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卡夫卡《变形记》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peng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变形记》这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格里高尔从人变成“非人”的荒诞古怪的故事,它是对作者真实生活的一种写照,在思想上具有现实意义。根据作品内容,大致有三部分,首先是主人公格里高尔在一夜之间变为甲虫这种生物,再是适应“非人”的生活,再到患病而死愿望還未达成的故事,小说有明显的悲惨情节,再者贴近生活,对现世意义重大,在研究方面,多从其艺术特色,对人性解读,主题思想以及对社会影响角度,而在对作品本身反映的内容鲜有研究,有鉴于此,本文旨在对小说本身的主题思想做整理,再对小说于社会影响做简述。为后现代主义的作品提供新视角,对以后此类作品的研究带来一种启发。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作品;变形记;卡夫卡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美学精神,不同时代都需要新思想去探索,对艺术的形式表现积极创新。《变形记》的作者卡夫卡用笔触直戳心灵的深处进行痛苦的挖掘,通过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和经历,用夸张怪诞的艺术手法来影射,再以自己本身独特的艺术笔调,用象征、细节描写等手法对“人变成甲虫”事件进行艺术再造,使作品呈现出怪诞,不可思议的基调。作者通过“甲虫”这一形象反映当时的人们对金钱的崇拜,各种唯利是图的手段,对真性情冷嘲热讽,不屑一提,最终被社会挤压变形的现实,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真实的社会生活。小说中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莎的工作是在公司做旅行推销员,长年奔波在外,辛苦维持家里所有的花销。当他还可以用极少薪资养活他那虚情假意的一家人时,他在家中是受到尊敬的儿子。爸爸妈妈和妹妹都很爱戴他。只因在一夜间的“变”,竟让他的生活翻天覆地,没有任何劳动力,还一心想着家人,换来的却是家人一脸嫌弃,冷漠的态度,这让他一度低沉,但还抱有希望。格里高尔远离了社会,最后孤独痛苦在饥饿中死去,最终愿望也没能实现。卡夫卡以生活为原型,本是写给父亲的一封信中父亲对信中内容的嘲讽比做甲虫,因而有此变形记,由此,变形记中“非人”是可笑的变身。
  一,背景
  卡夫卡出生在一个即将崩溃的时代,资本主义社会弊端暴露无疑。现实的动荡不安,竞争还日趋激烈,富人与穷人的强烈对比反差,导致人们对传统的价值观产生怀疑,加上当时西方主流思想被幻灭情绪所主宰,卡夫卡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的影响,对政治现象持旁观者态度,以至更加了解现实社会,又对此做出了极其强烈的反应,变形记作为一个中短篇小说,一贯采用了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正式对现实的生活充满了失望,人们不得不面对现实,面对迷惘,面对痛苦,面对悲观情绪,然后把对生活的重心放在从内心的升华,思想的上升,从精神上来面对现世的悲凉,以此还出现了很多先驱的学说思想家,汇聚了一大批非理性主义思潮,都旨在完成对现实生活的审视。
  二,思想
  从人类文艺理论史上看《变形记》,以往的文艺理论家和思想家们更擅长从不同角度考察分析艺术的本质和特点,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更加突出了人性的本质和荒诞喜剧的特点,但是文艺理论家和思想家还就此提出了不同的理论主张和思想观点。就单纯从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论中的角度谈《变形记》,认为格里高尔的甲虫形象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通过马克思主义生产论,更加突出肯定了异化这种艺术的创作自由,对卡夫卡来说,描写“异化”,或肩负了什么文学使命,在艺术马文学这块,只是他不得不愤发的一个东西,可能别的艺术像朵玫瑰,卡夫卡的艺术也许只是朵兰花,短小而惊艳。但事实上,卡夫卡本人更经不起折腾。所以,异化这方面,既存在重大历史意义,又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变形记》的现实性与审美性的融合,是卡夫卡小说对细节的掌握1恰当1,描述现实社会或反映社会生存状况的资本主义社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作品。先不管这种艺术是一种形而上还是形而下的表现形式。小说的现实性还是有目共睹的,所异化的仅仅是格尔高尔吗?在这个拜金和崇尚优质生活观念至上的社会中,一切社会关系,都不可避免的被异化,所受到的孤独、焦虑、绝望,小说表现的细腻而深刻,寓言象征的方式,比一切现实主义都更能表现人在现代社会中的真是生存境域。同时也不能说卡夫卡描述的是观念性的畸形社会形态,进而否定它所带来的现实意义,当然,小说中存在人如何被遗忘的故事,格里高尔的悲剧,是社会所造成的,但是也不能忽略格里高尔本身在变形异化为甲虫之前还是其后都没有进行深刻的反省,自我观念始终在他人面前打败。正因为平常人沉沦消散于操劳世界中,在现代社会的各种意识形态,各种言论中迷失自我。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念对文艺作品的认知价值是赞成的,对现实主义文学表现相当强的认同度,主要是小说本身具有的真实。马克思文艺理论中关于现实性与审美性是如何统一起来的呢?那也必然要回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之中,在马哲的对立统一规律中,现象与本质是运动的矛盾体,既对立又统一。《变形记》本身反映出一种人性和道德丧失的本质,他也不能脱离生活的本质,二者交相辉映,具有内部联系,但又辩证统一。
  三,结论
  小说的刚开始,也就是家是格里高尔的生存境域,同时也具有时代境域的普遍意义。小说的主要内容是格里高尔的异化,虽然做了一个反思,但是时代的气息早已让一个正常人的思维根深蒂固,他人社会的看法也就变成了本人的看法和意见,所谓异化,也不过在精神和身体上,直到真的变成一个无用的怪物。在小说最后内容里,格里高尔还在尝试建立与社会的关系,但人们的认知他已不具有人的价值。这种现象是反映本质的现象,而这个现实的本质又存在于现象内的本质,所以最关键的是要透过现象找出本质,将现实中真切地反映出来,这才使小说不失方法论。
  参考文献:
  [1] (奥)卡夫卡著;谢莹莹等译.变形记卡夫卡中短篇小说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 柳冬妩.解密变形记[M].广州:花城出版社,2014
  [3] 杨昌龙.艺术的人学重新解读西方文学经典[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5.
