了你,你内心也会不安,但以宽容之心待人,就会增进彼此更大的信赖;宽容,还是一种深厚的涵养,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别人的境界,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表现宽容……”(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这些话都是对宽容最好的诠释。
其次,要引导学生要有感恩之心。比宽容更高的境界是感恩。感恩,是最美好的情馕。当我们呱呱坠地、嗽嗷待哺,是父母咀嚼自己的青春年华,把我们幼小的生命喂养成人。孟母三迁,终成亚圣的伟大,没有这样一位有耐心、爱孩子的伟大母亲,或许我们今天就无法惊叹孟子学问的博大精深。父母默默的牺牲,成就了我们。“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父母难道不应永怀感恩之心吗?
当我们走进学校,授业解惑的师长辛勤地为我们校正人生坐标,为我们的点滴进步,为我们的少不更事,或激动,或惋惜,他们就像燃烧的红烛,“替人垂泪到天明”,直至“成灰泪始干”。汶川地震中女教师用娇弱的身体,换来了三个孩子的生命,其壮举堪与日月争辉。难道不值得我们感恩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歌德从众多的白骨中一眼认出席勒时,用“友情”二字已难以表达。在我们生命的旅途中,时而风雨蔽天,时而关山险阻,是谁撑起一把雨伞?是谁伸过来一只臂膀?是心心相印、生死与共的挚友。难道我们不应该感恩吗?
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焦仲卿和刘兰芝,他们的爱感天动地。夫妇之间难道不应该相互感恩吗?
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是永恒的话题。我们要感恩亲人,感恩朋友,感恩爱人,感恩师长。我们还得感恩祖国的富强繁荣,感恩充满深情厚谊的社会,感恩我们生活的学校,我们还得感恩自然,是它给了我们衣食之需、财富之源。
懂得感恩,就懂得了人生的真味,就懂得了人性光辉,就懂得了生命的终极意义。反之,就是忘恩负义,见利忘义,碌碌无为。
第三,要引导学生有慈悲之心。感恩之心更进一步,就是慈悲之心。一个社会的进步就是慈悲之心的壮大。我们不是普度众生的佛,我们也许是小虾、小鱼,我们也许是狮子、大象,但真正的强大是心灵海纳百川的容量,是高山仰止的气势,我们生命的价值在于被别人需要。人需要有慈悲之心。有慈悲之心的人,于男则心地善良,为人仁厚,凡事谦让,有绅士风度;于女则知书达理,聪慧贤淑,有淑女风范。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心系祖国、心怀天下的美好情操。
最后。要引导学生心存敬畏之心。心灵的最高境界是敬畏。如同信仰和宗教,那份虔诚任凭风吹浪打不可动摇。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商家讲求诚信,朋友讲求诚心,情人讲求诚意,为什么要这样?世风日下,这些本来真的东西也必须拿出来讲了,因缺之故求之。我们应对法律条规、伦理道德拥有本能的敬畏。在商言信,在职言公,在群言理,在情言忠……如此,这个世界将是何等的美丽。一个有敬晨之心的人,可能不是圣人,但一定是人中极品。这样的人一定仁爱有加,事业顺利,爱情幸福,妻贤子孝,交游广阔。在面对大自然时,在过去“人定胜天”的意识支配下,大自然的许多美景不再,许多珍禽猛兽销声匿迹,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灾害层出不穷。因此要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大自然心存敬畏,这样学生日后才有可能敬畏大自然,遵循自然法则,人类才可能在自己的家园中可持续发展。
总之,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不应只在写作技巧上下功夫,而应让学生在感受生活上花更多的时间。我们生活在新时代,有新的生活,新的幸福,新的烦恼。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平凡生活中感受到美,感受到快乐,感受到幸福,品尝到辛酸,正确认识和评判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这是现实生活给学生作文最好的恩赐。现实生活才是作文永不枯竭的源泉,里面有取之不尽的素材。
“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我们的眼睛并不缺少美”,提升想象能力、感悟能力、思辨能力、创造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因而,芋芊芦苇,会触动文人的心灵;巍巍“神舟”,会触动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会触动游子的心灵;殷殷恩师,会触动学者的心灵;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会引起我们的深思: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
可是,我们在阅读学生作文时,很少发现有身边事、身边景、身边人,也少有真、善、美,难以见到“快乐”和“幸福”,有的只是永远的痛苦、绝望,永远的“忧国忧民”,永远的少年老成。如果我们不能从平常生活中发现美,找到写作素材,就很容易流于空洞。学生不能从生活中发现快乐,感受幸福,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一位学生写了一篇以“规则”为话题的作文,文中有这样几句话:“……但从另一方面说,没有坏的方面,就不会有好的。如果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就不会需要有交通警察,那就意味着好多人下岗。如果大家都保护环境,清洁工人也照样下岗。如果都不做违法的事,那么就不会需要执法机关。如果大家都遵守校规班规,也就没有那么多的规则,到那时,就真正的成为了共产主义社会。”“如果大家都努力学习,照样有倒数第一名,没有倒数第一,就不会有顺数第一。如果没有不爱学习的人,哪里会有这么多的好大学可让你选择。”该生的观点似乎很有新意,说的也是真话,但看过后,我的心情颇为沉重。这种作文教学中的尴尬不能仅归咎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低、表达能力差,而应多关注一下学生的“精神家园”为何如此荒芜,年轻的心怎会有这么多的斑斑锈迹。2005年湖北一篇高考零分作文,文采不可谓不好,说的也未尝不是真心话。她说:“作为女子,没必要努力奋斗。只要长得漂亮,打扮得好看,嫁得一个金龟婿,什么房子、票子、车子,一切都会有的。”读罢此文,掩卷深思,给多少分倒是其次,有的只是感叹:另类,世风日下!也许她只是说说而已,而有人却真的这样做。我们的语文教育到底怎么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上的一个重要任务就在于使每一个孩子的心都能受到别人的鼓舞,进而给别人带来欢乐、幸福、顺利、好处和安宁。”而写作的目的之一,正是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深入、正确地了解社会,认识生活,丰富自身,进而提升心灵品级。