其他文献
1.はじめに  藤本敏之は『日米における呼称語の比較』の中で、「日本語の呼称体系を概観して気づくことは、日本語が社会的目上、目下の関係を重視していることである。つまり、一般に親族名称や職業、地位名称は、上位者に対する対称詞、あるいは上位者が用いる自称詞として、また固有名詞や人称名詞は、対等者及び下位者に対する対称詞、あるいは対等者及び下位者が用いる自称詞として、整然と位置づけられている。これは日本
期刊
摘 要:《西方哲学简史》是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作品,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来阐述:古代哲学、天主教哲学和近代哲学。纵观全书,我们不难从字里行间寻得罗素的许多评论,所以本书实质上是一部他对于哲学历史的主观论述。基于对其中一些评论的思考、看法和异议,我将在下文中就几个片段发表一些浅见。  关键词:真理;中庸;正义;平等;均贫富  一、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一)中庸之说的例外  亚里士多德有一种
期刊
摘 要: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苗族与侗族一直是相互扶持的两个民族,俗话说“侗苗是一家”在这两个民族大迁徙与融合的过程中,民族间的文化发生了激烈的碰撞。怀化位于湖南西部偏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有“黔滇门户”之称。是湖南少数民族聚集的一个“多民族文化村”,长期以来,侗、苗、等50多个少数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也正因如此,各少数民族间的生活习惯、风俗文化在一点一点的更新、替换,从舞
期刊
《雷雨》是由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剧中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不论是家庭秘密还是身世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发,在叙述家庭矛盾纠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顽固的同时,反映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该剧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精炼含蓄,人物各具特色,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
期刊
摘 要:通过对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在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和推进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为恢复草原生态系统,促进了牧区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产生积极意义。  关键词:生态资源;草原生态补偿;生态补偿政策  一、肃南县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草原生态补偿制度还不够完善  该县草原生态补助还没有形成一种合理的补偿制度,存在着“一刀切”的现象。草场多,人口少
期刊
摘 要:《梅雨之夕》是施蛰存先生的作品。施蛰存是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更偏向于心理分析小说。《梅雨之夕》也不例外,这部作品的心理分析来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整部作品注重描写主人公的潜意识,尤其注重写主人公内心的自我冲突。从怦然心动到跃跃欲试到想入非非以及最后的恋恋不舍,怅然若失。施蛰存用细腻的笔法记述了一位男子记述了一位下班回家的男子在途中邂逅一位少女之后的一段心灵历程。《梅雨之夕》的
期刊
摘 要:《萧萧》是沈从文写于1929年的一部短篇小说,主人公萧萧天真懵懂,小说描写了她成为童养媳后的成长历程,其间多种力量交织,旧与新同时影响着萧萧的生命进程,但意外的结局安排却使萧萧从封建文化与新文化的夹道中脱身,靠着生命本身的重量获得生存权力,这体现了沈从文对生命力量的尊重。  关键词:沈从文;萧萧;生命  一、文本分析  在萧萧的成长历程中,童养媳的身份贯彻始终,她的经历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
期刊
说到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吝啬鬼,你一定会想到严监生。之所以会这样,一要感谢高中课本与高中老师的一再灌输,二要感谢吴敬梓老先生妙笔生花的叙述——后者应该更主要。让我们重温那段经典桥段,姑且命名“两个手指头的故事”。  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讧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却只管摇头不是。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老爷!只
期刊
摘 要:本文着眼于流行舞之爵士舞风格类型问题展开探讨,笔者结合个人在这方面的一些实践工作经验提出几点思考和见解,希望借阅者能够积极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流行舞;爵士舞;风格类型  关于爵士舞的来源其是被带到美洲大陆的非洲奴隶跳的非洲乡土舞蹈。而这种舞蹈正式被划入到舞蹈种类则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该舞蹈具有自由、开放且节奏性强以及即兴、动感性等特点。又因为艺术形式不同的缘故,爵士舞没有爵士乐占
期刊
摘 要:《判决》是卡夫卡第一篇成功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父子冲突的表层结构背后隐藏着“原罪—惩罚—救赎”的深层宗教原型结构模式。本文试从《判决》的结构模式分析入手,探究《判决》的深层原型模式与犹太教的救赎之路的冲突,进而解读卡夫卡对犹太教的质疑。  关键词:卡夫卡;《判决》;犹太教  一、《判决》的结构模式分析  1、表层情节结构模式分析  卡夫卡的《判决》作为一篇短篇小说,故事情节非常简单,所以其
期刊