提升心灵品级,首先,要引导学生有宽容之心——对人宽容,对己宽容。人人都不可能风平浪静地过一辈子,都会碰到坎坷和波折,过往的人和事的确会使我们辛酸。宽容他们、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因为耿耿于怀只能加深对自己的伤害。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会因不经世事而做许多错事,有的尚可挽救,有的无法弥补,我们要宽容自己的过去,因为宽容自己的过去,就是善待自己的未来,把过去的经历当成生命的礼物,未来的生活才能更加精彩。宽容的人格力量,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使敌人都愿意团结在你的周围。宽容,是一种豁达的挚爱,就如一泓清泉,浇灭怨恨和嫉妒之火;宽容,又是一种崇高的品德,别人不经意间冲撞了你,你内心也会不安,但以宽容之心待人,就会增进彼此更大的信赖;宽容,还是一种深厚的涵养,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别人的境界,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表现宽容……”(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这些话都是对宽容最好的诠释。
其次,要引导学生要有感恩之心。比宽容更高的境界是感恩。感恩,是最美好的情馕。当我们呱呱坠地、嗽嗷待哺,是父母咀嚼自己的青春年华,把我们幼小的生命喂养成人。孟母三迁,终成亚圣的伟大,没有这样一位有耐心、爱孩子的伟大母亲,或许我们今天就无法惊叹孟子学问的博大精深。父母默默的牺牲,成就了我们。“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父母难道不应永怀感恩之心吗?
当我们走进学校,授业解惑的师长辛勤地为我们校正人生坐标,为我们的点滴进步,为我们的少不更事,或激动,或惋惜,他们就像燃烧的红烛,“替人垂泪到天明”,直至“成灰泪始干”。汶川地震中女教师用娇弱的身体,换来了三个孩子的生命,其壮举堪与日月争辉。难道不值得我们感恩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歌德从众多的白骨中一眼认出席勒时,用“友情”二字已难以表达。在我们生命的旅途中,时而风雨蔽天,时而关山险阻,是谁撑起一把雨伞?是谁伸过来一只臂膀?是心心相印、生死与共的挚友。难道我们不应该感恩吗?
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焦仲卿和刘兰芝,他们的爱感天动地。夫妇之间难道不应该相互感恩吗?
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是永恒的话题。我们要感恩亲人,感恩朋友,感恩爱人,感恩师长。我们还得感恩祖国的富强繁荣,感恩充满深情厚谊的社会,感恩我们生活的学校,我们还得感恩自然,是它给了我们衣食之需、财富之源。
懂得感恩,就懂得了人生的真味,就懂得了人性光辉,就懂得了生命的终极意义。反之,就是忘恩负义,见利忘义,碌碌无为。
第三,要引导学生有慈悲之心。感恩之心更进一步,就是慈悲之心。一个社会的进步就是慈悲之心的壮大。我们不是普度众生的佛,我们也许是小虾、小鱼,我们也许是狮子、大象,但真正的强大是心灵海纳百川的容量,是高山仰止的气势,我们生命的价值在于被别人需要。人需要有慈悲之心。有慈悲之心的人,于男则心地善良,为人仁厚,凡事谦让,有绅士风度;于女则知书达理,聪慧贤淑,有淑女风范。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心系祖国、心怀天下的美好情操。
最后。要引导学生心存敬畏之心。心灵的最高境界是敬畏。如同信仰和宗教,那份虔诚任凭风吹浪打不可动摇。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商家讲求诚信,朋友讲求诚心,情人讲求诚意,为什么要这样?世风日下,这些本来真的东西也必须拿出来讲了,因缺之故求之。我们应对法律条规、伦理道德拥有本能的敬畏。在商言信,在职言公,在群言理,在情言忠……如此,这个世界将是何等的美丽。一个有敬晨之心的人,可能不是圣人,但一定是人中极品。这样的人一定仁爱有加,事业顺利,爱情幸福,妻贤子孝,交游广阔。在面对大自然时,在过去“人定胜天”的意识支配下,大自然的许多美景不再,许多珍禽猛兽销声匿迹,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灾害层出不穷。因此要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大自然心存敬畏,这样学生日后才有可能敬畏大自然,遵循自然法则,人类才可能在自己的家园中可持续发展。
总之,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不应只在写作技巧上下功夫,而应让学生在感受生活上花更多的时间。我们生活在新时代,有新的生活,新的幸福,新的烦恼。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平凡生活中感受到美,感受到快乐,感受到幸福,品尝到辛酸,正确认识和评判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这是现实生活给学生作文最好的恩赐。现实生活才是作文永不枯竭的源泉,里面有取之不尽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